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病去医院,这是生活常识,但现在人生病了却怕去医院,小病能忍就忍,大病去医院就犯难。病人为何怕去医院?我们以为这与一些医院忽视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有直接关系。平常小病去一次医院动辄得花几十元钱,还得看医生的脸色;动个手术什么的,不送“红包”心里就不踏实。救死扶伤一直是我们提倡的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开展  相似文献   

2.
今年6月,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名誉董事长孙运璇先生携子女在阔别家乡54年后,首次回乡探亲。 孙运璇先生的原籍为山东省烟台市蓬莱解宋营镇孙家村。在旧居,孙先生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在参观学校时,他对家乡的教育事业表现出特别的关心。在烟台,孙先生特意看望了日夜挂念的102岁  相似文献   

3.
绝味     
席间,岳洪明说他曾在这里吃过一种绝味,这是他有生以来吃过的最好的食物,他终生难忘。 满座皆惊。 什么绝味?这话引起高县长浓厚的兴趣。对这位从台湾来的不速之客,高县长照顾得无微不至。因为这是他在B县实施招商引资计划的第一步,他一定要使岳老先生此行感到全身心的满意。 “吃不到了,再也吃不到了!”岳洪明感叹地说。继而,他话题一转,又说:“我来B县的目的,一是来  相似文献   

4.
几年爸爸当下来,感到不容易。爸爸得兼有教师的知识和技巧,二者缺一教子难。我不知别人的小孩是怎样“刁难”父亲的。但我深受自己四岁的儿子“那为什么呢?”“那干什么呢?”的不断追问之苦。见到江河里的水,他会说:“爸爸,这水是干什么的呢?”我说:“水形成江河。”“江河是干什么的呢?”“滋润大地山川。”“滋润大地山川干什么呢?”……这样的追问可至无穷多,世上的爸爸有几个不被问倒!毕竟比儿子多吃几十年饭,多吃几十年盐和醋,想来想去,找到了应对“那为什么的呢?”的万全之策。这就是在他“那为什么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新事篇不忘桑梓情 慷慨助乡里日前,舞钢币枣林乡台胞张重的1000美元捐款该村已经收到。这是他为兴办家乡公益事业第三次慷慨解囊_张先生现【刀}多中、退休后在台开一中药铺维生,生活不很富足。在外10多年的他于89年回乡探亲,亲人的热情接待,家乡的巨...  相似文献   

6.
张晓 《就业与保障》2013,(10):13-14
现在流行着这样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以大学生为主,纷纷返回自己的家乡去发展,他们的家乡很多都是二三线城市或县镇,他们中有的回乡创业,有的回乡从事基层工作,总之,在大学毕业之际或者是在外工作几年之后选择了“返巢”,是迫于一线大城市的生活压力,还是出于近几年返乡发展的政策、形势利好,又或是出于个人自身的想法与追求,今天就随笔者走进他们,了解他们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刘建明 《楚天主人》2012,(10):39-39
据报载,上世纪80年代末,自贡灯展在北京北海公园举行。邓小平在船上观看,一旁采访的四川电视台记者郑兴光也是广安人,他问邓小平,这么多年,就没想过回乡看看吗?邓小平摇头说:我怕。其实他是想回家的。据毛毛所著《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介绍:"我们姊妹几个都很想回家乡看看,可他就是不让。后来父亲告诉我,我们一回去,就会兴师动众,骚扰地方。"1986年,邓小平在成都与阔别67载的幺舅淡以兴相见时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儿时的美好回忆仅成记忆了。淡老问他为啥不回乡看看,小平说,"我记得离家时,广安只有60万人口,现在有100多万人了,惊动不起呦!"  相似文献   

