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8 毫秒
1.
张艳萍 《党员文摘》2007,(12):21-22
只听说给西瓜施肥浇水的.而陕西瓜农瞿俊发却“异想天开”:他种的西瓜“喝”上了牛奶蜂蜜。洗起了“温泉浴”,穿上了统一的“制服”;别人的西瓜论斤卖,他的西瓜论个卖,穿“高级制服”的每个售价188元。穿“普通制服”的一个也要118元……  相似文献   

2.
巍峨的佛教名山五台山屹立在晋北大地上,弯弯曲曲的滹沱河穿流其间。在河的中流大弯部夹岸坐落着两座普通的村庄,南岸的叫河边村,北岸的叫永安村。就是这两座普通的小乡村,出了两个赫赫有名的人物:一位是创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功卓著的共和国元帅徐向前;一个是首应武昌起义,统治山西近四十年的“山西王”阎锡山。徐向前坚定不移:“哪家军阀部队我也不干了!”阎锡山后悔当初:“把这个五台老乡留下就好了。”1901年11月8日,滹沱河畔的永安村,“穷秀才”徐懋淮家又出生了一个儿子,乳名银存,他就是徐向前。说起徐向前的家…  相似文献   

3.
邓林 《新湘评论》2010,(14):52-52
爸爸爱整齐,爱干净,穿衣简单、朴素、老一套。除了早年在法国、苏联等地他穿西装,以后,他从不穿西装。冬天出门散步,不爱戴帽子,不爱戴围巾,下身只穿两条单裤,一条布衬裤、一条涤卡裤:上身一件衬衣、一件毛衣、一件中山装,有时候再套件大衣,下雪天也是一样。谁劝他多穿件衣服,他会说:“没那个福气。”或者反问:“你冷不冷?你不冷干嘛让我多穿?”他不喜欢毛手毛脚,丢三落四。  相似文献   

4.
邓林 《学习导报》2010,(14):52-52
爸爸爱整齐,爱干净,穿衣简单、朴素、老一套。除了早年在法国、苏联等地他穿西装,以后,他从不穿西装。冬天出门散步,不爱戴帽子,不爱戴围巾,下身只穿两条单裤,一条布衬裤、一条涤卡裤:上身一件衬衣、一件毛衣、一件中山装,有时候再套件大衣,下雪天也是一样。谁劝他多穿件衣服,他会说:“没那个福气。”或者反问:“你冷不冷?你不冷干嘛让我多穿?”他不喜欢毛手毛脚,丢三落四。  相似文献   

5.
林衍 《廉政瞭望》2011,(24):50-51
城管来了 从穿上城管制服那一刻开始,宋志刚就变成了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他挨过各种方言的骂,骂他是强盗,是土匪,是“鬼子”。他被咬过。也被人用水果刀砍过,差点砍在大动脉上。小贩们恨他,老百姓也不待见他。他听相声,相声拿城管开涮;他看话剧,话剧的开场便是城管追小贩;他从超市拎着有价签的蔬菜水果回家,邻居会撇撇嘴,“哟喂,又扣啦”;他帮喘不上气的老外找医院,马上有群众过来围观:“城管千吗呢,要打老外啦?”  相似文献   

6.
崔永琦  甄真 《奋斗》2009,(8):23-27
他是农户眼中的“老大哥”,心里装着管区200多农户的大事小情,什么事都张罗在前:他咬定“让钱袋子鼓起来”的理儿。领着大伙儿脚踏实地的干,使农户的穷日子有了彻底的改变:他“靠感情、靠服务”化解基层矛盾和纠纷,融洽干群鱼水亲情,始终与农户心手相连;他穿雨靴、睡大炕,忍着病痛,用双脚丈量了管区的所有土地,最终累倒在田间;他走得匆忙而突然,朴实的农户痛哭“像倒了一座山……”  相似文献   

7.
他很忠诚,忠诚得像一头老黄牛,默默地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公安事业;他很平凡,平凡得像一丝春雨,用自己艰辛的汗水滋润着素不相识者的心田;他很普通,普通得像一滴水珠,但却能映出太阳的七色光环─—他就是扎赉特旗公安局副局长兼刑警大队长的蒙古族青年韩金贵。 爱因斯坦说过,“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韩金贵就是这样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他穿上警服的第一天,就在自己的日记上写下了“金色盾牌,热血铸就;身先士卒,除暴安民”16个大字。经过几年实际工作的…  相似文献   

8.
他,是一个平凡而又特殊的医生。说他平凡,因为他就是一个普通的内科医师;说他特殊,因为他是北京劳教系统的一名医生。面对社会上一些医院高收入的医生,他坚守着自己作为一名公职人员的职责:“这里的患者需要我”。  相似文献   

9.
刘建明 《党课》2014,(10):73-74
《韩非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齐桓公非常喜欢紫色的服装,结果“一国尽服紫”,齐国上下从大臣到百姓便都做了模仿秀,向齐桓公看齐,以衣紫为荣。于是,紫色布料价格猛涨。齐桓公对此深感忧虑,管仲就建议他从自己不穿紫色衣服做起。当天,齐桓公就脱下了紫色的衣服,同时凡看见官员有穿紫色衣服的,就大声说:“离远点,我讨厌紫色的衣服。”结果,当天朝中侍卫近臣便没有穿紫色衣服的了。第二天,都城中没有穿紫色衣服的了。第三天,齐国境内全没有穿紫色衣服的了。  相似文献   

10.
韩钢  王勇  程异孝 《党建文汇》2010,(10):25-25
坐在面前的秦少异,身材并不高大,也没有豪言壮语,唯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他一再表示:“我真的很普通,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工作!”就是这样一个自称很普通的机关干部,在省总工会保障部工作期间。  相似文献   

