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最近,有一位同事对我说,东方医学以预防为主,而西方医学则以治愈为目的。为验证这一理论,我在英格兰特地前往附近的药店逛了一圈。的确,那里出售的大多数产品都是为解决病人的问题,而不是在问题出现之前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学社会学研究30年:回顾与反思(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继同 《学习与实践》2008,(11):130-138
中国正处于社会结构转型时期,国际健康与全球医疗卫生议题,人口结构变化与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尤其是医学生活化与生活医学化运动,导致医学社会学研究议题再度"浮出水面",医学与社会的关系议题成为社会建设、社会管理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议程的优先议题。本文首次全面、系统、综合介绍和评价中国医学社会学的发展阶段与基本特征、研究议题与研究重点、研究成果与研究队伍,简要分析中国医学社会学发展缓慢和面临诸多结构性困境的基本成因,最后在参考借鉴欧美国家医学社会学学科建设经验和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预测中国医学社会学的发展前景,并提出若干促进中国医学社会学健康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刘继同 《学习与实践》2008,(12):122-127
中国正处于社会结构转型时期,国际健康与全球医疗卫生议题,人口结构变化与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尤其是医学生活化与生活医学化运动,导致医学社会学研究议题再度"浮出水面",医学与社会的关系议题成为社会建设、社会管理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议程的优先议题。本文首次全面、系统、综合介绍和评价中国医学社会学的发展阶段与基本特征、研究议题与研究重点、研究成果与研究队伍,简要分析中国医学社会学发展缓慢和面临诸多结构性困境的基本成因,最后在参考借鉴欧美国家医学社会学学科建设经验和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预测中国医学社会学的发展前景,并提出若干促进中国医学社会学健康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绿色医学     
一、引言 回归自然的浪潮正在席卷全球 .从本质上说,它是对人类与自然日益不协调的反叛.回归自然,既是一种先进的健康理念,更是一种科学的行为方式.从人类的衣食住行看,回归自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从"衣"看,人们经历了从穿布衣到穿化纤衣的过程,现在又时髦地穿布衣了;从"食"看,人们经历了以吃素为主到以吃荤为主的过程,现在又倾向于以吃素为主了;从"住"看,人们经历了从住土屋、木屋到住楼房的过程,现在已有一些城里人出去旅游住木屋、草屋了;从"行"看,人们经历了从走路、骑自行车到坐小汽车的过程,现在城里有些人已选择以步代车了.医学的发展也是这样,经历了从自然医学到非自然医学的过程,现在又有回归自然医学的趋势了.当然,从现代非自然医学回归到自然医学,这里的自然医学已不是原始的自然医学,而是经历了否定之否定的自然医学,是一种高层次的自然医学,特定命名为绿色医学(Green Medicine).  相似文献   

5.
论现代医学的人文理性回归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医学的本质是人学,医学的目的也就是人的目的。现代医学技术化和商业化的倾向,导致医学人文精神的失落,医学生命神圣感的缺失。注重医学人文关怀、重构医学人文精神既是当代医学伦理理论的核心问题,又是当代医学伦理实践的核心问题。只有充分认识医学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并切实实施医学的人文关怀,才能使中国卫生改革和发展走上一条理性的道路,让医学回到人本身。  相似文献   

6.
记得有这样一项医学资料:一年不患一次感冒的人。患癌症的概率是经常患感冒的人的6倍。  相似文献   

7.
黄开斌 《前进论坛》2008,(10):31-33
中西医学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随着东西文化、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而有着不同的发展方向和模式。这种变化体现了不同时期不同背景文化的人们用什么样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认识和处理疾病与健康的问题,其具体表现也就是有不断地发展和演变着的医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李玫姬 《传承》2014,(1):110-112
孙思邈的医学核心价值观是指孙思邈在医学研究和诊疗过程中坚守与奉行,并努力在医学界倡导与推行的价值取向、关键信念、行为准则中的核心精神要素。仁慈至善、赤诚济世是孙思邈对医学本质的认识和对医学发展方向的定位,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是孙思邈在学术研究方面的价值取向,养性撙节、尚治未病与笃实诚信、贵义贱利则是孙思邈医学实践方面的行为指导。  相似文献   

