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995年我国首次开始大学生“村官”工程以来,越来越多地区出台了大学生“村官”政策,但是大学生“村官”能否在农村“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已经成为目前大学生“村官”制度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建立大学生“村官”长效工作机制迫在眉睫,而现行的大学生“村官”制度主要重视管理工作,或多或少忽视了大学生“村官”机制的制度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村官”长效工作机制的设计及建立造成了一定阻碍,同时也将引发大学生“村官”长效工作机制的不经济性,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利于新农村建设和大学生“村官”自身发展。因此,应从制度成本角度分析构建与完善大学生“村官”长效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2.
津蓟 《求贤》2010,(11):37-37
为切实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教育管理,中共天津市蓟县县委紧密联系实际.建立完善教育培养机制、关心爱护机制、安全管理机制、监督考核机制和自我管理机制,为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健康成长、发挥作用创造了良好平台。  相似文献   

3.
完善欠发达地区大学生村官工作运行机制是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条件。但还存在大学生村官身份界定不明确,处境尴尬、工作岗位职责不明确、培训指导机制尚不健全、考核激励机制还处在探索阶段等问题,因此,要通过合理界定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实现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科学定位、形成完善的培训指导制度,切实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能力、建立完善的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等方面来健全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4.
徐从亮 《党课》2014,(7):71-71
海南省东方市注重在“培、用、管”上下功夫,加强大学生“村官”培养力度。市委坚持将大学生“村官”培训纳入全市教育培训计划,通过岗前培训、主体班次培训、专题培训等方式分批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掌握相关知识,迅速进入角色。通过“结对子”确保每名“村官”至少由1名镇党政班子成员、1名所在村(社区)党支部有经验的干部和1名致富能人党员帮带,帮助他们掌握基层工作的方式方法。对于党员大学生“村官”,明确其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非党员的则担任村主任助理,通过压担子使大学生“村官”在锻炼中成长。  相似文献   

5.
杨惠强 《党建》2009,(12):47-47
南城县以党校为主阵地,建立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抽调相关部门领导、涉农部门负责人、党校讲师对大学生村官就乡风民俗、农业技术、政策法规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安排乡镇党政领导、驻村干部、村支部书记向大学生村官传授矛盾处理技巧、农村工作经验、群众生活语言等知识。  相似文献   

6.
一线传真     
《党建》2010,(9):56-56
老河口市采取措施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受到社会各界和大学生村官的欢迎。市财政拨款50万元设立大学生村官成长基金,主要用于其创业技能培训、创业项目奖励。制定出台了《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绿卡”管理办法》,大学生村官只要有自主或合办的创业项目,经项目评审通过后,即可获得5万元贴息贷款。该市依托春雨合作社,创建了全省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基地,并将其作为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  相似文献   

7.
市县视窗     
《共产党人》2013,(13):14
正银川市搭建大学生村官创业舞台2012年11月底,银川市出台了鼓励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的实施意见,制定了降低创业门槛、建立专项资金、担保贷款贴息、YBC项目扶持、发放创业补助、免费创业培训、配备一对一创业导师等政策,给大学生村官创业规划了完整的发展"路线图"。银川市创业办举办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先锋训练营,帮助大学生村官拓宽创业思路;与掌镇村镇银行合作,设立了大学生村官  相似文献   

8.
杨胜勇 《支部生活》2009,(12):31-31
近年来,潞西市委依托党校、远程教育等五个平台,进一步拓宽培训渠道,创新培训方式,实施农村党组织书记培训、新党员培训、大学生“村官”党员培训、农村带头人培训、组工干部培训等五个工程,全面做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素质。  相似文献   

9.
《宁夏党校学报》2012,14(2):81-83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建立大学生村官队伍管理工作长效机制,使大学生村官引得来、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对培养造就经过基层实践锻炼、与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机制探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新时代统筹解决农村基层人才短缺、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的重要机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实践中,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面临多重困境,建构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机制,需要提升大学生村官的职业荣誉感;激发大学生村官的职业认同感;培育大学生村官的职业归属感;催生大学生村官的职业自我效能感,助力大学生村官全面成长。  相似文献   

