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时代新闻“图像”的文化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军辉 《求索》2011,(4):128-130
网络时代的新闻图像与以往时代有着显著的差异,视觉性的图像符号成为新闻关注的焦点,其总体特点是:强调新闻图像的观赏性,图像能指的虚拟性,新闻图像的娱乐性,图像生产的间接性。这种新质重构了新闻接受主体的心理,生成了一种新感性。并以一种无意识的方式将人们的阅读欲望内化为一种时尚信仰与自觉的情感选择,从而建构了一种关于新闻"图像"的价值神话与话语霸权,完成了图像对人的控制,体现了一种图像的霸权。  相似文献   

2.
“图像转向”语境下的多维图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烨鑫 《求索》2011,(8):200-202
传统图像是典型的空间艺术,并以艺术性为旨归。在"图像转向"语境下的图像新增了时间维度、技术维度、商品维度和大众维度。如今,图像成为具备多种维度的综合体: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交错呈现;艺术维度与技术维度完美融合;同时还具有消费社会中的商品化维度和祛精英化的大众化维度。图像的多维性建构了充满张力的图像本体,为学者对它进行跨学科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并从侧面促进语言文字在压力下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陈曙光 《乡音》2014,(7):31-32
在如何建构当代中国的学术话语这个问题上,目前有以下三种主张值得引起重视。第一,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体系,它自创立以来始终参与了世界的理性塑造,深刻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马克思主义的话语即是当代中国的话语,建构中国话语即是回归马克思恩格斯的话语。今天我们为什么要标新立异,为什么不可以"照着说"——这是回到原典的"教条路向"。第二,中国传统学术话语绵延数千年,  相似文献   

4.
韩克庆 《传承》2012,(9):70-70
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社会福利研究领域,国内学术界最近提出了"福利社会"这一概念,主张在政府主导下,建构适度普惠型的社会福利。事实上,"福利国家"与"福利社会"的概念大同小异,"福利社会"的概念更多强调在社会福利中国家、市场和社会的多元参与,而"福利国家"概念更多强调国家的主体责任。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通过电影这一传播方式,建立了边缘的中国诸少数民族与民族国家的关联.新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话语本质是意识形态工具,是国家话语对民族问题的故事化表达.其撰述了各民族的共同历史,阐释了各民族的关系(主要是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其主要功能是组织全体公民对新生国家的认同.从这个意义上说,新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实际上参与了民族国家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杨琳  朱斌 《长白学刊》2021,(1):39-46
教科书是建构国家性"想象共同体"的载体之一,通过国民的共同阅读可产生和形成具体的国家形象.考察新中国成立初期教科书的"书写文化",可以看到新生政权从政治制度建设向政治文化传播的向外延展,亦可以反思这一叙述方式背后的"新中国"建构.具体而言,新中国成立初期教科书的国家形象叙述包括国家象征的编码、历史叙述的整合以及国家认知...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郭沫若留给了世人《蔡文姬》、《武则天》、《郑成功》三部历史剧作,另一些创作计划却由于"种种原因"付诸东流。归根结底,是时代、性情和环境决定了郭沫若的"写"与"不写"。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性构建的"元叙事"是中华民族求独立、求复兴和人民群众求生存、求发展的民生诉求。这是中国特定的文化特质和历史语境所造就的并区别于西方现代性构建的"多元现代性"的独特形式。它在塑造、参与中国现代性建构进程中催生出中国共产党的民生自觉,孕育出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推动着中国民生问题的转型。考察现代性构建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的民生维度,有助于理解中国现代性的构建模式的发展的逻辑与整体目标。  相似文献   

9.
吕艳华 《前沿》2011,(19):42-45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任务,这离不开公众的广泛参与。以公众参与为视角,就会形成一方面党和国家推动,另一方面公众选择、参与、认可相结合的这样一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双向互动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以此为基点展开研究,最基本的是要解决参与主体、参与领域与参与渠道的问题,即从参与主体角度探究"谁参与""参与什么"的问题,及从党和国家层面拓宽参与渠道,探究"怎样参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马宗晋 《中国减灾》2010,(11):30-30
我国的减灾史第一段是新中国成立以前,很长一个时期都是赈灾为主,封建帝王的"祭天求恕"、"防灾吏制",民国时期的治水工程、赈灾扶民。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以“为人民服务”的方针,伴随各种巨灾,逐步建立了7个专事减火的科技部门——气象、水利、农业、林、忆地震、海洋、地矿;建设了7个灾害监测系统,共两万余个监测站点。  相似文献   

