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自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实行官邸制的设想,官邸制一度成为新闻界、学术界关注的热门话题,由于官邸制在我国尚属新鲜事物,官邸制的理论研究严重不足,什么是官邸及官邸制,实行官邸制对我国官员住房制度改革会产生怎样的意义等一些问题尚不清晰,而官邸制的制度构建更是一次任重而道远的理论考验,其中官邸的来源、规格、经费管理、适用主体范围以及附属保障措施的构建成为官邸制的核心之所在.探索出完善、科学的官邸制关系到新时期改革的实施乃至成败.  相似文献   

2.
自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实行官邸制的设想,官邸制一度成为新闻界、学术界关注的热门话题,由于官邸制在我国尚属新鲜事物,官邸制的理论研究严重不足,什么是官邸及官邸制,实行官邸制对我国官员住房制度改革会产生怎样的意义等一些问题尚不清晰,而官邸制的制度构建更是一次任重而道远的理论考验,其中官邸的来源、规格、经费管理、适用主体范围以及附属保障措施的构建成为官邸制的核心之所在。探索出完善、科学的官邸制关系到新时期改革的实施乃至成败。  相似文献   

3.
财产申报制度是防治腐败的科学机制之一,我国仿照西方也开始了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艰难探索。跟进性制度创新其实就是一种制度移植,基于此,本文以制度移植理论为研究工具,结合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化面临的诸多困境与难题,对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构建进行前瞻性审视与思考,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带来制度绩效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预防和杜绝官员道德风险问题,保证政府的高效廉洁,是一个持久的话题。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利用政府和官员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建立了一个期望效用模型,推导出引发政府官员道德风险的要素。在明确了腐败与额外收益、工资、腐败被发现后的收入、官员的任期、预期贴现率、被发现查处的概率等因素的关系后,提出了对腐败综合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意是使我国吏治进入"能上能下"有效运行的官员复出机制,却面临着非公开化、非责任化、非透明化、社会认同度低的困境。要有效解决被问责官员复出面临的现实困境,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完善问责的基础,明晰官员的职责和构建相应问责程序,这是建立被问责官员正常复出机制的前提;二是转变问责的模式,由"权力问责"转变为"制度问责",使被问责官员复出具有制度上的正当性;三是建立官员复出的回应机制,使体制外的"权利问责"与体制内的"权力问责"、"制度问责"形成完整体系,以减少官员复出的外部阻力;四是建立多元化的问责主体,以提高官员复出的社会认同度。  相似文献   

6.
赵晶 《工会论坛》2011,17(1):28-30
就目前我国住房制度的设计和实践来看,廉租住房保障制度无疑是解决我同低收入以下居民家庭住房问题、实现“住有所居”这一民生目标的有效制度和主要途径。从我国有关廉秘住房保障有关法律法规文件的出台、有关制度的建立、保障覆盖的层面到对廉租住房的管理监督等四个方面,分析当前廉租住房制度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就进一步完善廉租住房保障制度,提出了若于建议:完善廉租住房的规划体制;强化政府职能;完善立法;探索运作模式;建立机构等。  相似文献   

7.
出台“官员财产申报制度”遭遇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誉为“阳光法案”的“官员财产中报制度”起源于瑞典。240多年来实践证明,这一制度是根治腐败的终端机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为世界多数国家或地区借鉴。我国1988年在全国人大提出该法案的立法动议迄今已有20多年。由于种种原因,该制度至今难生难产。文章以时闻为序回顾了该制度起源,发展及目前在世界各国的实施状况及效果,分析了谊制度在我国出台遇到的种种制约因素并针对国情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刑侦工作总体水平 ,各地纷纷进行了刑侦机制改革 ,其中一个重要尝试就是实行探长制。实行探长制是进一步深化刑侦机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探长制的具体操作包括探组组建、分工情况及工作制度、措施等方面。作为改革的探索 ,探长制存在不足 ,需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从政府信任的视域看,世界各国的政府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建构了民众对政府的初步信任。实行政府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是遏止权力腐败、塑造廉洁政府的有效利器是提升政府信任的长效机制;是赢得民心、夯实我们党长期执政基础的重要环节。以"中国国情"为由延阻实行官员财产公示制度与世界大势及时代潮流相背离。  相似文献   

