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列宁“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命题,过去按两条思路来证明:一是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二是同一性决定静止,斗争性决定运动,用静止的相对性和运动的绝对性推出同一性的相对性、斗争性的绝对性。这两条思路的证明都是缺乏说服力的。只有跳出在一对矛盾内进行同一性与斗争性的比较,将辩证的发展观与形而上学的发展观作比较,将具体同一性与抽象同一性作比较,才能证明列宁这一哲学命题的真理性。  相似文献   

2.
《时事资料手册》2006,(6):46-48
本题考查的是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基础;运动是一切物质所固有的属性,物质世界是永恒的运动,但在物质世界的永恒运动中存在着相对静止,运动是无条件,绝对的;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3.
有的同志问道:规律是真理的内容,而真理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那么规律是否也是这两者的统一呢?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看什么是绝对和相对。一般地说,绝对是无条件的,而相对有条件的。当然,绝对和相对首先是对立的,但是从辩证的观点看,绝对和相对不仅是对立的,而且是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一个事物既可以是绝对的,又同时可以是相对的。一个事物在它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就包含了绝对和相对两重属性。规律是事物、过程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有条件的相对的和谐性与无条件的绝对的竞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这一矛盾动力的范畴,正是构建和谐社会所需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是开放的 ,具有实践意义的、不断发展变化的 ,是社会运动规律对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其内涵必然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被动性的对立统一 ,这种对立统一性就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性与科学性。决策观的内涵是主观意识的反映、决策对于客观现实的正确性 ,是有条件的、是相对的 ;由于社会发展的多维因素制约所表现出的多面性、不确定性、机遇性对于决策选择的准确性也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要求是运动的、变化的、绝对的 ,决策观的内涵是有条件的、静止 (在时空点上 )的、是相对的 ,因此 ,科学发展观与决策观是对立的。科学发展观内涵的客观要求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人类自主意识的目的性又是通过一系列的决策来实现的 ,因此 ,科学的发展观与科学的决策观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6.
朱穆之 《人权》2007,(2):2-3
过去常说,事物是在斗争中发展的,这是客观规律。现在强调和谐,是否否定过去的说法了?这要看对和谐怎样理解。列宁说:“对立的统一(一致、同一、合一)是有条件的、一时的、暂存的、相对的、互相排斥的,斗争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  相似文献   

7.
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是唯物论教学的难点。在复习中,我引导学生联系辩证法三个基本规律的主要内容复习“运动与静止”,使学生对运动的无条件性即绝对性,静止的暂时性、有条件性即相对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对辩证法基本规律的理解也加深了。我的作法是: 第一,为了使学生认识联系辩证法复习“运动与静止”的必要性,首先着重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相互贯通有机结合的,它的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原理都体现了这种结合。要真正理解运动  相似文献   

8.
(一) 运动是绝对的,没有同绝对运动相对的静止。唯物的一元论世界观告诉我们,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是充满矛盾的,而矛盾造成运动。因之没有什么东西在什么时候会是无矛盾的,从而也没有什么东西在什么时候是不运动的。这就是运动的绝对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由于相对静止是包含于绝对运动中的(下边我们还要谈到这一点),因此我们不能同时说静止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9.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着的,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则是相对的。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靠什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最根本的就是要开展活动,否则,就会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如果是处于静止  相似文献   

10.
陈道民同志: 学生在学习《物质是运动的》这一节时,向您提出的问题,实际上涉及到唯物论中两个要害问题:一是如何理解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二是如何理解物质的存在方式。所谓运动的绝对性是指凡物质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任何时刻都表现为一定的运动形式,世界上不存在无运动的物质。再进一步讲,运动的绝对性就表现为量上和质上的绝对性:运动的量是守恒的,各种运动形式不会无  相似文献   

11.
罗国强 《求索》2014,(8):118-124
从法哲学的维度来考察,平等观在当下存在较为严重的混乱现象,平等原则作用的发挥因此受到限制。扬弃后的平等原则,是指同类主体的权利义务在形式上普遍相同。实质平等是一种具体的、有条件的平等,形式平等是一种抽象的、无条件的平等,实质平等与形式平等相混同就会导致绝对平等观。严格意义上的平等,仅仅指形式平等。主权源于平等原则,平等是主权的直接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长时期来,无论在教学实践中或在理论宣传中,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难题,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问题。按照过去最常见的观点,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与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人们对这种看法,早有议论,也试图解决。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对这样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长期未能进行充分的探讨,而只能对经典著作上的几句话,作牵强附会的注释,根本不能自园其说,既说服不了自己,也说服不了别人。结果,不仅使思想理论僵化,反而给  相似文献   

