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学史上的哲学批判可分为信仰性哲学批判和学术性哲学批判两种类型.信仰性哲学批判往往是一种以哲学批判的形式出现的对自然科学的政治压制或宗教迫害.学术性哲学批判作为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创造性活动,有助于科学家更新思想观念,筑牢科学创新的信念支撑;有助于科学家拨开理论迷雾,找到科学创新的有效路径;有助于科学家强化责任意识,把握科学创新的正确方向.学术性哲学批判是以批判者的知识结构和学术规范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2.
实证主义知识观对科学制度规范的设定有重大影响,客观主义立场和方法长盛不衰。科学的特性被等同于不受境域限定的客观性表现,这一表述中对真理的看法和对知识的规定,实际上还停留在经典力学的科学架构之中,无法和以现代物理学为标志的现代科学取得一种对应关系。这种表述也完全忽视了技术社会中引起重大反响的对于科学的人文反思,客观主义的规范效力面临时代性和思想性的质疑。  相似文献   

3.
李刚 《理论月刊》2012,(9):52-57
理查德,罗蒂在批判传统科学哲学的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另类科学哲学.罗蒂的另类科学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科学合理性、科学方法论、科学真理论、科学划界消解论等四个方面.为了重构传统的科学理性观,罗蒂区分了“合理性”的两种意义:强理性与弱理性.放弃标准的强理性观而接受实用主义的弱理性观,也就是放弃认为真理是某种我们应对之负责的东西的看法.在其新实用主义方法论中,通过遵循团体中心主义和效用基础主义来贯彻友爱原则,罗蒂力图让我们抛弃长期禁锢我们思想的镜式隐喻.在无镜的哲学中,彻底放弃对客观性的渴望,无需一种贯通各个文化的、普遍的合理性,而是将其他文化所提出的信念与我们文化中已有的信念重新编织在一起,用这种重织信念之网的办法来检验其他文化的信念.在罗蒂所憧憬的后哲学文化中,科学家将不再是客观真理的代言人而只是友爱的倡导者.罗蒂以“形而上学的安慰”和“历史的巧合”来解释科学划界的发生动因,试图消解科学划界问题本身.  相似文献   

4.
“科学精神“语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常用的词汇也许是我 们并不了解的词汇,如“社会主义”、“文化”、“科学”、“民主”、“因特网”,还有“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它与人文精神是什么关系?的确,人们把它挂在嘴边,但追问下去,能说出逻辑上自洽的几条来并不容易。 过去我在《科学真理与科学规范》中也谈到科学精神:“什么是科学精神呢?简单说科学精神就是: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具体说来科学精神包括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宽容精神等几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求实与创新。不求实就不是科学,不创新新科学就…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人们对真理有着诸多片面性的理解,而在整个人类文化的观念系统中,真理的含义是多样性的,它们之间并不能够简单的相互否定。广义上的真理就是人们“信”以为“真”的一种“观念”、“理念”,它具体表现为理性真理、非理性真理、科学真理和非科学的信仰真理等类型。不同类型的真理观,其真理的含义、求证和检验标准皆有着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法庭科学的扩张给法庭科学家和法官带来了问题.法庭科学家在开展某项研究之前,要根据已知的科学理论或方法对来自于法律的目的进行初步的扬弃,亦即要首先分析法律目的的主观成分和客观成分,尽量地剔除不符合科学理论或方法的主观目的而保留符合科学理论或方法的客观目的.法官在评判法庭科学证据可靠性的时候应当区别不同目的的法庭科学.  相似文献   

7.
德国伟大的诗人歌德曾说过,“人们若要有所追求,就不能不犯错误”。这句话对于追求和探索科学真理的科学家来说尤其合适。由于科学家往往是在与疑难和不确定性打交道,是向人类的未知领域发起挑战,是要解决前人未解决的问题。他们仿佛是在黑暗中摸索,没有任何人能够确切地告诉他们要寻找的答案是什么,也没有任何现成的方法指导他们怎样才能获得成功,因此,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犯错误或有失误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8.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关键在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献身科学为己任、能够引领和维护科学共同体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的大批科学家的存在,是我们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条件。 期望这些年轻的优秀人才不仅在学术上对祖国的发展作出特殊贡献,更期望他们要在纯净学术环境的建立、追求科学真理精神的弘扬、科学共同体行为和道德的规范方面坚强地举起一面大旗。  相似文献   

9.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非典瘟疫 ,灾定思难 ,一些科学官员和科学家说 :中国科学界存在着浮躁症!不能说中国不存在科学浮躁症。但如果仅仅用“浮躁症”三个字来概括中国科学界的问题 ,其本身也属于一种浮躁症了。那么 ,中国科学界的大麻烦在哪里呢?通过非典瘟疫 ,已经暴露得非常清楚 :科学官本位。通俗的尖刻语曰学阀。科学浮躁症 ,不管它如何浮和躁多久 ,它终究不能压制住科学成果的最终浮出。但是 ,科学官本位就不然了。科学官本位不仅能够扼杀科学真理、埋葬科学成果 ,甚至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多方面的灾难性后果。科学官本位 ,是中国特色的悲剧。人们记忆犹新 :在…  相似文献   

