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全民所有制经济体系内部各个层次应有哪些经济职能,如何实现“政企职责分开”?这是一个需要结合实践进行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有一种观点认为,股份制是实现“政企分开”的最有效的企业组织形式或者说重要途径。理由是股份企业同政府的关系是遵纪守法,照章纳税。政府不插手企业内部的事务。这里有两个互相关联的问题需要弄清楚,什么叫“政企分开”,股份制同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的“政企分开”有什么关系?与此相关,股份制同全民所有制经济是什么关系,全民所有制经济是不是离开了股份制,就不能实现“政企分开”了呢?下面,我们围绕着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政企职责分开”同股份制的关系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件内容复杂、涉及经济关系千头万绪的事,要从哪里下手呢?《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这就是说,增强企业活力是这次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企业搞活了,整个经济体制就活起来了。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说“帮企业就是保增长”?因为在现代经济社会体系中,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能在经济大潮中存活下来,不但能解决许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相似文献   

4.
“三资”企业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产物。为了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有关法规在“三资”企业中得到正确贯彻落实,促进“三资”企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在“三资”企业中建立和健全党的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 (一)“三资”企业党的建设的特点和任务由于“三资”企业具有国家资本主义性质这一基本经济特征,以及对外开放、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等因素,形成了“三资”企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在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企业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全力以赴实现“十一五”规划的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并在全面推进企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是一个亟待研究和探索的问题。一、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找准位置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企业实现“十一五”规划,就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服务于经济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重要,是因它在为经济建设服务这一点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转变思想政治工作“中庸平衡”的观念,更加注重高扬企业发展的主旋律,以市场经济先进思想为主导,倡导先进、…  相似文献   

6.
“短缺”和“需求膨胀”是现实存在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在我国,社会主义短缺经济状态下出现的经济震荡和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根本不同的。社会主义短缺经济对于资本主义过剩经济是一个历史的否定和进步。现实的社会主义是一个行政性计划和市场调节兼容的生产力发展的时期。宏观上解决需求膨胀,就要解决微观企业约束硬化问题,从而使企业成为有活力和生机的经济细胞。  相似文献   

7.
●总部经济是一种能够实现企业、总部所在区域、生产加工基地所在区域“三方”利益都得到增进的经济形态。●总部经济有“五种效应”和“五个特点”。●发展总部经济符合北京城市经济转型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8.
把学邯钢抓管理进一步引向深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中央、国务院对企业管理工作非常重视。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强调指出:“加强企业科学管理,不仅是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工作中的当务之急。”李鹏总理也明确提出:“要认真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并就企业管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领会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充分认识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企业管理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9.
赵传君 《奋斗》2001,(8):22-23
面对即将“入世”的挑战与机遇,面对“十五”计划即将启动的新形势,黑龙江经济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黑龙江能否抓住“入世”的大好机遇并有效地迎对挑战,“十五”期间经济能否实现跨跃式和持续性发展,最重要和关键的就是:能否搞活田有企业和能否振兴县域经济。田有经济是黑龙江经济的主体,县域经济是黑龙江经济的基础,这是我们的基本省情和两大优势。为什么龙江的优势发挥的不尽人意,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田企改革严重滞后,田有企业的改制与重组进展缓慢,致使田有企业处于欲生不能,欲死不得的困难处境。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改变权力过于集中的弊端。 权力过于集中的表现之一,是把企业作为国家行政机关的附属物,并根据国家行政机关的不同层次,把企业割裂为几个系统,分为中央直属企业、省直属企业、地区直属企业、县直属企业等等(统称“条条”、“块块”),致使企业间应有的横向经济联系被各种形式的“大而全”、“小而全”切断了,如我省省直厅局直接管理的企业有320  相似文献   

