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性方法论原则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各方面、全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根本、为目的,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标准.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满足人的合理需要,坚持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鼓舞人,服务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统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除了全党高度重视之外,更重要的在于厘清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念支撑是以人为本,实践选择是人文关怀。而新时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理论要求是坚持党性与人民性;实现路径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生活世界"为出发点以及以人的合理需要为动力。  相似文献   

3.
当前 ,在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中坚核心之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结构的研究中 ,比较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关系结构的研究 ,即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相关实体中去发现价值生成的一般机理 ,寻求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何以可能和以何可能的缘起。从一般意义上说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由社会和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程度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多大程度上能满足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需要决定的 ,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关系结构的研究正在于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主体为尺度 ,从价值客体中去发现价值、揭示价值、最终实现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实质和价值归宿,正确的人性观念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点,同时也是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逻辑前提和内在根据。针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缺失,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首先必须匡正人性观念,实现以正确的人性观为指导,提升人本精神。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于中国实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围绕着中国人民的自由解放,形成了以人的本质为基础,以人的价值为中介,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核心的人学思想。毛泽东人学思想贯穿于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各个方面,使得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具有浓厚的人学意蕴它告诉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人的民主和平等;要重视发掘和实现人的价值;要重视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发挥和人的精神的培养;要根据人的特性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也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和方法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受到严峻的挑战。其核心问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陈旧,没有适应社会深刻变革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工作的重心在实现社会的政治认同上,缺乏甚至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在满足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走出困境,增强有效性,关键在于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取向、核心价值理念,尊重人的价值追求及其多样性。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内容。  相似文献   

7.
人文关怀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关注与解决人的问题,两者统一于"人"之中。人文关怀作为一种价值取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由于过分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重理性轻情感等原因,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相对缺失。为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人文关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建立大学生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以人文关怀丰富"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社会转型各种矛盾凸显的重要时期,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便显得非常重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的理论依据来源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西方人本管理思想。其现实依据是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增加和公民社会的兴起。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缺失表现在价值主体、价值取向、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从树立"以大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心理危机干预、预警和宣泄缓释的心理疏导机制、建设富有人文气息的和谐校园文化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举措。  相似文献   

9.
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新形势下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要知道什么是我党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中倡导和坚持的以人为本,人的因素在社会各个层面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中是最重要、最直接、最具体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以人为中心。因为人是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根本,这就意味着,人是最高的价值主体,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和对象都与人密切相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将以人为本理念落实到日常工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要求我们应从大学生的人性出发,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实现大学生人格的全面、和谐发展。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是缺失了人性化,主要表现为:忽视了人的目的性、压抑了人的创造性、教育方法缺乏对学生的关爱和评价标准的静态性与被动性等。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缺失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社会发展中没有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另一方面是教育中缺少了对学生的人性关怀。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体现在其教育效果上。脱离了人的合理需要前提下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容易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失去方向性、先进性与超前指导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前提是满足人的合理需要,在满足人的合理需要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利益认同和价值认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加强高校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实效性、文化性和价值性.  相似文献   

13.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显著阶级性和意识形态性,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落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项要求,并结合当前学生特点,加强以政治建警为导向的职业认同教育,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理性选择审视未来职业,将个人价值实现和国家发展、社会需要有机融合,达到人生目标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定位论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构成要素和实现机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定位研究,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人培养人的原则,进行关系定位、范畴定位、要素定位和科学定位,才能明确其社会作用,优化结构功能,从而奠定其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15.
全面贯彻以人为本是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首先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思想。把握人是实践本质、社会本质和个性本质的有机统一体;以此为理论基础,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既能满足促进个体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个体价值又具有能动促进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社会价值,它最终极价值追求是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分强调人的社会价值,忽视人个体价值的实现,且在内容、方法和手段上存在很大的弊端。在二十一世纪时代发展要求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在价值定位上要以促进人的自由发展为终极目标。内容、方法与手段上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7.
实践科学发展观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化的建设过程就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坚持与时俱进的发展观,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目标要求、基本要求和战略重点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而做人的工作必须以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以人为本是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一、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经验和优良传统,也是新时期搞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法宝。胡锦涛同志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胡锦涛同志这一重要论述指明了做人的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1.学会尊重。尊重人,就是确立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为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指导和思想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功能与价值,集中体现在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上。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主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引导,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发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20.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是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范畴。在新的历史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宣传贯彻"十六大"精神,着眼于提高官兵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把学习与教育有机结合、思想育人与综合育人相互融合、部队教育与社会教育穿插互补、主体要求与客体需求互利共赢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