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犯罪对象和工具的新型犯罪活动越来越多,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大量的计算机犯罪,如商业机密信息的窃取和破坏、网络诈骗、攻击网站、网络赌博、网络传销以及网络色情信息的泛滥等等,防不胜防,而要侦破这些案件需要应用计算机取证技术及其设备。为此,本期杂志特推出"计算机取证设备"专题。本期专题对计算机取证设备的分类及其发展作了综合性论述,并推出了数款取证设备,对其功能及技术指标作了简要介绍,希望能对公安及司法工作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2.
网络赌博犯罪成因分析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赌博作为集网络犯罪和赌博犯罪于一体的新型犯罪,具有隐蔽性强、时空跨度大、监控困难、危害极其严重等特点。作为一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应从法律防控、网络警务、社会治理三方面综合防范网络赌博,为打击、防控网络赌博犯罪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3.
徐跃 《公安学刊》2011,(3):72-77
网络赌博犯罪因为具备了高科技的特性,因此与传统赌博相比具有成本更低廉、隐蔽性更好、危害性更大的特点。对网络赌博犯罪的防控需要从法治层面、社会层面、技术层面和金融层面等多角度进行把握,让其形成合力,从而有效对网络赌博犯罪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4.
从“10.7案件”看网络赌球案件电子数据取证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网络赌球作为一种新型的赌博方式在社会上愈演愈烈,其社会影响范围广、投注金额巨大,导致国内资金大量外流,由此诱发的其他类型犯罪也频频发生。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打击这种新型犯罪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以“10.7”案件的电子数据取证过程为实例,通过归纳总结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与心得,从证据介质收集、赌球网页分析、常用关键字及其编码、赌球网页搜索与导出等方面论述了网络赌球案件的电子数据取证方法,希望能够为公安实战部门进行网络赌球案件的调查取证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基于蜜罐与蜜标的追踪溯源技术动态取证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弥补现今电子取证技术中静态取证的不足,采用"网络欺骗"理念,设计和实现了一种基于蜜罐和蜜标系统的追踪溯源技术动态取证实验。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发现这种技术能够实现自动、动态地收集入侵者的相关信息和犯罪证据,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静态取证的弊端,为司法人员从事电子数据取证、打击网络犯罪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滋生了许多以它为载体进行并迅速蔓延的犯罪活动,其中的典型代表便是网络赌博犯罪。与传统的赌博犯罪不同,网络赌博具有隐蔽性强、作案成本低、时空跨度大等特点。目前,我国网络赌博犯罪处于高发状态,侦查部门需要对其进行彻底的剖析,整合运用各种侦查资源,对信息时代下网络赌博犯罪的整治提出切实可行的侦查和预防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7.
网络赌博是一种有别于传统赌博活动的新的赌博形式,其特点表现为:境外网络赌博向境内渗透,具有跨地域性;组织机构较严密,作案手法较隐蔽;现场具有虚拟性,参赌操作简单;涉案人数众多,赌金巨大。当前,网络赌博出现了一些新动态:投注对象多样化,发展代理、会员的自动化,利用普通网络棋牌游戏作掩护,利用我国境内第三方支付平台为其提供赌资流转"服务"。防治网络赌博犯罪,需要完善有关网络赌博的立法,对赌资流转情况进行秘密监控,对网络赌博犯罪实施秘密侦查。  相似文献   

8.
网络赌博犯罪电子证据具有的脆弱性、隐蔽性、高科技性、复合性、开放性、连续性等特点.要加强网络赌博犯罪电子证据的技术研究,充分运用各种高科技手段,不断健全和完善公安部门收集、提取、固定、识别、运用电子证据的能力.同时,要加快电子证据立法的步伐,构建切实可行的电子证据规则,为惩治网络赌博犯罪提供有效的法律手段.只有充分运用技术手段、法律手段,才能有效地打击网络赌博犯罪.  相似文献   

9.
网络赌博犯罪分析及证据固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网络赌博的形式、类型、机构,阐述了网络赌博的现状和它对社会的巨大危害。分析了网络赌博采取的技术,从计算机取证技术的层面介绍了赌博网站的电子证据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网络传销犯罪案件具有犯罪场所虚拟化、犯罪地域分散化、犯罪手段多样化以及犯罪行为高智商化等特点.在这类案件中,证据材料存在脆弱性、分散性以及孤立性等特点,由此导致取证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挑战.证据提取难、赃罪联系难以及取证规范难等问题制约着取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效解决这些难题,需要侦查机关努力在确立证据规格、提高取证技术、增强取证能力以及固定证据链等方面下功夫,从而不断提升打击网络传销犯罪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不健康文献”是指那些含有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内容 ,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容易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物品。根据不同的记录手段和读取方式 ,不健康文献可以分为∶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和视听型等。不健康文献的传播渠道可以分为信源渠道和信道渠道 ,除此之外 ,不健康文献内容的传播还可以通过非正式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2.
