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腾蛟 《求索》2011,(12):94-95,221
冷战后,美国将公共外交作为“塑造和平”的新范式加以广泛应用,其内容日益拓展到社会学层面上;从特点上看,美国公共外交与地缘政治战略、反恐战略和国家形象修复战略紧密结合以维护其软实力优势。从发展趋势看,美国开始探讨公共外交“去中心化”。更加强调以公众为主体,着手解决“有效性”问题,以最大程度地维护美国全球利益。  相似文献   

2.
美国文化与毒品泛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毒品超级大国。近年来毒品泛滥给美国经济、社会乃至对外关系等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损害,因此它已越来越成为美国政府和公众最为担忧的社会问题之一。其症结主要在于,美国的传统与体制造就了众多非科学、非理性、不平等、无亲情的“文化怪圈”,这种“文化怪圈”带给人们的心理疾病恰好是毒品这种神经或精神性“药物”可以“医治”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只要这些“文化怪圈”存在,而毒品又垂手可得,那么吸毒问题在美国就是一个盘根错节、无法根除的痼疾。  相似文献   

3.
江津市公安局开展引导公众有序参与创建“无毒社区”,使江津创建“无毒社区”工作在2000年、2001年、2002年和2003年,连续四年受到重庆市禁毒委表彰,其经验做法在重庆推广。然而,何谓引导公众有序参与创建“无毒社区”,为什么要引导公众有序参与创建“无毒社区”,怎样才能引导公众有序参与创建“无毒社区”。面对这些问题,人们不一定清楚、明白,理应做些解释、分析和论述。一、何谓引导公众有序参与创建“无毒社区”引导公众有序参与创建“无毒社区”,就是公安机关通过多种多样的“引导”,动员、带领“公众”,依照现有的政策法规,有组织、有…  相似文献   

4.
伟桐  萧峰 《北京观察》2000,(8):62-64
中国“入世”,可味一波三折,最大的阻碍是美国。围绕PNTR议案表决,美国各界的表现自始至终让人读不懂、看不清。美国政府说:PNTR议案,好! 参众两院说:未必! 美国公众说:也许、可能、大概是……在美国历史上,政府、两院、民众如此大的分歧,可能只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租赁法案”可比,而政府为了说服两院采取的游说行动,其规模之大,层次之高,甚至是当年“租赁法案”所望尘莫及的。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在  相似文献   

5.
美国报警系统运转失灵美国各大城市的“911”报警系统问世于20年前,以快捷有效为号召,曾被政府和新闻媒介吹得神乎其神。的确,这个报警系统拥有非常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它可以及时处理各种报警信号,但却无法左右拨叫报警信号的人。美国公众对这套报警系统越用越滥...  相似文献   

6.
齐前进 《中国人大》2013,(18):53-54
美国长期重视和大力推行公众外交。美国会通过立法和研究听证等途径,积极参与公众外交。我应适当借鉴经验,考虑加强我公众外交立法建设。美国会公众外交立法历史悠久,经历了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在冷战的几十年间,美公众外交目标主要针对前苏联。1948年,美国国会通过《史密斯·蒙特法》,规定美国对外信息传播的目的,是"促进别国对美国的了解,加强美国民众与别国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据此,美国国务院任命专管公众外交的  相似文献   

7.
美国是全球电子政府的创新者与领跑者,其政府网站建设已相当完善和成熟。1996年,美国政府发动“重塑政府计划”,提出联邦机构最迟在2003年全部实现上网,使美国公民能够充分获得联邦政府掌握的各种信息。2000年9月,美国政府开通“第一政府”网站(www.Firstgov.gov)。这个超大型电子政府网站,旨在加速政府对公民需要的反馈,减少中间工作环节,让美国公众能更快捷,更方便地了解政府,并能在同一政府网站完成竞标合同和向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与公众参与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全球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选择多样化、社会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普遍、积极、主动、有序的公众参与。论文对“公众”和“公众参与”进行了概念界定,具体分析了目前我国公众参与构建和谐社会方面主要存在的公众参与范围偏窄、公众参与程度偏低、公众参与成本偏高等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我国公众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若干对策,主要包括培育公众参与意识,鼓励公众参与立法,架设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桥梁和提高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成本收益率。  相似文献   

9.
共识 慈善事业是“玻璃口袋” 欧美的很多知名慈善机构之所以能建百年基业,关键在于慈善机制的透明。美国卡耐基基金会前主席卢塞尔曾说过:慈善事业要有玻璃做的口袋。可以说,类似认识在欧美早就成为共识。公众是否给慈善机构捐钱,捐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玻璃口袋”的透明度,慈善事业要获得公众的信任,就必须把这块“玻璃”擦亮,做到高度透明,这是欧美发达国家慈善事业持续发展的内生因素。  相似文献   

