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来,看到两篇有文数字的报道,一是某地山村失火,主要领导对上瞒报数字,谓“若按实上报,位子将不保”。二是王怀忠在任职阜阳期间,大搞“政绩工程”,数字成为其升官的资本。一个是少报数字,一个是多报数字,这两件表面看来完全相反的事情,却有着共同的本质:即将“数字”和“位子”紧密地联系起来。产生这种情况首先源于某些领导的“政绩观”。政绩本是老百姓关心的实实在在的东西,但是因为有的上级机关、领导常常从下级上报的数字上了解、评价和考核下级的工作,自然数字的高低也就成了衡量“政绩”大小的标准。这就使数字和一些干部的“官运…  相似文献   

2.
政绩创造过程中庸俗化现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国波 《理论探讨》2007,(1):120-123
领导干部在创造政绩时容易将好的经验庸俗化的五种现象及其危害,提醒考核者在对领导干部进行政绩考核时要予以重视。这五种现象是:滥用承诺制;滥用“一票否决”;滥用“一把手工程”;将政绩考核当只“框”;经验当“盆景”创造“软”政绩。并从公共选择理论和“比较利益人假设”两个理论视角对上述行为进行分析。要通过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加强政绩评价的理论研究,建立层次清晰、结构完整、有说服力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来减少或避免这类庸俗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干部的考察内容不同、方法各异,但用“政绩”衡量干部的“德才”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这个标准为选拔、考核、任免、奖惩、黜徙干部提供了客观依据。这种公平的方法为人民群众对被选干部实行科学的监督提供了机会和条件。所谓“政绩”,其内涵简言之是指领导工作的实绩。对干部的政绩考察,实际上是对干部思想政策水平、领导决策能力和组织工作能力的综合考察,它不仅是检验干部贡献大小的主要标尺,而且是检验干部政治态度、政治立场的“德才”统一的依据。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中党成立七十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  相似文献   

4.
本文归纳和分析了我国古代在赏功问题上的基本原则和方略 ,并以此为鉴 ,反观我国现阶段“凭政绩用干部”的用人导向 ,提出在评价干部政绩时应重视考察政绩的道德属性 ,在凭政绩用干部时应突出发展潜能等观点 ,旨在探讨如何增进干部激励方式的有效性并减少其负面影响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政绩评价的价值取向和确定性对于重塑政府具有重要意义。“政绩成本”意识缺失的表现1、为取得政绩的数量和规模,不计成本地搞大投入一些上级领导机关和领导者看待一个下级领导干部有没有作为,经常只看所谓的“政绩”,而不计其成本;有些地方政府和行政官员为了尽快出“政绩”,以实现政绩数量或规模最大化,不惜付出巨大的政绩成本。特别是如此创造政绩的行政官员被提拔之后,就会有更多的后来者效仿他们。2、以经济指标代替政绩,干部评价指标不全面人们经常看到对领导政绩的考核侧重于各种经济指标,看一个领导的能力高低、政绩大小,往往把生产…  相似文献   

6.
减轻农民负担问题抓了十多年了,仍然不如人意,且时常反弹,个中原因固然很多,但笔者以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干部的负担太重。减轻农民负担只有先从减轻干部负担抓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谓干部的负担,主要是指沉重的“政绩包袱”。这里面既有来自上面的压力,如干部们每年都要层层签订政绩目标责任状,年底考核达不到目标就要受罚;又有来自干部们的自加压力,因为要保住“乌纱帽”或要想得到更大的“乌纱帽”,只有凭政绩说话。不管是来自上面的压力还是自加的压力,干部们一旦将政绩作为自己追求的唯一目标,往往就会走向极端,把“为人民服务”也变成了“为政绩服务”,尤其是  相似文献   

7.
谈评价领导干部的政绩○杨世荣政绩是一个干部德和才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干部德才素质的综合反映。德才兼备的干部不仅懂经济、会管理,而且更懂政治,善于从政治上考虑和处理问题。这样的干部在工作中一定会有良好的政绩,而那些“有德无才”、“有才无德”的干部,只...  相似文献   

8.
《瞭望》1995,(34)
中共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王建功最近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指出,要做好党的干部工作,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必须端正干部工作指导思想,理清干部工作基本思路.要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标准,“用科学理论武装干部,以突出政绩选拔干部,凭社会公论识别干部,靠竞争机制引导干部,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干部”,坚持重实践、重政绩、重公论的干部工作导向.  相似文献   

9.
陈科霖  谷志军 《政治学研究》2022,(1):117-128+159-160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干部选拔标准和地方官员的行为逻辑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基于注意力分配的视角,从“创造政绩的约束条件”以及“创造政绩的理性选择”两个维度出发,可以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地方官员间的晋升竞赛的本质是地方官员在有限注意力前提下针对不同行政任务的注意力分配基础上的多元政绩竞争。对中国地方官员多任务竞逐的经验加以考察并进行类型学建构,可以发现地方官员面临着运动性任务、竞逐性任务、日常性任务以及约束性任务的多目标考核。在此基础上,中国地方官员的政绩竞争呈现出“直通赛”“锦标赛”“资格赛”“淘汰赛”并存的多元政绩竞赛格局。对“多元政绩竞赛”分析框架的“小切口”建构,有助于为进一步认识“地方官员行为与国家治理逻辑”的“大问题”提供新的进路及可能。  相似文献   

