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正管理者尽可能地创造一个"对事不对人"的管理环境,让事情和人情分开:人是人,事是事。一次"赢在战略"课上,一个管理者问我:一个员工有一件事明明做错了,但他是公司的一个骨干员工,如果我说他,他受不了不干了怎么办?但如果我不说他,他老是犯同样的错误又怎么办?我怎么解决这个两难问题?一个企业的高层会议上,一个管理者问我:我交给一个骨干员工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他没有按时完成。但我知道他很辛苦,在做这件事的同时还做很多其他事情,而且别人配合得也不好,这事不能全怪他。如果我不说,他自己心里也难受,毕竟交给他的事情没有做好。我应该如何办?是批评他还是不批评他?  相似文献   

2.
官员的考核     
金陵客 《唯实》2002,(9):160-161
南京市“万人评议机关活动“动了真,对在评议中人民不满意的几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认真处理,这件事已经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这件事本身告诉人们:现行官员考核制度亟待改革.……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徐汇区财政局离休干部石玉,热心公益事业,扶贫济困,被人们誉为捐款“专业户”。2002年12月,石玉被授予“青岛市关心下一代优秀工作者”称号。 现年83岁的石玉,原籍是山东省平度市崔召镇西丁家村人。1942年入党,1980年10月,他从上海离休后回到了家乡。回乡后,他始终关心着国事、民事、家乡事,并做出了一桩桩、一件件令人敬佩的事……石玉有个老战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2,(3):63-65
干一行、爱一行,并用心干好一行;做一件事、像一件事,并竭力做成这件事——这是辽阳石化公司铁路运输部机务车间检修班班长仇安良始终遵循的工作原则。在机车检修岗位上,他已工作了40年。在这40年的平凡工作中,支撑他工作和人生的是——  相似文献   

5.
<正>高个、清瘦、干练、精神、少言寡语,说话时脸上带着一丝羞涩,他是二师二十九团十连大家公认的"劳模"党员黄成江。"人不需要非要做出惊天动地的事,只要坚持做好一件事就行。"这是黄成江说的一句话,他说到了也做到了。今年50岁的他1994年3月从河  相似文献   

6.
为领导作恶     
正布兰泰先在湖南做巡抚,有一件事大家都夸他,源自他夸了湖南,曰湖南人杰地灵,政通人和,美好生活到了长沙,到了湘潭,到了益阳,到了各庄各院,各村各户,各家各人。这让湖南人民很高兴,别说领导爱听好话,群众对别人夸他也爱得很。但群众后来对布兰泰有些不满了,米价一年高比一年,这怎么行?户口日繁,土  相似文献   

7.
最近,老苏的心情就像歌中唱的那样:最近有点烦,有点烦……烦啥呢?唉,还不是为了大棚的事,老婆平时挺温顺的人在这件事上却偏偏和他较上了劲,不依不饶的,真是有点烦。老苏夫妇1993年提着简单的行李从甘肃老家来到了农二师二十五团,刚来时生活困难,在连队及工会  相似文献   

8.
1941年,王明在延安生病了,治疗期间,发生过一次医疗事故,使王明出现药物中毒症状。这件事本不稀奇,王明在国内工作期间从未重提这件事情,但他在1971年写的《中共50年》中翻了出来,诬蔑说这是毛泽东指使人  相似文献   

9.
郭红敏 《党史文汇》2011,(10):52-55
鼓励侄子周荣庆到基层锻炼 周恩来兄弟三人,周恩溥比周恩来小一岁,周恩寿比周恩来小6岁。周恩溥生有一子,周恩寿生有三男三女。知道他俩弟弟事的人不多。周恩溥字博宇,乳名“和尚”,长大后跟随伯父周贻赓在东北谋事。1944年在山东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年仅46岁。周恩寿出生后因皮肤稍黑一些,家里人给他起了乳名“小黑子”,学名恩寿。1921年考入南开学校读书,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在北京去世。  相似文献   