10.
杨懂 《同舟共进》2009,(8):6-10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及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国际间有关“中国道路”的讨论日益成为焦点。例如,“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就曾说:“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让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特殊的发展模式和道路也被一些国家视为可效仿的榜样……更重要的是将来,中国倡导的政治价值观、社会发展模式和对外政策做法,会进一步在世界公众中产生共鸣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2006年初,北京市委宣传部与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公众对先进典型宣传工作高度认同,明确表示“很有必要”和“有必要”的占84.3%;公众对宣传推出的先进典型非常关注,明确表示“很关注”和“关注”的占70.7%;公众对重大典型的知晓率较高,普遍在五成以上;公众对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座谈会的知晓率较高,达74.1%。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典型宣传对广大干部群众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今年11月3日,美国布什总统发表每周例行的广播讲话,称近来连续不断出现的炭疽病例是美国继“9·11”事件之后受到的“第二轮恐怖袭击”。此前,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汤普森称利用邮件传播炭疽病菌为“生物恐怖”。什么是生物恐怖,它又是如何生成与传播,其危害性有多大,以及应采取何种应对措施,无疑是人们亟待了解的一个话题。沉默的杀手在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遭袭后,惊魂未定的美国人不禁要问,恐怖分子除了将飞机变成导弹实施攻击,还会使出什么招?连续不断出现的炭疽感染病例似乎仅仅是开始。调查显示,相当比例的美国民…  相似文献   

13.
公众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和熟悉,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日益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从一些国家的做法中得到借鉴。 一是以美国《为全体美国人的科学》报告为代表的“2061”计划。该计划首次提出了科学素养的概念,并对5个相对独立的科技领域,即物理、信息科学和工程学、生物与保  相似文献   

14.
胡小明 《电子政务》2006,(2):95-100
一、电子政务的全球趋势   1,“以公众为中心“是发达国家电子政务的共同特点   研究发达国家电子政务的规划、报告可以清楚看到“以公众为中心“是其制定电子政务战略的重要出发点,美国2002年电子政务战略的报告中明确提出电子政务三原则:……  相似文献   

15.
我国干部队伍科技素质基本状况调查“中国公众与科学技术”调查组执笔:姚昆仑近几年来,中国科协和国家科委有关部门决定每两年联合开展一次“中国公众与科学技术”的抽样调查,以了解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和对科学技术的态度。抽样调查对掌握我国公众的科学技术素养状况,...  相似文献   

16.
英国政府将警察机关定位为服务部门,一直致力于加强和改善警察与公众的关系。然而,近年来犯罪高潮的挑战使得公众对警察的信任度不断下降。为增强公众对警察的信任感,英国致力于以公众为中心实施警务改革,在继续推行社区警务的基础上,推出了“警察协议”、“十项承诺”等一系列措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正> 熟悉中国旧小说、旧戏文的想必都知道,御弟就是“皇帝的弟弟”。美国佛罗里达州一植物人被判安乐死,引起不少公众反对,该州州长杰布·布什紧急介入,促使州议会通过一项法案,该判决撤销。国内某媒体对该事件报道时,用的是如下标题:“御弟下令:不能让她死”。很明显,这里的“御弟”是  相似文献   

18.
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电子政务的全球趋势1.“以公众为中心”是发达国家电子政务的共同特点研究发达国家电子政务的规划、报告可以清楚看到“以公众为中心”是其制定电子政务战略的重要出发点,美国2002年电子政务战略的报告中明确提出电子政务三原则:●以公民为中心,而不是以官僚机构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大大改善为公民服务的质量;●以市场为基础,积极推动创新。报告指出:“过去以政府机构为中心的做法已经制约政府生产力的提高,限制为公民服务的能力”,必须代之“以公民为中心”的新模式。英国2000年PIU报告《21世纪政务》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英国首相…  相似文献   

19.
<正> 日本《朝日新闻》中国总局局长五十川伦义还记得自己前往中国外交部档案馆查阅解密文件时的情形,在外交部内部电脑上,输入关键字“日本”,共找到10个左右与日本有关的文件标题,再输入“美国”、“朝鲜”等关键词,接连不断的文件标题呈现在他的眼前。2004年1月16日,中国外交部正式向国内外公众开放1949年至1955年  相似文献   

20.
发展公众自我服务是当今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改革的重要趋势。公众自我服务是公众与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过程,因而明确不同主体之间的角色扮演是考察公众自我服务模式的重要视角。应汲取公共服务共同生产、多中心治理等理论资源,结合中国本土情境,进一步构建公众自我服务中多元主体角色的分析框架。在公共服务供给的公众自我服务模式中,公众既是为自我生产服务的“消费者生产者”,也是与服务接受者发生直接互动的“直接生产者”,同时还是享受服务结果的“服务接受者”。政府、市场和社会主体均是为了获得某种特定报酬的“常规生产者”,也是为公众提供辅助服务并且不与服务接受者发生直接互动的“辅助生产者”。特别地,政府还扮演了领导统筹者的关键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