11.
独创性是科学的生命,也是科学建制的一条根本性的规范.因此在科学中,一般对独创性的科学发明或科学发现都要进行各种奖励,以激励科学家继续做出独创性的贡献,藉以推动科学进步,维护和加强科学的自主性. 对于科学奖励制度,默顿做过细致而精湛的研究.他论述奖励制度的性质以及正功能和负功能:"像其他社会建制一样,科学有自己的根据贡献大小来分配奖励的制度.这种奖励主要是荣誉性的,因为即使到今天,在科学已经大大地职业化的时候,对科学的追求在传统上还是被定义为主要是对真理的非牟利的探索,仅仅在次要的意义上才是谋生的手段.与这种价值强调相符合,奖励是按照成就的大小给予的.当科学建制卓有成效时,知识的增加与个人的名望的增进并肩前进,建制的目标与对个人的奖励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哲学与伦理学相结合的角度 ,论述了“三个代表”是坚持科学真理取向的最新理论成果 ;阐述了“三个代表”是坚持科学价值取向的光辉典范 ;论证了“三个代表”是坚持科学真理取向与科学价值取向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3.
史璟 《思想战线》2011,37(3):50-54
科学的合法性在于它的"真"的意义,无论是把科学之真看做科学家应该追求的一种精神,还是把真看做对确定知识的追求,都会因为"真"的价值而获得一种合法性。这种科学之真的确证的观念始于近代以来的哲学传统。在实证主义、证伪主义等经验科学观以及一些科学进步观中,"真"是用经验基础证明自己,它被看做逼真性概念。科学之真是文化政治学中的一个概念,是一种话语方式,这种话语只能在科学共同体以及把科学作为一种文化的语境中得到理解,它要坚持科学的实用主义原则,"真"意味着一种科学理论表达的文化功能。对科学之真的形而上学证明是不能实现的。科学哲学中的范式理论为我们提供的历史主义视角可以对形而上学的科学之真作出一种革命性的转变,即在科学之真的看法上的"后形而上学思想"的转向。如今我们要在后形而上学思想上去理解科学之真的原则,一个科学理论如果能够在文化共同体中发挥作用或具有程序化的功能,那么它便是真的科学。真正的语境主义的科学之真是值得赞赏的,"真"代表了一种文化范式或政治学,它的表述是一种主体间性而不是纯粹客观性,这就是后形而上学的科学之真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身处科学建制或科学共同体的科学家,其共性有目共睹。但是,共同的追求目标和研究进路并没有掩盖或泯灭科学家心智、品味和风格——它们在科学家身上千态万状、熠熠生辉——的差异。培根早就留意到科学家的心智或精神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科学家与哲学有无关系?若有,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知道,在古代和中世纪,科学家就是哲学家。即便是在近代,相当多的科学家也确实是哲学家,并且自称“自然哲学家”——科学在当时是被称为“自然哲学”的。由于历史的余韵和博雅教育,直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既是科学家又是哲学家的科学人——哲人科学家——也不稀罕。可是自此以降,哲人科学家则如凤毛麟角——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学科的高度分化、研究的过分专门化、教育的文理分家、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科学家社会责任的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体现在科研道德、社会责任意识、社会伦理价值观这三个层面.科学家社会责任的彰显,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它有助于推进科学诚信,实现科技的公平竞争;有助于加强科技风险意识与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有效减少和规避科技负面效应;有助于实现科技伦理的价值引导,体现人文科技观.这些,都实现了科学与人文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科学文化是一种集体创造,是围绕科学活动所形成的一套价值体系、思维方式、制度约束、行为准则和社会规范.早在16、17世纪,当自然哲学家、博物学家们开始组建学会,将理性探索与经验研究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科学方法,并提出科学共同体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宗旨之时,科学文化便登上了历史舞台,科学家成为科学文化的引领者和实践者.经过18、19世纪的科学社会化进程,科学技术成为一种与人类前途命运息息相关的建制化社会活动,科学文化也是广泛渗透进现代社会和现代文化之中,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深刻影响着社会上的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18.
<正>科学文化不是吸纳科学的某些要素和气质的其他亚文化,更不是科学诞生和发展的文化氛围的文化或与境文化。科学文化是科学人在科学活动中的生活形式和生活态度,或者是他们自觉和不  相似文献   

19.
科学精神是科学家在长期的科学研究活动中形成的一致的观念、意识和态度.大学应培养具有科学精神的人才.本文从科学精神的内涵出发,强调了科学精神是大学教育的内在要求,分析了当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科学精神缺失的现状,提出了以科学精神统领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创造》2009,(10):17-17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充分肯定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