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放战争结束后,新中国诞生了。身为大区司令的许世友将军首先想到的是回乡看望老母。踏入久别的乡土,见到正在挖地的母亲,将军控制住激奋,默然站立,久久凝视着。日头西落,回到屋里。将军端盆热气腾腾的水,蹲了下来,轻轻地为母亲洗脚,一  相似文献   

2.
烤红薯(散文)□李智从小就喜欢吃烤红薯,其味甘、香、鲜,令我一想起便垂涎。来城里读书时,母亲特地为我准备了足够的烤红薯,走时,我顺手抓了两只,边吃边匆匆地去了村口的车站——等了许久,车没来,却见母亲风风火火地赶来,气喘着责备我,说我太粗心,连烤红薯都...  相似文献   

3.
赵畅 《今日浙江》2009,(4):62-62
读史看到一个故事:战国初期的名将吴起,有一次见一名士卒腿上生了毒疮,便亲自用嘴给他吸出脓血.知道此事的人无不称颂. 何以称颂?是因为吴起关爱士卒之德感动了人.难怪那位士卒的母亲反而悲叹:"这孩子不会活着回来了!"她解释说:"以将军之尊贵,亲自给他吸吮毒疮,他还不感恩至极,死在战场上吗?"是啊,面对将军如此体贴入微的关爱,作为属下,自当涌泉相报,自当奋力杀敌.  相似文献   

4.
夏祖丽 《两岸关系》2003,(11):60-61
连着两个星期,每天午后,我坐在台北父母亲家的餐厅餐桌边,把一叠叠相簿,按着母亲依年代编的顺序翻阅着。一张张照片,一个个画面,拼出一幅幅全家福:诚实正直的父亲,聪慧勤劳的母亲,带着四个孩子,辛勤努力建立起这个  相似文献   

5.
在河南省的邓州城西 45里的庙沟河畔,有一座著名的“台湾村”,因村里聚居着陈姓高山族同胞而得名。   清康熙初年,民族英雄黄廷将军跟随郑成功收复台湾。黄将军从福建沿海的同安县家乡带去一匹战马,此马通人性,人称“灵鬼儿”。黄将军爱马如子,终日欲选一位理想的马夫,为其驯养管理这匹战马。正在此时,有一位高山族青年名叫依那思罗,精武功,善骑射,是一位十分精明剽悍的小伙子,因母亲早年去世,他跟随父亲在黄廷部下吃粮当兵。在一次战役中父亲不幸阵亡,自此孤身一人,无人照料,于是黄廷将军便选中依那思罗为自己的马夫。由…  相似文献   

6.
母亲仙逝,驾鹤西去,清理遗物,看到母亲几十年来的画作,欣赏着母亲的画,读着白石老人的题字,心头涌起几多感动,几许温馨,几十年前的往事又一幕幕的浮现在眼前。1951年,母亲和胡絜青、高尚谦等一起拜齐白石为师,每周到白石老师家中学画,老师画一幅画,边画边讲用笔的力度,用墨、用色浓淡干湿的方法,母亲在一旁效仿。  相似文献   

7.
正天际线上的黄河,天际线上的腾格里沙漠,天际线上的沙坡头。黄河在莽莽荒原切断了沙漠的退路,让千尺沙坡头在黄河边错愕。望着夕阳照耀下的黄河,那一弯血红流成了母亲的摇篮曲。母亲哼着哼着沙坡头的脚下长出了一遍红柳;母亲摇着摇着黄河边就流行起了黄土塬的欢天锣鼓。我手脚并用在沙坡头上丈量了西北男人的胸怀;我虔诚地跪在黄河边用干裂的嘴唇亲吻了西北女子的柔情。  相似文献   

8.
“八十三岁脱戎装,着我工农旧时裳.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品读诗篇,真切地感受到了老将军豁达的胸襟和崇高的品质.戎马一生的张震将军,是党和人民军队事业的一块丰碑,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一本生动而有深厚底蕴的教科书. 拳拳将军意,眷眷往事情.将军1914年10月生于湖南平江县长寿镇.当年的张见生(张震小时候取的名字)就是在长寿镇长大的.1926年,张震参加了劳动童子团并被推举为副团长,1930年加入了红军队伍,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潘月兰43年前出生在北京大兴县风河岸边一个农家小院,她的父母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她长大后也是普普通通的一位小学教师,她只想过普通人的生活。 3岁时,潘月兰失去了父亲,勤劳朴实的母亲养猪种地拉扯着心劲儿极强的女儿。女儿看见母亲太苦,太辛劳,发誓要争口气。后来,她考上了县师范学校。毕业  相似文献   