赌博作为一饱受诟病的不良文化现象,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法学、社会学等理论领域和刑事司法实务界对禁止赌博、赌博行为入罪处罚的研究也从未停止。但现有的法律规定和理论研究在如何界定开设赌场罪及开设赌场罪的共犯等问题上仍存在分歧,司法实践中对此类犯罪的认定处理也不统一。拟从一则案例入手,分析开设赌场罪的司法认定,并提出对开设赌场犯罪的立法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13.
关于侦查网络赌博犯罪案件证据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网络赌博犯罪活动越来越猖獗,已经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针对其呈现出的新特点开展赌博犯罪研究,除了要加强网络赌博犯罪侦查策略的研究外,还要注重侦查的各个阶段中证据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无被害人犯罪,由于其具有不易被人发现、当事人不具有被害人意识,甚至像安乐死以及聚众淫乱罪等这样的犯罪由于是双方协议自愿的,很容易让当事人钻了法律漏洞。其影响之大,参与的行为人之多,极易激发其他犯罪的发生。从理论、实务多角度分析无被害人犯罪的罪与非罪的界定,并拓展对非犯罪化问题的研究,对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无疑有着借鉴和启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网络犯罪,是指以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为侵害对象或者以计算机网络为工具进行的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目前,我国的网络犯罪,大中城市是案件高发区;犯罪种类繁多,触及众多罪名;系列性犯罪突出,新型“网络惯犯”开始产生;波及领域广,危害性大。鉴于网络犯罪的侦查存在取证困难、抓捕不易等困难.应从侦查办案和法律规范两个方面加强打防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6.
网络交易平台诈骗犯罪的基本构造与传统诈骗犯罪无异,但缺少传统诈骗犯罪的案发现场,具有发案类型多样化、非接触性信息化、犯罪门槛低等特点。在大数据背景下,网络交易平台诈骗犯罪是网络交易平台与用户数据相互作用形成的结果,规范网络交易平台治理与完善用户数据保护成为防范此类犯罪的关键。网络交易平台的多样性和非接触性信息化加大了对犯罪进行打击和防控的难度,要从网络交易平台管理和个人数据保护两个方面进行治理,同时加强行政管理部门的相互协作,确立不同部门之间执法数据共享机制,从而构建完善的网络交易平台诈骗犯罪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两抢"案件系在街面、公共复杂场所以及偏僻路段实施抢夺、抢劫的案件."两抢"犯罪具有团伙作案多、作案时间短、手段多、防范难、逃窜快、不易侦破等特点.对此,文章详尽地阐述了公安机关应整合力量,建立打击"两抢"犯罪的网络体系,组建打击"两抢"犯罪专业队伍,控制销赃渠道,加强装备,引入竞争、奖励机制,采取和强化横向协作、宣传群众等侦查对策和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8.
论侦查信息化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侦查信息化导致了侦查时空观的历史性发展与变革,提高了破案效率和效益,同时提 升了侦查的规范化、法治化水平及整体破案质量。全面推进侦查信息化,必须加强对全国侦查信息平台的 整体规划,提高信息数量和质量水平,条块结合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区域范围的扩大和全国侦查信息联查平 台的形成,加强信息分析研判队伍和分析研判机制建设。网上侦查的基本形式包括:网上锁定预备实施犯 罪的人员;网上并案;网上摸底排队;网上控制赃物;网上缉控涉嫌人员;网上认定犯罪嫌疑人;网上追 捕在逃犯罪嫌疑人;网上扩大战果;网上综合侦查等。为了进一步提升侦查信息化的整体功能与效益,应 当以侦查信息平台整合现有的各项刑侦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9.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大毒瘤。以聚法案例网中的裁判文书为样本,从犯罪人情况、组织状况、行为状况、经济特征及保护伞状况四个方面分析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现状和特征,从犯罪人个体、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分析黑社会性质组织产生的原因,可以更清晰地厘清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根本特征,并结合其特点进一步提出打击、预防该类犯罪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网络犯罪的动向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犯罪已涉及绝大部分社会犯罪现象,它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犯罪形式。网络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因此必须密切注视网络犯罪的动向,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打击网络犯罪,以保障互联网的运行安全、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