13.
正义的两面     
作者在该书的《引言》中说 :“正义有两个相反相成的侧面 :一方面 ,作为利益交换的规则 ,正义是有条件的 ;另一方面 ,作为道德命令 ,正义又是无条件的。”“有条件性和无条件性同为正义的基本属性 ,舍其一正义则不复为正义。但是 ,正义的这两个方面看起来又是相互矛盾 ,无法并存的 :既然正义是有条件的利益交换规则 ,每个人能否遵守这些规则就取决于其他人是否也遵守这些规则 ;同时 ,既然正义是无条件的道德命令 ,每个人都必须把正义作为义务而绝对遵守 ,不论其他人是否也能做到。鉴于这一矛盾 ,本书旨在说明 ,正义的两个侧面何以并存 ,以什…  相似文献   

14.
不仅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相对权力同样导致相对腐败。绝对权力的腐败是专制下的腐败,相对权力的腐败是法治下的腐败,即法治堕落为官僚主义。官僚主义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韦伯式的官僚主义",即执法和司法官员的行为僵化;另一种是"阿伦特式的官僚主义",即执法和司法官员的冷漠无情。拒斥和批判这种以法治为名的官僚主义,正是从古至今中国政治伦理的关键所在。不同于西方法治视野下的"腐败"重在"徇情枉法",中国传统政治伦理中的腐败在于"以权谋私"。相比于不守法律的绝对权力和绝对腐败,被法律腐化的相对权力和相对腐败,是"无药可救"的腐败。如何避免堕落为"僵化冷漠"的官僚主义,是法治建设中最应当警惕的危险和问题。  相似文献   

15.
哲学并不神秘,但我在钻研和教学“相对静止”这一内容时,似乎觉得哲学披上了神秘的色彩。我参阅了中外古代哲学家论述相对静止问题的一些名言和有关教科书的解释,也是颇为晦涩的。再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经历来看,讲授“相对静止”难度较大,做起来是比较辣手的。我是这样突破这个难点的。首先,弄清难点,找出症结。讲解相对静止遇到第一难就难在“静止”前面的“相对”上,弄清这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究竟在“静止”前面加上“相对”,是什么意思呢?一般来说同学是较难理解的。于是我首先把这个问题大致归纳  相似文献   

16.
吴红兵  陶炜 《理论月刊》2003,(10):41-42
"社会遵从"也称之为"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面前,采取与群体内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意见."社会遵从"现象的产生是有条件的,主要包括信息压力、规范压力、群体规模、群体的专长、群体一致性和个人心理特点."社会遵从"现象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作用,也产生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这是我国第一次提出解决相对贫困的目标,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了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以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为基础、以低保为主线,分析我国社会救助从解决绝对贫困向解决相对贫困的转变。2010年前:解决绝对贫困绝对贫困是指家庭经济状况不能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  相似文献   

18.
一、先进与后进基层连队建设中的好、中、差,达标评比活动中评选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反映了物质世界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事物的相对静止状态,是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静止的相对性有两种不同的情形:一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事物的质保持相对的稳定;一是物  相似文献   

19.
所谓双重人格指的是在不同的时空下个体表现出彼此不同、相对完整的人格形态,其情感、态度以及行为都有显著不同,甚至彼此完全对立。"微笑杀手"赵志红作为双重人格的代表,具有明显对立的人格特征,如自尊与自卑的对立,封闭与开放的对立,真诚与虚伪的对立。双重人格对赵志红的犯罪心理聚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政治经济学常识》的教学中,在讲授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问题时,不少教师常常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按教材上的图表所示,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到底是指哪一段:是指全部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还是仅仅指提高了剥削程度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对于这个问题,有的同志认为,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仅仅是指绝对地延长或相对地增加的那部分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并不包括原来的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有的同志则认为应该包括原来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究竟应当怎样理解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这里我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和大家一起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