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台湾精神生活中的民间信仰台湾民众精神生活的民俗文化是民间信仰拜拜盛行,祖先崇拜诚挚深厚。台湾的民间信仰不同于西方与世俗生活分开的“制度化宗教”,而是一种深层次精神生活中的民俗文化,其内容经常与一般的生活混合,普及于文化的各方面。明末清初,闽南、粤东移民到台湾,同时将各地民间种种神明信仰移植台湾,如土地公、妈祖、关帝、观音菩萨、三山国王等等,台湾成为“众神的殿堂”。移民到台湾,在当时航海技术、设备落后的情况下,要渡过风高浪急的海峡,凶吉难卜。于是,移民随船供奉妈祖,以求平安抵台。到台后,自然把妈祖…  相似文献   

2.
闽台民间信仰的表层差别及其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文化的本质或深层结构上看,闽台两地的民间信仰或民间宗教是一致的。但在表面现象上,两地的民间信仰有一些差异,如崇拜的神灵、信奉民间信仰的人数、台湾常举行大规模的祭祀仪式、台湾的民间信仰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规则、台湾近年来大肆扩建庙宇,一座庙宇宫殿庞大,等等。这些表象差异主要是因为地域空间的不同、两地不同的政治制度的影响、两地经济实力的差距、两地交流的人为中断等。不过,随着两地交往的恢复与频繁,这些差异已开始弥合与趋同。  相似文献   

3.
台湾民间宗教信仰的功利主义趋势和迷信泛滥,已成为一种社会问题。关于台湾民间宗教和民俗信仰的社会功能问题岛内有种种不同看法。有的强调其正面功能,认为传统民间信仰固然有原始“泛灵崇拜”成份,但民间对各种神灵的崇拜,自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论对民间生活规范产生的潜移默化之功,或是从祭拜中  相似文献   

4.
姚同发 《黄埔》2009,(5):46-48
妈祖信仰从大陆崛起,到护佑移民入台垦殖、抚平平埔族伤痛,以至今天依然长盛不衰,足可以视为台湾民间信仰发展的一个最具典型意义的神祗。  相似文献   

5.
胡迌 《台声》2007,(11):66-69
王爷信仰和蚂祖信仰一样,都是台湾最大的民间信仰之一。王爷信仰的信众人数和庙宇数量,是所有神明中最多的,尤其在西南部沿海地区,奉祀王爷的庙宇随处可见。据多年前统计,台湾的各类王爷庙已经近千座,仅仅台南地区就有将沂150座王爷庙。  相似文献   

6.
民间宗教文化 ,是指流行于社会中下层 ,源自本国社会历史 ,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 ,祖先崇拜以及其他地方神灵崇拜为核心 ,缺乏统一信仰体系和宗教圣典 ,具有分散性、自发性、民间性的非制度化的自然宗教及其信仰习俗的统称。海峡两岸民间宗教文化是具有交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群众基础广泛的一种文化现象 ,是我国宗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 ,台湾的绝大部分民间宗教是由大陆传入的 ,所以 ,长期以来他们与大陆的民间宗教组织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大陆民间宗教文化传入台湾的历史与汉人移民的历史同样久远。两岸民间宗教文化交流的历…  相似文献   

7.
文化     
《台声》2017,(16)
<正>1台民调:79.1%民众认同妈祖、关公是台湾"神明"根据台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7月26日公布的民调,台湾人的亲朋好友中,有7成以上有拜妈祖、关公等神明,认同妈祖、关公属于台湾"神明"的有79.1%,显示唐山渡海而来的妈祖、关公等神明信仰已融入台湾社会。这种民间信仰没有明显的地域差别,比例最高的是云林、嘉义、台  相似文献   

8.
1995年8月26日至28日,’95闽台民间信仰学术研讨会在福州西湖宾馆隆重召开。来自海峡彼岸的台湾学者和宫庙代表、大陆各地的专家学者以及有关部门的人士近70人,冒着酷暑出席了这一盛会。大家欢聚一堂,带来自己的研究成果,对闽台民间信仰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8,(11)
正据媒体报道,5月17日,正值首届海峡两岸张圣君文化节开幕,福州闽清县金沙镇张圣君祖殿前烟雾缭绕、香客盈门,100余位来自台湾的信众聚集在此,进香朝拜,开展祈福交流活动。张圣君素有"陆上圣君,海上始祖"的尊称。目前,台湾有上千个信仰张圣君的宫庙,信众近千万人,是台湾地区颇具影响的民间信仰。每年都有台湾  相似文献   