11.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李霞新中国第一部汽车的产地是长春;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在长春。长春至今因第一汽车制造厂和长春电影制片厂而成为"汽车城"和"电影城"。这座位于东北大平原心脏的吉林省省会,既有它曲折的历史,也背负着沉重的包袱。正如同城内仍然保存的那...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种制度都是建构在一定的文化根基之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主制度建构,先后经历了断裂式的制度建构和创新性的制度重构过程,而伴随中国制度建构过程的是其文化根基的现代转型,以及文化建构的断裂与重构过程。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需要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为此,需要研究制度现代化与文化现代化的内在关系,反思中国民主制度建构的文化动因,以构筑当代中国民主制度建构的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人们稔熟的残疾人事业宗旨"平等参与共享",从意义到内容到做法,做了进一步阐释,从而对人们践行这个宗旨,提出了新的要求。作者提出了一个重要论点,"平等参与"是一种民主生活,它冲击官本位而催生民本位。实现"平等参与",有赖于事业转型、体制转型。事业、体制越受"官本位"影响,越不利于实现"平等参与"。它们应在良性互动中前进。作者还强调:"小型化、现代化、社会化"是这项事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扶小兰 《求索》2013,(11):51-54
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庆人民开展根除社会遗留问题的"废旧"运动,净化了社会环境,重建了社会秩序;实施发展和改善民生、构建社会新生活的"立新"举措,促使社会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而成功地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提供了有利的"硬环境"和"软环境",进而推动新中国社会变迁的整体进程。  相似文献   

15.
从“素养”到“媒介素养”:历史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宏树 《前沿》2010,(19):194-197
从"素养"到"媒介素养",其核心为对媒介的认知及其使用,"素养"的培养就是为了传受双方建构一个共同的经验世界,其目标是为了传播。"素养"的建构历史,实际上就是媒介的认知史,新技术及精神上对新技术的接受是"素养"不断拓展的基础。各种媒介对人们亲临现场机会的剥夺,一直是人们对传播进行反思的一个起点,实际上是对技术影响交流的担心。现代社会对信息急切追求,掩盖甚至使人们忘却了其目标是为了交流(传播)。  相似文献   

16.
《政策》2009,(11):68-68
经省委、省政府同意,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由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财经办(省委农办)、省总工会、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省广播电视总台等部门主办的"荆楚楷模——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北最具影响的劳动模范"评选活动揭晓。  相似文献   

17.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在国家事务和社会活动中的参与态度表征了他们对国家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同与对政治思想、时代文化的践行程度。本文将 2019 年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大会这一重要的国家仪式活动作为研究背景,围绕仪式理论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以目的性抽样的方式共访谈了 15 名参与此次国庆仪式的在京高校大学生,考察他们在仪式参与中的荣誉感演变过程。研究发现:青年"荣誉感"的培养与建构的过程是一条包含连续的生命经验的互动符号链,国家通过创设具有"青年在场"机会的仪式场,为青年创造了更多认识国家、思考自我与国家关系的机会。国庆仪式场中青年人迸发的荣誉感促进了青年"榜样力量"的形象输出与媒体建构,仪式中的青年再生产的国家认同及青年文化形成了集体记忆及文化符号,进而在融入青年日常经验的进程中有效地抵御了糟粕文化对"青年与国家关系"的腐蚀。青年在国家事务或者活动参与中彰显出来的荣誉感演变与建构的过程,对我国当前的青年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60年前的“中国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少奇提出"中国道路"引发非议 1949年11月16日,新中国刚刚宣告诞生一个半月,就举办了一个国际会议,即世界工联亚洲澳洲工会会议。刘少奇以会议主席团主席的身份,代表中共中央致开幕词。他在致词中首次提出了"中国道路"的概念,并概括了这条道路的基本公式:  相似文献   

19.
赵洋 《警察技术》2010,(2):53-60
"迷你型"移动图像传输设备 "迷你型"移动图像传输设备包括微型发射机和接收机两部分。微型发射机集小型天线、微型功放、数字调制、视音频数字压缩于一体,体积小、重量轻,便于秘密携带使用。它单向传输一路图像、两路伴音、一路数据。  相似文献   

20.
胡绍元  钟纯真 《前沿》2011,(19):38-4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私营经济成为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私营企业主阶层也随之而产生。在政治参与过程中,随着"私营企业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及"扩大他们有序的政治参与"的进一步提出,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热情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并形成了相应的政治参与模式;但现行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与有序政治参与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本文试图探究私营企业主在现行政治参与模式下有序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