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宫维民同志: 我妻子是个爱唠叨的女人,每天下班后,我很想静静地坐在家里看看电视或者躺在沙发上看点书报,可妻子从我一进家门就开始唠叨个不停,把我唠叨得头疼,我想发作,又一想,她每天带孩子、买菜做饭,也不容易,可我也实在难以忍受她没完没了的唠叨,你说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2.
钱守旺 《学习导报》2010,(13):40-40
童年不快乐,人生就不幸福。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的未来生活更有价值、更幸福。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为孩子的一生打下一个幸福的底色。把最美的童年留给孩子,让孩子享受到成长的快乐,应该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钱守旺 《新湘评论》2010,(13):40-40
童年不快乐,人生就不幸福。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的未来生活更有价值、更幸福。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为孩子的一生打下一个幸福的底色。把最美的童年留给孩子,让孩子享受到成长的快乐,应该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吴晓明 《实践》2014,(3):54
<正>提起德德玛,大家都不陌生,她是我国著名女中音歌唱家,也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她创办的"内蒙古德德玛音乐艺术专修学院"至今已走过11个春秋,在这所学校里,她被学生们称为"巴格喜额吉"(蒙古语,意为教师母亲)。一个女人做一个孩子或几个孩子的母亲,这是很平常的事情,但要做几百个孩子的"母亲",可是一般女性敢想而不敢做的事。德德玛就是这样一位特殊的"母亲"。说起德德玛办学的事,一开始很多朋友都不理解。本来自己有病在身,每年还有那么多演出任务,应该多休息才是,为什么还要办艺术学校呢?德德玛说:"那些从牧区来的孩子,我一见到他们渴望求学的目光,心就像针扎一样痛。我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见到李敏,我还是个入伍不久的新兵,那时侯,我丝毫没有感觉到她就是共和国缔造者毛泽东的女儿,丝毫没有意识到她是经历了几十年常人难以想象的风风雨雨之后的一代“皇家公主”!开始,我常称她“阿姨”,后来与她熟悉了,且从她那里学到不少乐西,便称她“老师”。对此她既不承认也不否认。我一次次地走进李敏的家门,她给我留下的印象也愈来愈深刻:她很温和,也很真诚。她冬天常上身穿一件灰色的毛衣,下身是老式黄军裤。与她面对面,觉得她很平凡,又很不平凡。 因为身体不好,李敏的房子摆设算不上整齐,甚至有些杂乱。客厅不大,已经有些陈旧,沙发也  相似文献   

6.
一 我与杨尚昆叔叔接触不多,但短短的几次见面,使我终身难忘。第一次见他是新中国刚成立不久,那时继母张越霞依靠组织,把我们几个流落在各地的孩子找了回来,我们兄弟姐妹六人团圆了,但没有了父母,全靠继母照顾。她在“四八”烈士祭奠大会上致悼词时曾对父亲承诺说,要担负起抚养、教育子女的重任。新中国成立初期,继母在假日常带我们到与她较亲近的同事家走走。到她的难友家去得较多,还去在延安一起工作过的人家中。一天,她带着我们四个孩子去看望杨尚昆叔叔。我和吉玛未见过杨叔叔,但他见到我们来很高兴,问我们多大了,上学了没有。当时,我刚从老家来到北京,对他一点儿都不了解。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我们常把考上大学称为"金榜题名".但是,对有些家庭来说,孩子"金榜题名"非但不是家长最快乐的时候,其痛苦的程度甚至如同站在"地狱"门前一般.  相似文献   

8.
《当代工人》2011,(17):38-39
和老公结婚5年,感情一直很好。老公在杭州的一家世界500强外企做到销售总监,收入可观,所以我一怀上孩子就辞了职,回老家南京买房,彻底安顿下来。孩子两岁后,我们开始产生分歧,他想让我做全职太太,我不同意,坚持把孩子送进了幼儿园,并应聘进入一家教育机构工作。也许是不太适应吧,我常和老公说起自己的坏心情,他总是很简单的说句“...  相似文献   

9.
荣是我高中的同学,毕业二十年没能联系上,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通了她的电话,电话里的她依然保持着学生时代的率直与乐观:"现在我觉得自己很幸福,孩子的病总算治好了,虽然现在还很瘦弱,但他能吃饭,我会把他的身体很快补起来。"从通话中得知,她的儿子出生不久就被确诊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小  相似文献   

10.
正一天,我和故宫博物院的院长老郑坐在小院里喝酒。咂一口酒,老郑问我:"你知道故宫有多少把钥匙吗?"我摇摇头。"五千多把。总共有一千七百多处有锁,一把锁起码有三把钥匙。还有好多明代的钥匙,现在被收起来了。早晨七点和下午五点,是大伙儿集中领钥匙、还钥匙的时候。嗯,就像这会儿。有光有阴,光而不  相似文献   

11.
刘人蕻  沐海 《求贤》2008,(4):39-40
“张师傅!今早我忙上班,把家人的钥匙带到大港,请您把钥匙交给我父亲……”一位家住和平区在大港油田上班的女士来到“天解”毫不犹豫地将沉甸甸的钥匙交给“天解”当班客运司机……  相似文献   

