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由江苏省南通市司法局主办的首届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素质拓展运动会在南通大学田径场拉开帷幕,来自全市各个县(市、区)的社区服刑人员共332人在具有特殊寓意的体育竞赛项目中一决高低,展示自我。本届运动会以自信、健康、成长为主题,在10项体育竞赛项目中植入群体、竞争、团队等心理拓展  相似文献   

2.
《人民调解》2011,(2):45
去年10月,湖北省黄石市在所有在册社区服刑人员中开展了"感恩与回报一日公益行动"大型活动。这是该市自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社区服刑人员参加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一次集中行动。  相似文献   

3.
为了激发社区服刑人员对祖国、对党、对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强化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推动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改造。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司法局专门设立让社区服刑人员学习法律知识和传统文化知识的"新生读书社"。有效地促进社区服刑人员思想转化,认真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上海市M区、X区社区服刑人员为例,通过对M区、X区社区服刑人员问卷调查和个案分析,从社区服刑人员所具有社会性别特点的事实出发,研究和探讨社区矫正中女性社区服刑人员这一特殊群体的特点,提出并引入社会性别的理论,根据女性社区服刑人员的特点开展社区矫正工作。针对女性社区服刑人员的特点及自身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应该在微观社区矫正实务工作方面和宏观社会福利政策制定方面能够充分考虑女性社区服刑人员的特殊性,实施分类矫正,提高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张静 《人民调解》2009,(3):31-32
为了加强对北京朝阳区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和管理.确保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控到位.实现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率和脱管失控率的零指标.朝阳区司法局对全区的社区服刑人员采取区里统一办班培训教育与司法所具体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朝阳区“阳光中途之家”成立后.于去年7月29日至9月18日分8期对全区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了法制教育培训。全区共有100名社区服刑人员参加了法制教育培训.占全区实有社区服刑人员的12.95%.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6月3日上午,孙雯、沈坚强、王汝刚、孙绍波、阎晓娴等上海市奥运火炬手走进大墙,参加青浦监狱第九届服刑人员运动会开幕式,并与2000多名中外籍服刑人员一起,参加"心手相连,祝福奥运"的火炬传递仪式.仪式开始前,全体人员为四川汶川大地震死难同胞默哀1分钟.……  相似文献   

7.
陈娜 《法学论坛》2016,(5):90-98
基于对上海市6个区县的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社区服刑人员悔罪情况,发现总体上社区服刑人员悔罪意识较强.进一步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社区服刑人员悔罪程度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是否就业、是否能够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与有过犯罪经历的朋友交往的人数、对社区矫正警察与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工作的满意度这五个自变量对悔罪程度具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强社区服刑人员悔罪意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效果评估是检验社区服刑人员矫正质量和社区矫正工作效果的重要手段,是社区矫正工作的关键环节和基础工作。因此,以社区服刑人员再社会化为中心,遵循罪犯矫正的本质与规律,构建科学、实效的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效果评估体系,是提升社区矫正工作整体水平,促进社区矫正工作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人民调解》2011,(4):46
为进一步强化矫正效果,帮助社区服刑人员尽快调整心态,适应社会环境,真正融入社会。去年11月,天津市河西区司法局在尖山街举办了"珍惜自由、安心矫正"社区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河西区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区  相似文献   

10.
谢运都 《人民调解》2011,(11):23-24
在社区矫正工作中,"走访"社区服刑人员,真实把握他们的现实表现是一项重要且基本的工作。由于社区服刑人员是特殊群体,他们虽是罪犯却又在家中生产、生活,管理者不可能也难以时时刻刻把握其动向,只能通过"走访"尽可能"接近真相"。因此,"走访"在社区矫正工作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海淀区社区矫正试点工作自2004年5月开展以来,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问题逐渐显现。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具备一般犯罪的显性特征,也有其特殊性,既与社会背景、自身原因有关,也与矫正改造因素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分析海淀区试点工作以来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的特点和原因,以期对防范和减少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随着两岸四地居民交流、交往的日益密切,跨境犯罪案件大量增加,由此引发的刑罚执行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中,境外港澳台地区社区服刑人员的移管问题,即是一个颇值得探究的课题。本文拟结合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发展现状,两岸四地刑罚执行制度的实际以及被判刑人移管已有的探索实践,侧重就构建中国大陆与港澳台间社区服刑人员移管制度进行粗浅探讨。一、区际社区服刑人员移管的涵义"被判刑人移管"一般是指一国将在本国受到审判的被判刑人移交给另一国(通常是其国籍国或惯常  相似文献   

13.
正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的背景下,北京市昌平区司法局结合本区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犯罪特点和现行社区矫正工作实际,与北京飞迪曼心理咨询中心专业机构合作,对在矫23名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23名家长(监护人)开展连续五周(106学时)心理健康援助工作,认真分析研究其心理、生理特性,努力探索心理矫正新思路、新方法,避免格式化误区,真正  相似文献   

14.
《人民调解》2016,(1):41-42
为进一步做好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湖北省司法厅根据社区服刑人员特点,建立健全教育矫正模式,促进了全省社区矫正教育管理工作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许振奇 《中国司法》2011,(11):71-77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比重很大的国家,有约7亿人口生产生活在约100万个村庄。作为农村人口的社区服刑人员,在我国的现有社区服刑人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截至2010年3月,全国已试行社区矫正的地区现有社区服刑人员303234人,其中属农村人口的社区服刑人员212833人,占70.1%。值得特别一提的是,我国社区矫正从2003...  相似文献   

16.
沈海英 《法制与社会》2011,(16):190-193
本文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随机访谈的基础上,以农村地区吕巷镇社区服刑人员为范围,调查分析了农村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社区服刑人员在总体上虽基本上属于正常人群,但心理健康普遍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为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强迫、敌对等。青少年组与成年组在抑郁因子上有显著差异,成年组高于青少年组。因此得出如下结论:农村社区服刑人员存在心理问题,社会支持、家庭环境、朋辈关系对其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针对相关问题,本文从政府、社会、家庭、自身多方面作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法治纵横》2014,(4):32-32
记者近日从司法部获悉,2013年,全国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期间再犯罪率保持在0.2%左右,没有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重特大案件。截至去年10月底,各地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166.5万人,累计解除矫正100.7万人,现有社区服刑人员65.8万人。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集安市司法局针对各乡镇地处山区、交通不便、集中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公益劳动比较困难的实际情况,实行了《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反馈制度》(以下简称制度)。该制度规定社区服刑人员可以自己支配时间,  相似文献   

19.
《法治纵横》2014,(20):33-33
吉林省社区矫正工作自2006年2月开展试点、2009年12月全面试行以来。截至今年8月,全省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4.4万人,累计解除2.6万人,现有社区服刑人员1.79万人,社区服刑人员在矫正期间再犯罪率为0.06%,大大低于全国0.2%的平均水平,两次在全国会议上介绍经验。  相似文献   

20.
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风险评估是提高社区矫正管理效率,降低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率的有效手段。评估因素包括不变因素和可变因素。其中不变因素中重点考察服刑人员的犯罪记录与犯罪类型。可变因素中重点考察服刑人员的基本情况变化,观念的变化,矫正情况的变化和客观生活环境的变化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