9.
鲍磊 《前沿》2010,(11):125-127
我们所生活的时代正在经历一种社会医学化现象,先前的非医学生活领域已逐渐被医学“殖民”了。包括制药公司、医药研发机构、疾病医疗部门在内的现代医学工业和大众传媒,成了医学化的积极推动者和受益者,民众也通过自我实现的预言促成了医学化。健康人担心得要命,成了现代医学最大的荒谬,也成为当代社会人的一种生存状态。除了要坚持适当的医学化,防止过度的医学化,要求人们自己冷静地面对生活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稚  辑文 《中国残疾人》2013,(11):54-55
现代康复医学引进中国至今已有30年。30年来,中国人在实践中一步一步地辛勤耕耘,一针一线地编织和一笔一划地描绘中国的康复梦。现在,这个康复梦的轮廓已经勾出,图景已经显现,梦想的境界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1.
体育核心素养是个体的特殊品格和至关重要的能力,是医学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所应具备的素质。本文以医学院校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为研究对象,通过多轮专家调查,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德尔菲法、数理统计法,对专家意见建议等进行资料整合分析,综合得出医学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指标体系,并进行检验分析。构建出医学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体系。旨在为今后的医学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体系研究或其他领域的核心素养研究提供有效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蕾 《理论月刊》2002,(5):56-57
以德治国的方针和医学模式的转变都要求医院实行道德化管理。道德既是医院管理的目标,也是医院管理的手段。医院实行道德化管理要有合理的依据,高效的手段和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王红 《淮海论坛》2011,(3):39-41
一、医学人文精神的发展与内涵 当前,“人文关怀”、“医学人文”等名词已经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医学人文精神由来已久。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源于儒家的“仁爱”思想。“仁者,爱人”,尊重人的生命,尊重病人的人格,对所有的病人都应一律平等对待。在西方,一般认为比较系统的医学伦理规范源于《希波克拉底誓言》,强调医疗行为的目的是为病人服务,这也体现了古代医德中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4.
冯庚 《现代领导》2008,(8):43-43
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所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人体血液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过低会导致记忆力缺陷.  相似文献   

15.
卢景国 《前沿》2013,(4):8-11
医学化已成为当今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精神病学、医学、教育学、人类学、社会工作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在探讨社会医学化的理论渊源及其概念建构的基础上,综述国内相关研究进展,并提出中国社会未来的研究进路与研究议题。  相似文献   

16.
方先之故居     
<正>方先之(1906~1968),浙江诸暨人,著名骨科专家和医学教育家,素有"骨圣"之称。中华医学骨科事业奠基人,天和医院创办人之一,骨科医院创办者,其创刊主编的《中华骨科杂志》成为与世界骨科医学交流的权威刊物。方先之故居位于今和平区睦南道109号,是一座摩登风格的英式别墅。建于1942年,二层,建筑面积640平方朱,砖木结构,白水泥饰面,装点不规则条纹,外观简洁明快,红顶楼阁点缀,格  相似文献   

17.
张进 《中国保安》2012,(15):62-63
在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大门的警卫室里,有一位保安员,每天他都早早地来到学校,笔直地站在校门口,用亲切的微笑迎接每一位师生。对外来人员,他即坚持原则又不失友好热情服务。他还经常利用个人休息时间,义务为学校清洁校园环境。他就是湖南省益阳市保安服务公司一中队保安员潘新桂。对于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来说,潘新桂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保安队员,还是一位合格的保洁员、勤杂工和花匠。他用实际行动为益阳医专树立了良好的对外形象,他的工作岗位已经成为了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医专领导曾号召全校师生向潘新桂学习,益阳市保安服务公司授予他“优秀保安员”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8.
余海超 《传承》2011,(20):34-35,37
护理学作为医学的分支学科,是生命科学领域中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为理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护理学以厚德载物的女性品德为基础,以对病人关怀照顾为目的,是医学人文精神的主要承担者。如何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以爱为核心"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从护理学的人文学科建设与校园活动方面加强护理专业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培养,是造就面向未来的高素质合格护理人才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王华生 《传承》2010,(9):160-161
当代医学发展显现出整合趋势,即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的整合,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的整合。医学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医院文化的转型,其基本理念是从聚集疾病向关注健康、从"碎片化的人"向"完整的人"、从科室分化向科室整合转化。  相似文献   

20.
中医并非生来就是经验医学和哲学医学。战国至汉代,日益进步的科技在医学事业的方方面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砭石治疗技术的进一步改良,陶器在药物炮制加工中的应用,酿酒、醋技术在制剂和治疗中的应用,季候、气候知识在医学保健中的应用,金属工具在临床治疗中的使用,书写工具在医学搜集整理中的应用等,这其中甚至有科学试验的成分。科技在医学中的广泛应用,为汉代医学的高速发展并取得多方面的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