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公证》2011,(12):17-17
《天天公证业务管理集成系统》由大连市公证处研发。发明人傅少卿在总结职场经验.模似手工办证的基础上,结合公证员的办证需求和管理者的愿望,根据《公证法》和《公证程序规则》的要求,用了七年的时间,完成了这套集成系统。该系统由“三大模块”和“十二大系统”组成.涵盖了公证行业的办证需求和管理需要,做到了办证电子化、管理智能化、查询自动化、办公无纸化,实现了“网上办证、远程报批,信息共享、统一监管”.  相似文献   

2.
公证审查方式新探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公证机构为确保公证书具备其应有的效力,应当进行必要的审查,《公证法》第28条、第29条明确规定公证员负有审查义务,但对于公证员履行审查义务应当采用形式审查方式还是实质审查方式,《公证法》未明文规定,只是笼统地规定采用何种审查方式由“不同公证事项的办证规则”和“有关办证规则”来确定。那么公证员如何进行审查才是尽到了审查义务,或者说公证审查究竟应当采用何种方式.学界有不同观点。通说认为,根据公证行业的实际状况,“在我国,公证人进行公证大部分是实质审查,只有少部分是进行形式审查。”  相似文献   

3.
公证机构的审查范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疆 《中国公证》2006,(3):13-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对公证机构在办证过程中的审查范围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体现在第28条,“公证机构办理公证.应当根据不同公证事项的办证规则,分别审查下列事项:(一)当事人的身份、申请办理该项公证的资格以及相应的权利;(二)提供的文书内容是否完备,含义是否清晰,签名、印鉴是否齐全;(三)提供的证明材料是否真实、合法、充分;(四)申请公证的事项是否真实、合法。”  相似文献   

4.
正公证程序规则是保证《公证法》正确实施、规范公证法律服务的重要基石,公证程序规则从广义上理解应当包括所有有关公证机构办理公证事项的程序与规则制度,从狭义上理解主要是指《公证程序规则》以及具体的一些办证指导。在《公证程序规则》的协调规范下,我国的公证事业取得了蓬勃发展,公证质量和公证业务水平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公证逐渐成为维护社会公信力、预防纠纷、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法律服务力量。  相似文献   

5.
《中国司法》2008,(9):110-111
为了尽快提升本市公证行业的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办证效率和公证质量,加快全市公证信息化平台建设。重庆市司法局、市公证协会近期发出通知,一是要求今年底前全市各公证机构分三批次完成公证信息化平台建设,即完成电子公证系统的安装、调试,启用电子公证系统进行办证并与市局、市公证协会联网。二是各区县(自治县)司法局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监督、指导和管理,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为重庆市公证信息化平台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6.
《中国公证》2014,(8):45-47
正《公证法》颁布实施以来,我省通过大力加强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优化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能,实现了公证工作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果的高度统一。近三年来,全省公证机构办证数、业务收费数持续增长,办证质量明显提升,有效投诉逐年下降,公证工作服务安徽崛起、维护和谐稳定的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彰显。一、以信息化建设为牵引,为公证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7.
蔡煜 《中国司法》2010,(7):70-71
《公证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公证机构对申请公证的事项以及当事人提供的证明材料,按照有关办证规则需要核实或者对其有疑义的,应当进行核实,或者委托异地公证机构代为核实,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依法予以协助。”但在实务中,由于该法律条文缺乏具体制度支撑,产生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公证办证质量,笔者拟对此探讨,以期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大连市公证处副主任傅少卿。从2005年开始根据公证实践和管理平台的需要.利用五年时间研发了一套集办证、管理为一体的公证业务管理集成系统。该系统于2007牟5月11日第一次向国家版权局申请了软件著作权保护,软件名称为《天天公证业务管理系统》;2008年12月第二次向国家版权局申请了3.0版著作权保护;2009年1月对该软件的相关界面申请了界面保护。  相似文献   

