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犯罪心理痕迹是犯罪分子的心理要素通过犯罪行为使犯罪现场客观事物发生的规律性变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任何犯罪现场的客观物质形象都有其特定的心理属性 ,都间接地反映了犯罪人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动机目的、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特征等心理背景。在犯罪现场勘查的过程中 ,研究心理痕迹是通过观察、分析现场上客观的物质存在和物质变化来解读作案人的犯罪心理 ,构建出作案人的性格结构 ,分析其心理习惯 ,乃至判断出作案人与被侵害对象的关系。在当前犯罪现场遗留的可供鉴定的物质痕迹愈来愈少的情况下 ,充分重视、研究和利用犯罪…  相似文献   

2.
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有意或无意留下的一些行为、举止、言谈特征。犯罪心理痕迹具有普遍性、特殊性和稳定性。在侦查工作中,通过犯罪心理痕迹可以分析作案时间、作案空间、犯罪手段、犯罪工具,对帮助侦查人员发现线索、缩小侦查范围、引导侦查方向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现场物证分析犯罪的心理痕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分子遗留在犯罪现场既有物质痕迹 ,又有意识痕迹、心理痕迹。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互相印证、互相补充。心理痕迹分析虽然不能直接起到证据作用 ,但通过它可以帮助我们刻画犯罪分子的个人特点 ,确定案件性质 ,判明侦查方向 ,缩小侦查范围 ,修正我们已有的推断 ,完善揭示犯罪的证据链条。  相似文献   

4.
故意损毁文物罪的既遂形态是结果犯,即行为人不但要实施了故意损毁文物的行为,而且要造成文物损毁的结果,否则,不能构成本罪的既遂。行为人为了故意损毁文物,准备犯罪工具,制造犯罪条件,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没能着手实施的,构成故意损毁文物罪的犯罪预备形态。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故意损毁文物的行为,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得逞的,构成故意损毁文物罪的犯罪未遂形态。故意损毁文物罪的犯罪中止形态是指行为人在故意损毁文物罪的犯罪过程中,自动停止犯罪行为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文物损毁结果的发生。对于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的认定要注意三个原则:一是"一人着手全体着手";二是"一人既遂全体既遂";三是"部分实行全部责任"。行为人先实施其他文物犯罪行为,后又对相关文物故意损毁的,如果不存在牵连犯和吸收犯的情形,一般应当以数罪论处。  相似文献   

5.
转化型抢劫罪的犯罪形态是指作为故意犯罪的转化型抢劫罪在行为人实施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所形成的各种结局性状态.转化型抢劫罪不存在犯罪预备这一犯罪形态.转化型抢劫罪只存在犯罪实行阶段的中止.转化型抢劫罪凡是未取得公私财物,不具备"致人重伤、死亡的"结果的,构成抢劫罪的未遂.转化型抢劫罪具备了"致人重伤、死亡的"结果,就成为抢劫罪修正犯罪构成的既遂,不存在犯罪未遂问题.转化型抢劫罪的情节加重犯仍然存在未遂与既遂的区分.  相似文献   

6.
作案人在作案过程中除了留下各种各样的物质痕迹外,还会留下潜在的心理痕迹,通过对现场物证痕迹的勘查.动态分析作案人实施犯罪的心理过程,有助于侦查人员明确侦查方向、缩小侦查范围,弥补现场物质痕迹的不足.同时能够对案件中的物质痕迹起到实质的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相互引中的作用,进而促使侦查人员加深理解案情,客观地把握整个犯罪过程。  相似文献   

7.
论犯罪心理痕迹的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犯罪行为作用于犯罪现场空间而引起的一切能揭示犯罪心理的现象和状态。利用犯罪心理痕迹揭示犯罪心理符合心理学原理。犯罪心理痕迹概念的引入 ,丰富了侦查科学的内涵 ,使现场勘查所涉及的客体更加丰满 ,也为侦查人员揭露、证实犯罪增添了重要依据。利用犯罪心理痕迹可以扩大犯罪信息来源 ,有利于识别犯罪伪装 ,可以促进物质痕迹和意识痕迹的收集 ,提升物质痕迹与意识痕迹的利用价值 ,犯罪心理痕迹还是分析研究犯罪分子心理活动、现场情境和案情的重要依据。犯罪心理痕迹的收集 ,通常是在收集整理犯罪各种痕迹的基础上 ,对各种痕迹、各种现象状态以及其相互关系的观察、分析、记录而实现。犯罪心理痕迹的利用 ,是逆向地从犯罪人行为活动所遗留的心理痕迹入手分析案情、刻画罪犯、追溯犯罪人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电磁信息"痕迹"是指高科技犯罪分子在实施作案过程中或者预谋作案时在其使用的通讯媒体、计算机系统或其它具有一定记录保存功能的电子设备上自觉不自觉的留下的种种可供公安机关侦查、了解、掌握作案人犯罪过程、证明案件事实的以电子形式存在的信息与数据。高科技犯罪中电磁信息"痕迹"取证是关键。甚至需要从已被删除、加密或破坏的文件中重获信息。为有效控制高科技犯罪和侦破高科技犯罪案件,必须高度重视电磁信息"痕迹"的提取和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也日趋智能化、科技化。犯罪分子作案后为了逃脱罪责,采取各种手段破坏现场痕迹,使传统的手印、足迹、工具痕迹等明显的痕迹物证越来越少。而现场微量物证的发现、采取和检验在侦破案件中的作用就越来越明显。 微量物证是指罪犯在实施犯罪过程中,遗留附着在现场或从现场带走的能够用以揭露和证实犯罪行为的或为侦察破案提供线索和范围的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量小体微的物质。它具有体积小、质量轻、较为隐蔽、不易察觉、不易毁灭等特点。 一、现场微量物证的形成规律 现场微量物证形成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既遂成立后可以成立犯罪中止。犯罪既遂的成立指行为人实现了构成要件意义上的结果;犯罪过程是行为人实现其全部主观罪过内容的连续过程;犯罪结果是行为人主观罪过内容的全部、最终实现;"损害"是犯罪结果出现前的犯罪过程中所造成的未达到犯罪结果程度的损害。因而,既遂后能够成立中止的行为不应仅仅认定为悔罪表现。  相似文献   

