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30例马属动物大结肠不全阻塞临床病例进行了口服治结补液合剂(由医用酵母粉和不加葡萄糖的口服补液盐液组成)治疗试验。结果表明,本合剂对初期、中期病例既可疏通结粪,又能防治病畜脱水及代谢性酸中毒,使高血糖趋向正常,标、本兼治,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对马螺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脱水,虽然不少学者,如Specte、Tasker及Smith等研究过马的补液疗法,但截止目前,临床实施补液量,仍是粗略估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补液疗法效果的提高。因此,我们肠炎协作组(北京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北京军区兽医检验所、河北省正定县兽医院)进行了利用红细胞压积容量计算补液量的试验,并对抢救重危病马应用的材料作了重新整理,以便为临床实施补液提供一定的依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自 1990年以来 ,笔者用口服补液盐加抗生素预防和治疗猪细菌性、病毒性及其它原因引起的腹泻 ,获得满意疗效。口服补液盐的配制 氯化钠 4.5g、氯化钾 1.5 g、碳酸氢钠2 .5 g、葡萄糖 2 0 g ,充分溶解于 10 0 0mL蒸馏水中即成。给药方法 将补液盐放入容器中让猪自由饮用 ,不能饮水的猪进行人工灌服。轻度、中度脱水的猪连饮 4— 6d ,重度脱水的猪连饮 7— 10d。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 ,在补液盐中加适量抗生素。作用机理 腹泻多伴有脱水、能量消耗、电解质代谢紊乱 ,使组织酸碱平衡失调。应用口服补液盐可使肠粘膜在吸收葡萄糖时也…  相似文献   

4.
动物补液经历了饮水、静脉输液和口服生理平衡电解质溶液阶段之后,1964年Phillips氏发现葡萄糖-钠具有促进胃肠粘膜吸收水分的泵样作用。1967年由葡萄糖、氯化钠等成分组成的口服补液盐在人医临床应用成功以来,已用于纠正数百万人次的组织脱水,成功率达95%~98%。该疗法1981年引入我国人医临床,1983年首次在我国动物临床上试用成功。几年来,在全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现将协作组掌握的部分地区和单位应用这一成果的情况归纳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5.
许多作者证实口服补液盐,对治疗马、牛、猪、羊和犊牛的腹泻有良好的效果,但是也有人认为,马急性腹泻时,口服液体,反而加重腹泻。为了了解绵羊口服补液盐的吸收情况,我们进行了这次试验。 (一)材料和方法 从羊群中任选13只绵羊,年龄在1.5岁以上,通过体检不认异常,然后称体重。  相似文献   

6.
1964年 ,Phillips发现葡萄糖具有促进胃肠黏膜吸收Na 和水的作用 ,并据此制成口服补液盐 (ORS) ,1967年开始应用于人医临床纠正脱水 ,后经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 (WHO)推荐 ,迅速在 9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应用。该技术 1981年引入我国人医临床 ,1983年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首先用于防治犊牛腹泻脱水 ,进而在鸡、牛、猪和动物园的动物临床上试验应用。 1986年我国召开了首次全国畜禽ORS学术讨论会 ,1993年经农业部推荐、国家科委专家组评审后正式批准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推广项目 ,目前已基本成为兽医临床上一种常规补液方法。1 …  相似文献   

7.
期刊摘录     
马属动物土霉素渣中毒 马属动物因投服土霉素致中毒死亡的报道已屡见不鲜。吉林伊通县某生产队因马、骡发生腺疫,遵医嘱买回土霉素渣拌饲料喂牲畜,一日二次,每次600~900克,连喂三日后,发现一骡突然死亡。又陆续发病15匹,其中马7匹、骡8匹,占服药数的88%;死亡7匹,其中马3匹、骡4匹,占发病数的46.7%。 (申太昌摘自:中国兽医杂志,2,23~24,1986) 桦树内皮煎汤治疗家畜腹泻 作者用鲜桦树内皮煎汤治疗家畜急性肠卡他、原发性和继发性肠炎等腹泻性疾病共98例,治愈90例,治愈率91.8%。其法:取鲜桦树内皮,马500克、牛600克、  相似文献   

