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殊形态的最新把握。时空转换、技术革新和语境变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的科学依据;由"富起来"到"强起来"、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的实践依据;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相结合的逻辑原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的逻辑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社会主义为价值取向和主体的、兼容了许多社会形态合理因素和进步因素的复合形态的社会主义;是一种以务实为前提的,主体复舍、系统开放、功能灵活的,具有极强包容性和弹性的。能够自组创新的一种社会形态或目标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兼容既有助益性也有风险性。预防争消除风险的主要对策在于: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兼容体;加强自身优化,全面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兼容力;把握发展趋势,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兼容体向创新体过渡。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在中国有着特殊的历史起点和历史使命,近代中国社会有着特殊的“文化问题”,这两点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特殊文化使命,也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特定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建立一套能够使中国人民适应现代世界性生存环境的认知系统、审美系统和意义价值系统,使之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力量之源、意义之源和秩序之源,成为适于全体中国人居住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4.
我们要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在法治问题上理论成果;我们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我国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路径,道路问题不能含糊。必须向社会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的"特色"是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2]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5.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和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优势;社会和谐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阶级社会的区别;社会和谐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和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从党内民主到社会民主是由理论与实践证明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与中国政治民主和社会民主形态的特殊性决定的:一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从党内民主到社会民主的独特发展路径.而历史选择和现实重任两个因素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二是中国政治民主形态的特殊性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走从党内民主到社会民主的发展路径具有必要性与可能性;三是中国社会民主形态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且能够走从党内民主到社会民主的发展道路。因此,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下政党推动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自然的逻辑结论是:由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和国家民主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范畴蕴含了丰富的内涵,在不同的视角,传递出了不同的马克思主义见解和治国理政主张。在历史视界,表现为一个带有时间指向的概念,代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新生的一个更高水平的发展阶段;在制度之维,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走向成熟的发展形态,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总方向;在社会视域,表现为新时代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所要建设的一种美好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状态,勾勒了新时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走向及其远景目标。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进行“历史必然性”的证明和“现实必要性”的证明,而且要进行“内在逻辑性”的证明。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逻辑”,即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各自有着内在的产生与发展的规律,同时它们相互之间又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作为理论形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内在逻辑证明,需要着重深入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改革开放的关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以及这一理论体系迄今为止所包容的三大理论成果之间的逻辑关系。作为道路形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内在逻辑证明,需要着重深入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选择这样一条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的主题、本质、内涵、目标是什么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其他现代化道路相比较的特殊价值。作为制度形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内在逻辑证明.需要着重深入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逻辑依据、基本内容、内在本质和主要特征等重大问题.从而深入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进行"历史必然性"的证明和"现实必要性"的证明,而且要进行"内在逻辑性"的证明。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逻辑",即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各自有着内在的产生与发展的规律,同时它们相互之间又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作为理论形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内在逻辑证明,需要着重深入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改革开放的关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以及这一理论体系迄今为止所包容的三大理论成果之间的逻辑关系。作为道路形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内在逻辑证明,需要着重深入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选择这样一条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的主题、本质、内涵、目标是什么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其他现代化道路相比较的特殊价值。作为制度形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内在逻辑证明,需要着重深入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逻辑依据、基本内容、内在本质和主要特征等重大问题,从而深入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提出的"四个如何认识"是我党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三个代表"思想的精神实质是不断创新和发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二十世纪的社会主义实践开辟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道路,但没有解决好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及执政党自身建设问题;二战后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和改良,使其获得了继续发展;全球化同时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社会主义国家怎样管理本国的资本主义、怎样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如何有效遏制腐败是改革开放中的重要课题;21世纪的社会主义形态将更加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为开辟世界社会主义新纪元注入了强大活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梦”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而提出的伟大梦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梦”提供重大战略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明确实现中国梦的“两个百年”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追求“中国梦”的道路上需要坚持、完善和发展的具体制度形式。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的关系,有助于“中国梦”的实现,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也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根本方向。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意蕴,就是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色,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源理论,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概念最初源于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两个基本元素源于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创新,取得了三大原创性的突破,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强调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源理论,对于科学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将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的一场伟大的价值实践活动。价值自觉是价值自信的基础和前提,价值自信是价值自觉的结果和归宿,只有对事实的高度的价值自觉才能铸就对事实的充分的价值自信。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觉才能铸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想深入人心、扎根广大人民群众,就必须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觉,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信必将铸就中华民族的社会主义价值认同,必将奠定全体人民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理想和价值目标而共同奋斗的重要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对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作出了重大贡献。认清中国国情,总结历史经验,维护世界多样性,为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提供了重要依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增添了重要内容;主张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为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提供了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6.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关系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权的稳固、国家的前途命运。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总体道路,它由四条具体道路汇合而成,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演进不是在一个封闭的体系中实现的,是在当代全球化的世界图景这一宏大叙事中不断生成和拓展出来的。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化视野关注世界风云变幻,把中国社会主义置于当代全球化发展的时空背景中加以审视,思考中国的命运,设计中国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逐步地、自觉地参与全球化进程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站在宏观视角解读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就必须全面认识和理性把握我们这样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90年来走过的伟大历程和完成的三件大事;就必须通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去正确把握党创造的伟大成就;就必须从体系、结构、指针、重点等层面上有序把握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必须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整体把握党正在推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9.
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品质,这是由它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在总结近三十年改革开放实践和国内外社会主义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一部与时俱进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只有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不断地进行理论上的自主创新,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永葆青春活力,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更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经过几代人,花了近百年的时间,艰辛探索,创立和发展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作为最早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行者,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政治前提;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新中国成立后发展变化的新情况相结合,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为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制度基础;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后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大胆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既有成功的经验和独创性的理论,也有失误的教训,为邓小平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和制度提供了理论源泉和可供借鉴的经验。邓小平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创造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