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闻回放     
《台声》2005,(11)
神州大地中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17日在上海逝世台声讯2005年10月17日19时06分,一代文学巨匠巴金永远离开了我们。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正通顺街。从1921年公开发表第一篇文章,到1999年2月续写《怀念振铎》一文,巴金一生中创作与翻译了1300万字的作品。他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寒夜》《憩园》《第四病室》等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学的丰碑。巴金于1999年2月因感冒发高烧,6年多来,病情反反复复,党和国家尽全力救治,终因恶性间皮细胞瘤等病因,不幸逝世。央企首…  相似文献   

2.
享誉海内外的文学大师,中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永远离开了人世。噩耗传出,有人哀叹:“一颗巨星陨落了,一面旗帜倒掉了!”正因为是“巨星”和“旗帜”,巴金的离去,是很热烈的! 巴金一生辛勤笔耕,为国人乃至世人创作并留下了诸如《家》、《春》、《秋》“亚洲最为宏大的三部曲”(日本大江犍三郎语), 以及《随想录》等宝贵精神产品, 堪称德艺双馨。因而,几十年来,  相似文献   

3.
突围与突围之后——论觉新、汪文宣的文化“血缘”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激流三部曲》中的觉新和《寒夜》里的汪文宣两个人物形象的文化“血缘”关系作深入探讨 ,可以洞察巴金小说“家”文化的深刻内涵。对其进行历时性思考 ,即由激烈反抗到迟疑犹豫、再到温情期待 ,体现着传统与现代的两难选择和双重困惑 ,由此可深入理解巴金小说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事部、文化部、中国作家协会:巴金是我国著名作家,是我国进步文化的先驱之一。他在近一个世纪的文学生涯中,始终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在对理想的憧憬和追求中,信念坚定,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大众。他的作品结构严谨,语言简洁,抒情优美,塑造了许多性格独特而丰满的典型人物。长篇小说《灭亡》,"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寒夜》、《火》、《憩园》、《第四病室》,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明珠和玉姬》、《李大海》,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译著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以及散文集和回忆录等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深深喜爱。  相似文献   

5.
今年三月中旬,北京召开了為期兩天的‘曹禺劇作改編學術討論會’。這是一次由中國電影家協會所属的專業性理論刊物《電影藝術》主办的,在京的四十位电影工作者、藝術家和老一代話劇藝術家出席了會議。討論會自始至終洋溢着暢所欲言、實事求是的更好氣氛,體現了評論自由的新風尚。三十年代的話劇名著——曹禺劇作‘三部曲’《雷雨》、《日出》、《原野》曾給中國話劇運動以及廣大文藝青年帶來了巨大影響。如果說,當年巴金先生的巨著《家》、《春》、《秋》(被稱為激流‘三部曲’)曾經推動過一代人為反对封建制度和舊禮教、舊意識,爭  相似文献   

6.
由轻烟缭绕、香客如云的成都文殊院径直往东,穿过杂沓喧闹的北东街市场,便到了成都北门一条古老而僻静的小街———正通顺街。将近一个世纪前,中国文坛巨匠巴金就诞生在这条街上一个李姓人家的“公馆”里。如今,这个门牌为98号的大院,是成都军区战旗歌舞团的所在地。生于1904年(光绪三十年甲辰)的巴金原名李尧棠。1923年,19岁的他与三哥李尧林一道离开故居,10年后,他创作了抨击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长篇小说《家》,之后又陆续写成了《春》和《秋》,构成《激流》三部曲,从此光耀文坛,享誉海外。在他80岁那年所写的《我的老家…  相似文献   

7.
刘夏辉  杨丽华 《青年论坛》2007,1(2):131-133
《憩园》是巴金后期所写的一篇中篇小说。它不似《激流三部曲》像一条澎湃的河流,曾裹挟了那个时代众多的青年,勇敢地走出家门,表现出强烈的反封建的勇气。它就像贵阳郊外的花溪一样缓缓地流淌着,向读者讲述了两个家庭从兴盛到衰败的历史。这部充满感伤气息的牧歌式作品,让人感到生命的沉重,像壶陈年老酒,愈品愈觉醇厚,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8.
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爱我中华三部曲——《爱国情》、《辱国恨》、《强国愤》受到党政领导和读者的好评。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对该书批示:“很  相似文献   

9.
唐时风 《台声》2006,(7):65-69
阎延文博士历时10年,终于完成“台湾三部曲”(《台湾风云》、《沧海神话》、《青史青山》)的创作,真可谓10年磨一剑。那么,“台湾三部曲”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阎延文在创作中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她是如何处理历史小说的“正说”与“戏说”矛盾?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专访了阎延文博士。美国汉学家盛赞“台湾三部曲”记者:我知道您刚从美国宣传《青史青山》回来,能跟我们说说此行的见闻吗?有没有什么让您感动或印象至深的事例?海外华人对这本书的反映如何?阎延文:我这次是受全美中国作联的邀请到美国进行文学交流和访问。早在2003年,《台湾风云》…  相似文献   

10.
粉碎“四人帮”后,72岁的巴金劫后余生,重登文坛,又成为文学界的领军人物。他在晚年,虽然体弱多病,却做了两件了不起的大事。一是写作和出版了五卷《随想录》;二是倡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这两件事构成了巴金生命中一道绚丽的晚霞。《随想录》的写作始于1978年12月,开篇之作是《谈〈望乡〉》他提出了如何打破思想禁锢的问题,如何培养青年的问题。从这时到1986年8月的七八年时间里,巴金不顾年老多病及种种干扰,写成了《随想录》五卷,共150篇。这是一部讲真话的书,是一位作家“一生的收支总账”,也是一部真诚的忏悔录。巴金说:“我们这一代人…  相似文献   