10.
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确立了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刑事司法"非刑罚化"和"轻刑化"的发展趋势,也体现了检察官起诉自由裁量权、刑法谦抑性及起诉便宜主义等法学要义。这一制度的确立,发展和完善了我国现行不起诉制度,是探索社会管理创新方式的一种体现。文章对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产生的背景及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该制度在刑事诉讼中的实行模式。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强调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的同时,提出了"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的新要求。而构建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恰是这一重大课题和历史任务的正解。构建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有多重价值:契合公共信息披露的精神、彰显现代法治的理念、体现公众知情权的保护、奠定社会和谐的基石、因应社会发展的历史境遇、表征成员国国际义务的履行等。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些价值,对于进一步证成官员财产申报的正当性,促使"阳光法案"早日落定中华大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预防腐败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世界各国关于预防腐败的制度和措施多种多样。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作为其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越来越受到各国的认可。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实施对于本国防腐作用是巨大的。"腐败-惩罚"的传统模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申报-公示-防腐"的全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论立法腐败     
立法腐败是立法中的“设租”行为。立法腐败严重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理念,损害了人民政权的合法性,也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要通过构筑违宪审查制度;实行开门立法,建立民众参与机制;推行立法回避制度,建构遏制立法腐败的程序性屏障;放宽新闻审查制度,加强新闻媒体对国家立法活动的宣传和监督等途径预防和治理立法腐败。  相似文献   

14.
党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执政以来,紧紧抓住腐败这一问题,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推动了我国新一轮的反腐工作。在这一大快人心的举措背后,反腐的长期制度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高薪养廉"作为防止腐败的手段之一,提出伊始就引起了社会褒贬不一的反应。在国家严惩贪腐的背景下,国内对于"高薪养廉"这一制度的内涵、实行条件以及配套政策的研究尚不深刻,对这一制度建立全面、客观的认识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资金流入农村,大批项目在农村展开,农村"村官"腐败现象也开始呈现愈演愈烈态势,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现阶段农村大量滋生的"村官"腐败现象,是村民自治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型腐败,是农村基层民主制度不完善、监督制度缺失和法律法规缺陷等制度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预防和治理新形势下的"村官"腐败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绝不应机械照搬反腐败的传统经验做法,而是要从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实际出发,以健全村民自治制度为基础,以完善保障村民民主权利的机制为核心,以有效推进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重点,以制度法规体系建设为保障,探索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村官"腐败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6.
在中央关于新一轮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有条件地建立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消灭制度",最高人民法院"三五改革纲要"也提出"配合有关部门有条件地建立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消灭制度",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消灭制度作为今后司法改革的内容之一,已经被提上日程。对我国各地司法试点探索情况的比较分析,揭示未成年人轻罪记录消灭实践的成功经验及存在问题,探析轻罪记录消灭制度构建的相关问题,以刑法的最新修订动向为导向,提出构建我国未成年人轻罪记录消灭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寻找新形势下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方法和途径,努力探索反腐倡廉教育的长效机制,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强化党性党风教育,使党员干部"不想腐败"。突出反腐倡廉教育的根本性作用,健全机制,强化监管,堵塞漏洞,使干部"不能腐败"。严肃执纪,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使党员干部时刻树立警醒意识"不敢腐败"。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建立反腐倡廉教育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隐性腐败是各国政府面临的共同顽疾,具有隐蔽性深、欺骗性强等特点。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看,美国在预防和治理隐性腐败方面建立了积极有效的制度,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绩。中美两国隐性腐败的成因具有共性,这为中国借鉴美国经验提供了技术性支持。为治理隐性腐败,中国需要建立公权和私权的割裂机制,加强思想教育,规范公务人员的道德行为,推行财产公示制度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后,党和政府回应人民的要求,加快了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的步伐。在中华文化圈内,港澳台已经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并发挥了其预防与遏制腐败的功效。港澳台与大陆同种同文化,其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的成功比其他国家和地区对大陆更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腐败问题是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本应是人民的"公仆",为人民服务的官员,却摇身一变成为了侵吞国家财产、为祸百姓的贪官,这正是一种"异化"。运用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更好的解读我国当前的腐败问题,解读官员腐败的原因,有助于我们从源头上解决腐败问题,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