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不论是个体还是群体,心理都是支配人类行为选择的决定性力量。我国渐进式改革道路的选择,国民心理作为内因在一定程度上起了关键作用,国民的传统心理反映了渐进式道路选择的主动性,国民的情境心理说明了渐进式道路选择的被动性。随着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国民心理正在发生嬗变,影响渐进式道路的心理基础日益薄弱,这就要求对渐进式改革道路做出相应的微调。  相似文献   

2.
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群体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有别于其他群体的价值观、倾向性、态度及行为方式的总和,具有认同心理、归属心理、连动心理等特征。当代大学生心理存在群体的开放性与个体的封闭性间的矛盾,群体的一致性与个体的个性化间的矛盾,群体的规范性与个体的逆反心理间的矛盾。对此,要加强群体心理建设,针对个体的封闭性心理问题,个性化心理问题,逆反心理问题,运用群体认同心理、群体归属心理、群体连动心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凝聚力、感召力。  相似文献   

3.
社会支配倾向是个体对不同群体间关系平等性的一般偏好及期望优势群体支配劣势群体的程度,是预测个体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4290名初中生为被试,从家庭影响角度考察其社会支配倾向的成因及发展特点。结果表明,初中生社会支配倾向不存在年级差异,但男生的社会支配倾向显著高于女生;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者的社会支配倾向显著高于中、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者。母子依恋水平不仅能直接负向预测初中生的社会支配倾向,还可以通过减少初中生的相对外在生活目标来降低其社会支配倾向。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21,(8)
在土地革命时期由于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围剿和长期的新闻封锁,中国共产党形象被动的负面建构给中共领导的革命事业造成巨大阻力。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深入苏区开展了实地采访和考察,斯诺视角下中国共产党形象更加真实、具体和客观,内涵丰富,包括中共领导人形象、苏区军民形象和中共实践形象。其视角下的中共形象也为当下我们党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以及提升执政党形象提供重要启示。新形势下我们党要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党的人民本色,发挥群像效应,重视党的形象他者建构和传播,以进一步夯实党执政的基础,促进外部对中共的客观全面认知,从而更好应对党长期执政面临的内外部风险和挑战。  相似文献   

5.
应对突发事件要注重导向机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化应对突发事件中的导向机制建设应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思想导向机制建设,其主要是抓好基本国情和形势教育、党的惠民工程教育、社会主义利益观教育;二是心理导向机制建设,其主要是抓好个体心理导向和群体心理导向;三是舆论导向机制建设,其主要是加强舆情收集与预警、加强网络媒体建设、通过议程设置引导公众.  相似文献   

6.
我们党一直是善于学习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是我们党能够始终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条件,所以,继中共十六大提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目标后,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胡锦涛在2008年2月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指出,各级党组织都应该成为学习型组织,  相似文献   

7.
在知识经济时代下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政党建设在党的先进性代表、党的组织管理方式、党的领导干部建设和民主集中制的运行机制等方面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在新的时代要应对这些挑战 ,探索党建的新道路 ,就必须顺应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和全球化的社会发展潮流 ,以全新的思路加快党的理论创新和建设创新 ,这主要包括要加快党的理论建设创新和思想建设创新、加快党的知识化建设步伐、推进党的组织建设创新和管理创新以及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8.
目前"腐败"这个社会毒瘤已经开始感染曾经被人们视为净土的高校,许多地区高校腐败案件数量都呈现出逐渐增长的势头。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各种行为都是在相应心理的支配下进行的,高校腐败也概莫能外。造成高校腐败行为的相关心理存在萌芽、初步形成、发展与成熟以及消退四个阶段性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高校腐败者分别具有不同的心理。因此,要认真把握高校腐败行为心理演变的规律,每个阶段提出相应的举措以抑制腐败心理的逐步发展,从心理层面入手找出科学有效地解决高校腐败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9.
以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的交互决定理论为分析框架,从社会心理环境、个体心理和腐败行为三种因素互动关系分析腐败形成的心理机制,可以看出,社会心理与个体心理的互动在腐败行为的产生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应培育健康的反腐社会心理氛围,改善腐败行为滋生的心理环境;提高行为者的心理素质,增强其抵制腐败行为的心理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阶层作为反映社会成员自身发展状况的重要体现,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从党的十八大,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再到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中共领导下的新一届政府全面深化改革路线逐渐清晰。要达成深化改革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实现社会利益群体结构的分化和重组。本文对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社会阶层流动变化的特征、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以及其流动的路径选择做简单的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湖南岳阳两个乡的实地调研发现,表面上看,农民群体的功利心理是造成农田抛荒的重要因素,其实,产生这些心理的深层次原因,都是受到政策环境因素的影响。解决农田抛荒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政策落实到位,让农民吃“定心丸”;注重农民心理资本建设,增强农民对农业收益正确的心理预期;发展和推广农业科技,引导农民科学种植,满足农民的成功心理等。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维护农民群体的心理资本,激发其务农的内驱力,使他们务农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成为一种持久的、稳定的心理体验和输出,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从众心理表现形式多样,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产生正面的影响,也起负面的作用。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向前发展的几点措施如下:大力发展优秀文明的校园文化,从而形成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和熏陶;加强大学生班级和宿舍管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做好学生中的"传""帮""带"工作;要充分发挥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作用,激发大学生积极从众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群体活动不仅发生在现实当中,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已悄然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群体力量,这股力量的背后必然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群体心理。了解群体心理特征,并从中汲取出经验教训,以此指导和规范社会群体的行为。以勒庞的《乌合之众》为理据,同时结合柴静的《穹顶之下》网络群体心理所引发的问题,通过理论结合实际这一研究方法更加全面地分析了网络群体心理,从而对其进行正确引导,最终发挥网络群体的积极力量。  相似文献   