10.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总有几件忘不了的事,几个忘不了的人。冯军同志就是一个我永远铭记在心的人。尽管他已经去世13年了,但他的事迹,他的人品,他的精神,经常在我的脑海萦回,令人怀念。团中央的同志正在编辑一本纪念冯军同志的文集,约我写一篇怀念文章。我认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今年,第一次到兵团九建奎东农场的河南籍拾花工陈委民一到农场就收到了一份礼——由连队为他统一购买的《人身意外伤害险》,这是该团为维护外来拾花工利益,保证他们的安全所做的一件事。出门在外安全最重要,这是每位外来拾花工的心事,也成为兵团九建各级领导管理使用拾花工过程  相似文献   

12.
流沙 《求贤》2010,(1):50-50
偶遇一位旧时同事,现在他是一家千人大公司的人事立管。这大半年来,他一直在忙一件事——招人。他说上个月公司招一个行政秘书,总共来了116人,“简直太疯狂了”。  相似文献   

13.
历史总是喜欢给世人留下许多疑问。迄今为止,人们在审视与回顾当年日本战败时所发生的重要事件时,显然忽视了一个人和一件事,而这个人和这件事却对日本的走向,甚至对远东的未来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那就是东条英机与他非同寻常的“自杀”。  相似文献   

14.
在四川省营山县工商局有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虽然他貌不出众、事不惊人,但有19年党龄的他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的出色成绩却令人感动、让人敬佩.……  相似文献   

15.
霞飞 《世纪风采》2007,(4):22-24,25-26
1941年10月间,王明生病住院。在治疗期间,发生了一次医疗事故,王明出现了药物中毒症状。这件事本已过去,王明在国内期间也从未重提过,可他却在1971年写的《中共50年》一书中把这件事翻了出来,诬蔑说是有人要害死他。那么,王明中毒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6.
正鲍曙光说,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够了,他这一辈子要做好的这件事,就是当好一个"新贵州人"。遇到鲍曙光,是在百里杜鹃管理区大水乡大石希望小学"本禹志愿服务队"的采访座谈会上。作为百里杜鹃管理区党工委宣传部部长,鲍曙光在座谈会上表示自己也是一位建设贵州的"志愿者",无意间说起了他来到贵州后的三次流泪。动情之处,几度哽咽。鲍曙光是山东肥城人,2013年1月15日,作为跨  相似文献   

17.
热爱与执着往往能成就一番事业。"人的一生需要做的事很多,但只要能把一件事做好就足矣。"杨斌就因为热衷于一件事,并执着地做好一件事,成就了他人生的辉煌。  相似文献   

18.
艰难的抉择     
在我的同行中,有许许多多的故事感动着我。这里我想讲述一段我的同事——一个纪检员的真实故事。成文前我曾对他进行了采访,为尊重本人意见,此文主人公用化名——王大明。纪检员王大明燃着一支烟,猛猛地吸了一口,他被烟呛得一个劲地咳嗽。他戒烟已多年,此刻却由于心情烦燥又吸开了。自己身为纪检员,经手办过的违规违纪案件上百件,可谓是见过“事”的人。可是,今天的这件事却压得他愁眉紧锁,心情无论如何也难以平静下来。马上就要离休了,应该清清白白地从工作岗位走下来,可眼前的事不处理怎么能行?处理,怎么处理,难道由自己把…  相似文献   

19.
官员的考核     
金陵客 《唯实》2002,(8):160-161
南京市“万人评议机关活动”动了真,对在评议中人民不满意的几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认真处理,这件事已经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这件事本身告诉人们:现行官员考核制度亟待改革。  相似文献   

20.
淮驹 《党史博采》2007,(4):39-40
<正>戎马一生的陈仁麒将军,生前曾不止一次地对人讲过,他这一生最值得自豪的一件事,就是发现和宣扬了英雄董存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