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楼梦学刊》副主编张庆善教授曾应邀到卓琳家,看到书房里有个书橱全部是《红楼梦》方面的书,特感亲切,好奇地问:“您这儿有这么多红学的书,是小平同志喜欢《红楼梦》吗?”  相似文献   

2.
曹晋杰 《湘潮》2005,(8):14-16
陈毅巧对《红楼梦》陈毅爱读中国古典文学,其中一本是《红楼梦》。陈毅刚满10岁时,寄居外婆家,在青海寺学堂师从陈玉堂就读,看过残本《红楼梦》。若干年后,陈毅在成都学校读书时,在《雅俗抄》书中看到这样一段话:“看了《红楼梦》、《西厢记》、《三国演义》等书,就会诲淫诲盗。”陈毅看完后,在这段文字的旁边写批语道:“余幼时曾读过《红楼梦》、《西厢记》、《三国演义》等书,并未学偷盗。看书不能看表面,要看实质。”1927年,陈毅随朱德上井冈山。有次毛泽东与贺子珍谈到《红楼梦》,这启发了陈毅再去找《红楼梦》来读。当时处于十年内战时…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是毛泽东一辈子都在反复阅读的一部书。他曾给予《红楼梦》很高评价,认为“中国小说,艺术性、思想性最高的,还是《红楼梦》”。1956年在《论十大关系》中,谈到中国和外国的差距,毛泽东不经意间说了一句话:“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  相似文献   

4.
《党的文献》2002,(4):10-12
《红楼梦》这部书,现在许多人鄙视它,不愿意提到它,其实《红楼梦》是一部很好的小说,特别是它有极丰富的社会史料。比如它描写柳湘莲痛打薛蟠以后便“牵马认镫去了”,没有实际经验是写不出“认镫”二字的。事非经过不知难,每每一件小事却有丰富的内容,要从实际生活经验中才会知道。根据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出版的《毛泽东文集》第二卷刊印。  相似文献   

5.
陈晋在《新湘评论》(湖南)2007年第7期撰文介绍了有关毛泽东让许世友读《红楼梦》的往事。1971年毛泽东的那次南方之行,他同地方和军队领导干部反复讲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加强理论修养,并说:光读马列主义的书还是不够的,还要读点历史,读点经济学,读点小说,读点哲学史。事实上,在读《红楼梦》这个问题上,许世友同毛泽东曾有过另一段缘由。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自幼爱读中国古典小说,如《隋唐》、《精忠传》、《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水浒传》、《官场现形记》、《红楼梦》、《金瓶梅》、《聊斋志异》等。他非常熟悉书中的人物和故事。这些书影响到他的思想。《毛泽东传》的著者美国的特里尔甚至认为:这对于毛泽东走上反叛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是有道理的。这些小说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反映封建社会革命斗争内容的,有些是写揭竿起义的造反者;一种是揭露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的人。《聊斋》中两种内容皆有,当然主要是后者,所以毛泽东喜爱《聊斋》。40年代以后,毛泽东在讲话中常提到《聊斋》,每有所论,必成警辟,今天读来,仍有很多启发。  相似文献   

7.
《党史博采》2005,(12):30
乔冠华第一次读《红楼梦》,是受了他的初恋情人姚锦新的影响。姚锦新深造于德国柏林音乐学院,自幼丧父,寡母幼女,寄人篱下,类似林黛玉身世,所以很爱读《红楼梦》,常常枕边放一部《红楼梦》。乔冠华每次去看她,俩人闲聊,常扯到《红楼梦》的话题。姚锦新高度评价《红楼梦》,称这部小说是“千古绝唱”,于是乔冠华也想了解《红楼梦》的内容,便开始读《红楼梦》。此后,乔冠华去看姚锦新,俩人有了共同的话题,他们谈论较多的是宝黛悲剧。乔冠华认为“黛玉葬花”、“黛玉题帕”、“黛玉焚稿”等,这些故事写得感情真切,语言精美,读了余香满口,韵味无…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对中国古典小说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 喜读《红楼梦》 《红楼梦》是毛泽东一生中读得最多的一部古典小说。他在少年时代就看过《红楼梦》。后来在战争年代的戎马倥偬之中,他仍不忘抽出时间多次阅读《红楼梦》。建国以后,毛泽东对《红楼梦》的阅读则更加频繁。据  相似文献   