10.
黎族织锦大量出现"人形纹"不得不引起学术界的关注,黎族民间和学术界有不同观点。从祖先信仰这一角度,认为黎族织锦"人形纹"深受黎族民间信仰特别是"祖先信仰"这一文化因子的影响,是这一民族心理和原始宗教观念的外在反映,从现实的功用看,对祖先的追忆往往是氏族人群调整社会关系、加强族群、群体认同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有利于团结血缘共同体和识别外族的作用。织锦纹样成为保存和传承民族信仰以及民族心理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他者了解一个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修菁 《两岸关系》2023,(5):61-62
<正>近期,两岸交流吹起阵阵“暖风”。随着新冠疫情趋缓,今年以来,两岸同胞围绕民间信仰的线下交流持续热络。不少台湾同胞跨越海峡,到自己信仰神灵的祖庙拜谒进香。以2023年3月为例,福建漳州开漳圣王祖庙总祠陈元光故居燕翼宫管委会联合台湾开漳圣王庙团发展协会等在漳州云霄、台湾桃园两地共同举办开漳圣王诞辰1366周年庆典暨“开漳圣王民间信仰在两岸”研讨会,吸引了近百位岛内宫庙代表、专家学者、宗亲代表出席;福建南安市凤山寺管委会联合台南玉圣宫等举办纪念光泽尊王诞辰1100周年系列活动,吸引了150余名台胞参加;与此同时,台湾妈祖联谊会、台湾中华道教联合总会等岛内信俗联谊会也携宫庙机构代表来大陆拜祭信俗祖神。  相似文献   

12.
《政协天地》2013,(6):15-18
开展对台交流、促进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新时期人民政协履职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台湾同胞主要的祖籍地、台湾民间信仰的主要源头之一——漳州,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台湾开发史的学术研讨杨瑞荣前不久,由福建省闽台交流协会与福建社会科学院联合发起和主办的“海峡两岸‘台湾开发史学术研究会’”在武夷山召开。来自海峡两岸的70名专家和学者从政治史、经济史、移民史、宗教和民间信仰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台湾早期开发的历史和发展。两...  相似文献   

14.
台湾历来就有"宗教岛"之称,教堂寺庙遍布,岛上居民大多笃信宗教。随着物质高度发展、精神生活日趋提高,民间宗教信仰已然成为台湾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的宗教信仰所以能蓬勃发展,除了台湾当局立法给予自由发展的保障,最主要的还是来自民众本身的需要。民众愿意虔诚地信仰宗教有着许多可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亚明 《台声》2004,(12):41-41
在选举的喧嚣中,有两件事情引起了台湾岛内有识之士的忧虑:一件是台湾远雄集团董事长赵藤雄最近委托民间有关机构作了一份调查,结果显示,接受深度访谈的在台湾的外商大多数认为"'三  相似文献   

16.
台湾诸多的民间信仰中,保生大帝吴真人占有重要地位。早年福建移民开发台湾之初,瘟疫等疾病经常流行,移民倍受其害,因此特别崇拜医神。台湾的医神有数十位,其中保生大帝影响最大。清乾隆初年,台湾有保生大帝庙23座,名列第一,目前台湾以保生大帝为主神的庙,约有200座之  相似文献   

17.
“台湾史研究会”是台湾地区的一个以研究台湾历史为主的民间学术团体。该会由郭衣洞、钟肇政,叶石涛、张晓春、王晓波、陈映真、尹章义等四十七人发起,于1987年3月15日在台北市成立。第一任理事长是王晓波教授,副理事长是尹章义教授。  相似文献   

18.
台湾官方和民间都一再强调台湾生活方式的优越,大家引以为傲.但究竟什么是台湾的生活方式,似乎还没有做出明确的解释.本文根据有关生活方式的基本观点,联系台湾方面提出的看法,试图加以解读,并且与“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联系起来考察,探讨台湾方面建构“台湾生活方式”的意图,并对如何正确对待,提出个人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王四小 《求索》2013,(1):234-236
新时期我国乡村治理模式从"单中心"治理走向"多中心"治理,民间信仰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一极"。民间信仰起到社会教化,促进社会整合的作用。同时,民间信仰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本,有利于实现善治。民间信仰参与乡村治理的方式是多样的:一是民间信仰权威人士参与社会管理,二是民间信仰教团组织独立处理公共事务,三是民间信仰教义、仪式被政府征用,运用到乡村治理中。要使民间信仰有序参与乡村治理,对之应该以自律管理与制度规范兼顾。  相似文献   

20.
闽台文化 自古一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古以来,福建与台湾,一衣水,语言相通,习俗类同,骨肉相亲。福建、台湾的文化彼此间不断交融、演化,被誉为闽台文化。具体说来,就是指生活在闽台两地人民所共同创造的,以闽方言为主要载体的区域文化。它不是福建、台湾两省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闽台文化范围的人民在语言文字、民间信仰、戏剧音乐、经济结构等方面具有的共同的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