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旧社区是我国基层治理现代化转型中的一大难题。集体危害品累积与碎片化的治理格局、复杂产权结构与群体利益分化以及传统思维模式与现代公共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共同构成老旧社区治理的复杂情境。Y市D社区通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整合社区治理结构、设立多元自治组织激活社区公共精神、创建家庭文明诚信档案制度等,将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逐步摆脱老旧社区治理掣肘,打造出一种政党整合型的现代熟人社区治理模式。现代熟人社区是在基层党组织的整合中融合,自治、法治、德治的治理共同体,基于居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在老旧社区治理中推广该模式,需要在目标框架中遵循其实践逻辑,吸收典型经验进行自主化探索。  相似文献   

2.
社区治理既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国家治理的坚实根基,党的领导是社区治理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党领导城市社区治理,积累了各具特色的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实践经验。然而,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也存在治理权威性不足、社区党组织引领能力偏弱、工作开展与现实需要脱节等问题。要努力实现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塑造与强化党组织治理权威,全面增强社区党建引领功能;保障与优化多元主体协同共治体系,全面构建社区治理秩序;加强与创新多元主体共治方式,全面凝聚社区治理合力;增强与提高社区党组织服务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不断夯实国家治理的微观基础,促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城市社区党组织是城市基层的执政基础,是党在城市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提升城市社区党组织组织力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应有之义、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的客观要求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当前,城市社区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受到社区党组织组织能力弱化、动员能力弱化和贯彻能力弱化等因素的制约。为此,从组织内部来看,社区党组织应该加强对社区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创新社区党组织结构,强化社区党组织功能;从组织外部来看,社区党组织应该通过组织嵌入、理念引领和活动凝聚等方式,整合社区多方力量,全面提升新时代城市社区党组织组织力。  相似文献   

4.
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基本单位,是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场域,如何处理好行政职责下沉与社区自治职能履行之间的关系,成为基层治理实践中的重要命题。以历史发展为主轴,探析建立在政府与社区互动基础上的城市社区变迁脉络和轨迹路径,发现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演变经历了政府主导社区治理的“行政化”阶段、社区自治功能回归的“去行政化”阶段,正迈向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新格局阶段。行政化阶段,城市社区经历了从单位制、街居制再到社区制的沿革,行政功能冗余而自治功能弱化。去行政化阶段以“社区减负”为直接目的、以“回归自治本位”为基本目标,面临社区自治空间建构困境。在“共建共治共享”背景下,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中政府发挥治理优势,凝聚合力,基于多主体形成关系网络,从情感、利益多维度路径助推政社互动。  相似文献   

5.
正社区是城市管理服务的基本单元,也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地域载体。加强党的建设引领社区治理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探索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一环,也是社区建设、城市发展的客观需要。实现党建工作引领社区治理,是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中"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中美城市社区自治的形成从历史的角度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城市社区自治在中美不同的政治体制中所产生的背景与功能,并通过比较得出,美国城市社区是以非营利组织等社区自治组织为主体来行使社区管理职能,主导社区发展的自治型治理模式,我国城市社区是在地方政府主导的以党组织和居委会为主体的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笔者进而对我国城市社区自治面临的挑战做了思考,以美国城市社区自治模式为经验,对我国未来的城市社区自治模式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中美城市社区自治的形成从历史的角度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城市社区自治在中美不同的政治体制中所产生的背景与功能,并通过比较得出,美国城市社区是以非营利组织等社区自治组织为主体来行使社区管理职能,主导社区发展的自治型治理模式,我国城市社区是在地方政府主导的以党组织和居委会为主体的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笔者进而对我国城市社区自治面临的挑战做了思考,以美国城市社区自治模式为经验,对我国未来的城市社区自治模式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姜雷 《理论视野》2010,(12):54-55
改革开放以来,居民社区取代单位成为了城市管理的基本单元和城市功能的基本载体。在多层次的政府治理结构中,社区是最基层的治理单元。很多社会问题根源于社区,也需要从社区入手解决。我国学者提出了三种社区治理的基本模式:政府主导的社区治理、政府推动下的社区自治,以及社区自治。  相似文献   

9.
现代城市社区治理转型产生的倒逼机制和来自于党内的自我革新理念,要求基层党组织顺应形势发展需要,对自身工作定位和内容方式等作出适应性调整,以实现新时期的政党价值与目标追求。本文以城市基层党组织的功能拓展与完善为视角,深入分析社会治理转型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内在机理,着重从制度建设、领导模式、组织结构和行为属性等方面探讨提出了促使两者良性互动关系形成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0.
正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突出强调要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基层党建工作,使服务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鲜明主题。社区作为城市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巩固执政基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形势倒逼行动,作为党在社区的基层组织,社区党组织必须破除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势,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壮大服务力量、创新服务载体、完善服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是一个兼顾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复合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国家资源的大量投入需要防范乡村发展中的科层依赖以及资源下沉与乡村自治之间的张力。消弭“国家-社会”的二元冲突,就需要重新认识和发挥政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基于上海市J村的调查发现,上海市党建办通过“美好社区先锋行动”的积极倡导,吸纳了“党建引领”“共同缔造”等基层治理的经验,主动“靠前一步”介入具体乡村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地方党组织借助高位势能跨越制度边界,引入市场组织、高校以及政府的行政资源,盘活乡村资产,并通过持续的评估对乡村社会展开政治化运作。政党介入乡村振兴并不局限于把政治逻辑嵌入乡村社会,而是强调地方党组织对于高校、市场及社会资源的再整合。这一超越“国家-社会”的政党行动,既摆脱了国家单边治理对于乡村自主性的束缚,也防范了乡村无力整合资源而陷入持续性的衰落。  相似文献   

