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3 毫秒
1.
乌克兰的新议会选举初析孙润玉,殳祥娣今年3-4月,乌克兰举行了独立以来的第一次议会选举,经过两轮紧张激烈的角逐,业已产生337个席位。这是乌克兰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新议会的诞生对乌今后形势的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一这次乌克兰新议会选举是在国内政治、经...  相似文献   

2.
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一年来,对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均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后冷战时代国际秩序逐渐崩塌,国际政治的阵营化和国际经济的逆全球化趋势增强,全球军备竞赛愈演愈烈,新军事技术的运用正将人类引向一个“新的战争时代”。美国利用乌克兰与俄罗斯打代理人战争,借机强化同盟体系,稳内、笼欧、制俄一起推进,成为这场危机的最大获益者。在西方支持下,乌克兰的战斗能力和战斗意志大增,俄乌双方均不会轻言求和。俄乌僵持将导致冲突长期化,进而推升核战争的风险。与此同时,谈判控制危机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危机向欧洲提出了战略自主重要性的命题,向亚洲国家发出了警惕美国在本地区挑起新的代理人战争的警告。中国发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和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立场文件,为当事方走出危机和国际社会构建持久和平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乌克兰危机的民族政治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克兰危机是民主政治、大国地缘政治博弈、民族政治等要素杂糅并复合互动的产物,作者从民族政治的角度对之加以解读。第一,历史上的民族积怨与对立是导致乌克兰危机的重要历史根源,但它在当下如何被“记忆”与“重新发现”才是理解这一根源的关键。第二,在乌克兰二十余年国家建设中,出现了国族主导与主体民族主导两种路径的张力与冲突,这是导致当前乌克兰危机的深层次国内政治根源。第三,在乌克兰民主实践中,出现了现代政党政治与传统民族政治合体的趋势,这一合体包含了内在张力,实际上是乌克兰国家转型不成熟的标志,这是当前乌克兰危机爆发的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根源。第四,不恰当地运用民族自决权,则是乌克兰危机迈向国际危机的重要根源。第五,从国内政治角度看,乌克兰危机源自国家建设的失败,其民族政治更应从国家建设意义上加以审视。鉴于乌克兰危机短时间难有转机,面对危机发酵以及后危机时代的冲突治理,民族政治因素的负面作用仍不容忽视,民族政治在未来的乌克兰政治生活中仍将是一个棘手的对象。  相似文献   

4.
苏联1932—1933年饥荒问题最早由在西方的乌克兰流亡者提出,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在西方国家进行研究,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这个问题在乌克兰被公开提出。苏联解体至今,乌克兰和俄罗斯学界以及政界就因饥荒死亡人数、饥荒发生的原因、斯大林对饥荒应负的责任等问题展开争论,从形式和内容上看,这既是一个学术问题,也是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5.
乌克兰事件加剧了俄罗斯与欧洲国家关系的恶化,使其处于一种软对抗博弈状态,俄与欧洲国家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直接影响着俄罗斯与欧洲国家关系的未来走向.乌克兰事件受内外政治要素的影响,是冷战后俄西矛盾的总爆发,俄罗斯与欧盟就乌克兰问题的竞争博弈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对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和国家形象产生一定的影响,使俄罗斯与欧洲国家的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表现出博弈深化与对峙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6.
苏联时期俄罗斯与乌克兰两个加盟共和国间的经济联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苏联解体后,俄乌转变为两个相互间有着内在紧密联系的独立国家。由于乌克兰特殊的地缘经济政治地位,与欧洲经济一体化也同样是乌克兰优先发展的对外政策,在政治因素的影响下两国在能源、农产品和军工领域的合作进程发展缓慢。从长远来看,发展两国间的内在经济联系,促进两国间多领域合作是符合两国经济发展共同利益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乌克兰大选结束,新总统产生,但乌克兰危机远未结束,而且危机对全球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将是深远的。主要有:乌克兰基本被纳入西方体系;俄罗斯与西方关系严重恶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全面发展;欧洲将重新受到美国的重视;国际能源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乌克兰危机对奥巴马政府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将会有所牵制,但奥巴马不会放弃“亚太再平衡”战略。  相似文献   

