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从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看科学的功利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已使科学与技术密不可分;科学功利主义的产生、发展依托于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科学的功利主义是一柄双刃剑,既可大大提高生产力,改善人们的生活,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其不适当的应用也会对人类生存造成巨大威胁。既要充分重视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也要采取切实措施规避科学功利主义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郭正伟 《今日浙江》2009,(18):50-51
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指导维稳工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维稳工作带来了新的理念,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做好新形势下的维稳工作,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对维稳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努力破除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维稳理念,牢固确立和落实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维稳理念,以科学理念、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来推进维稳工作。  相似文献   

3.
从多视角看科学,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科学的本质,也有助于弄清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别。科学具有客观性、理性、可检验性、可重复性、逻辑完备性和批判性等特征,与伪科学在原则上是对立的。科学普及不够、权威效应作用、科学精神迷失、两种文化分裂、相关制度不健全等,是伪科学流行的认识和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4.
一 个术语的意义和指称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 ,但终究处于流动之中。“科学”这个术语也不例外。几年前 ,英国老牌科学家、科学社会学家齐曼出版了厚厚的《真实科学 :是什么、意味着什么》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已出中译本 ,译作《真科学》) ,与多年前他写的《元科学导论》判若两个不同阵营的作品。他是搞自然科学出身的 ,后来名义上做了科学社会学的工作 ,也出版了一些有名的著作。但是 ,用SSK(科学知识社会学 )的观点说 ,他早先的科学社会学只是科学家的社会学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学。然而变化是不可抗拒的 ,科学在变 ,齐曼也在变 ,科…  相似文献   

5.
公民科学素质不高,不但会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会威胁到社会的安定。日本震后我国国内一些地方出现的抢购食盐风波,就说明部分公众缺乏科学常识。  相似文献   

6.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不可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学界 ,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人都知道 ,自然科学之所以能在短短几百年时间里发展成今天这样一个学科门类齐全 ,而且各学科间可以相互贯通 ,可以相互佐证的严密严谨的庞大科学体系 ,其最主要、最有效的鉴真识伪的思想武器就是科学共同体始终坚守不渝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理性。而从另一方面说 ,在人类社会长期的实践发展过程中 ,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 ,大凡出现了大弯路、大误区的时候 ,也大都是人们自觉不自觉地背离了科学精神与科学理性的结果。这两个判断 ,实际上已被大量的科学实践和社会实践反反复复一再证明了。在我看来 ,这也正是我们要探…  相似文献   

7.
<正>科学文化不是吸纳科学的某些要素和气质的其他亚文化,更不是科学诞生和发展的文化氛围的文化或与境文化。科学文化是科学人在科学活动中的生活形式和生活态度,或者是他们自觉和不  相似文献   

8.
吴刚 《理论月刊》2002,(12):59-60
科学的危机是近代科学与人文分裂的产物。今天人类面临的科学技术伦理问题,其症结不在于科学本身,而在于人类自身。本文试图从伦理学角度,反思科学技术,使科学找回失落的人。  相似文献   

9.
《民主与科学》2014,(3):2-4
<正>·科学文化的历史积淀不够,科学价值观存在一定偏差,科学原创自信心尚显不足,正在成为制约中国科学走向卓越的深层次因素。·要牢记科学的使命,坚定不懈探究真理的信念;要明确科学的责任,提高造福人类、服务社会的意识;要弘扬科学的精神,构建科学持续健康发展的文化。·尊重和保障科学家探索真理的自由,引导科学家以探究新现象、发现新知识为天职,让科学研究不受权位、权威的影响,不受物欲、名利的诱惑。·坚持理性怀疑的态度,不预设不受怀疑或批判的理论或学说,不承认不  相似文献   