14.
社会心理学对集群行为心理动因的研究主要包括:群体情绪、群体认同以及群体效能,这三者共同描述了集群行为发生之前的心理准备状态;而去个体化则是集群行为得以维持的心理氛围,在极端情况下,它会促使成员丧失理智,削弱其责任感和对自身的社会控制,冲破现有的社会规范,从而引发不理智的泄愤事件。  相似文献   

15.
盲目跟从,“随大流”,是一种由于人们的“从众”心理而导致的行为。所谓从众心理,简单地说,就是别人都这么认为,自己也就这么认为;看到别人都这么做,自己也就跟着这么做;当其发现自己的意愿、行为和态度与群体中大多数人相悖时,感到心理紧张,或引起苦闷和不安。由于这种心理压力,会促使其改变初衷,与别人趋于一致。从众心理作为一种心理特征,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支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了解和掌握人们的心理过程规律,有意识地在实际工作中开发和运用职工个体从众心理,设置企业整体和职工个体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群体事件的社会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群体事件是我国社会稳定与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的不和谐因素.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群体事件是人们在社会心理失衡与激情状态下的非理性行为,它们的发生与人们社会认同的降低和价值取向的偏差密切相关.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建立社会心理预警机制,构建社会认同感培养机制,为社会群体提供发泄不良情绪的机会,强化心理疏导工作是防止群体事件发生和升级扩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刘圣中 《公共管理学报》2005,2(2):40-45,54,94
当代中国公共行政的基本模式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官僚机构实行国家管理的结构.党是国家管理的核心.因此,党的组织行为方式明显地影响了官僚制行政的方式,具体来说使得公共行政表现为三方面的特征公共行政的政治化、意识形态色彩和人格化.这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公共行政的失范和无序,党必须严格规范其行为,才能够保证官僚体系程序化、理性化和公正化的实施管理.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4,(26)
心理韧性在目前已经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但是以潜能的角度对心理韧性培养的研究却不多。心理韧性是每个人自身所具备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通常会在个体受到不利情境或者危险因素的时候表现出来。青少年学生在学校中,要面对诸如学业、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若这些压力处理不妥当,很可能会产生消极的后果,所以积极探究心理韧性潜能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培养更加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4,(36)
采用Frost等人2003年编制的《囤积量表修订版》中文修订版,随机抽取东北林业大学202人、哈尔滨师范大学103人,对其囤积行为的现状进行了测查。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存在严重的囤积行为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基因遗传、早期经历、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影响的结果。要矫正大学生的囤积行为,必须要多方位入手。  相似文献   

20.
政治学和心理学对群体心理的关注由来已久,但政治学理论的建构大多忽视了群体作为社会基本结构的事实,心理学学科也呈现出个体化的明显特征.随着社会交往日益频繁和密切,群体生活或人们的群体性存在已然成为一个无法忽视的现实.群体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必不可少.在现实政治中,处于政治与社会体系中的群体不仅是重要的政治与社会主体,它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过程.现代社会以群体为基础的社会现象的大量存在和发展,使得任何社会都无法承受忽视群体心理的风险.政治心理学领域中常见的群体研究主要集中于某些特定群体如移民(包括国内移民)、少数民族等,以及某些社会运动和群体行动.在急剧变革的社会中,暂时性群体已经成为最常见的或是政治行为最为活跃的群体,并因与大量群体性事件的突然爆发有关而尤其值得关注.当政治心理学将关注的焦点转向群体心理时,政治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资源意义和价值也更为突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