11.
李强 《先锋队》2013,(22):49
一是围绕"三个依托",在培训上倾斜。依托县、乡(镇)党校教育培训阵地,采取专家授课、创业成功人士现场说法、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激励大学生村官创业。依托山西农业大学和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创业技能培训。拨付专项培训经费近30万元,先后分两批,组织210余名大学生村官赴山西农业大学和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进行了培  相似文献   

12.
李鹏飞 《党的建设》2012,(11):46-46
今年以来,迭部县从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综合素质、增强工作本领人手,建立完善了大学生村官“三帮一”帮带培养机制,确保了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工作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3.
党建短波     
《实践》2014,(6)
<正>二连浩特市"四个突出"加强大学生村官教育管理。一是突出教育管理,实现角色转变。实行大学生村官年度培训、定期谈话和集中轮训制度,将他们教育培训纳入"干部素质提升工程"规划;建立苏木党委成员和嘎查"两委"干部传帮带机制,指导和帮助大学生村官尽快适应环境,尽早进入角色。二是突出实践锻炼,提高综合能力。要求大学生村官必须参与所在嘎查重点项目建设,为他们增长才干、促进创业搭建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围场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村官管理培养的工作思路、机制方法,通过搭建"四个平台"助力大学生村官成长。搭建学习培训平台。每年组织1~2次大学生村官专题培训和岗前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农业生产、计划生育、纠纷调解、法律法规等知识。针对新任职大学生村官特别将培训重点放在农村工作方法、礼仪礼节、公文写作等知识技能上,通过加油、充电帮助大  相似文献   

15.
赵武 《支部生活》2010,(6):29-29
2008年以来,昆明市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制定出台优惠措施,面向全国公开选聘大学生“村官”,不断探索和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机制,促使大学生“村官”安心扎根基层、服务农村、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6.
基于胜任力的“大学生村官”培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胜任力模型,是开展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前提与基础。以“大学生村官”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为契机,探索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村官”工作能力的途径与方法,对“大学生村官”承担的特定职位所需的关键胜任力进行培训,进而提高其个体胜任力水平,对“大学生村官”自身的长远发展和推进新农村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制度化视阈下的大学生“村官”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久高 《探索》2011,(3):47-50
制度"嵌入"下的大学生"村官"政策必然遭遇体制性的障碍。为此,必须明确大学生"村官"政策的中心目的,充分认识它的战略意义;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深化市、县、乡镇基层各项配套体制改革;健全大学生"村官"的选拔机制、教育机制、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等;积极营造健康的舆论导向,辩证地看待大学生"村官"承担的使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党建信息     
《先锋队》2013,(25):48-49
五寨县:着力清除大学生村官"三个脱节"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农村工作能力,五寨县采取三项措施着力清除大学生村官的"三个脱节"。一是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清除专业和业务脱节。除了有针对性地组织理论培训,增强业务知识之外,该县充分利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增加大学生村官新技术、新知识、新业务能力的储备。同时还开展研讨实践活动,农业、畜牧、  相似文献   

19.
党建动态     
《党的建设》2010,(2):47-48
嘉峪关市建立四项制度加强大学生"村官"管理嘉峪关市积极探索建立了四项制度,加强大学生"村官"日常管理和教育培养,帮助其尽快转换角色,不断提高工作能力,扎根农村,服务农村,建设农村。一是建立学习培训制度。安排大学生"村官"参加镇党  相似文献   

20.
任县为确保大学生村官学得快、留得住、干得好、有作为,不断拓宽思路、创新机制,着力推动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 推行"老带新"帮扶制度。在新任大学生村官中推行"一名乡镇党委委员+一名农村‘两委’干部+一名农村老党员+一名往届大学生村官"的"四位一体"帮带制度。通过乡镇党委委员直接关怀、农村干部直接帮扶、老党员直接指导、大学生村官互助帮扶的形式,加强对新任大学生村官的生活和工作的扶持,帮助其尽快进入状态、发挥作用。目前,全县20名新任大学生村官“工作方法有人教、工作作风有人带、工作困难有人帮”,顺利实现了由“大学生”到“村官”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