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政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是现实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开展行政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就是要有步骤地从整体上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实现政府机构精简高效、勤政廉政。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客观要求,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密切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的迫切需要。目前,中央政府机构改革已全面完成,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即将开始。为了使地方政府机构改革走出以往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地方行政管理体系,首先必须明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我们认为,从县乡政府所处的地位和承担的社会经济管理任务出发,县乡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应当是强政府。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的核心与实质是依宪治国,法治与宪法和宪政有着天然的联系。法治的基本要求是通过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障公民权利,而这一目标,只有在宪政条件下,才能真正完全地实现。法治的落实,首先要求有一部合乎宪政精神的宪法,只有在宪政条件下的法治,才是完善的法治;只有宪政保障的法治,才是真正的法治,只有实行宪政,才能真正推动法治的发展,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我国已经开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要实行法治,就必须坚定地贯彻实施宪法,实行宪政。  相似文献   

4.
陈妍 《实事求是》2004,12(6):60-62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民主宪政的一项基本原则。将人权原则写入宪法 ,是中国寻求实行宪政以来的第一次 ,是当代中国民主宪政和政治文明的最新发展。人权入宪开创了用宪法保障人权的新时代 ,为中国人权事业的全面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它向世人宣示了中国对待人权的庄严态度和法治精神 ,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在我国宪政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机构改革——何时才能跳出怪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进行了多次,然而却收效甚微,始终没能跳出“三个怪圈”:即在人员数量上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在机构控  相似文献   

6.
实行宪政是走向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所谓宪政 ,就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简言之 ,宪政即由宪法确认和规范的民主政治制度及其实施。为全面理解宪政概念 ,还需注意 :宪法实施是建立宪政的基本途径 ,建立有限政府是宪政的基本精神 ,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是宪政的集中表现 ,实行法治是宪政的基石。邓小平在探索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过程中所作的一系列思考和论述 ,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邓小平宪政理论。在体系上 ,这一理论已构成邓小平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践中 ,…  相似文献   

7.
一、政府机构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是加快经济体制整个转轨的客观要求。 计划经济基础上形成的政府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说明政府机构非快速改革不可。具体说来: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政府机构精简统一、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而我国目前的政府机构则是臃肿庞大,人浮于事,相互掣肘,效率低下,与上述要求形成明显的反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机关、事业单位人数持续膨胀现象非常严重,这与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很不合拍,也给正在深入进行的机构改革敲响了警钟:机构改革有再度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怪圈的危险。打好机构改革这一攻坚仗,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能否顺利建立的关键,对此我们应有深刻的认识。本文拟从利益驱动、人员分流、职能配置和编制立法四个方面,探讨困扰我国机构改革顺利进行的四  相似文献   

9.
吴抒 《党史博采》2005,(6):72-76
宪政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客观规律,其基本原则在中国已经基本确立.“依法执政、依宪执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向社会主义宪政的重要标志.“依法执政、依宪执政“揭示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宪政之路:坚持和发展宪政制度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党接受人民通过宪法法律实施的监督制约,是实现党的执政方式根本转变和中国走向宪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张子林 《理论学刊》2006,(11):94-95
所谓宪政,是指由宪法性法律或宪法性惯例确定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相互关系、职责权限、活动规则,旨在保护公民权利,并由制度保证宪法得以实现的状态。宪政必然涉及到两种关系:(1)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即公共权力的分立与制衡的关系;(2)政府和公民之间的关系,即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其中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是宪政的主要矛盾。宪政主义意味着在政府和公民的关系中对政府进行法律限制,在被治者的权利与自由和政府的有效运作间谋求平衡。但是,宪政的主题必然在逻辑上涉及到合宪性审查的主题,这是违宪的司法救济手段,也是宪政的制度体…  相似文献   

11.
我国建立省直管县体制的配套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行省直管县体制,是中国政府管理体制进一步改革的长期战略任务和关键环节。我国省管县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一是改革方案是否科学、合理,二是实施时机是否合适,三是相关领域的改革能否及时跟进,配套措施是否得力。本文就保证省管县改革顺利推进的配套措施作一简约的论述:明确各级权限、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政府机构、建立协调机制、增进制度柔性、加强分类指导、完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机关机构改革的完成和省级机构改革步伐的加快,更大规模的市级机构改革也即将开始。总结历次机构改革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要注意将精简机构与转变职能结合起来。转变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前提,精简机构又是转变职能的必然要求。职能转变了,机构的精简就会势在必行。过去,我们在几次机构改革中,往往单纯在机构精简上做文章,总喊精简机构,结果总是跳不出精简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四大以来,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行政改革也启动多年,并成为建国以来最深刻的一场政府改革。与以往相比,我国现今的行政改革有许多不同的特点: 1、行政改革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 建国以来,我国曾进行过多次行政改革,但结果总是陷入精简又膨胀的怪圈,成效不大,终其原因是没有从根本上触动经济体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在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我国的行政改革有了实质性的进展。行政改革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内在要求,来确定我国政府的职能、机构设置以及运行机制和管理方法,这使得我国的行政改革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14.
陈纯柱  林莘 《探索》2012,(2):61-65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民主宪政的道路,虽然遇到了许多坎坷,但初步建立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宪政体制。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宪政发展历程中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中国的宪政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制定出好的宪法是宪政建设的前提;坚持宪法至上的原则,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以保障宪法的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为宪政发展带来了支撑和动力;完善法制,构建制度化、程序化的执政机制是宪政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大部制改革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紧紧围绕职能转变和理顺职责关系,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完善行政运行机制”。笔者认为,大部制改革是政府改革的重头戏,必须稳妥推进,处理好改革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十届全国人大通过的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是在过去5年政府机构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的基础上进行的,其职能整合涉及的领域包括国有资产、宏观经济管理、金融、食品卫生等事关国计民生的“重量级”部门,是我国机构改革朝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方向迈进的重要里程碑。一、我国机构改革的基本线索及成果建国以来,我国大大小小的政府机构改革有近20次,但由于政府角色定位问题迟迟未能解决,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没有理顺,1998年之前的历次机构改革最终都陷入了“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实行精兵简政、机构改革的任务。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的报告中指出:机构改革,精兵简政,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任务,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为了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李鹏总理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围绕转变政府职能这个中心环节,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各级政府机构改革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宪政——政治文明的基础及精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宪政是政治文明的基础 ,是依宪治国的关键。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是宪政的基础性资源 ,宪法、宪政、宪政精神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是政治文明的价值体现。宪政的生命力和活力来源于良好的宪法秩序、有限政府的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转和宪法至上权威的不可撼动的社会理念  相似文献   

19.
陈妍 《求实》2005,12(1):55-57
人权是宪法最重要的一个价值追求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民主宪政的一项基本原则。中国的人权事业和宪政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 ,而今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该条款内涵丰富 ,意义深远。人权入宪开创了中国用宪法保障人权的新时代 ,它向世人宣示了我国对待人权的庄严态度和法治精神 ,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在我国宪政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韩慧 《发展论坛》2003,(5):26-27
一宪政,是指宪法或民主政治的操作与运行过程,包括创造宪法(立宪)、实施宪法(行宪)、维护宪法(护宪)、发展宪法(修宪)等政治行为的运作过程。毛泽东同志也说过:“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的政治。”就政治与宪法的关系看,宪政实质是指政府的一切行为是以被授予的权力为范围的,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是被宪法所体现的民意限制的,在政府权力之上有一套更高的法律对政府权力进行规限,政府在法制下行使权力,才构成宪政。宪政与民主、法治一样,是人类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宪政以宪法为前提,宪政是宪法的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