11.
现场犯罪心理痕迹在盗窃案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犯罪现场的犯罪心理痕迹属于犯罪行为留痕的一种特殊反映形态。犯罪痕迹是指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过程中所引起的一切变化现象。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过程中所留下的痕迹,按照痕迹的存在形态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有形的形象痕迹,主要是指遗留在犯罪现场的痕迹物证;另一类是无形的意识痕迹,即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印象痕迹,人们称之为感知痕迹;再一类是通过现场各种变化现象所反映出来的能表征犯罪嫌疑人心理活动的犯罪心理痕迹。  相似文献   

12.
微量物证是指罪犯在实施犯罪过程中 ,遗留、附着在现场或从现场带走的能够用以揭露和证实犯罪行为或为侦破案件提供线索和范围的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量小体微的物质。它具有体积小、质量小、较为隐蔽、不易察觉、不易毁灭等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也日趋智能化、科技化。各种犯罪信息的传播、扩展 ,影视、书刊作品等宣传媒介对侦察手段的暴露 ,给犯罪分子提供了研究反侦察对策的方便条件 ,反侦察的形式愈来愈多 ,犯罪现场遗留的手印、足迹、工具痕迹等明显的痕迹物证越来越少。因此在刑事侦察中 ,侦察人员必…  相似文献   

13.
1概述随着犯罪的手段的多样化,封口胶因为其固有的容易使用、功能性强、利于捆绑和缠绕的特性被越来越多的犯罪分子所选用。犯罪分子在使用封口胶的过程中容易留下痕迹,特别是在封口胶的粘面上,容易形成具有鉴定价值的手印痕迹。在实际的工作中常常会遇到陈旧的封口胶,一般认为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破获案件卧底警察实施陷害教唆,包括唆使他人实施未遂的犯罪,唆使既遂但尚未完成的犯罪,唆使犯罪既遂且完成的犯罪.卧底警察实施不同的陷害教唆诱使他人犯罪,由于其行为不符合教唆犯的主客观条件因而不具有可罚性,不能构成刑法上的教唆犯.  相似文献   

15.
雇佣杀人案是杀人案中一种特殊形式。雇佣杀人案增多,是当前刑事犯罪的一种新动向。雇佣杀人犯罪从预谋阶段,到实施杀人的犯罪过程,到作案后逃避打击,犯罪分子都经过密谋和精心策划。因此,要提高对侦破雇佣杀人案件的认识;摸排时不要轻易排除有明显利害冲突、但没有直接作案时间的嫌疑人;要认真细致地勘查犯罪现场,提高痕迹物证的提取和利用率;适时使用秘密侦查手段,以获取证据;要因人施策,运用谋略,突破全案。  相似文献   

16.
犯罪心理痕迹及其在刑事侦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人在犯罪现场会遗留下两种痕迹:一是物质痕迹,一是心理痕迹,在刑事侦查中,办案人员往往注重物质痕迹而忽略心理痕迹。本文力图就犯罪心理痕迹在侦查工作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犯罪停止形态的研究历来是刑法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多年来犯罪停止形态的研究侧重于对具体犯罪停止形态的讨论,而在具体的犯罪既遂、预备、未遂、中止等具体形态之上就犯罪停止形态的存在范围、与犯罪阶段的关系、与犯罪成立标准的关系等关于犯罪停止形态本身的探讨并不深入,在刑法学教学中也往往被忽略。而这其实是研究和学习具体犯罪停止形态不容忽视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8.
罪行调查学     
三、侦查人员对案情认识活动的内容和方法侦查过程首先是认识过程,是在侦查人员的意识中反映法律方面所有实施犯罪重要情况的过程。这些情况(实施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犯罪分子的个人情况、犯罪分子罪过的大小、犯罪的动机等),都应当准确地加以查明、证实,因为它是构成刑事案件中的需要证明的情节(苏俄刑事诉讼法典第68条)。收集和判断证据的过程(然后根据它的结果确定案情,认定被告人的罪过大小并处以刑罚),是一项复杂的思维活动。凡是参加刑事诉讼并力求帮  相似文献   

19.
犯罪既遂的概念应当从实质意义上界定,并应与犯罪既遂的判断标准相区分;"构成要件齐备说"难以承担犯罪既遂判断标准的功能;从犯罪既遂角度划分的犯罪类型仅包括结果犯和行为犯两种,应在此基础上分别界定不同种类犯罪既遂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20.
在与犯罪物质痕迹、犯罪心理痕迹的比较中,明确犯罪通信痕迹是指犯罪者在进行犯罪行为过程中,在公众通信系统中留下的与犯罪行为相关的可以用于分析案情、获取线索、固定证据的印象和迹象;并概括了犯罪通信痕迹表象的无形性与本质的有形性、同质复制性、精准性和脆弱性的特点;同时对犯罪通信痕迹进行了科学分类,最后概括了犯罪通信痕迹在侦查办案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