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李景华 《新疆人大》2013,(10):34-34
她是一名普通的连队女职工,通过个人努力,连续五年被师团评为“先进生产者”“优秀共产党员”,先后扶兵师团“二八红旗手”“兵团屯垦戍边劳动奖章”“兵团工会科技致富带头人”等光荣称号。她有白杨的执着,运用科技文化增收致富;她也有红柳的柔情,慷慨解囊解他人燃眉之急。而如今,她在人民群众的拥护下戴上人大代表的桂冠,她就是一八二团职工——张丽华。  相似文献   

2.
洪静 《当代广西》2008,(10):38-39
有人叫她“姐”,有人唤她“女儿”,还有人喊她“妈”。那些人的年纪都比她大。她与他们本没有任何关联,因为走到了一起,有了感情,便有了爱与温暖,关怀和感动。  相似文献   

3.
她.是一位外表娴静素雅的江南女子:她,又是一位果敢干练、锐意进取的医院院长;她,拥有“河南省优秀院长”、郑州市跨世纪学科带头人、郑州市卫生系统“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郑州市十大杰出女性”、“郑州市职业道德十优个人”等诸多荣誉;她,又是一位“不称职”的女儿和母亲。她,就是郑州市儿童医院党委书记、院长,郑州市、金水区人大代表虞婕。  相似文献   

4.
陆昇 《同舟共进》2011,(12):36-41
她是蒋介石、朱家骅身边的美女速记员,也是“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萧克说她“不用千钧棒,赛过孙悟空”,毛泽东赞叹她能让国共谈判变成“玻璃瓶子里押宝”。她谨遵周恩来的教导,做了一辈子“无名英雄”……  相似文献   

5.
王彪 《黄埔》2013,(2):125-127
她出身军人世家。却将笔杆子舞得风生水起;她是经济学学者.却在文史研究领域成就斐然;她是党校里的“红色”教授,却与“资本主义国家”民众打成一片;她从未学过导演,却将电视剧《方振武》搬上了荧屏;她并不懂得“望闻问切”.却为贫困山区输送了2000多名医学人才。温文尔雅、爽朗幽默是她给人的第一印象,她就是安徽省委党校副教授廖光凤。  相似文献   

6.
<正>20世纪令东西方政治领袖最头痛的意大利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于9月14日去世,安眠在她的故乡佛罗伦萨,终年77岁。这位被誉为“欧洲最著名的记者”,采访过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其中包括邓小平。她的性格多姿多彩,英国《卫报》把“精力充沛”、“任性”、“充满激情”、“爱出风头”、“勇敢”和“固执”这些形容词都送给了她。法拉奇在中国颇有知名度,当她的死讯一传出,中国主要网站便开始纷纷报道,并回顾她与中共已故领导人邓小平的一段缘分。  相似文献   

7.
才出生5天,患有先天性脑瘫的维吾尔族“小巴郎”被父母遗弃。汉族妇女李仁凤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慈母般的双手收留了他。为了“儿子”她四处求医;为了“几子”她曾两次失去家庭;为了儿子,她风里筛沙雨里赶集摆地摊;为了“儿子”她倾家荡产……  相似文献   

8.
柏立席 《人民公安》2012,(12):32-35
她原本是偏僻小山村里的一位“爱情女英雄”,为了爱她勇敢冲破百年族规,不惜与父母决裂。被全村老少视为大逆不道的“叛逆者”;她终于和所爱的男人结合,一年后,她却又背叛丈夫,亲手制造了惊动乡邻的、血淋淋的“爱的悲剧”。  相似文献   

9.
《当代广西》2005,(9):37-37
邓红英是柳州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第三分公司一名普通驾驶员,她凭着对公交事业的执著追求,凭着对广大乘客的无限热爱,在十米车厢里,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2003年~2004年,她安全行驶11.2万公里,从未发生任何大小事故;在历次的服务、卫生检查中均达到100分,成为公司车辆卫生的“免检车”。近两年来,她共收到乘客代表和群众的表扬信92封(次)。她先后荣获自治区“巾帼建功标兵”、柳州市“劳动模范”、柳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柳州市“十佳岗位创新立功竞赛能手”、“巾帼建功能手”、“三八红旗手”、“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1998年~2004年连续五届被柳州市民投票评选为“文明驾驶员”、“模范驾驶员”……乘客亲切地赞誉她为人美心更美的“微笑天使”。  相似文献   

10.
自幼十分崇拜科学家、特别是女科学家的杨慧珠,在她大学毕业、留学归来,已身为博士、大学教授的今天,却一再不敢妄称自己为科学家。尽管她已在动力工程理论及科研领域里做出了许多为同行称道的业绩,但她仍坦诚地对记者说:“做科学家太辛苦了。”她自称只不过是教工程的老师,是只懂某一领域的“专”家,她不愿让她的朋友称呼她“杨教授”,“‘老师’就可以了。”她更希望大家直呼她的  相似文献   