11.
有人预言:“企业文化是21世纪的管理主潮”,这与“文化是明天的经济”的结论不谋而合。毫无疑问,企业文化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的制胜法宝之一。在国家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的形势下,企业文化越发显现出它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纵观成功企业的典范和经验,学习创新的企业文化成为他们在国际经济大潮中屹立潮头的源动力。创建学习创新型企业是关系到企业兴衰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2.
进一步深化对企业资产重组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 ,我们面对加入WTO的新形势 ,需对企业资产重组进行深入的研究 ,以增强我国企业的竞争力。本文从研究企业内及企业间各因素的相互关系入手 ,提出企业的正“△”理论 ,以解决企业重组面临的诸多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一、正“△”理论的提出所谓正“△”理论 ,是指在构成企业经济增长的若干因素中 ,必有起主导或关键作用的重要因素。可以这样假设 ,在构成经济增长的各因素中 ,可以按作用大小的顺序选择 3个影响最大的因素构成一个“△” ,而只有当 3种因素的作用相等时 ,“△”的面积最大 ,亦即企业的产出最高。综观世界经济发展史 ,不…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谋划 (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国家战略谋划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国家战略是中国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发展战略在全球的延伸和体现。它要为中国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服务,并有利于在更广泛的空间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和安全;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中国企业在制定与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中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1、分析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国家战略环境 (1)充分认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14.
郭万超 《前线》2014,(4):98-100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30年,却鲜有世界级的企业和企业家出现。“大而不强”是中国企业的“成长之痛”。中国制造业已取得三个“世界之最”:第一生产国、第一消费国和第一出口国。但至今尚未有一个中国企业在全球“执世界制造业之牛耳”。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企业也在发展壮大。所有关心我国企业发展的各界人士都一直关注中国企业前行的步伐。那么,我国企业在追赶世界顶级高手上取得了哪些成绩?目前的差距在哪里?下一步又如何加快发展?这是我们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一、企业的大与强古今中外,凡是经营企业的,没有一个不希望企业能够不断成长、发展的。而衡量企业成长的标志,一个是“大”,另一个是“强”。所谓“大”是指企业的规模大,一般用产品销售额、资产总额、企业员工数目和产品市场覆盖面与占有率等指标表示。企业“强”的内涵比企业“大”要复杂些。所谓“强”是…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为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指明了方向。我们认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工作指导上,应做到“六个结合”。一是把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与企业的改革改制有机结合起来。要加快国有和集体企业的改革改制,使更多的竞争性领域的国有和集体企业转型为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尤其是一些有一定优势的非公有制企业,以资产为纽带,与公有制企业进行参股、联营或收购某些中小公有制企业,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向规模化发展。积极鼓励和支持规模较大的非公有制企业进行公司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市场经济在经济活动中的功能逐渐加大,经济界这个大家庭中各成员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许多经济主管部门从企业的“婆婆”变成了企业的“保姆”。面对这可喜的变化,“小媳妇”刚刚欢呼,却又愁上心头。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主管部门当“甩手保姆”,不尽“喂奶”之责,对企业在生产经营活  相似文献   

18.
《求实》1985,(2)
问:《决定》中提出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有什么不同之处和共同之处?理论上有什么突破? 答:《决定》中提出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其共同点是都把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作为计划经济,它们的理论依据,就是社会主义实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以及企业之间、劳动者之间、国家、企业之间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使社会主义可以实行计划经济。 但是,两者又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对社会主义经济某些基本理论的认识,有着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9.
荣骏、周建军在《对实行“一肩挑”的调查与思考》一文中指出:从对62家国有大中型企业84位党政领导干部的问卷调查看,多数人对“一肩挑”持肯定态度,也有部分同志持否定态度,持中性态度的人数亦不少,这表明实行“一肩挑”是利弊并存的。那么,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以被调查的24家已实行“一肩挑”的企业为例,初步结论是:从目前看,是利大于弊;从长远看,可能是弊大于利。因为,其一,“一肩挑”有利于企业围绕经济工作这个中心实行“两手抓”,但操作中却很难做到“两手硬”。大多数企业认为,实行“一肩挑”,有利于从企业总的工作目标出发,把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生产经营结合起来,做到同步规划部署、同步操作实施、同步检查考核,从而较好地克服“两张皮”的现象,保证企业各项工作协调发展。但是,实行“一肩挑”毕竟是有条件的,受着各种因素制约,特别是受企业一把手自身素质、工作精力和身体条件的限制。如果一把手不能正确处理党的建设与经济工作的辩证关系,那就不仅  相似文献   

20.
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内燃机制造分公司是生产汽车发动机和变速器的专业企业。几年来,分公司党委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让党建工作成为助推企业发展的“发动机”,先后多次获得一汽事业部党委先进基层党组织、“四好班子”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