11.
汪金友 《实践》2005,(10):46
他是一个普通公民,却始终怀有 这样一个理想:让读不起书的孩子背 起书包继续读书。为了这个理想,他在 10年的时间里,用300多万元资助178 名贫困学生读书,为此还欠下了17万 元的外债,身患重病后也无钱医治。他 把自己的一切都无私地奉献给了社 会,直到身患晚期胃癌后依然牵挂着 贫困山区的孩子,又将大家捐助给他 的医疗费拿出部分给孩子们交学费。 在病榻上,他多次向家人表露心愿: “如果我死了,将我的眼角膜等有用器 官移植给有需要的病人,将遗体捐献 给医院做医学研究,让我为社会再做 最后一次奉献。” 他就是丛飞,一个“五星级义工”, 一个被深圳人称为“爱心大使”和“慈 善歌手”的优秀青年志愿者。从今年4 月中旬以来,深圳几家主要媒体几乎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著名创新思维研究者王健教授举行一次演讲。几句开场白后,他拿出一个新鲜的石榴、一根普通的塑料吸管,问台下的听众:“不借助任何辅助工具,不破坏石榴的特性,一分钟内,用什么办法可以将塑料吸管从中间横穿过这个结实的石榴?”  相似文献   

13.
祥涛 《党建文汇》2008,(1):43-43
毛泽东一生节俭。 毛泽东的睡衣是一件棉织品,他特别喜欢。整整用了20年。睡衣破了补,补了又破,反复多次,最后工作人员觉得实在太旧了,就要求换一件新的,但毛泽东不同意。他说:“习惯了,还是这件补丁叠补丁的好穿。”这件睡衣到1971年“退役”时,已经补了73个补丁。  相似文献   

14.
王太师 《党建文汇》2011,(12):11-11
他是一名普通的厨师,他的去世却引发了北京大学众多师生的纪念。同学们自发地为他写纪念文章,发传单,贴海报,举办募捐活动。北大一位副校长说:“这是北大学子第一次为一个普通员工募捐。”  相似文献   

15.
《党建》2013,(7):50-51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小平同志总是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普通一员,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和普通群众亲密相处的动人故事。1983年2月11日,小平同志来到杭州灵隐寺,不少游客认出了他,人群中立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小平同志向人们挥手致意,还不时地握握游客的手。当他看见一位小女孩在大人的怀抱中拍着可爱的小手欢迎他时,就笑着用手摸了摸孩子的小脸说:“这娃娃长得好胖啊!叫什么名字?”从南京来杭探亲的孩子父母激动得满脸通红,一个劲地教孩子快叫“邓爷爷好”。  相似文献   

16.
乡村邮路上没有邮局,张俊就成了这条路上的“流动邮局”。邮路上的每一天,他都穿着那身绿色的邮政制服。他略带腼腆的说:“山里乡亲们其实盼望的不是我,而是盼望穿这身制服的人。”  相似文献   

17.
黄国城 《党史纵横》2001,(10):18-20
1吴先民,1905年出生在横峰县青板桥村。青少年时期,他就开始接受新文化、新忠潮的影响。五四运动以后,他在南昌求学,认识了方志敏。他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新江西》等进步刊物,接受马列主义。革命的浪潮激荡着吴先民的心胸,“五卅”运动以后,他决心回家乡,向广大贫苦农民宣传革命道理,宣传苏俄革命,于是没等毕业,就回到横峰。母亲不解地问他:“为什么不等毕业,弄个饭碗回家?”他回答说:“现在的社会,只有少数人有吃有穿,光弄我一个人的饭碗有何用?我们要让绝大多数人都有饭吃,都有衣穿。”这时的吴先民已把…  相似文献   

18.
李庆生 《奋斗》2002,(5):43-44
她,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家庭妇女,一个没有行政级别的居委会主任,用她对街道工作的满腔热情,用她对辖区居民大事小情倾注的心血.构筑了一个党的基层女干部的亮丽人生。她,就是铁力市桃山镇桃林街十五居民委主任张绍荣同志。在桃山镇,只要一提起“张绍荣”的名字,男女老少都众口一词地称道:“那是个好主任!”“是个好人!”  相似文献   

19.
神圣约定     
“不打自招!”都出生心里想,但他未动声色,听眼前这个小丑似的角色继续说道……当他拿着那个样品从厂里出来,回头望变那一个个车间的畸型影子的时候,觉得它真俩一个趴在社会主义上地上的大明由。国庆节前,郭勤生要到省城去开一个会,他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回家乡看一看,并且他还想悄悄顺路拐到保和县,亲自考察一下那个神秘的“乡镇企业”的底细。在家乡仅呆了一天,第二天一大早,郭勤生乘车赶到了保和县老山乡。还在平城,他已经确定了这一次“私访”中自己的身份:是在城市之间路电器买卖的商人,所以今天早上他特地穿了一件灰蓝色花…  相似文献   

20.
上帝想改变一个乞丐的命运就化作一个老翁前来点化他,他问乞丐:“假如我给你1000元钱,你如何用它?”乞丐回答说:“这太好了,我就可以买一部手机呀!”上帝不解,问他为什么。“我可以用手机同城市的各个地区联系,哪里人多我就可以到哪里去乞讨。”乞丐回答说。上帝很失望,又问:“假如我给你10万元钱呢?”乞丐说:“那我可以买一部车。这样我以后再去乞讨就方便了,再远的地方也可以很快赶到。”上帝很悲哀,这次他狠心说:“假如我给1000万元呢?”乞丐听罢,眼里闪着光亮说:“太好了,我可以把这个城市最繁华的地区买下来。”上帝挺高兴。这时乞丐突然补充了一句:“到那时,我可以把领地里的其他乞丐全部撵走,不让他们抢我的饭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