11.
幽默天地     
不诚实 “我妻子对我不诚实。”一个愤怒的丈夫在酒吧里对好朋友说。 “发生了什么事情?” “她昨天一夜未归,当我问她去了哪里时她说是和自己的妹妹在一起。” 那位丈夫喝了一口酒之后继续说“事实上,她妹妹昨天夜里一直和我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叶芳 《台声》1998,(11)
自幼十分崇拜科学家的杨慧珠,在她大学毕业、留学归来,已身为博士、大学教授的今天,却一再不敢妄称自己为“科学家”O尽管她已在动力工程理论及科研领域里做出了许多为同行称道的业绩,但她仍坦诚地对记者说:“作科学家太辛苦了。”她自称只不过是教工程的老师,是只懂某一领域的“专”家,她不愿让她的朋友称呼她“杨教授”,“‘老师’就可以了”。她更希望大家直呼她的名字“杨慧珠”。虽然与杨教授接触较多,但我仍然感到,她有着太多不为一般人、包括她的朋友们所知道的东西,例如她的专业,她的研究所,她从台湾到美国的留学,她…  相似文献   

13.
对60年代出生的人而言,已不会轻易“喜爱”某个人物了,尤其是那些公众人物。有的人,可以喜欢,谈不到尊敬;有的人,不一定喜欢,却会心存尊敬;喜欢又尊敬的,则是凤毛麟角了。然而,和人提起杜宪,对她的“喜欢”和“尊敬”却都有。那天安排采访,怕杜宪在传达室受阻,就先跟那里的老大姐打招呼。听到“杜宪”的名字,她似乎惊奇了一下,我便特意强调了杜宪原来的身份,但她接下来的笑容分明表示“我知道”,问:“杜宪现在在哪里?”我告之:“在香港凤凰卫视,是节目主持人。”近年来,人们不大知道她的行踪,但只要说起她,都会面露关切,尤其是曾经听过她播音、熟悉她荧屏形象的人们……  相似文献   

14.
心语 《文明大观》2003,(5):22-24
今年3月,一名英国女性被四川省妇联授予“四川省杰出妇女”的光荣称号,她的名字叫罗斯(Rose Acock)。早在1999年10月,国务院外国专家局即授予她“友谊奖”,并特邀她参加了北京的建国五十周年庆祝活动,当时的朱总理还亲切接见了她,称赞她为“参与中国西部开发的美丽的英格兰玫瑰”。2000年9月,四川省政府也授予她“外国学者在川杰出贡献奖”。  相似文献   

15.
沈奇岚  姚松鑫 《台声》2004,(7):48-50
对张曼娟的访问被安排在她此行下榻的上海某宾馆客房里,摄影师忙着布光,化妆师忙着化妆,而一旁的我则认真地听她谈爱情。 谈起爱情,她该算九段的高手,每一种问题几乎都思考过,所以才会有那几十本“谈情说爱”的书。 可是她单身,在台湾她又被归类于“三高”女性:学历、身材和年龄都“高”的女性。“我单身,因为我选择单身。”她说。说的时候,神态并非是在捍卫某种  相似文献   

16.
数年来,她在真心诚意、无怨无悔地帮贫助困,扶弱爱幼的同时,坚持不懈地学科学、学知识,成为农村妇女致富的引路人。她以一颗赤诚之心,谱写出一篇篇感人至深的篇章。她就是党的十六大代表、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防城港市防城区那梭镇平木村妇代会主任黄丹。一1995年10月,黄丹加入了平木村“十姐妹学雷锋服务队”,开始了她为群众做好事实事的生涯。三年后,她接任“十姐妹”第四任大姐,成为“十姐妹”的领头雁。作为“十姐妹”的大姐,黄丹深知自己任重道远。为把“十姐妹”精神发扬光大,不负众望,除了报读函授大专外,她还积极参加镇里的“脱贫…  相似文献   

17.
褚众 《协商论坛》2013,(9):51-51
她用无边的大爱温暖着弱势群体,先后无偿资助43名贫困学生,收留6位流浪孤寡老人,而今,他们部叫她“妈”和“亲闺女”:当地人都盛赞她是山乡“慈善大使”:她就是南召县优秀政协委员、夕阳红老人公寓理事长李伟。  相似文献   

18.
她放过猪,当过炊事员,赤着脚挖过公路,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灰姑娘”,后来也如童话里描述的那样,她遇到了爱她至深的挪威“王子”,拥有了许多女人羡慕甚至奋一生之力追求的物质和爱情,在“王子”的眼中,她活出了真实的自己,像一朵怒放着的花一样。只是不“安分”的她并没有在“王子”的毫宅中过着舒适奢侈的贵妇生活,仍然满世界跑着做她的摩梭文化大使,只因为她对5万摩梭同胞的爱,对5万摩梭同胞所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她12岁考入沪剧团学馆,近40载没有离开过舞台。上世纪80年代,她是上海家喻户晓的“金鹰奖”、“梅花奖”、“白玉兰奖”获得者。2002年,她成为了上海沪剧院院长。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员毕凤英是黑龙江亚布力林业局二中的政治教师。十多年来,由于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工作出色,曾连续两次被评为松花江林区的“优秀班主任”,1990年荣获松花江林区的“优秀德育工作者”,还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十多年“孩子王”的教师生活,她饱尝了教书育人的酸甜苦辣,但更使她欣慰的是,她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