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短视频行业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短视频作品著作权保护的问题。就防止短视频作品著作权侵权而言,从普通用户到短视频平台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其所负担的义务内容和程度从根本上来说与其他类型的网络作品的相关内容区别不大,不同之处在于这种新形式的消费潮流尚缺乏专门用来应对的相关法律和措施,因此探讨短视频作品的著作权侵权及其保护,为各方主体提供注意义务参考和针对短视频作品著作权保护提出建议,对保障文化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论著作权侵权形式及其界定陈志刚著作权侵权是指行为人未经著作权人同款又无法律依据,擅自对享有著作权的作品进行非法使用的行为。所以著作权侵权有三个法律特征,即:()行为人所侵害的对象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2)行为人所侵害的主体,是对作品享有著作权人,...  相似文献   

3.
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对于一个社会来讲,已经成为渗透到全社会各个层面的终极工具.网络的迅猛发展,对法律提出了挑战,特别是对与新技术紧密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伴随我国网络技术的进一步成熟,网络环境下的侵权案件层出不穷,尤其是著作权侵权案件,逐渐成为理论界近年来讨论的热点之一.在新的技术条件下,我们必须正视著作权法律制度所面临的新的问题和挑战,规范虚拟世界的著作权法律关系,构建日益完善的著作权司法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4.
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侵权也由之而来。由于网络数字化的特点,网络传输过程中产生种种复制行为,使网络作品极易被拷贝、传播、修改。传统著作权人希望将其对传统作品的权利自然延伸到互联网上,互联网上的既得权益者则希望互联网上的权益能够得到传统著作权的扩大保护。  相似文献   

5.
试论期刊著作权的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尚志 《公安学刊》2006,(2):106-108
期刊作为一种汇编作品,是当然的著作权客体,受著作权法的保护。期刊著作权的双重主体──期刊社(编辑部)与作者之间是一种合同关系。网络背景下期刊著作权更易遭受侵犯。保护期刊著作权既要保护作者的著作权,也要保护期刊社(编辑部)的著作权。  相似文献   

6.
<正>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用户的不断增多,网络著作权侵权问题日益严重,已影响了我国网络领域著作权的完善,也阻碍了网络领域的自主创新发展。网络服务提供者作为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问题的一个特殊主体,其责任承担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究。笔者通过明晰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概念,从中找出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责任认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7.
因特网上的著作权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保护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因特网作品是保护的重点对象。由于越来越多的著作权侵权行为在因特网上发生,却难以找到单个的传播侵权信息的用户,而服务商们处于管理因特网系统的地位,便自然而然地成为大众指责的对象。  相似文献   

8.
网络的普及使得著作权犯罪侵犯对象更多、侵犯范围更广、侵犯速度更快。其作案手段不同于传统的线下制售盗版作品行为,更多地是通过网络传播,如自建网站或利用社交工具传播盗版作品,外挂侵权、私服侵权等,这些行为具有隐蔽性与高技术性,给权利人带来了更大的损失,也给执法机关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为防控此类犯罪,需要社会全体成员树立版权意识,加强对社交工具、网盘、下载工具、广告联盟等行业的监管,进一步发挥著作权集体组织的作用,同时,公安部门要加大对网络侵犯著作权犯罪的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9.
著作权语境下的建筑作品,应当是指以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形式表现的有审美意义的作品,包括建筑方案设计图、建筑施工图和模型。建筑作品著作权保护的范围包括建筑物的外观、空间构成、建筑设计图及建筑模型,应将建筑作品单独作为一类著作权客体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0.
张弘 《求索》2013,(10):182-184
我国著作权保护遵循自动产生原则,但著作权所涉领域的特性又需要行政许可对作品内容进行合法性审查,从而导致行政许可与著作权保护的交叉博弈,给行政和司法实践造成困惑。基于行政许可的限权性质,单纯的著作权纠纷不属于行政许可的审查范围,行政许可机关在对作品进行审查时,应对所涉著作权纠纷遵循谦抑原则,著作权人也应对其行政救济权利进行谦抑性选择:在著作权司法保护中,对未经审批作品的侵权责任的认定。法院也应根据行政许可的不同情形区别采纳,而行政许可机关对于法院生效裁判的协助执行也应依其权责范围而定。  相似文献   

