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社会的历史原本就是人与自然不断协调、适应和斗争的历史。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一部与灾难抗争的历史。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多灾之邦,有史便有灾,千年灾害千年痛。据邓拓《中国救荒史》统计显示:自公元前1766年至公元1937年,共发生旱灾  相似文献   

2.
赵健伟 《同舟共进》2009,(12):70-70
数千年中国封建史,相当程度上是一部谎言史。"谎言"作为封建专制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维持专制独裁的制度性手段,也是不断促使王朝更替的政治性因素。也许整个中国历史就是一部谎言不断战胜真话的历史。更可悲的是,任何在威权下苟活的人无论其品行优劣,  相似文献   

3.
从<尚书>开始就有时西南民族的记载,此后对西南民族历史的研究便成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研究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无数学人研究积累的中国西南民族史研究成果已蔚为壮观.在对中国西南民族史研究进行学术回顾的同时,有必要对研究中的民族观、民族史观、民族发展观等理论运用情况进行评述,以助于更好、深入地进行中国西南民族史研究.  相似文献   

4.
借用一个日本间谍的话:看一个民族要“洞其心腹”。甲午战后50年,中国受日本之累,其原因要追溯千年以上的历史。然而,当下中国是否认真总结过中日两千年交往史的真相呢?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近代之败,实为意识之败,而非力量之败。  相似文献   

5.
近来,非典型肺炎流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实,流行病伴随人类的历史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也是一部与各种疾病抗争的历史,历经各种病毒的磨难,人类从没有屈服,也从没有停止过战斗。由来已久的流行病翻开人类传染病流行史,在公元前369年,中国的《史记》已用“疫”、“大疫”表示疾病的流行,从《史记》起到明朝末年(1647年),仅正史就记载了95次疾病大流行,期间238年有流行或大流行。西方也有多次影响重大的大流行,如公元前4世纪的瘟疫、公元6世纪的查士丁尼鼠疫、14世纪的黑死病等。1658年,意大利威尼斯城的一次流行性…  相似文献   

6.
每逢农历岁末,山西省榆次市的农村便开始挑开廊檐上的蛛网,扫净灶台上的灰尘,家家户户张贴春联、窗花以及色彩艳丽的年画。一派过节的喜庆。这一套约定俗成的习俗,已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7.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记忆,同时又记忆了这个民族。世界各国,都是如此。纵观中国几千年文明史,我们的先人对"史"的重视,堪称世界之最。 中国的史籍成书最早 说到中国史籍成书最早,是由于我们的祖先自古以来就极其重视历史。前面我们曾讲过,传说中创制中国文字的祖先仓颉,就是黄帝身边的史官。到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史官,都在竹简上较为翔实地刻写下各自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1这是一块斑驳的记忆,涂抹之间,便将这里的人,这里的事隐人了历史的云烟深处。 当年有座山叫惠泽山,火山岩和花岗岩将它叠垒,在水际之泱,它雄踞一方,大有傲视天下之状,于是便有了一段汉高祖在这里册封无诸为闽越王的历史传奇,这一年是公元前202年;及后,它的名字又因闽王王审知在这里受封而再次夺目辉煌,——当然这已经是千年之后的五代后梁时期。  相似文献   

9.
中国有着很长的封建历史,也有着很长的法的历史。到明清时期有了完备的法律,但是在法律之上有皇帝,几千年的封建历史,实际上是人治的历史。虽然在人治的制度体系下,曾有过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的成就,但始终没有法治。清末民初的资产阶级革命,究其实质,就是想将中国推向法治,可这些革命均未成功。新中国成立后,劳动者翻身作了主人,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但是由于封建思想的影响太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制约以及多次出现的大规模的群众运动,造成权力缺少制约,导致法治思想不能树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树…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09,(8):6-6
60年,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从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诞生,到第一次修改后的《婚姻法》颁布,再到新千年的《婚姻法修正案》施行从父母包办婚姻,到婚姻自由,再到如今的婚姻失范,60年的变化称得上大开大合。不过,在这大开大合之中,有一种东西始终不曾变过,那就是对幸福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尽管人类已经对大自然进行了巨大改造.但是在变幻无常的自然面前.人类却又显得那么渺小。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与自然的抗争史.中国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有记载的地震达上万次.这些灾害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害.回顾这段历史.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出人类在抗震过程中取得了重大进步.但更重要的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保护环境.爱护生命。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多灾之国。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同时也是一部与灾害抗争的历史,历代统治者长期积淀下来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对灾害问题的治理,实质上考验着治国理政者之能力,善治国者必先治灾,善理政者必重防灾。  相似文献   

