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社会模式经历了一个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新民主主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建国模式,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坚持按照新民主主义建设新中国,另一方面又向苏联学习,实际上是在寻求新民主主义模式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对接。过渡时期总路线要解决的是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问题,它的提出,表明中国共产党选择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正内容提要: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酝酿与提出;三、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在全国范围的建立。1952年秋,党的领导人根据当时的情况和党预定的社会主义目标,开始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秋,过渡时期总路线正式提出,由此开始了大规模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根据马列主义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必须从本国的具体条件出发,经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形式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原理,中国共产党结合本国的实际,创造性地制定了一整套由新民主主义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路线和方针政策,顺利实现了革命的转变。而在这个转变的实践过程中,作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周恩来,一贯认为新中国成立后的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即是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时期,因而始终坚持边建设边过渡或既建设又过渡的指导思想,在积极进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治和各项社会改革(改造)与建设的同时,不断准备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条件,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为全面贯彻党的革命转变战略尤其是过渡时期总路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并表现了独到的思想建树。  相似文献   

4.
过渡时期总路线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和过渡时期总路线为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提供了两种基本的思路。学术界对二者之间的关系的看法争论颇大:有的认为过渡时期总路线背离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有的认为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而且论者往往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即一方面肯定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贡献,另一方面又极力论证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正确性,而后者的确对前者有重要的改变。因此,对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必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用三年左右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全面完成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转变。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决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它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从而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6.
从 1 95 2年 9月毛泽东提出现在即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 ,到 1 95 3年 1 2月最后确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表述 ,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在讲话和信件中多次论及过渡时期总路线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这些文献陆续发表于毛泽东等领导人著作集、《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和《党的文献》杂志上。在一些事件亲历者和文献研究者所写的党史专著、领袖人物传记和文章中 ,也披露有许多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问题的历史资料。本期《党的文献》发表的 3篇文献 ,反映了毛泽东在过渡时期总路线酝酿和提出期间 ,对中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入社会主义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可以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毛泽东当年是如何设想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的。  相似文献   

7.
罗平汉 《理论学刊》2008,4(5):25-29
按照中共领导人原来的设想,中国需要经过一二十年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后,才能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步骤.1952年秋,党内领导层开始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并于1953年秋正式提出,中国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苏联模式的影响,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的急切向往,对农村可能出现的两极分化的过度担心,对私人资本主义负面作用的过度害怕,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被提前结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诞生前后,毛泽东曾设想,中国革命胜利后,先经过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设阶段,然后直接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但是,建国后不久,毛泽东改变了原来的设想,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毛泽东的这种思想转变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如何评价这种转变、我们应从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作些初步探讨。一、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发展道路走向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确定的奋斗目标。然而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通过什么途径实现这一目标呢?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正确分析中国国情,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两部分。新民主主义社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有学者撰文否定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存在,认为肯定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就是否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在其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实则不然,新民主主义社会论虽然最终被放弃,但是,它代表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如何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探索。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另外一种建设思路,但也不是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完全否定。  相似文献   

10.
从1949年到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时期。这一时期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曾经赢得一个好的起点。首先,这集中体现在1952年党制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上。这条总路线是“要在一个相  相似文献   

11.
赵欣 《党史文苑》2015,(6):4-5,17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探索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设道路,提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理论构想。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理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是新民主主义理论与实践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其精神实质是与新民主主义理论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2.
《湘潮》2007,(7)
考察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转变历史轨迹,探讨转变的深层原因,有助于深入理解和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探索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设道路,提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理论构想.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理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是新民主主义理论与实践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其精神实质是与新民主主义理论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4.
王诚宏 《世纪桥》2003,(6):10-13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过渡时期呢?这是一个国家制度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也是一个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国家经济比重中逐步增长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毛泽东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指引着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道路。 一、从突然转变到逐步过渡的思想演变 1.突然转变: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待条件成熟,即向社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迎来了20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带来了中国社会阶层关系的一次大调整.新民主主义社会“四个阶级”的社会阶层构成,体现了党对中国革命历史的尊重,有效地维护了制度变革中的政治秩序.伴随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贯彻实施,原先的阶层关系开始出现变化,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阶层结构向社会主义社会阶层结构的转变.建国初期社会阶层变化是执政党整合社会阶层利益的过程.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共识奠定了阶层关系调整的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和阶层关系的重大变化能够平稳和顺利地实现,是社会主义政治认同建立的结果.建国初期阶层关系变化产生的政治秩序,并没有合乎逻辑地在执政党意识中衍生出维系稳定的思想理念,留下了历史的隐患.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建国后第一次向基层干部调查农村互助合作情况,张玉美有幸向毛泽东汇报工作中国如何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其他领导人原来设想,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迅速地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进行大规模的国家工业化建设,使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形态有相当程度的发展,为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奠定基础。然而在1952年夏秋之交,中国社会经济的现实生活发生了一些超出原来预料的变化。在以巨大财力支持抗美援朝战争的情况下,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奇迹般地提前完成,…  相似文献   

17.
新民主主义与苏联模式的艰难接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法芹  孙占萍 《世纪桥》2007,(5):99-100
新民主主义是中国特色的建国模式,也包含有苏联模式的某些“因子”。由于斯大林对中共的不信任,中国共产党坚持按照新民主主义建设新中国;同时由于在意识形态和国际政治力量上坚持认同苏联,又开始向苏联学习,实质就是在寻求新民主主义与苏联模式的接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表明接轨成功。  相似文献   

18.
艾丹 《北京党史》2007,(1):8-11
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对“革命”向“建设”转变的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关照,为新中国描绘出一幅宏伟的发展蓝图,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从1948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构思新中国的宏伟蓝图开始,到1952年下半年毛泽东酝酿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国共产党从战略构想和实践上已经基本实现革命向建设的转变。这次转变对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具有战略指导意义。然而,在国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这次转变又是不彻底的,导致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由建设机制逐渐向革命机制滑轨,…  相似文献   

19.
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结束原因研究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民主主义理论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组成。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基本观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我们建立的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只有经过较长时期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在具备了,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条件之后,我们才能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但中国革命胜利后不久,毛泽东即把原先"将来"过渡的设想,调整为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结束的原因,近年来学术界进行了热烈讨论,提出了多种观点。本文试就这些观点作一综述,并相应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福建党史月刊》2009,(2):F0002-F0002,I0001-I0004,49-52,F0003,F0004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从1949年10月至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治愈战争创伤、调整旧的经济结构、制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党的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国进行了大规模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初步基础。为我国尔后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各方面建设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普遍改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