12.
基层党建能否有效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直接关系到基层社会治理的成效以及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目前基层党建与城市社区治理未能很好融入,存在社区党建主体与社区治理权威互不统一、社区党建资源与社区治理资源缺乏整合以及社区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需求相互脱节等现实困境。从基层党建创新实践来看,以提升组织能力为核心的区域化党建、以汇聚治理资源为核心的平台化党建和以强化治理效能为核心的技术化党建代表了当下以及今后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发展方向。基层党建要有效引领城市社区治理,关键是要重塑社区治理权威、聚合社区治理资源以及做好社区治理服务。  相似文献   

13.
城市社区事务的治理是政党、行政、居民和物权等几方面现实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其反映核心要素的权力结构能有效提升社区治理绩效。在合作型社区权力结构中,社区居民处于中心地位,社区党组织处于领导核心地位,社区居委会承担着实现居民自治的核心功能,社区业主组织承担着实现物权法治的重要任务。重塑合作型社区权力结构,要补齐社区业主和物业服务组织要素,根据共同体治理的要求定位党组织的角色地位,按照去行政化的方向调整居委会和服务站的关系,通过组织间交叉任职实现党组织、居委会和业主组织的互动合作。  相似文献   

14.
正上海市委在《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通过党建引领,推进社区共建共治和居民自治","充分发挥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群众活动团队作用,广泛集聚力量,开展社区共治。"在实践中,如何将党的建设、群团培育和社会自治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党建引领自治共治的活泼、有序格局?浦东新区沪东新村街道近年来的群团党建工作进行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直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治理困境,提出全面治理的理论命题。全面治理理论,是对单面治理理论的扬弃,主张公权力"代位执掌者"的治理主体"治他"与"自治"的有机结合。囿于我国政党治理与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的深度交叉性、包容性等特点,以公权力"代位执掌者"核心行动主体出现的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政治实践运行过程中,实际上起着核心治理作用。新时代党的全面治理实践,既要做好内政、外交与国防领域的"治他",也要做好"自治"。通过政党"自治",强化党的"领导"与"执政"能力建设,通过自我革命提升"抗病免疫功能",是一个郑重成熟的政党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当前,行政化治理导致基层社会陷入“行政有效,治理无效”的治理危机,表现为治理碎片化、治理封闭化和治理等级化。需要打破行政科层组织的结构性壁垒,破解行政化治理造成的基层治理困境。执政党通过发挥政党的组织和政治优势,依托政党的政治整合功能和社会整合功能,促进治理与服务的有效融合,在基层治理场域形成了一种强调政党引领的“超行政治理”模式。与政府主导的行政化治理相比较,政党引领下的“超行政治理”以基础性权力为基础,依托政党权威,实现治理效能提升。具体而言,“超行政治理”通过三种治理机制展开运作。第一,运用党建的空间塑造功能推动组织整合,建构基层共治平台;第二,依靠政治引领功能促进价值整合,实现话语转换;第三,通过社会动员功能助推社会建构,再造社区团结。“超行政治理”以其政治整合和社会建构的工作逻辑,在基层治理场域推动了治理主体的跨组织协同、治理价值的共识维护以及治理权威的社会化建构。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利益代表上体现的"人民性",在政党关系上体现的"合作性",在决策功能上体现的"民主性"是其独有的"三大"优势。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以完善协商民主机制为依托激发和吸纳各方共治,以坚持法治精神为引导巩固和维护依法治理格局。将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充分转化为治理效能,需要立足三重维度、定向发力,不断增强党的人民利益代表性、巩固和发展和谐的政党关系、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相似文献   

18.
社会发展需要基本的组织载体和平台,但因社会转型而导致的社会组织结构和社会组织方式的改变,使得现阶段我国单位社区出现一定程度的“去组织化”。如何打破单位社区的封闭性,实现单位社区与社区外其他组织单元结合实现再组织化,以解决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成员动员、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等问题,是当前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问题。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街道通过区域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建构了一个由党组织引领、统筹的基层治理组织间网络,其单位社区的再组织化过程就是一个基层治理网络重构的过程。借助网络分析框架,考察学院路街道的基层治理创新实践,尝试揭示转型社会中单位社区再组织化的动态过程,以丰富学界对基层治理网络及其建构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党领导基层社会治理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客观需要,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障,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价值逻辑和现实逻辑的有机统一。分析党领导基层社会治理的逻辑理路可知,困境主要源于基层党组织无法完全满足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需要、基层政权与群众自治组织关系失衡、群众自治组织活力不足、治理主体法治精神薄弱、党领导基层社会治理的整体性引领有待加强。因此,需巩固和加强党对基层社会治理多元主体的全面领导、进一步促进党的建设与基层群众自治共融共生、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基层落地生根、持之以恒地在城乡社区厚植社会主义道德土壤,形成党领导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20,(8)
社区党组织是党直接联系群众的末梢神经,强化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是研究城市基层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城市社区党建的基本着眼点。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受制于组织自身、与社区治理有效融合体制手段欠缺、社区党组织聚焦主业主责的环境支撑不强等因素。要通过加强自身建设、推进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有机结合、完善工作保障机制等破解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