11.
正确认识发行行为,是确认发行行为实施地的前提条件。作品或复制件以转让所有权的方式被发行时,发行行为是作品或复制件所有权转移完成前发行人控制的全部行为。该发行行为的发生地点均为发行行为的实施地。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侵权行为实施地和侵权行为结果地法院对于著作权侵权案件均具有管辖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条关于著作权侵权案件管辖的规定应当予以修改,以保护中国的司法管辖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省著作权保护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著作权利意识有待提高。一些地区和部门的干部群众对著作权保护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侵权盗版无害论"仍有一定的市场。著作权人的权利意识比较淡薄,版权合同登记、作品自愿登记数量偏少;版权登记范围很窄,主要限于文字作品和美术作品,许多类型作品的登记几乎为空白。二是盗版活动屡禁不止,对盗版行为的打击力度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3.
新法知达     
《公民导刊》2005,(2):57-57
新信访条例全面保护信访人权利;考试法草案今年将出台;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3月起施行;网络侵权法规将出台。  相似文献   

14.
被媒体称为“网络短信侵权第一案”二审落槌。处于弱势地位的短信写手傅战备告赢了国内较大的门户网站——搜狐互联网公司。业界评价,这一案件不仅彰显出公民著作权意识的觉醒,在中国的网络传播史、传媒著作权保护史上也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关于网络服务侵权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国刚  李娜 《前沿》2004,(8):156-159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高速的网络流通和信息传播市场的全球自由化极大地冲击现有的著作权制度 ,因而使著作权的保护难度加大 ,其中网络服务者所扮演的角色不容忽视。本文主要从其主体构成与所侵害的客体入手 ,结合立法探究网络服务者的侵权责任及相关问题。主张以严格责任为归责原则 ,提出区分不同类型侵权行为的责任承担方式、慎用法定赔偿的观点 ,以期对我国入世后著作权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高恩胜 《求索》2012,(11):182-184
2012年国家版权局公布的《著作权法》修改草案,引入了追索权制度和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著作权侵权赔偿标准也有了显著提高。但草案中仍存在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权力过大、录音制品法定许可过度膨胀、网络提供者在防止网络侵权上的责任要求过低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比研究、定性定量分析等方法,认为在录音制品的法定许可问题上应保留"声明不得使用"的例外,并明确"声明不得使用"的范围;取消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推定代表"制度及其在确定报酬、许可使用和维权上的优先权;确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审查义务,明确技术服务的范围等。这对我国的著作权保护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网络隐私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树甜 《传承》2011,(2):78-79
网络隐私权是传统隐私权在网络空间下的扩展和延伸,伴随着网络隐私权侵权的多样化及复杂化,世界上许多国家对网络隐私侵权的保护给予了高度重视。我国《侵权责任法》的颁布和实施,说明了我国在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法律框架,从行业自律、培养公民自我保护意识等方面加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刘凌 《前沿》2007,(1):154-155
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与著作权有着密切的联系,著作权应在保护民族民间文学作品中起到主导作用。但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在权利主体、时间及形式上的不确定性与著作权法所要求的作品的确定性有着冲突。立法、行政、加强民族民间对此的思想意识等途径可以消除这种冲突,加强对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利用互联网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件逐年攀升,主要集中在侵犯著作权、商标权等不正当竞争领域,致使权利人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严重影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网络经济健康发展和网络环境国际声誉。原因有三点:一是网络特征有弊端。开放性和共享性使得任何网络用户可以轻易复制、下载或转载任意作品,侵权行为易发生;网络即时性易导致网络侵权证据难以固定,如果不及时进行保全,很有可能转瞬即逝;网络的匿名性为侵权责任主体认定增加了难度,也使侵权行为人受到舆论监督的可能性降低,导致社会道德约束乏力。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字网络环境下,实施侵犯著作权行为的目的呈现多元化趋势,固守"以营利为目的"的主观要素已很难实现对著作权的充分有效保护。因此,有必要对侵犯著作权犯罪之主观要件的设置进行反思,进而提出"传统—网络"二分法,即对传统侵犯著作权犯罪行为要保留营利目的要件,但应取消数字网络环境下的目的犯设置,实现数字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刑法保护的有限扩张,以适应网络技术发展背景下著作权刑事立法保护之需。并在扩大犯罪圈的同时,通过完善刑罚体系,以实现刑罚轻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