8.
据报载,上世纪80年代末,自贡灯展在北京北海公园举行。邓小平在船上观看,一旁采访的四川电视台记者郑兴光也是广安人,他问邓小平,这么多年,就没想过回乡看看吗?邓小平摇头说:我怕。其实他是想回家的。据毛毛所著《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介绍:"我们姊妹几个都很想回家乡看看,可他就是不让。后来父亲告诉我,我们一回去,就会兴师动众,骚扰地方。"1986年,邓小平在成都与阔别67载的幺舅淡以兴相见时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儿时的美好回忆仅成记忆了。淡老问他为啥不回乡看看,小平说,"我记得离家时,广安只有60万人口,现在有100多万人了,惊动不起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各级统战部门围绕服务经济发展这一第一要务,积极组织统一战线成员开展“送科技、送文化、送卫生”“三下乡”活动,关于这方面的报道也不时见诸报端。但究竟绩效如何?近日,与一在基层工作多年的友人闲聊,友人一句话使我顿生感慨——“‘三下乡’嘛,搞得好了,叫‘吃得香’,只要上头感觉‘香’,不就成了?”细思忖,此话虽辛辣尖刻,但当属逆耳忠言。我们的“三下乡”活动确待走出一些误区。平心而论,我们每次组织“三下乡”活动时都劳身费神:请专家、印资料、找小车、选场地、拉媒体,哪一样不需要动嘴跑腿,哪一样不得出几身臭汗?可到头来…  相似文献   

10.
《湖北宣传》2007,(2):29-29
郑四来是咸宁市通城县麦市镇七里村的一名青年农民党员,1993年,17岁的郑四来初中毕业,只身南下深圳打工,现任“深圳锦天宏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2002年,郑四来响应通城县委、县政府号召,回乡创业,在村里创办了两家企业,解决50多人就业;积极支持家乡的公益事业建设,曾先后捐资15万多元修路、助学、救助困难群众。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通城县在外创业成功的人士纷纷回乡投资,以实际行动反哺家乡。目前。回归经济已成为通城经济发展的重要亮点。  相似文献   

11.
这次到黄海之滨出差,吃到了家乡久未品尝的野鸡肉。吃野鸡,说野鸡,竟引出一桩奇事: 主人一边用筷子夹了一大块野鸡肉送到我面前,一边介绍说:“这是海滩上真正的野鸡,不是人工饲养的野鸡。多吃点,多吃点!”他把“真正”两个字说得很重。我立即表示领情:“是的,刚才我还吃到一粒枪子!”不料此话一出,主人及共餐的几个当地人竟大笑起  相似文献   

12.
十年母子情     
巍巍大别山深处,在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的故乡——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革命根据地这片红色热土上,人们纷纷传扬着一群“兵儿子”十年如一日地精心照顾驻地一位孤寡老人的动人故事。 悠悠岁月,结下一段母子情 “好人啊!解放军真是好人啊!给我送吃的、拿穿的,有病送我去医院,  相似文献   

13.
傣乡的变迁     
街头巷尾,茶余饭后,人们常常会谈起家乡的变化。说起我的家乡——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她发生的巨大变化那是没得说的: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群众生活日渐富裕,交通、能源、通信等得到很大改善……然而,我觉得变化最大的,还是农村少数民族思想观念和意识的转变,这是最难的,也是最令人惊喜的。1979年,我还在厂里当工人,潞西市风平乡芒别村的村长邀我们星期天到他家吃饭。那时我们问村长,各家各户的房前屋后种有那么多菠萝蜜、羊奶果,为何不拿到街市上去卖?他一笑说:“哪个好意思去卖,谁想吃就来摘学!”岁月如梭,去年初,我们…  相似文献   