13.
个旧是祖国西南边陲一个有着2000多年矿冶开发历史的工业城市,以其埋藏于地下的矿藏资源和千年的财富传奇震撼着世人。这里是中国最早因矿而建的资源型城市之一,个旧城市经济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部资源开发史,经年累月的资源开发利用,创造了一个闻名于世的锡都。但现今,个旧与全国其他资源型城市  相似文献   

14.
我原本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做民国史研究,对正在进行的西南军阀史课题颇有兴致。1984年四五月间,全国妇联希望一名做近代史研究的女同志到妇运历史研究室主持妇女运动史研究,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于淑琴和我做了一次长谈,她告诉我,妇运史研究室的任务是要写出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妇女运动史,邓颖超大姐对此十分重视,在人民大会堂开过会,  相似文献   

15.
《传承》2013,(9):1-1
中国历史上,新兴势力推翻统治阶级,夺取政权,其标志性事件就是“进城”,毛泽东形象地称之为“进京赶考”。著名的“进京赶考”有三次。一是秦末刘邦进城,二是明末李自成进城,三是中国共产党进城。细察这三次进城,虽然时空不同、结局迥异,但有一个惊人的共同点,就是民心向背决定“进京赶考”成败。刘邦在楚汉战争中率军攻入关中,到达咸阳后,随即下令封闭王宫、还军灞上,并“约法三章”,得到了百姓信任,最终打败了项羽,建立起长达229年的强大西汉政权。李自成南征北战18年后攻入京城,然而起义军进城不久便追求骄奢淫逸,很快失去了民心,大顺政权仅坚持18天就迅速败亡。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基本政治制度不仅符合中国国情、能够促进中国社会进步和富民强国的政治制度,也是世界政治制度史上的一个创举。  如果我们认真地研究一下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直面中国近百年来的现实,再仔细、客观地比较一下世界各国的情形,我们便会认识到我国所实行的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科学性和伟大创造性。  首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国家的安定。熟悉中国历史的,都会深刻感知到国家的安定对于中国的重要性。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清楚…  相似文献   

17.
创新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早在几千年前中华民族便高度重视创新。《尚书》曰:“作新民”。《诗经》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中华民族的辉煌源于创新,中华民族在近代史上的耻辱与黑暗源于创新的缺位与失落。历史翻转到新千年、新世纪,中国领导人、中国人民经过改革开放的实践探索,又一次高度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这是中华民族之大幸。显然,创新既需要政治号召与呐喊,也需要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深层次的理性思考、科学研究。作为一名领导干部,邓三龙立足领…  相似文献   

18.
一部连史就是一部浓缩的军史,一面锦旗就是一座高耸的丰碑。走进济南军区某红军团“红一连”,最让人们感到震撼的是连队厚重的历史和辉煌的荣誉。 1927年9月9日,“红一连”参加了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同年9月29日,“三湾改编”时,毛主席亲自在该连发展了六名党员,建立了连队党支部,开创了我军“支部建在连上”的先河;连队先后参加了五次反围剿、强渡乌江、平型关大捷、解放海南岛等300余次著名战役战斗,涌现出“英雄连长”王寿松、“盘肠战斗英雄”姜东海等lO名战斗英雄,荣立战功48次。  相似文献   

19.
从府城忠介路的菜市旁走进狭窄弯曲-的草芽巷,沿着一段饱受千年风雨侵蚀的古城墙往南,经红墙绿瓦的泰华庵走百余米,有人指点向东拐,便能看到我要找的有300多年历史的吴家大宅。往东走过广场,又是一条幽深的小巷,两旁是高低不一的民居。正迷惘间,迎面走来一位老人,一打听,他笑着指我身边一连几间坐北朝南的房子说,这就是吴家大宅。  相似文献   

20.
滕王阁记游     
滕王阁记游沈运良每当我读到那个不朽的传世之作《滕王阁序》,几年前游滕王阁的情景便在头脑中展现。滕王阁始建于公元675年.至今已有1300余年了.其间屡毁屡建.有史可查的就有28次,最后一次被毁于1926年的军阀混战之中。为扩大对外开放.振兴经济.宏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