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的德育状况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道德建设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分析大学生道德状况,探索适应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对策,意义重大。一、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为了了解大学生道德现状,探索大学生道德学习和道德教育的方法,笔者对当前大学生的道德现状进行了专题研究,归当纳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大学生爱国热情高涨,民族自尊心得到进一步增强。在二百多名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三个年级的学生,他们之中有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普通学生。他们在回答“是否热爱自己的国家”的问题时,选择“是”的人数为100%;在回答“是否希望自己的祖国繁荣发展”,选择“是”的人数为…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道德蕴涵着丰厚的道德教育资源,在批判继承的前提下进行创造转换和合理吸收,对于改进和完善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认真分析当代大学生道德状况的基础上,从整体主义、仁爱精神等五个方面对传统道德思想的现代教育价值进行了梳理,从循循善诱、以身作则等六个方面对传统道德的教育方法进行了归纳,期望能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道德蕴涵着丰厚的道德教育资源,在批判继承的前提下进行创造转换和合理吸收,对于改进和完善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认真分析当代大学生道德状况的基础上,从整体主义、仁爱精神等五个方面对传统道德思想的现代教育价值进行了梳理,从循循善诱、以身作则等六个方面对传统道德的教育方法进行了归纳,期望能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青年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共青团的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面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新变化、新特点,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使道德实践活动真正具有体验性、互动性、参与性、渗透性,必须借助道德实践,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道德实践体系来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张育贤 《工会论坛》2009,15(3):107-108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的有力杠杆,又给大学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特别是它的开放性、虚拟性、自主性、快捷性等特点使得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因此,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大学校园网络文明,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将网络道德教育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中国精神教育有机融合,培育大学生健全的网络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7.
道德与利益有着密切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囚徒困境”论证了个体在面对利益矛盾冲突时,基于主体利益的诉求而做出不同的道德选择,借此给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以重要启示:贴近大学生现实生活,提高道德教育的针对性;重视主体利益,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优化社会利益环境,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境界;注意方式方法,提高教育的信服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独生子女大学生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诚信、公私、信仰、网络方面的道德状况以及影响道德形成的主要外部因素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表明:独生子女大学生的道德更显弱化。我们必须针对独生子女的特点,开展个性化的道德教育,强化核心价值,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入手,从根源上阻止独生子女大学生道德弱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关怀伦理学是当代西方女性主义伦理学中的重要理论,它肯定女性独特的道德体验,关注具体的道德情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以及相互关怀,并强调了“榜样”、“对话”、“实践”、“认可”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它的产生为道德发展和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研究视角和内涵,这一理论对于我国学校的德育改革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不教而教”:一种主体性大学生道德教育模式述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力感、尴尬感是我国高校道德教育面临的困境.这一困境的主要根源在于高校道德教育的历史惯性及教育理念的某种滞后性,导致不能有效建立起适应时代道德精神和大学生特点的现代德育模式."不教而教",便是以传统德育模式中最易被忽视的学生主体性发挥为突破口提出的一种大学生道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