14.
我的1978     
1978年水乡洪湖的初春,寒气依然逼人。15岁的我已经辍学回乡半年多了。我开始过上了放牛娃的生活,在牛背上打发着迷茫的日子。牛儿在湖边吃着草,而我则常常久久地望着湖水发呆。初春的湖面结着一层薄薄的冰,坦荡无垠,一望无际,少年的眼前只是一片苍茫。 我的辍学回乡是被迫的。因为我是“右派分子”的子女。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采访刘国奎是个秋日的下午,彼此聊得开心,我就称他为刘哥。采访结束已近午夜,他执意亲自送我回家,分手时对我说:“兄弟,无论多晚,你得回家,别让弟妹在家牵挂。”我感激他的坦诚,但没太往心里去,干我这一行,一年四季到处采访,夜半回家或几天不归已是寻常事了。刘哥出身军旅,20年前和刘嫂结婚时,他还是一身戎装的空军军官。当时,夫妻分居,没有房子,刘嫂向单位借一间八平方米的小平房,她一个人劈柴烧火,照顾老幼,这样的生活一过就是七年。后来刘哥转业到公安部门,结束了牛郎织女生活,居住条件也改善了很多。警服穿到第八年,刘哥被派到…  相似文献   

16.
备课卡片     
一个“个体康复诊所”银志满1981年入伍后,参加了军地两用人才培训,1987年退伍回乡后,办起了“个体康复诊所”。他看病认真,而且不论白天黑夜,什么时候有病人他就什么时候“上班”。他家乡附近有个小煤矿,不仅乡亲们找他看病,矿上的工人也找他看病。工人们说:“矿上医院下班不看病,休息日不看病,这里看病很方便。”银大夫的小诊所天天聚满候诊的病人。如果有病人来不了,他就不管白天黑夜、晴天雨天随叫随到,在病人家中坚持每天为病人打针、输液,他还从不收挂号费、出诊费。一位老农右眼瞎了好几年,银大夫精心钻研有关资料,设计手术方案,就在这10平米的小小诊所,为他做了手术。这位老农感激地说:“现在我看东西清清亮亮,银大夫的医术真高明。”在近一年的时间里,银志满为6个乡、50个自然村的群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我与柳某原是夫妻,因感情破裂于1996年6月通过诉讼解除了婚姻关系.1998年6月5日,柳某被汽车撞成重伤,神智不清,生活不能自理,急需要护理和照顾.经亲友提议和劝说,我同意护理和照顾柳某.柳某在医院治伤二十多天期间,我对他精心护理,给他喂饭,搀扶他大小便,并为他支付医疗费用5011元.柳某出院  相似文献   

18.
唐金栋 《台声》2014,(9):75-75
8月25日上午,第七届台湾作家湖南采风交流团成员杨树清(报告文学作家、台湾金门大学驻校作家)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情,在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姜贻斌的引领下,从湘西凤凰一路风尘仆仆来到湖南洞口县高沙镇寻根,为“阿背”(杨树清称其父亲杨国淇为“阿背”)实现83年未曾回乡的梦想……杨树清跪拜在家乡的土地上,嘴里不停地喊着:“‘阿背’呀、‘阿背’呀——今天儿子替您回乡了、我们回家了,83年您从未回乡的梦想,今天终于实现了,我一定把家乡泥土带回金门放在您的身边人土为安,我要用金门高梁酒洒在家乡的土地上,寄托我的哀思,您请安心、安启、吧……”  相似文献   

19.
王明昆老人是某医院的退休医生,老伴7年前去世,两子一女均已各自成家,与老人分开生活。由于子女们各有各的事业,很少顾及到父亲,王明昆老人生活过得很孤单。唯一让他欣慰的是正在读大学的外孙王凡十分孝顺,放假时经常来看老人,并曾在老人患病期间特地请假从外地回来照顾他,为此,王明昆于2004年暑假期间,亲笔写下遗嘱:"我死后,房屋、财产  相似文献   

20.
台岛粽味香     
端午节前夕,房亲林兄从台湾回乡探亲,送我一个台湾竹篮,彩绘的竹篮很是雅致。林兄说这里面放着吃的东西,我只觉得沉甸甸的,但不知何物,林兄也不明说。原来,他听说过我乐于灯谜之道,便让我先猜一道谜语,说猜中了此谜就是篮里的食品。“三角四楼房,珍珠里面藏。想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哦,原来是粽子!我们两个老哥老弟就以粽子为话题延伸开去。我们的老家在闽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平时,市面上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