11.
赵玫简介: 赵玫,1954年生于天津,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一级作家,全国首届鲁迅文学奖得主,创作大多涉及女性题材。作品有“当代爱情三部曲”——《世纪末的情人》、《天国的恋人》、《我们家族的女人》与“盛唐三部曲”——《武则天》、《高阳公主》、《上官婉儿》及散文集《从这里到永恒》、《一本打开的书》、《分享女儿,分享受》、《欲望旅程》等。 赵玫是一个感情型的作家,她的小说多具浪漫主义色彩。梦幻、诗意,但绝不逼仄,而有着自己的节制。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赵玫一贯的忧伤是显而易见的。许多读者喜欢她敏感而高贵的文学气质。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官场风月录》的第一部曲《考察干部》是波涛汹涌,而第二部曲《政界乾坤》是波谲云诡,则第三部曲《市长生涯》乃是波澜老成矣!三部曲的“作曲家”褚兢以其丰富的阅历、独到的见解、老一到的笔触,为广大读者演奏出。一组波澜壮阔的当代社会交响曲.令读者一咏三叹、拍案称奇!  相似文献   

13.
翻开《布饶依灵画集》这本女儿画册,当中有一幅醒目的照片,照片的说明是:为巴金爷爷献上一幅《祝寿图》。这张珍贵的照片,是20年前我和女儿依灵去巴金老人家中拜访时,和巴老留下的合影。  相似文献   

14.
此刻,摆在我面前的是一部117万字的鸿篇巨制——由百花测文艺出版社隆重推出的长篇官场小说《官场风月录》三部曲;《考察干部》、《政界乾坤》、《市长生涯》。  相似文献   

15.
张鹏 《传承》2011,(20):66-67
巴金的《随想录》是中国当代文学新时期散文创作的代表作品。它不但语言质朴无华,内容真实自然,而且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该书的价值和影响已远远超过了其作品本身和文学的范围。从这150篇文章中,可以看出巴金的文学创作与法国、日本、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巴金与中国现代文学馆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艾丽丝·门罗是加拿大著名的小说家。她的女性命运三部曲小说《机缘》《匆匆》《沉寂》蕴含着丰富的主题:爱情是男女两性之间的战争,死亡是人的偶然性和有限性的显现,命运是人的理性与非理性的合奏。她在小说中关于爱情、死亡、命运的思考和叙述充满着一种存在主义的意味。  相似文献   

17.
新书架     
《乡音》2012,(12):40-40
《何谓文化》作者:余秋雨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何谓文化》一书从理论、生命、文明、古典四个方面,全面诠释文化究竟是什么。作者从学理层面上进行分析辨源,逐一解答了文化是什么、文化的根本目标以及中国文化的特点等重要问题,并从生命层面上展开回忆,回忆了与巴金、谢晋、黄佐临、白先  相似文献   

18.
<正> 导言《蓝》、《白》、《红》三部曲是波兰籍法国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1993年的封笔之作,从时间上来看,实在算不上新鲜出炉。但因 DVD的新发行,竟再次成为热点话题。三部曲以色彩作为片名,具有双重的含义。一方面,影片中的每一个镜头都以片名中的色彩为主要基调,不仅渲染出强烈的情绪指向,更富含深刻的寓意。另一方面,蓝、白、红是法国国旗的组成颜色,分别代表着自由、平等和博爱。基耶斯洛夫斯基用这三种颜色暗示了影片各自的主题。三部曲结构松散、语言稀少,充斥着似有深意又互不相连的细节。我宁可将这些细节看成是电影的背景,是组成角色生存空间的普通场景。基耶斯洛夫斯基说:“我喜欢观察生活的碎片,喜欢在不知前因后果的情况下拍下被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0月,巴金去世,我又一次阅读了他最后的著作《随想录》。因为我记得,他暮年还奋力写作,完成了那150篇随想随记的短文,向读者说了许多心里话,主要是他非常重视的一些教训。我纪念他,就应该重温这些宝贵的遗教。记得第一次读《随想录》,那是在20世纪80年代,“文革”过去还不到十年,我自己对受运动的苦还记忆犹新,很敬佩巴金那些控诉“四人帮”和分析“左祸”由来的文章。我在这些文章的许多地方划了彩色笔的线,表示重视和感动。现在,看过那些文章我不禁更加感佩。巴金的这些遗言,是他最后的贡献,令人难忘。巴金的《随想录》反复描述“文…  相似文献   

20.
程翠苹 《两岸关系》2003,(10):26-31
2年前,展现台湾百年沧桑的史诗巨著“台湾三部曲”第一部《台湾风云》出版后,曾在海内外读者中引起轰动。时至今日,第二部长篇小说《沧海神话》即将出版,而第三部《台海往事》也正在进行最后的打磨锤炼。历时8年的创作,“台湾三部曲”的作者阎延文女士也从20出头的黄毛丫头悄然步入而立之年。用阎延文自己的话说,她“是用自己的青春年华构筑着‘台湾三部曲’”。是什么力量使得一个文弱的女子忘我地承担起如此重大的主题?怀着钦佩与疑问,本刊记者日前专访了阎延文博士,让我们一同倾听她的创作心历,走进“台湾三部曲”的背后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