10.
还记得故乡小溪边,柳荫下,有一块母亲的洗衣石,这是一块厚厚的麻石,质朴、洁净,安详地睡在溪边的沙子上,表面十分的光滑,那是母亲用岁月洗去的……小溪在我家老屋前流过,只记得麻石是父亲从山上背回来的。母亲常年就在这块麻石上,洗着父亲被汗浸透的汗衫,为我揉搓着儿歌,棒槌下不知打落了多少个岁月的心愿。后来我进城上了高中,离开了故乡,也离开了这块美丽的洗衣石……每一次回家,母亲便为我把衣服洗好、晾干,让我第二天带回学校。一次,我回家时已经很晚,母亲借着微弱的月光来到溪边,一不留神,踩翻了一块石头,“扑嗤”一声摔伤了腿,痛了半…  相似文献   

11.
八.一前夕,记者怀着敬意之情,穿过一条僻静的瓦灰色胡同,来到了萧克将军的家。走进萧老将军的简朴的客厅时,他正在修改着一篇稿子。记者知道,萧老将军是驰名中外的军中儒将,他在1988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浴血罗霄》,至今在军内外有很大影响。他在《解放军文艺》今年第1期撰写的革命回忆录《从“铁军”到井冈山》,又吸引了无数读者。作为健在的我军高级将  相似文献   

12.
正我的家在滇东北的金沙江边一个叫"烟囱坝"的坝子上。坝子不大,一面靠山,三面环水,江水绕着坝子流到东边,转个急弯调头向北流去。01金沙江边的"菩提石"遗址,见证了这段水域的航运历史。菩提石,也称"将军石",高约四丈,"菩提石"三字刻于石身。石顶砌有高约10米的六角形宝塔,塔身刻有"南无阿弥陀佛"等字样。巨石上的宝塔不仅寄托着船工的信仰,也是往来船只的导航航标。拍摄  相似文献   

13.
旷文清 《黄埔》2013,(6):17-19
1939年我刚满16岁,参加了在南岳举办的游击干部训练班,此间我被一位将军看上了,因为我会书写、勤奋又老实,他希望收编我做他的随身侍从。以后的11年里我一直跟随着这位将军,出生入死,寸步不离!甚至我28岁成家后,仍住在将军寓所附近,尊敬他尤如父执,而将军也由始至终待我如同家人。这位将军就是余程万。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11月15日,这一天的北方已经进入冬季,而湘北的澧水河畔依然笼罩着秋日的余温,蜿蜒的河水像一位母亲安慰受伤的孩子,轻拍在河岸上沙沙作响,细诉衷肠,仿佛讲述着70余年前石门城那场硝烟弹雨、肉搏厮杀的惨烈故事,讲述着一位将军为国捐躯,血洒疆场的壮志豪情。那是1943年夏,抗日战争进入艰难时期,日军集中优势兵力,进犯洞庭湖粮区,企图控制粮食生产基地。73军暂编第5师师长彭士量奉命率部转战华容  相似文献   

15.
韩兢 《现代领导》2009,(6):37-37
(一) 2008年1月,拙作《隐形将军》展现了先严韩练成将军“高谋一着潜渊府.澹泊半生掩吴钩”的传奇一生,也记叙了我历经20多年的遥遥心路。  相似文献   

16.
游子吟     
当母亲熟稔牵挂的日子,游子在天涯猎梦. 游子宛若风筝,在母亲那浑浊的视线里愈飘愈远.母亲紧紧拽住那条长长的牵持着游子的线,久久不肯松开,后来她索性就在土屋前的那棵老梧桐树下将线头牢牢地系在了心里,从此游子走出了母亲的视线,却怎么也走不出母亲那系着线头的心.  相似文献   

17.
在十三陵长陵后,层峦叠嶂的天寿山山坡上,新添了一座坟墓——抗日爱国将领吴克仁将军墓。墓基座用石头砌成,大理石铺就;洁白的汉白玉墓碑上,精心镌刻着张学良将军亲笔书写的苍劲的碑文:“抗日殉国将领吴克仁将军之墓”;墓的周围被苍翠的松树环抱,庄严肃穆。站在这里,一种对将军战死沙场,为国捐躯的敬意油然而生。吴克仁将军生于1894年,原是张学良将军的部下,国民党67军军长。1937  相似文献   

18.
像一条河流一样,流着涓涓不息的善良,那就是我的母亲. 像一座山峰一样,把美丽长久的端立起来,那就是我的母亲.  相似文献   

19.
张学良将军夫人赵一荻的弟弟赵国玮先生,在内蒙古新兴的森林工业城市——牙克石的一所学校执教.他今年四十七岁,高个儿,浓眉大眼,文质彬彬,在赵家排行第七.因为张将军的关系,我们的话题一下便落到了在沈阳举行的一次与张将军有关的学术讨论会上.骨肉亲情叙不尽"听说,赵先生去沈阳踏访过张将军夫妇的踪迹?"笔者问道.  相似文献   

20.
感谢母亲     
记得儿时,母亲不管烧火做饭还是点柴取暖,总要边拨弄边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呀,火要空心,人要实心,火无空心烧不旺,人心不实要吃亏啊!”每当此时,母亲端庄娴静的面容如染霞光,美丽而又神圣。至于那些谆谆教诲,却听得朦朦胧胧。但因是母亲所言,也就铭刻于心,决计照此做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