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确保统筹城乡工作快速推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富到民富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核心价值取向和十二五规划要实现的主导发展趋势。这不仅说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趋向成熟化和中国政府治理的重大转型,也是为了满足和顺应民众权利的诉求。在此背景下,民富的实现亟需政府权力转型,只有实现权力运行的人治化到法治化、权力角色的管制型到服务型、权力发展的政府式向社会式等方面的转型,才能为实现从国富到民富的发展目标提供坚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强国必先富民"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坚持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具体体现。随着我国国力的显著增强,必须尽快地将发展导向从"国富优先"向"民富优先"转变,更多地让利于民、藏富于民,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共同富裕从理念变为现实,最终实现民富国强。  相似文献   

3.
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描绘了一幅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宏伟蓝图:新目标: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新主题:坚持科学发展;新增长点: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新模式:国内消费带动型经济;新思路:从"国富"到"民富";新举措: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相似文献   

4.
在一个"官本位"社会,只有民强才能实现对官员权力的制约,才能使权力按照公共利益的要求运行,也才能最终保证实现"民本"和"民富",实现"天下为公"。  相似文献   

5.
正确认识马克思财富观对于我们正确理解财富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关系,对于我国树立科学的财富观,在"十二五"期间顺利实现由"国富"向"民富"转型,沿着社会主义方向走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富裕道路,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富民”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坚持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具体体现。长期以来,由于奉行国富优先的理念,以及受传统体制的束缚,人民并未随着我国国力的显著增强而富裕起来。必须尽快地将发展导向从“国富优先”向“民富优先”转变,为劳动者提供更多创造财富的机会,更多地让利于民、藏富于民,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共同富裕从理念变为现实,最终实现民富国强。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现阶段深入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许多地方政府和部门在发展与治理逻辑方面呈现出严重偏差:没有正确领会中央基于推进市场化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内涵,即充分发挥市场在微观领域配置资源的主体作用,对政府职能进行新的认识和定位,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以厘清政府与市场互动的边界,而是依然处于"重政府轻市场、重国富轻民富、重发展轻服务"的惯性轨道中,这种制度路径的依赖不仅会迟滞中国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还将加大中国经济持续下滑的风险。针对上述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旨在重塑社会主义健康有序政商关系的风向标:"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这是对以往经济运行中权力与资本关系演变轨迹的彻底扭转,是对权力和资本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优越性的全新阐释。为了将这一新型政商关系落到实处,可以从制度构建、结构调整、社会治理以及文化引导等四个方面进行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8.
地方利益冲突已是我国社会矛盾的一大焦点。建设好地方服务型政府,有效化解地方利益矛盾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理性选择,是我国政府转型的重要价值取向。目前我国地方服务型政府构建面临诸多困境:"服务为民"理念缺失;公共服务市场化滞后,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偏低;政府部门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不协调;政府绩效管理评估机制不健全等。重塑"公民本位"、"服务为民"服务理念;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提升地方政府服务供给水平;健全公民有序参与机制,防止公共权力异化;健全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机制;实现"政府本位"回归"社会本位";提高公务员综合素质,建立地方服务型机关等是建设地方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发展理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是由一组新常态构成的画卷,包括:一是增长速度的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的新常态,“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比重不断上升,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比重不断下降,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三是经济增长动力的新常态,“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主要依靠需求边“三驾马车”--出口、投资、消费,向主要依靠供给边“三大发动机”--全面改革、创新驱动和结构优化转变,从主要依靠外需向主要依靠内需转变,从主要依靠投资向主要依靠消费转变,从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向主要依靠社会投资转变。四是财富分配的新常态,“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即实现财富分配结构从偏重国富向偏重民富转型,从少数行业和少数人富裕向各个行业和广大民众共同富裕转型。  相似文献   