10.
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分析、考察、把握干部的“德”,选拔、使用干部才能做到全面、准确。这对于干部队伍建设、国家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系统理念:既要看政绩,更要注重在问题和失误中考察“德”的延伸性。政绩无疑能凸显出一个领导干部“德”所能达到的程度,也是我们考核、选拔领导干部的重要条件。政绩在一个人工作和生活中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全部。道德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它所指导人的行为是方方面面的,我们在考察政绩的同时,更要注重在失误和存在的问题里面审视“德”的渗透力。正像我们常说的,一个链条…  相似文献   

11.
“政德”是干部的政治品质、道德品行,是干部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孔子家语·入官》言:“政德贯乎心,藏乎志,形乎色,发乎声。”“政绩”是干部在执政中的成绩。现实中存在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就是重“政绩”轻“政德”,这种“一好遮百丑”的现象还颇具市场。  相似文献   

12.
“检清场子”顾名思义,即指收拾干净场地,现在也延用到干部调离岗位时,处理完毕手头的工作,不留尾巴。某些地方官上任后,为显其水平和政绩,不顾实际上项目,结果资金投了,项目有了,领导者的形象也树立起来了,然而由于盲目投资立项,产品或质量不过关,或没有销售市场。给当地政府和老百姓留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领导者却因“政绩突出”,荣耀升迁。人们常见的“三拍工程”,先拍脑袋决策,再拍胸脯保证,后拍屁股走路的领导行为,不知给国家。给人民造成了多大的损失。目前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中,缺少法律的约束,忽视领导人在任期…  相似文献   

13.
郑卫国 《党政论坛》2008,(18):49-49
“功利”型战略创新。有些领导者在推动领导战略创新时总是存在着某种不正当的功利心理,急功近利,尤其是把提拔当做唯一的追求,有利于提拔的事便不惜代价地去做,不利于提拔的事便不做,在工作中不是把重心放在群众的需要上,而是放在琢磨个人的进退上。最为突出的是把领导战略创新指向制造“政绩”,一切创新都围绕“政绩”展开,对修大马路、立大高楼、建大广场情有独钟,对百姓疾苦、群众困难却漠不关心;对容易看得见的“政绩”乐此不疲。对默默无闻的艰苦工作却不愿投入精力;对见效快的项目催促上马,对长远的发展却无暇顾及。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委、省政府最近列下日程表,决心在三年内基本化解乡村不良债务。为此,省委书记周永康强调:“乡村债务是个历史遗留问题,必须抱碰硬的态度,有碰硬的作风,用碰硬的方法,逐年化解。”他还说:“要把化解不良债务列入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因为减负就是增收,还债就是政绩.”  相似文献   

15.
一是,“利在一己”政绩。其特点是,把政绩视为自己财富,实现个人利益的途径,通过政绩这个手段,达到牟取私利的目的。政绩一旦与权、利结下不解之缘,政绩就成为一种武器,并且有很强的利己性和排他性,就容易“贪天之功为己功”,损人利己、与民争利的现象就要发生,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弄虚浮夸的行为就会泛滥,还会引发诸多社会矛盾。二是,“利在一时”政绩。其特点是,缺乏战略眼光和长远思路,只顾当前不管长远,急功近利,没有长期打算。一些干部,不愿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对长远规划和基础性工作不感兴趣,这种人一旦在届内出了政绩,就走上“一…  相似文献   

16.
某地一位主要领导同志在基层调研稳定工作时说:“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抓好经济、促进发展是政绩,维护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同样也是政绩。”这一番话,可以引发对干部政绩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据笔者耳闻目睹,近年来在“外向型企业”等名头红火的同时,也出现了一大批“外向型”的地方官;他们对自己管理的范围兴趣不大,却十分热衷于外出参观、学习、开会和采购。有些地方官每年居然一多半时间在外“奔波”。群众对此甚为不满,有人说:“干部外向型,误了大事情。” 地方干部尤其是县乡干部,其  相似文献   

18.
《瞭望》2007,(30)
“黑砖窑”事件,暴露出很多干部只重经济建设忽视社会建设,只重城市和大工矿忽视农村和小企业,只重政绩不重民生,只重表面工作轻视基础管理  相似文献   

19.
一、要坚持政绩考核标准的统一性,必须牢牢把握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要求一是科学发展观对考核标准统一性的新要求。因此,干部的政绩应当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的政绩,想事情、干工作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干部的工作,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实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样的政绩才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政绩,才是人民群众需要的政绩。二是正确的政绩观对考核标准统一性的新要求。用正确的政绩观来指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必须选准三个视角:其一,全面的视角。衡量一个干部的政绩,不能只看德、能、勤、绩、…  相似文献   

20.
原安徽省副省长、全国“重量级”大贪官王怀忠(号称“王三亿”)曾经对手下一个紧跟他的县委书记说过一句有名的话:“只要你能搞出政绩,就算你能,能上。但不是让老百姓看到政绩,而是让我看到政绩。” 这句名言,是王怀忠掏心窝拿出的真经,道出了他作为升官秘诀的“政绩观”——“政绩”是给上司看的,不是给老百姓看的,所以,工作要“围看上司转,干给上司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