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点“扩权强县”改革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低于城市居民、县乡财政运行困难等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加快发展县域经济,许多省份纷纷推出了“扩权强县”的改革措施,试图以此破解基层政府与“三农”问题交织在一起的困境和开拓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浙江是我国坚持实施“省直管县”的省份,并在1992年和1997年两次出台对县级扩权政策。1992年的放权主要是针对全省13个经济强县(市)下放审批权;1997年浙江又进一步在萧山和余杭试行部分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限,扩权的力度有明显的提升。2002年浙江将313项审…  相似文献   

2.
朱文强 《小康》2010,(5):70-72
古人对县政有过经典的总结: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富。而今,“扩权强县”改革被舆论定位为中国最大的一次权力下放运动。 改革始自1992年,浙江、河北、江苏、河南等省份陆续推行了以“强县扩权”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试点,把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限直接下放给一些重点县。  相似文献   

3.
去年底,浙江启动了第四轮强县扩权试点,赋予义乌市(县级市)与设区市同等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推动义乌市优化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浙江省委省政府在试点文件中强调:“在义乌试点成功后,浙江将比照义乌,适时扩权到所有经济强县。”  相似文献   

4.
李非 《中国人大》2010,(19):6-6
据媒体报道,9月8日起,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容桂、北浯等10个特大镇街,正式开始行使县一级管理权限。至此,中国已有多个省市开展这一被称为“强镇扩权”的试点。而在此之前的4月28日,中央编办曾召开会议专门部署关于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5.
放权改革激活县域经济——广西全面启动扩权强县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振 《当代广西》2011,(10):8-9
扩权强县工作将按照"减放并举、能放都放、权责一致、提高效能、重心下移"的原则,将自治区、设区市的721项管理权限下放或委托县级政府管理。其中行政许可353项,非行政许可368项;下放事项565项,委托事项156项。 相比浙江等省份,广西扩权强县不经过试点,一步到位,全面铺开;政府下发的文件,不只有原则性的意见,更有具体下放权限的目录,内容很具体,事项很明确,操作落实十分方便。  相似文献   

6.
2002年8月,浙江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扩大部分县(市)经济管理权限的通知》,在全国率先开始了以强县扩权为主要内容的行政区划管理权限改革。  相似文献   

7.
王毅 《前沿》2012,(6):35-36
2007年7月,四川省政府发布《关于开展扩权强县试点的实施意见》,启动了首批27个县(市)扩权强县试点工作,2009年又新增32个县,赋予扩权试点县与市级相同的经济管理权限。扩权强县是对现行的市管县体制所作的一种必要的调整与改革,其目的是增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本文以四川省部分县(市)为载体,分析扩权强县所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完善扩权强县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扩权强县不是简单地把上级政府的经济管理权限下放到下级政府,必须对经济管理权限或者经济管理审批权做出正确的评估,重在提高县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有利于扩大农村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9.
和广东一样,浙江也是沿海省份,改革开放前,国家投入少,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缓慢。但1978年以来,尤其是近10多年,浙江经济增长速度连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生产总值保持全国省区第一。探其原因,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正是浙江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和动力源泉。而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则是“扩权强县”政策。早在1992年,浙江已对13个经济发展较快的县(市)进行扩权。扩大了它们在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和外商投资项目等方面的审批权,激发了县域经济的活力。2002年8月,再次扩大放权领域和放权事项,把原来只有地区一级享有的经济管理权限下放给…  相似文献   

10.
豫政办〔2007〕108号各省辖市、有关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2004年5月下发的《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扩大部分县(市)管理权限的意见》(豫政〔2004〕32号),赋予巩义、项城、永城、固始、邓州等35个扩权县(市)部分与省辖市相同的经济管理权限和社会管理权限。文件实施以来,赋予35个扩权县(市)的80项主要管理权限总体落实情况较好,有力地激发了全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活力,县域经济实力迅速壮大。但是,部分下放的管理权限还没有落实到位。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扩权政策,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豫政〔2004〕32号文件中以下管理…  相似文献   

11.
最近,河南省政府一份关于扩大县(市)管理权取限的文件,使以“强县扩权”为宗旨的行政区划管理改革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在这份《关于扩大部分县(市)管理权限的意见》中,河南省将本属于地级市的部分经济管理权和社会管理权,下放给巩义、项城、永城、固始、邓州等5个县或县级市。这些权限包括:计划直接上报、财政直接结算、经费直接划拨、项目直接申报、用地  相似文献   

12.
甬政发[2013]90号江北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为创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推动江北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向江北区中心城区以外的部分区域下放县级政府的部分行政审批和相关管理权限。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扩权区域为江北区的洪塘、庄桥两个街道(中心城区312平方公里以外区域);扩权领域为基本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权限,以及与行政审批权相配套的相关管理权限(主要扩权事项目录见附件)。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国民经济运行中,长期存在着“一统就死,一放就乱,一乱又统,一统又死”的不良循环现象。我觉得,克服这一现象的关键是微观扩权与宏观调控要同步进行。要使微观扩权与宏观调控同步进行必须先把握住微观扩权与宏观调控同步进行的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只有把握住了这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1月,省委、省政府把义乌市作为全省进一步扩大县级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改革试点,这是省委、省政府立足实际,探索政府职能转变、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决策。试点工作两年多来,在省委、省政府和金华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扩权改革工作总体进展顺利,扩权事项、权限运行规范正常,扩权成效逐步显现,县域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和经济社会事务管理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5.
《乡音》2014,(11):20-22
县级政府是我国行政架构中非常重要的一级政府,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扩大县(市、区)管理权限,激发县级发展活力,是打赢县域经济攻坚战的关键之举。2005年至今,我省先后五次实施扩权强县强区改革,县级政府行政效能显著提高,县域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县级综合经济实力快速提升。  相似文献   

16.
2003-2005年度全国百强县中浙江均占30个,稳据全国第一。浙江省县域经济全面发展,与“省管县”体制不无关系。由于避免了市对县的财政截留,浙江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非常明显。近年来,海南、浙江、湖北、河南、广东、江西、河北、辽宁等省先后开始了“强县扩权”的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7.
宪法虽然一般支持扩权强县的改革,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行政实践固化了“市管县”模式,并在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中央部门规章、地方人民政府规章中,把这种管理模式制度化,合法化。因此,为支持扩权强县,必须在层级上对全国性法律、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规章作适当调整;在法律的事务上,对经济管理事务、社会管理事务等方面的规定作符合扩权强县的调整。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放权”则是其中的关键问题。浙江省于2005年在绍兴展开“强镇扩权”试点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放权改革提供了示范效应。现实和制度困境阻碍了“强镇扩权”改革的继续深入,必须及时破解强镇扩权的法律缺失、权力异化、权力运行低效等现实困境,全面推进放权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19.
宁政发[2010]25号2010年2月2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为进一步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根据《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在吴忠市开展扩权强县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宁党发[2009]65号)精神,现就扩大同心县、盐池县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提出如下实施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20.
行政区划改革试水“扩权强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扩权强县”目前正被越来越多的省份试点推行。不可否认,通过扩大县一级政府的权力,受到政策扶持的县(市)的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尽管推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些许不和谐之音,但从实践层面来看,“扩权强县”仍不失为一条发展县域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路径。同时,它还将对中国未来的行政区划改革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可能会成为实质性“省管县”的前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