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振耀 《当代贵州》2011,(12):17-17
如果说把社会管理创新理解为维稳的子概念,这就将社会管理创新矮化了。 首先,社会管理创新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部分,要逐步改变“大政府、小社会”的政治格局。现在我们的社会管理体制落后了,社会矛盾很多,群体性事件不断,社会的管理已经远远跟不上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很多地方与现实需求8兑节,所以迫切需要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2.
社会管理是国家或社会团体对社会运行过程进行组织调控的活动,通过其调控使社会系统能够协调发展。目前中国社会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社会管理的主体至今较为单一;政府对社会组织进行严格调控和防范;社会管理缺位;社会管理手段缺乏弹性;社会管理难达成共识。主要原因在于:需要正确认识政府和公民社会的关系;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今后社会管理创新的对策: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加强政府和公民社会的合作;改进党的社会管理能力;推进基层自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党政分开;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培育公民精神,引导社会的自我管理;树立和维护公共权威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政府一元管理的社会管理方式已不适应多元社会的发展.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多元共治的社会管理体制,从而提高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已成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社会组织化是伴随着自然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封建政治走向现代民主政治的历史必然.由于市场经济的曲折发展和民主政治的曲折变迁,我国社会组织化的发展不仅偏后于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而且其发展路径和战略选择都需要特殊的内涵.我国社会组织化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路:一是在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设计和安排社会组织化发展的总体战略,即社会组织化发展与市场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相结合;二是在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框架下发展社会组织化,即社会组织化发展必须在政府职能转变、政府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社会组织管理制度的变革中实现发展;三是在强化自身发展的战略前提下重视协调发展,实现政府引导与自愿发展相结合、独立自主与国际合作相结合、突出重点与平衡发展相结合、制度建设与文化培育相结合,外部环境创造与内部管理优化相结合等等.  相似文献   

5.
杭州市近年来积极培育的社会复合主体,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的创造性实践,是党和政府培育社会组织的好形式。它较好地体现了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的成功探索。  相似文献   

6.
改革三十年来,在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党和国家领导体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由革命型政党向建设型政党转变的过程中,党驾驭政治和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与此同时,社会改革的基础性地位逐渐凸现出来,基于此,党管理国家与社会的领导方式上发生了策略性的变化,国家与社会关系也由原来的一元主义模式向合作主义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7.
社会管理创新是我国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课题,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极其关注,并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多种模式的创新成果,其中鞍山模式更具代表性,推介鞍山模式对全国社会管理创新有一定的推动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依然是解决动力问题,动力机制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生命之所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及经济的高速发展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终级推动力,公民社会的发育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本源推动力,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外在推动力,基层民主实践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直接推动力,迅速普及的互联网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技术推动力,政治体制改革的制度化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长效推动力.  相似文献   

9.
吴文勤 《唯实》2011,(3):40-44
我国改革开放已进入深水区,政治体制改革也到了关键时期。当前,政治体制改革面临"进退两难困境":进行政治变革可能导致传统权威的合法性危机,进而引发社会结构的解体和普遍的失范;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则死路一条。破除"两难困境",除了在政治领域寻找动力资源外,更重要的是在非政治领域的经济和社会领域寻找新的动力资源。公民社会对推动当代中国转型时期的政治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是中国政治发展的新动力。因此,在政治体制改革中,不仅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和国家制度建设,更要注重公民社会建设,夯实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刘萍  刘晓华 《世纪桥》2011,(11):73-74
政治体制改革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的保障,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成果和社会发展成果就会得而复失。当前,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保障,是铲除腐败的根本途径,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目前形势和社会建设、社会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对当前中国面临的形势进行了总体判断.可以概括为经济形势很好、政治基本稳定、文化繁而未荣、社会矛盾凸显四个方面.第二,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社会建设这一概念以来,党和政府不断深入认识,笔者认为当前是以经济建设中心,以社会建设为重点的新阶段.第三,就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关系而言,社会管理是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四,本文提出社会建设未来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即从改善民生事业做起,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入手,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着力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创新社会管理,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合理、开放、包容、稳定的社会结构;随着社会建设不断推进,逐渐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后,进一步提出推进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选拔型社会与选举型社会是冲突的的政治社会理念,本文从剖析我国的政府体制入手,通过阐述选拔制的诸种表现,揭示了选拔型社会下政府官员的全面选拔制所造成的缺失,提出了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下,我国应当从选拔型社会向选举型社会转变。  相似文献   

13.
社会公正是超越利益集团的共同理想和目标。社会公正建设不仅仅是为了应付和解决经济改革所带来的负面结果,更重要的是克服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所引发的诸多矛盾。在全社会树立社会公正理念,推进社会公正建设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抒望 《共产党人》2012,(4):45-46,48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已经摆上我国政治的最高议程之一,成为我党执政的新课题。当前我国社会问题多发凸显有诸多因素,从管理体制来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有的社会管理体制在一些方面不能完全适应快速的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进程,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挑战,社会矛盾倒逼社会管理必须创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趋势,是实现以下  相似文献   

15.
深化改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体制基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切实加强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16.
王志立 《世纪桥》2007,(11):58-58,72
将国家与公民社会之间的合作互动关系作为中国管理体制改革的建构方向,即着眼于通过社区建设来探索我国国家与公民社会的新型合作模式理论体系的建构,进而实现我国"强国家-强社会"的政治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7.
王涛 《探索》2012,(6):62-66
市场化改革使中国社会焕发出惊人的活力,但利益的高度分化也带来了更多的社会冲突。在社会稳定维护中片面强调国家权力的运用,割裂社会稳定与政治稳定的辩证关系,偏离制度建设的根本任务,不利于实现社会的韧性稳定。政治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但转型时期的政治稳定取决于政治体系自身,取决于其能否对社会要求作出有效回应,从而化解社会冲突。因此,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政治稳定与社会稳定步入良性循环,才是实现社会稳定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09,(8):34-35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中国特色社会主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体现了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相似文献   

19.
微博在中国的兴起并迅猛发展,深刻地改变着国人的生存状态,不断创新着人与人之间、民众与政府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方式。已有的事实表明,微博运用已经不仅限于纯粹的娱乐与社交、观点争执,从政府工作角度讲,它还承担着"创新社会管理、改善干群关系、解决群众诉求"等政务功能。很多地方把微博运用于创新社会管理,在网络中挖掘和凝聚社会管理的积极力量,为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理念、新经验。  相似文献   

20.
转型期政府、专家、企业面临着信任的危机。破除信任危机根源应着力于政治体制改革,增强民间的监督力量、社会管理创新、增大公共服务供给、建立服务型政府、疏导信息公开渠道、发展与扶持第三部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