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俊敏  马海燕 《求索》2011,(5):128-129,124
文化消费内涵着巨大的善,它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价值,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大程度的满足,使社会的精神、文化事业生机勃勃,产业得以发展,社会的文化、知识水平大幅提高,也带来了社会的康宁。其不利于社会发展、不利于社会价值实现的方面包括娱乐功能的过度化,精神追求的相对弱化,审美意识的淡化,与自然的隔绝等。建议以更开放的伦理理念看待文化消费,促进文化消费的发展,保障文化娱乐功能的正常发挥,增加快乐总量,但要控制过度的娱乐化,避免纵欲,特别要注意对青少年的影响,注重培养文化精神,提升文化消费中的审美品位,让更多的文化消费活动回归自然,享受更多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
金永兵 《求索》2022,(3):43-52
文艺高峰的出现和判定不仅是文艺史、评论史上的重要事件,更是文艺价值史的一个重要时刻。一方面,文艺高峰需要在艺术性、思想性上均具有特殊时代意义的文艺经典为其赋予具体内涵;另一方面,文艺高峰也需要文艺评论为之提供价值发现、解蔽、塑型的保障工作。文艺评论以在文艺经典中凝固确定下来的价值为基础,对文艺高峰进行发现与判定。当代新出现的文艺现象和社会需求如民族复兴的需要、新媒介的挑战、后现代文化的发展、新文艺思潮的涌现等,都在呼唤属于21世纪的文艺高峰,而其中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文艺评论能够以新的范式发现与回答新的时代之问,创造和阐发新的文艺价值,促进新文艺高峰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谢嘉  刘云章 《人民论坛》2011,(11):192-193
文化产品已成为商品的一个重要门类。与物质产品相比较,文化产品的价值非常复杂,既包括经济价值也包括精神价值。文化产品的精神价值体现了文化产品的本质,而且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文化产品精神价值的变化发展离不开文化产品的消费者,包括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消费能力、消费方式、消费过程以及消费结果等等。  相似文献   

4.
文化产品已成为商品的一个重要门类。与物质产品相比较,文化产品的价值非常复杂,既包括经济价值也包括精神价值。文化产品的精神价值体现了文化产品的本质,而且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文化产品精神价值的变化发展离不开文化产品的消费者,包括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消费能力、消费方式、消费过程以及消费结果等等。  相似文献   

5.
资本逻辑中的“物”渗透着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自我意识,大众消费价值取向不自觉地受到这种抽象力量的统治.即“物”的符号隐喻表征了“非神圣形象”控制下的价值追寻和欲望释放,它既具有在“面子”消费观影响下为个体价值正名的“拜物教”特征,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射了在西方与民族传统文化影响下中国大众消费价值取向的特殊“幻象”.因此,大众消费价值观的社会重构离不开理性精神的自觉和对当代文化生产的现代性反思.  相似文献   

6.
佟新 《人民论坛》2020,(9):132-134
在消费社会中能否改变"眼球经济",有赖于互联网平台和每位参与其中者的反思性与自觉。审美的差异是消费社会阶层化的必然产物,重建美好生活就是要重回具有精神价值的生活。事实上,抵抗审美异化的力量一直都在场且不断增长,认同美的多元形态和个体对审美的追求本身即是消费社会中的政治,它包括了人们对生活的反思性、对精神生活的向往、认真做事的态度以及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西方文化价值观不断涌入,并与东方文化价值观不断发生碰撞与融合。东西方文化价值观之间的差异对我国高校学生文化价值教育模式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也带来一定影响。对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念差异的研究有助于科学分析当代大学生文化价值观所出现的问题,促进我国高校学生文化价值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公安文艺是公安题材文学艺术的简称,它有着特定的题材内涵和审美品格。公安文艺的发展离不中华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也是当代公安文化发展的精神成果。公安文艺从内容到形式,从社会理想到美学追求,都带有鲜明的公安特色。它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宣传功能和审美教育功能,为推动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公安文艺的创作应继承优良传统,树立精品意识,高扬主旋律,体现时代精神,力求达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现代性是公安文艺价值判断的一种维度,公安文艺自身具有源远流长的现代性因子。不过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公安文艺的现代性在二十世纪历程曲折。当代公安文艺有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应该不断汲取历史资源,发掘人性,表现悲剧,反思社会,创新艺术,从而丰富和发展公安文艺的美学现代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论述文化消费时代的特征和后现代消费的文化特征,探讨文化消费时代文学理论的话语转型及其理论前景,可以看出,当前文学理论在融合或吸收优秀西方理论的同时,努力寻找并阐释本土理论的文化价值与意义,运用充沛的理论资源,以历史、实践和当代为基础,成功地建构起自己的理论话语,主体、自我的文化身份才能真正实现重建与新生.  相似文献   