12.
我与婆母     
孙毓敏 《新湘评论》2014,(10):51-51
家庭和谐要做到互敬互爱,互说实话、不撒谎,待人热情、真诚,这是我们的家风。在这方面,婆婆为我树立了良好的榜样,直到现在,我仍时时怀念她老人家。人们常说:"婆媳关系最难处!"理由是:"两个女人在共同抢一个男人的爱。"作为家庭的基本矛盾,就形成了"夺爱斗争",再加上婆媳之间种种性格上的不合,天长日久就形成了“婆媳矛盾”。我刚结婚的时候,很害怕这一问题会处理不好,成为负担,但我发现我的婆婆性格菲常好,又能干,做菜好吃,还乐意帮我带孩子。甚至我上台穿的厚底靴都帮我想办法,由于残脚上缺肉,她帮我制作了特殊鞋垫和靴子缝在一起,我才能正常走台步,总算把一出《双玉缘》里女扮男装的戏给演下来了。她的手很巧,还帮我做了一个用电镀棍串起来的大披肩,我一直用着它,因为非常亮,在舞台上非常好看,又很结实。总之,婆婆对我的帮助太多了。  相似文献   

13.
正"意义重构"说来有些费解,用一个常被提起的故事说明就好理解了。几个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玩闹,拿石头砸墙,老人难以忍受。怎么制止孩子的恶作剧?老人的办法别出心裁:孩子们闹得热火朝天时,他从屋中走出来给每个孩子25芬尼,对他们说:"你们在这儿扔石头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  相似文献   

14.
流沙 《新湘评论》2013,(4):47-47
以前有位女同事,是生产车间里的普通一员,她有很多"缺点":工作时间打盹、离岗与同事闲聊,甚至把家里的脏衣服拿到厂里洗。后来我离开那家工厂。有人告诉我这位女同事一些事,却让我感慨万千。她家境并不好,却资助了一位贫困孩子从小学读到了大学,她从来不对别人说起过,  相似文献   

15.
一位朋友给我带来一本小书,作者是位12岁的小女孩。我历来认为过早出版什么作品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这类的事多半是大人拿孩子来作秀。所以,开始对这本书也没有什么兴趣。后来偶然翻阅一下,却越看越觉得有意思,简直是欲罢不能,非一口气看完不可了。并不是说这本书的文笔有多么好。这本小书只是一位小女孩在小学3年级到6年级的部分作文、周记的选编。然而,从这里,我看到的是孩子成长的稚嫩足迹,更感到家长和师长们精心引导的一片苦心。这位小女孩叫雨桐。和许多同龄的孩子一样,她开始对写作文也很有点发憷。可是她有一位好老师。这位老师给…  相似文献   

16.
《学习导报》2012,(2):25-25
七十多位科学家一直在忙碌地研究一个科学项目。因为工作压力很大,所有的人都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但由于大家对老板很忠诚,所以没人想放弃工作。一天,一位科学家走进老板的办公室说道:先生,我给我的孩子许诺,今天带他到镇上看展览。所以今天我想下午五点半离开办公室。”  相似文献   

17.
七十多位科学家一直在忙碌地研究一个科学项目。因为工作压力很大,所有的人都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但由于大家对老板很忠诚,所以没人想放弃工作。一天,一位科学家走进老板的办公室说道:先生,我给我的孩子许诺,今天带他到镇上看展览。所以今天我想下午五点半离开办公室。”  相似文献   

18.
平浩 《湘潮》2005,(5):47-49
梦幻年代1945年冬,黄萍出生在湘西北澧阳平原一个书香门第,4岁就跟着外祖母摇头晃脑地读唐诗,听母亲讲安徒生童话故事,一上学就直接进入了小学二年级,并且学业十分优秀。小时候,放学后她常到一位教过私塾的摆书摊的老爷爷那儿去看小人书,老爷爷捻着白胡子,摸着她的小脑袋:“看吧,将来做个文化人。”黄萍问:“文化人能写书吗?”“只要有决心,准能!”“真的?”老爷爷的话让她激动不已,从那时起,黄萍就做起了当作家的梦。黄萍上初中时,语文老师很欣赏她的作文,常把她的门生十的小书激的优秀作文拿到高一班当作范文讲解,这使她很受鼓舞。在老师…  相似文献   

19.
三月十九日上午,在八宝山公墓第一告别室里,我随着众多热爱冰心先生的人们,向冰心先生三鞠躬,并把一朵盛开着的玫瑰花,敬放在她老人家的遗体上。我望着她老人家安详的面容,泪水不禁夺眶而出。墙上挂着冰心的巨幅照片,她在微笑着。这是我熟悉的形象。她曾经用这般慈祥而生动的表情,多次对我说话。八十年代初,应北京十月文学出版社之约,我开始撰写《冰心传》。此前,我的另外两本女作家传记《萧红传》和《庐隐传》已经出版。虽然如此,我仍觉得写作《冰心传》是一件并不轻松的任务,因为冰心先生不仅是一代才女,还是一位学贯中西的…  相似文献   

20.
葛丽,是怀柔区杨宋镇南丰村一名普通的农家女。她每天的生活很简单,也很平淡:陪妈妈聊天、看电视,和她一起照顾、教育孩子,叮嘱妈妈每天按时吃药,每月按时陪妈妈到医院检查身体。然而,这每一天的重复,却让她和妈妈感到莫大的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