8.
检测T、B淋巴细胞,以往多采用玫瑰花环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荧光标记以及电镜观察等方法。自Mueller(1975)、Ranki(1976)以α-醋酸萘酯酶(ANAE)的反应产物作为T淋巴细胞的标记以来,国内外学者已用酸性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法测定了马、骡、牛、羊、猪、鸡等家畜外周血液T淋巴细胞值。但尚未见有关青海高原马、骡、驴T淋巴细胞值的报道,因此,我们于1989~1990年对青海省湟中县田家寨乡的健康马、骡、驴T淋巴细胞值进行了测定。(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选择临床健康马52匹,骡74头,驴60头。其中母马40匹,骟马12匹;1~5岁  相似文献   

9.
笔者自1980年以来,用五苓散加减治疗大家畜脾虚泄泻46例(其中牛25头,马17匹,驴3头,骡1头),均获满意疗效。临床症状 病畜形体消瘦,毛焦肷吊,草水迟细,耳鼻俱凉,有时泄粪如水,整个臀部被粪污染,脉沉细无力。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某奶牛场,在1990年1~4月份出生的犊牛中有91头在出生后3日内发生腹泻,用常规方法治疗,其死亡率为45.05%;7~10月份出生的犊牛中有87头发生腹泻,用氟哌酸胶囊配合口服补液盐治疗,使其死亡率降至4.6%。临床症状 一般在胎粪排出后1~6小时开始排出黄色水样粪便,少数病例胎粪稀软甚至呈水样排泻物,每天8~10次左右。发病初期,食欲不振,没精神,随着腹泻加剧,迅速发生组织脱水,呈现眼窝下陷,卧多立少,闭目耷耳,腹部隐隐作  相似文献   

11.
补液疗法,是指某些适应症需及时补充体内水、盐和葡萄糖等药物而言,正确、合理地使用补液疗法,在兽医临床上是能抢救许多急症和重危动物的一项有效的医疗措施。目前兽医临床上常用的补液疗法,包括胃肠补液、静脉补液、静脉输血和腹腔补液等,但研究报道不多,特别对野生动物还有不少问题需要总结和提高。如各种野生动物的脱水与补液量的计算,选液和补液速度等,尚缺乏精确的可靠数据。补液疗法对家畜都能比较顺利地进行,但对野生动物(特别猛兽类)采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西安地区流行的奶牛腹泻,进行了病原学调查。从死牛和病牛肠内容物分离卵囊,作光镜、电镜及不同染色标本镜检。用牛体分离的虫株接种雏鸡、雏鸽、小鼠、犊牛等实验动物进行生物学传递试验。对自然死亡牛和实验动物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在病牛粪便中查到大量圆形和椭圆形隐孢子虫,大小为2.5~6.0μm或3.5~6.0×2.5~4.5μm,其感染率:犊牛为75.40%,青年牛为6.25%,成年牛为29.36%;发病率分别为50.80%、0%和27.52%。球虫(E.bovis、E.brasiliensis、E.cylindrica)感染率:犊牛为7.34%、青年牛0%、成年牛2.13%。参与生物学试验的动物均发生感染,雏鸡和犊牛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小鼠和雏鸽呈隐性感染。病理学变化、实验动物与自然病例一致,均以肠道为主,其他脏器无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盐霉素(Salinomycin)又称优素精、萨里诺马辛,是目前在养鸡业中应用较广、效果较好的抗球虫药,但若用量不当极易引起中毒。克东县某养鸡户饲养4周龄星布罗肉鸡和5 79滨白杂交雏鸡15 6只,2 0 0 1年7月,给鸡分别用拌料饲喂和饮水方法2次投服盐霉素,由于用药量过大,造成雏鸡盐霉素中毒。给药情况 该养鸡户在7月2 2日早晨将4 g盐霉素拌于1kg饲料中,让雏鸡自由采食。饲喂后雏鸡的精神状态、采食、排粪及活动情况未见异常。间隔1h后,畜主又将3g盐霉素溶于2 .5L水中,让雏鸡自由饮服。第2次投药后30min ,鸡群出现异常,其中症状明显的32只,症状轻微…  相似文献   