11.
文艺的人民性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内容,网络文艺作为一种大众文艺,是文艺人民性得以呈现的天然土壤。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社会主义网络文艺应当做到发挥艺术个性与满足社会需要相结合、加强文艺创新与锻造文艺精品相结合、反映人民生活与激发社会正能量相结合、坚持行业自律与加强制度监管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当代青春语言是一种以语言应用形态存在的青春审美文化现象,其中渗透着年轻人崇尚快乐、追求自由、个性与时尚等诸多精神.当代青年是青春话语的主要创造者和实践者,他们在"消费"青春语言的同时也表明了自我的一种身份和文化权力.而这些正表现为当代青春语言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3.
吕青  ;宋亚萍 《求索》2014,(11):175-179
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民众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所形成的价值观、认知方式、行为模式以及风俗习惯、审美情趣在文化中的集中表现,其生成发展过程可以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对于民族文化传统与习俗的造就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是当代人弘扬、传承文化传统的优良资源。基于文化生态的研究视角来探析陕北民间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的陕北说书的文化特色与价值,可以揭示其文化上的"习俗意义"和"内在价值",明晰其当代生存价值,有效促进传统民间艺术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消费文化视野下的青少年审美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既是一场经济革命,给人们带来的是物质文明的进步和消费者的自主,更是一场静悄悄的消费革命.消费主义文化主导下的青少年审美呈现出审美观念模糊、意识偏差,审美标准缺失、价值紊乱,审美品位偏低、偏好畸形等方面的偏差.青少年审美偏差行为的出现,主要在于市场化浪潮与商品经济的强势渗透,在于消费文化中享乐主义逻辑对其日常生活世界的主导,亦在于大众传媒和现代性因素的输入,应从家庭、学校和社区美育入手,加强青少年审美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消费文化是消费社会的必然性产物。消费文化注重于意义消费和符号价值的消费,其意义的核心指向是感受和体验性的审美活动。消费文化的审美表现,可以从商品艺术化、消费时尚化、消费景观化、消费文学文本化等四个维度进行审视。消费文化的审美优先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具有一定的限度。因此,揭示和批判其由历史、政治、经济等因素决定的局限性,是美学上的逻辑必然和具有现实意义的精神劳作。  相似文献   

16.
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消费者的体验成为了首要的需求元素,尤其是审美体验与审美消费,而审美哲学中的享用价值与实用价值的两种属性主导着人们在消费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过程中的选择倾向。本文从韩剧现象入手,同时对审美的起源与艺术的产生进行分析,探讨了审美哲学的两种属性,并以博物馆审美经济为例分析了审美哲学两种属性兼顾的文化产业发展的独特路径。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文化和旅游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大,文化和旅游已成为人们物质追求和精神向往的一种新的方式.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日益显现为新型文化业态,这为我们发展文化产业和开发旅游资源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维度.这里,不妨以"印象武隆"为例,分析文化与旅游如何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代科学的发展,呈现出“跨学科”综合化的特点,这就使原来并不相干的经济科学与美学也开始出现了综合的趋势。经济科学,要研究经济关系和产品的生产、流通以及消费等课题。而产品的生产则有一个如何进行美的设计与造型的问题;产品的流通也有一个如何适应人们的审美心理的问题;产品的消费也还有一个不仅是物质享受,而且是精神享受、文化享受的问题。因此,经济  相似文献   

19.
卜凌云 《前沿》2011,(8):173-176
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肯定了商品社会中文学活动具有消费特性是其发展的必然。在消费语境中,中国当代的文学在价值取向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消费时代的到来使文学在叙事模式上受到了商业逻辑的渗透,文学审美由严肃、沉重、深度转向了轻松、享乐和表面化。因此,坚持文学的审美价值和理想诉求,鼓励与引导文学创作的批判性、拯救性与超越性才能使文学在今后的发展中具有更深刻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0.
赵志明 《前沿》2012,(10):139-140
广告视觉文化的发展,激发和形成了消费社会的生产系统,并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念。从消费到审美,从经济到文化,人们已经无法回避广告无处不在的身影。可视性和视觉理解已成为广告文本诉求活动的重要维度。本文从三个层面分析解读广告文本的产生与传播,以便强化全社会对广告的利用与引导,使其在我们的经济、文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增强其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