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在思想认识上,在学术支撑上,有一些理论要点需要我们正确地加以认识和把握,如"社会"发展以什么为基础?以什么为动力?"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规则是什么?谋求"社会"和谐的真义是什么?社会"和谐"关键在"社会主体"等.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没有明确使用过"和谐"术语,但以"统筹兼顾,各得其所"及其他词义相似相近的概念,间接地表达了他的和谐之道:以满足社会成员不同层次的需求为出发点,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着力点,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着眼点,以对各社会要素的适当安排为关节点,以综合平衡为经济关系协调的根本点,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国家为落脚点.毛泽东以"统筹兼顾,各得其所"为主题的和谐之道,是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先导.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合力论的辩证思想和指导意义,是对社会发展的"合力思想"规律的阐述.因为社会的和谐发展,经济因素不是惟一的决定性因素,必须在"合力思想"的指导下,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结合起来,消除社会各个方面的矛盾,以"合力思想"为指导,走和谐发展之路.社会和谐是指社会共同体内各种要素处于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我国社会和谐的发展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和谐发展是硬道理,社会和谐是社会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社会不和谐必然导致社会不发展.  相似文献   

4.
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从当时的社会发展和生产实践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社会和谐建设主张,包括“仁民爱物”的自然和谐观、“人和”的社会和谐观以及以“仁政”为核心的政治和谐思想,对于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文化的民族精神,包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与和谐理念。孔子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曾提出"以宽厚处世,协和人我"的理想人格,就是为了要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孟子的"天时  相似文献   

6.
谈和谐文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谐文化建设,应该打造包含物质、行为、制度以及精神等层面在内的多重文化特质立体架构,其核心任务和中心环节是构建核心价值体系.和谐文化建设必须以确立核心价值体系为"经脉",以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进性来激发社会活力;和谐文化建设必须以吸收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精神为"养分",以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宽厚性来提高社会认同;和谐文化建设必须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社会制度的科学性来保障社会协调.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高度,以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目标,从对资本主义的历史否定性批判过程中来揭示社会和谐的历史必然性和应然内容.所谓和谐社会,应当包括内在和谐和外在和谐、理想层面的和谐和现实层面的和谐、和谐的秩序与秩序的和谐等方面,从内容看包括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社会、社会与国家、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可以归结为"社会的统一"的问题.马克思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很丰富,一些思想很值得进一步的挖掘,尤其是他创立新哲学时的作品和早期著作中的和谐思想具有更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西方政治思想家论述的社会和谐观念是基于社会不和谐而提出的.他们从社会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出发,寻找和设计用以求得社会和谐的理论观念,通过对和谐社会理论的种种构想以及实现途径的设计,试图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探求一种平等、公正、和谐的秩序,运用公共权力对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加以协调和整合,从而使整个社会得到稳定和发展.从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的"社会和谐"理论来考察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天华 《理论学刊》2008,4(4):76-78
和谐社会的提出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确立,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文化价值理念和发展维度,和谐社会理论是差异与和谐双重维度的统一.和谐,是多样性差异的协调平衡、共生和谐,讲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保持差异与和谐之间的适度张力.当代社会和谐必须强调并确立"差异共存、和谐共生"的基本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0.
论江泽民的和谐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泽民同志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批判地吸收中国传统文化遗产,提出了一种崭新的、比较系统的、以"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国际力量的和谐"为核心内容的和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