8.
乌克兰是欧洲和独联体地理交叉点上的关键大国,不仅对独联体的安全、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而且对欧洲的安全、稳定和发展也举足轻重。由于其地理位置、领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改革和内政外交走向均对欧洲大陆战略态势产生影响,乌克兰历来都是大国争夺的对象。2004年下半年以来,俄罗斯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围绕乌克兰总统大选进行了一番激烈的明争暗斗,就充分说明了乌克兰在欧亚大陆战略格局中的重要地位。而乌克兰此次选举的结果必将对俄罗斯重新崛起的战略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此次乌克兰危机的爆发不是一次简单的偶然性事件,而是乌克兰经济、政治、社会发展问题长期堆积的结果。欧美与俄罗斯的地缘争夺和乌克兰东西部分裂的历史发展轨迹、经济转型的失败、政治制度与文化的扭曲等,都是酿成此次危机的重要根源。不论在对乌克兰危机的认识上,还是在对乌克兰局势未来走向的把握上,均应以这些历史和现实因素为基本参考。  相似文献   

10.
略论俄美在乌克兰的竞争态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乌克兰地处欧洲地缘政治中心 ,历来是大国争夺的对象。“冷战”结束以后 ,乌克兰成为俄美两国进行地缘政治角逐的主战场。俄罗斯和美国围绕乌克兰社会、政治、经济、外交的发展方向展开激烈竞争。俄美两国在乌克兰既有相近的共同利益 ,也有难以调解的尖锐矛盾。当前 ,乌克兰对于俄罗斯的重要性在普京实施的强国战略中日益突出。与此同时 ,美国也加大了影响乌克兰的力度。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以来,原苏联的主要东欧盟国已经被纳入欧盟—北约体系,后苏联空间的部分地区也已经被计划纳入欧盟—北约体系。乌克兰作为欧盟北约和俄罗斯的"共同邻国",俄乌关系不可避免地具有了欧洲政治属性。欧洲政治的目标就是要把乌克兰纳入欧盟北约体系,这同俄罗斯的利益产生尖锐的矛盾。要缓解俄乌关系必须从调整俄欧关系入手。  相似文献   

12.
国家形态是考察国家治理绩效、反映国家政治转型态势及评价政治转型质量的新视角.本文以国家形态发展为视角,分析"观念"如何影响经济转型模式,转型模式如何影响资本主义模式形成,进而资本主义模式如何影响国家治理结构.按照这一理论逻辑,本文梳理乌克兰独立30年国家形态发展变化的轨迹,并得出以下结论:转型观念影响经济转型模式的选择,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是导致乌克兰形成寡头资本主义的必要外部条件;资本主义模式是影响国家形态的客观因素,寡头资本主义发展壮大并俘获了国家权力,形成了乌克兰的寡头政治.寡头政治是导致乌克兰国家形态从勾结型发展到俘获型,最终到达"失败国家"边缘的关键因素.政治精英是影响国家形态变化的主观因素,精英水平影响国家形态的塑造.  相似文献   

13.
乌克兰危机是当前最为引人注目的国际政治问题。本文概述了乌克兰危机的起因及发展过程,并从内部的特殊历史文化与民族矛盾、外部的地缘政治势力干预以及西方现代民主政治实质的角度,探讨了冷战后乌克兰政治民主化进程所遭遇的挫折及其原因。基于当前极为复杂的内政外交背景,乌克兰危机对中国发展带来诸多重要的启示:首先,非西方国家政治民主化进程深受国际政治势力的影响;其次,民族和宗教问题复杂的国家实行民主选举制度更容易导致政治混乱乃至国家分裂;再次,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必须以一国的特定文化作为支撑;最后,选举不是解决中国当前发展面临问题的万能药方。  相似文献   