9.
吕春 《党史纵横》2013,(4):49-50
毛泽东喜爱读书,除了工作和休息,他所有时间几乎全部用在看书上。毛泽东博览群书,各种类型的书籍都会涉猎。在所读的书中,他尤其偏爱古典书籍,《红楼梦》就是其中之一。毛泽东熟读《红楼梦》据有关材料记载,毛泽东读《红楼梦》的时间要比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同类小说稍晚些。这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研究专家俞平伯教授曾说过:所谓‘红学’,这本是一句笑话。原来,晚清松江有个文人,名叫朱昌鼎,对奇书《红楼梦》精熟入迷。一天,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读书无禁区没人能统计出毛泽东一生读了多少书,包括他的图书报刊秘书逄先知。毛泽东的阅读范围,从历史、哲学到自然科学、军事无所不包。更重要的是,他读书的方法"刁钻"甚至充满颠覆性。他把《水浒》当政治书看,把《红楼梦》当历史书看。毛泽东在党的各种会议上,包括政治局会议上,讲秦皇汉武,评说史家著作得失。他给小说人物贴标签,说贾宝玉是"大革命家",刘姥姥是"农民阶级"。他说,"《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是最先采用西方哲学与美学理论解读本土古典小说的文艺批评专论,在我国文艺批评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首先采用"阐发研究"方法,不仅引领了20世纪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潮流,而且为现代文艺批评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框架,成功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学的现代转型。但《红楼梦评论》尚存不少失误,主要有对中国文学悲剧质素认识不当、立论所据《红楼梦》版本不善、全盘接收叔本华理论、以及"阐发研究"模式话语权丧失等。前辈学者对《红楼梦评论》之"得"多有赞誉,对其之"失"少有批驳。文章试图在总结《红楼梦评论》得失的基础上,侧重补论其"失",并对"阐发研究"模式提出一点反思。  相似文献   

13.
<正>毛泽东读《水浒》时发了一些议论毛泽东酷爱古典文学。他一生中阅读了大量古典文学著作。在这些古典文学著作中,他最偏爱的是《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官场现形记》。对这四部书,他说不清读了多少遍。其中的《水浒》,是他在青少年时代就读过的。在他此后的人生历程中,打仗时,他读过《水浒》,也运用过《水浒》中的计谋;建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读《红楼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读《红楼梦》徐中远《红楼梦》是毛泽东最爱读的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之一。1964年8月18日,毛泽东在北戴河的一次谈话中说:"《红楼梦》我至少读了五遍。"那么,从这往后,他还有没有再读《红楼梦》呢?笔者在这里介绍一下有关的情况。王行娟在她著的《贺子...  相似文献   

15.
花袭人论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最能理解妇女悲剧的书,再也没有谁能和曹雪芹一样创造出那么多的妇女典型。他以艰苦沉重的心情写黛玉,以郑重深曲的笔写宝钗,以酣畅活泼的情调写凤姐……几乎个个都很成功。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音。作者不仅塑造了许多处于高贵地位的太太,富有文化教养小姐等鲜明的艺术形象,就连出身下层、受人奴役的丫鬟的形象也刻画得栩栩如生。试问《红楼梦》读者哪一个不记得宝玉身边的大丫鬟———花袭人呢?《金陵十二钗又副册》袭人的画面上是“一簇鲜花,一床破席”,暗寓“花”、“袭”二字。判词写道“枉自…  相似文献   

16.
《阴柔之类:(红楼梦)美学风格散论》的作者近年来发表《红楼梦》研究论文多篇,本文是其新作,对《红楼梦》”阴柔之美”的美学风格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意是探求中国文学如何在强化民族文化意识的基础上再与异质文化交流,真正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大概再没有哪一部丛书,能够像《星火燎原》那样传播久远、影响巨大了。这套书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如今50岁以上的人,都曾从这套书中汲取过营养,由于种种原因,比如你不爱看大部头,你可能不知道《苦菜花》、《创业史》,不知道《西游记》或者《红楼梦》,可是,只要你上过小学,你就不可能不知道《老山界》、《刘胡兰》、《飞夺泸定桥》,不可能不知道《金色的鱼钩》、《七根火柴》和《党费》……那时候,无论去哪个同学家,总会在他家的书架上看到这封面或红或棕、标有“星火燎原”4个字的套书,  相似文献   

18.
与很多人一样,本人对《红楼梦》是百看不厌,年少轻狂时还曾经立志要在退休后以续《红楼梦》为业,连作品的名字都想好了,叫《红楼续貂》。但本人还算有自知之明,这个宏愿从来没敢对任何人提起过(据传吴宓当年因为别人以潇湘馆为名开牛肉面馆,就拎着手杖去  相似文献   

19.
正醉翁之意不在"作者"而在诠释我们知道,直到胡适才本着科学精神而考证《红楼梦》的"作者"和"本子"问题。本文关注的清末民初亦如前人,研究者并没有科学认真地立意要搞清《红楼梦》的作者为谁,他们不是人言言殊就是人云亦云,虽没有明言各种说法的出处依据,但大体应该是除了因袭并演绎程伟元《红楼梦·序》之说法便是受了袁枚《随园诗话》和一些杂说的影响,流传已久的纳兰容若即为贾宝玉的说法,这时期照样有众多追随者,上面提到颠公  相似文献   

20.
显然和贾宝玉相比,贾环不论从社会情感还是从作者对他的重视程度上讲,无疑都处于弱势地位。学术界对这样一个人物的研究也相当有限,检索一下《红楼梦》的研究文章,有关贾环的寥若晨星。但贾环在《红楼梦》中的地位绝不是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作为一个次要人物,他的存在为其它重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背景,对这样一个人物塑造得成败也会直接影响到主要角色。因此,对这样一个人物的分析,对揭示书中人物形象塑造上的系统性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并且我们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对今天来说仍有借鉴意义的社会生活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