10.
我 们常常将我们所生活的时代称为科技时代 ,这表明科学的力量得到了广泛的社会认同。然而 ,这并不能说明公众已经对科学有了全面准确的理解。相反 ,一般的社会公众对科学的理解仅仅是因使用大量技术产品而产生的零星感受 ,其中 ,最常见的误解是将科学等同于科学的实际应用。其实 ,科学博大精深的内涵远不止于此。我们应该从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等各个层面剖析科学的内涵 ,以便对科学形成一个更全面的理解。科学的首要旨趣是由对自然的惊诧而产生的一种抑制不住的探索动机 ,科学活动的最直接成果就是有关自然过程的知识…  相似文献   

11.
科学教育在培育创新人才的德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科学教育在培养学生求实、求真、创新和合作的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培育科学人格,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等方面,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蕴含着科学发展、以人为本、质量效益、安全发展等科学理念,贯穿着统筹兼顾、重点突破、自主创新、系统集成等科学方法,洋溢着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部队建设,必须确立科学发展理念、掌握科学发展方法、培育科学发展精神。  相似文献   

13.
非典瘟疫 ,灾定思难 ,一些科学官员和科学家说 :中国科学界存在着浮躁症!不能说中国不存在科学浮躁症。但如果仅仅用“浮躁症”三个字来概括中国科学界的问题 ,其本身也属于一种浮躁症了。那么 ,中国科学界的大麻烦在哪里呢?通过非典瘟疫 ,已经暴露得非常清楚 :科学官本位。通俗的尖刻语曰学阀。科学浮躁症 ,不管它如何浮和躁多久 ,它终究不能压制住科学成果的最终浮出。但是 ,科学官本位就不然了。科学官本位不仅能够扼杀科学真理、埋葬科学成果 ,甚至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多方面的灾难性后果。科学官本位 ,是中国特色的悲剧。人们记忆犹新 :在…  相似文献   

14.
法治是科学发展的保障。没有法治,权力没有制约,执掌权力的人可以随心所欲地行使权力,经济、社会就不可能实现科学发展。法治同时也是科学发展的内涵之一。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5.
在科学的词典里,一不主张对人对事的过分神化与痴迷,二则崇尚先锋地带,厚今薄古,惟“新”是举。因此,在“赛”先生的园地里追拾“昨日”的脚印,是一件不被看好与看重的差使。持这种想法与看法的人大多于内心谨守一个朴素的“常识”:即科学是一座高耸云天的知识大厦,无论是昨天还是今天,它的构成都是由丰富的知识“砖石”垒砌而成,只要站在知识的“前沿”或“顶层”上不断勤奋地发现,不断刻意创新,就能领风骚,执牛耳。其实不尽然。知识大厦的建构只是科学活动的一个方面,一种结果,而不是它的全部。科学首先是“人”的学问,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  相似文献   

16.
科学有无穷的创造力,而创造又具有两面性,它既能创造和谐,又能带来灾难。只有全面了解科学、科学的优势以及科学的局限,才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既发挥科学的巨大作用,又避免可能出现的灾难。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科学划界问题。虽然人们认为这个问题不可能有完美的形而上学解答,但是瑞典科学哲学家图奥梅拉在其代表作《科学、行动和实在》的第十章中,还是力图尝试找到一些标准,来刻画科学的本性或科学研究活动及科学方法的特征,把科学与伪科学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科学素质主要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基本价值观和科学品质等方面的内容,是青少年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综合素质的表现[1].通过对深圳、中山、北京、成都的1406名初中生调查问卷分析,结果显示:青少年对科学术语理解较好,而对科学知识的了解程度偏低,青少年较好的掌握了科学实验法和对比法;树立了正确的科学观,但还有迷信思想存在;形成了较好的科学品质.因此学校应继续加强科学基础知识教育,社会也应该创设良好的氛围,以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19.
《湖北社会科学》2016,(4):118-122
近些年来,科学道德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危害科学事业的发展。解决科学道德问题不仅要从制度、教育层面着手,更主要的是认清科学道德范式的转变。目前正处在科学道德范式变革的时期,解决科学道德问题关键在于建立起符合现时代科学发展的科学道德范式。  相似文献   

20.
《火蝴蝶文丛》是不好评的,这并非指它不好读或是没特色,而是文丛中收录的著者都是在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传播领域中颇有建树的学者,各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