10.
国家权力与乡土社会的力量博弈是研究中国乡村基层治理的有效视角。在中国社会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进程中,国家权力与乡土社会的博弈呈现出动态均衡的特点。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国家权力开始向乡土社会"选择性回归",这种回归寓于乡村治理结构的现代化转型当中。然而,乡村治理结构的现代化转型仍然面临着民主形式化等诸多现实梗阻。为此,必须通过建设服务型政府、建构双向权力运行制度以及激活乡村内生性活力等方式促进国家权力与乡土社会内生性权力的良性互动,助推乡村治理结构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11.
社区福利服务是当前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部分,近年来南京市社区服务的快速发展、理念更新和供给方式转变推动了社区福利服务的发展。同时,社区福利服务的发展也面临着服务能力与社区需求的矛盾、公益性取向与市场化运作的矛盾以及福利服务行政任务化与社会化的矛盾。我们认为社区福利服务是社区服务发展的方向,必须实现五个方面的转变:从"扶危济困"到"增进福祉"的目标转变;从"弱势群体"到"全体居民"的对象转变;从"公共服务"到"社会化服务"的方式转变;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的机制转变;从"划桨人"到"掌舵人"的政府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时代,教师权力受到了社会发展的挑战,教师权力现状不容乐观。教师权力转型存在社会实践基础,而西方权力理论为教师权力转型提供了理论依据,其中的"软权力"应该成为教师权力转型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十二五"规划是一个"强国"的规划,也是一个"富民"的规划。如何实现"民富"与"国强"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关键取决于我们有没有实现民富国强的保障机制和保障措施,有没有构建民富国强的良好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直面回答的问题。本文仅从内部环境上探讨实现"十二五"规划的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最终决定政府转型目标的实现。政府权力法定,政府权力与责任相辅相成。我国近年行政学界流行的“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论,从法理、管理、哲理等角度看值得商榷。加大改革我国过分集权的领导体制,促使政府政治化权力转为法治化权力,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政府的责任心。  相似文献   

15.
从改革开放的进程与趋势看,我国经济社会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型与改革:第一次转型与改革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经济体制改革,其主线是体制转轨,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提高经济总量;第二次转型与改革是从当前到未来的一个时期,其主线是发展方式转型,目标是形成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实现民富国强。目前,我国开始进入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的第二次转型与改革,而"十二五"是我国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五年,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必然伴随政府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6.
西方传统宪政把"以权力制约权力"和有限政府作为防范公共权力异化和保障个人权利的内在机制,这种宪政观尽管曾为资本主义的早期繁荣作出了贡献,但其单纯的控权思路和严格的"有限政府"实践逻辑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代社会政治发展进程和公民对实现积极权利的要求。当代西方宪政变革受多重因素的推动,宪政发展主要表现在权利观的转型和权利内容的丰富化、权力制约模式多元化和寻求"有限"与"有为"的平衡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进程中,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的宏观管理体制实现了从面向行业办学到立足行业办学,同时面向市场(社会)办学的转型;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后勤服务社会化为突破口,学院内部管理体制实现了从行业到市场、从中专到高校、从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从行政权力到学术权力、从“自己办”到“分而不离”的转型,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民院发展模式。制度创新是实现高职院校办学管理体制转型的保障。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及服务社会的办学责任,相对于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功能而言,高职院校应该有其存在的社会价值和地位,应该有更多的政策关怀,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是高职院校走特色发展之路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整体政府"被认为是世界范围内公共管理改革的新趋势"。整体政府"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现实原因"。整体政府"因其在价值上的正当性、目标上的可接受性及其较好的绩效而具有了合法性。其以重新中央集权化、大部门治理和伙伴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权力关系的调整,达致了权力关系的平衡。另外,"整体政府"与既有政治文化的适应及其对新的公共管理文化的培育,使其具有了较为深厚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9.
建国六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经历了两次转型。第一次转型是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第二次转型是推进计划经济体制向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目前正处在第三次转型,即从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向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就是公平、可持续发展,即科学发展的新体制转变。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实现科学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说"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国初步纳入科学发展轨道,"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将基本纳入科学发展轨道,那么,"十三五"规划期间我国将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与其相联系,将全面纳入科学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20.
"权力清单"的推行加大了对政府权力的制约。"权力清单"从制定到执行依旧存在众多问题:如,责任规定不明确、制定程序不完善、遏制腐败效果不明显等。为发挥"权力清单"的效用,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如出台责任清单与权利清单,规范制定执行程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