9.
刘远 《中国公证》2004,(5):29-31
一、公证质量标准的基本概念 公证质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公证质量是指公证管理部门和公证处从事公证管理和公证业务活动的优劣性质和程度.它不仅包括公证管理部门的公证管理活动,也包括公证处的公证业务活动即公证处的非办证业务(如公证宣传、公证咨询、商务谈判等)和具体办理的公证业务.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公证法》引进了"核实"的概念,从而取代了该法颁布前《公证暂行条例》规定的"调查权"和公证实务中运用已久的公证程序之"调查"活动。毋庸置疑,核实的确立拉开了以着重"程序"和"证据"为主的公证工作和公证员办证方式等重大变革的帷幕,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四平市现有公证处8家,公证员67人.几年来,四平市司法局在认真贯彻<公证管理办法>、<公证管理条例>和不断探索、实施公证改革的基础上,以管理工程活动和"三争"活动为契机,以提高两个效益为中心,在全市公证系统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极大地促进了公证行业的发展,证源不断拓宽,办证数量连年递增,办证质量不断提高.在全省管理工程活动评比中,四平市公证工作位居全省第二名,实现了公证工作的整体升位.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办理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公证中,经常送到既不是拆迁入,又不是被拆迁人的“第三人”要求就房屋拆迁相关的有关协议进行公证的情况。对城市房屋拆迁中涉及第三人的公证事项进行总结和探讨,无论是对深入贯彻执行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确保房屋拆迁的顺利进行,还是深入研究这一领域办证规律,正确行使国家公证机关的职能,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办证中遇到的情况,就这一问题作初步的探讨,以求教于专家学者和同仁。一、第三人及办理涉及第三人的公证本文所称的“第三人”,指城市房屋拆…  相似文献   

13.
1995年,司法部出台了《提存公证规则》,以规范提存公证的办证要件与办证程序。《提存公证规则》以完整的框架、详尽的条款.体现了高超的立法水平.为公证机构办理提存公证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担保法、物权法、合同法、公证法等重要法律的相继出台,《提存公证规则》也开始存在一些与立法相冲突的地方和条款不当之处.需要加以适时修改.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4.
何治力 《中国公证》2013,(10):30-31
谈到公证法律服务的创新之路.先提一个文件.司法部1994年出台的《关于贯彻执行(公司法)为企业向公司制改造提供公证服务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公证机构“通过法律咨询、代拟公司章程等法律文书、帮助策划、提供法律顾问、现场监督、代理等,尽早介入公司设立活动,拓展公证服务的深度、广度”;同时鼓励公证机构“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变坐等办证为主动服务,综合运用证明、现场监督、咨询、顾问等职能,为建立规范化的公司制度提供全方位、系列化公证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进一步完善服务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施行后,赠与合同由法律作出了一些详细、具体的有关规定,且对赠与可以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施行,房屋赠与中办公证的越来越多,本文拟对办理房屋赠与公证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以利于公证机构及公证人员规范办证。  相似文献   

16.
公证事项都有申请受理阶段.一般来说公证事项的启动对公证处来说都是被动的.证据保全公证也是一样。根据相关程序和各级公证协会的办证指引.对于保全证据公证.申请人一般都要提交主体资格的证明、情况说明、公证申请书和保全证据有关的证明材料。基本的材料齐全后.进行受理然后审查。但在实践中.公证员一般是审查了相关材料后.与申请人进行沟通.然后再决定是否受理。把审查放在受理之前.似乎更加符合办证的思维和习惯。在面对公证申请和公证咨询时,公证员应该怎样审查?我的办证思路包括三个步骤。  相似文献   

17.
倡立“人本公证”的理念.是公证领域对“以人为本”的最好诠释.是公证行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目的。“人本公证”要求无论在公证制度设计.还是在公证业务开拓、公证“产品”研发、服务方式、办证过程、证后服务、争议处理等各方面,均要体现“人本”的理念,实践“以当事人为本”、做到“替当事人着想、为当事人负责、让当事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施行后,赠与合同由法律作出了一些详细、具体的有关规定,且对赠与可以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施行,房屋赠与申办公证的越来越多,本文拟对办理房屋赠与公证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以利于公证机构及公证人员规范办证。  相似文献   

19.
《公证程序规则》是《公证法》的细化与解释,是公证机构和公证员办理公证所必须依凭和遵循的基本规范。勿庸讳言,根据《公证法》新修订并于2006年7月1日起施行的《公证程序规则》相对于原《规则》而言,是一部结构完整,设计相对完善的公证程序规章,对指导办证实践和规范办证行为  相似文献   

20.
公证告知义务之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晓龙 《中国公证》2009,(10):31-33
我国《公证法》第27条明确规定了公证机构的告知义务,《公证程序规则》也对告知义务进一步作出补充规定。各地公证机构在办证中都采用了不同形式履行法律规定的告知义务。但由于对上述条款理解不一.故履行告知义务的方式和告知的内容等均有所差异。不少公证机构都存在扩大公证告知对象、内容及增加告知成本等做法,笔者认为这是不正常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