14.
孙祁 《现代国际关系》2023,(9):131-146+149-150
在乌克兰危机、大国竞争、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冲击下,中亚国家的外交政策愈加显现独立自主性特征。但中亚国家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却被西方狭隘地视为“去俄化”。目前来看,中亚国家是在务实主义的基础上更注重对外战略独立自主性,并寻求利益最大化,而非实质性的“去俄化”,也不意味着倒向西方,更不意味着其外交政策和国家身份的彻底转型。相反,中亚国家是在认清30多年前更具吸引力的“西方模式”陷入深重危机的事实后,在乌克兰危机后大国竞争又一次转向中亚地缘板块的历史机遇下,寻找保持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独立自主性的自我探索。  相似文献   

15.
乌克兰危机"事出有因"。这一危机既与外部力量对乌克兰的争夺等外因有关,也与乌克兰国内地区隔阂和经济不景气等内因密切相连;既有复杂的历史背景,也有严酷的现实利益。内部因素与外部干预相互影响,互为因果。这一危机不仅使乌克兰的经济、民族团结和国家形象蒙受巨大损失,而且对世界格局及大国关系也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战及二战前后,移民至部分西方国家的乌克兰族人当中有相当数量的反苏联、宣扬乌克兰独立的民族主义者。他们在所在国家组织了乌克兰民族主义团体并开展活动,以期对所在国家、乌克兰及苏联施加影响,其中以美国乌克兰移民的活动最为活跃。本文重点分析了美国乌克兰族裔的民族主义活动,以及对美国社会、原苏联及乌克兰产生的影响。本文认为,民族认同往往使得境外民族主义的宣传及其他活动对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或其部分成员有可能产生很强的影响力,日益发展的互联网以及各类现代媒体则会强化其作用。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做好民族工作,是当代多民族国家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乌克兰是独联体国家中仅次于俄罗斯的重要经济体。2008年9月开始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乌克兰产生了深刻的消极影响。这种影响从虚拟经济领域先向实体经济领域,再向社会领域传导,并扩散到乌克兰的政治与外交领域。为应对危机,乌克兰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8.
美国在乌克兰实现无核化目标后,对乌政策的本质就是支持乌克兰的独立,遏制俄罗斯的崛起。其表现有三:一是坚决维护乌克兰主权领土完整,二是推动乌克兰加入美国主导的大西洋一体化,三是帮助乌克兰摆脱对俄罗斯的经济能源依赖。乌克兰危机后美国的种种举措是这一政策在特殊时期下的更鲜明体现。美国的对鸟政策从属于对俄政策这一根本特点,决定了美俄在乌克兰的对抗更多是一场战略意志的比拼,而非战略利益的较量。未来美俄以某种方式化解危机走出对抗的可能是存在的,乌克兰陷入内战后美国的新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9.
乌克兰危机背景下的大国博弈及其对国际安全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11月,亚努科维奇宣布拒绝与欧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引发大规模的反政府示威,继之而来的是亚努科维奇下台、克里米亚公投入俄、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宣布独立,以及东部地区的武装冲突。乌克兰危机具有复杂的历史经纬和现实矛盾,既有乌克兰的国内矛盾,又有俄、美、欧之间的大国博弈。梳理乌克兰危机的演变过程,分析乌克兰国内因素和俄美欧大国博弈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对乌克兰局势的走向和国际安全战略格局的新变化做出判断,并提出中国应如何对待乌克兰危机。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20~30年代苏联"本土化"政策在乌克兰表现为乌克兰化。"本土化"政策在乌克兰是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贯彻落实的。强制乌克兰化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使党员及苏维埃机关中本土民族的成分增加,乌克兰语得到了推广,促进了乌克兰民族教育的发展。但乌克兰的"本土化"是与当时苏联推行的新经济政策的命运密切相关的,随着新经济政策的终结,全国中央集权化的加强,民族关系领域的宽松政策也难以为继,导致了对乌克兰化政策拥护者及乌克兰民族知识分子的打压和"清洗",乌克兰化政策收缩,乌克兰重又回到了两种语言并存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