14.
马属动物最急性胃肠炎比较常见,发病急,病势猛,病程短,死亡率很高。往往不显示肠炎的一般症状,于8~24小时内死亡。我们应用盐酸普鲁卡因静脉封闭治愈5例(马2例、骡3例)。 临床症状:突然发病,精神呆滞,行步蹒跚,全身汗出。体温35~36.5℃,心跳每分钟90~120次,呼吸快而弱。眼结膜极度充  相似文献   

15.
酵面是在面粉中加入酵子,经25~37℃发酵后,加工食品的面团,对牛适口性很强,牛食入过多,会引起中毒死亡。1984~1987年,笔者在临床上共遇牛酵面中毒11例,其中6例治愈,5例死亡。 (一)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 所见11例酵面中毒牛,母牛9头(孕牛6头),公牛2头;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马属动物肠阻塞、急性胃扩张、急性结肠炎、急性肠炎、脑炎、破伤风、难产、烧伤等3821份病例的临床研究,检查出1120例急性心衰竭病马;对牛的前胃弛缓、瘤胃积食、瘤胃臌气、瘤胃酸中毒、重瓣胃阻塞、创伤性网胃炎、犊牛病毒性肠炎、流感、烧伤、难产等1991病例的临床研究,检查出194例急性心力衰竭病牛,总结提出牛马急性心力衰竭临床诊断标准与治疗规范,使马的急性心力衰竭治愈率达40.27%(451/1120),牛的急性心力衰竭治愈率达42.49%(96/194)。  相似文献   

17.
猕猴的志贺氏痢疾杆菌病 (俗称菌痢 )是猕猴的多发病和常见病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各种疾病之首。该病具有发病急、传染快、病程短、死亡率高的特点 ,是危害猕猴养殖业的主要疾病。特别是新引进的猕猴 ,发病率更高 ,如防治不及时或治疗不当 ,常导致大批死亡。我们参考王怀忠等用口服补液盐和云南白药治疗猫、犬出血性肠炎的方法治疗猕猴菌痢 46例 ,治愈 42例 ,死亡 4例 ,治愈率达 95 .2 %。1 发病情况1999年 4月初 ,官山猕猴基地从外地引进一批猕猴 ,由于长途运输的应激、环境气候的改变 ,食物和水质的变化等原因猴群到达基地第 2d就发现…  相似文献   

18.
我县于1984~1986年,采用毗喹酮三胃注射治疗耕牛血吸虫病2627例,转阴率为98.72~100%,并对部分治疗牛进行了血液生理和病理组织学观察。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耕牛及分组:由疫区松湖乡和昌良乡选用自然感染血吸虫的阳性牛共55头,其中水牛30头、黄牛25头。共分4个组:试验1组20头水牛,按10mg/kg剂量三胃注射;试验2组有黄牛15头,按15mg/kg剂量三胃注射;对照1组有10头水牛,按25mg/k6剂量口服;对照2组有黄牛10头,按30mg/kg口服。 2.测定项目和方法:分别在给药前及给药后1个月测定以下生理指数:红细胞数(试  相似文献   

19.
我们使用牛膝、甘草治疗马、牛非炎性泌尿系出血症(尿血)6例获得成功(其中马2匹、牛4头,均为公畜或阉畜,未见到母畜尿血病例)。 方法是:牛膝(马90克、牛120克)、甘草(马45克、牛60克)混合水煎,候温灌服,每日一剂,连用二剂。一般一剂可使尿血症状明显减轻,二剂即能恢复正常,少有服三剂者。除马服药期间饮食欲稍有减  相似文献   

20.
我们采用臀中部与臀部稍后方缝合固定阴道壁的方法,治疗大家畜顽固性阴道脱,两年来共收治牛18例、马2例、驴1例,除一例牛未愈外均全部治愈;再从追访的10例(牛7例、马2例、驴1例)看,除一例肉用牛(因患牛臀肌丰满,缝针不能穿透臀中部,只缝了小孔一点)外均未复发.其中并有3头怀孕牛产犊后亦未复发,这说明本疗法的远期疗效也好。现将施术方法介绍如下。 (一)施术准备 术者、助手各一人,保定两人,大号三棱缝合针4~6根,并穿上12~18号缝合线,折叠成双,长约70厘米,纱布圆枕8~10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