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琰 《法制与社会》2013,(35):180-181
本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就业心理特点及认知倾向。为高校改革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实证依据,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健康职业心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职业心理协同情况。对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进行了职业心理因素测验,对两者的职业心理因素协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职业心理因素协同性上,职业价值观、职业伦理等协同性较高。研究显示,有目的提高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心理因素将有利于大学生职业心理的协同提升。  相似文献   

3.
高校毕业生的职业能力是考量一个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就业工作更是受到了高校的普遍重视,毕业生的就业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招生及其生存和发展。但目前高校就业工作中还存在着众多的问题,本文拟从高校就业工作的现状入手,分析高校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就业工作的合理化规划与有效实行是在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保证湘鄂渝黔四省边区高校人才培养计划圆满实施的核心因素。在就业工作指导体系中,学生就业心理辅导研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湘鄂渝黔四省边区大学生就业的困境以及存在的心理问题试探索一种就业心理辅导模式,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激发心理调适能力和心理潜能。  相似文献   

5.
李艳红  陈微 《法制与社会》2013,(30):184-184,186
本文调查了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相关问题的认知以及就业过程中的心理状况,发现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较高,存在一些困扰的问题,对求职就业虽有一定信心,但不良心理也较为普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高校就业指导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社会十分关注的话题,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改革开放、高校不断扩招、就业制度改革、毕业生逐年增加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十分复杂,各种矛盾和冲突交织在一起,甚至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本文对大学生不良就业心理的表现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了调整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对策,以期对解决现实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加剧了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了消极悲观、焦虑恐惧、就业观念滞后、就业准备不足等典型就业心理困惑。只有大学生加强自我调适、高校加强引导和干预、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才能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心理问题和矛盾。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分配就业制度模式的转变,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在就业中受到全面的挑战,就业难度加大。本文认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择业和就业中存在的深层次的择业和就业体系断裂问题。本文用职业声望和关系强度概念对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了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及其调适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进入一个急剧增加的阶段,而与此同时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并没有急剧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进入了买方市场,大学毕业生已经被定位为普通劳动者,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使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及时调节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好就业前的心理疏导和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美国学校职业生涯教育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的学校职业生涯教育具有系统性、专业化和社会化的特点,在帮助学生认识职业、开展职业技能训练和实现毕业就业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前我国在大力发展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在推进职业教育、开展高校就业指导、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等工作中,美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索了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大学生所受到的心理影响,并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建议高校加强对金融危机影响的重视和宣传,并积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解除大学生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就业压力的日益加大,在大学生群体中心理不平衡、心理承受能力弱、受挫折能力差等心理健康问题显得日益突出,心理疏导的重要性也日益彰显。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疏导职能,利用学生会、班级干部及党、团组织的环节作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咨询体系等不失为有效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将工作限定为职业从属劳动的前提下,工作权意指劳动者所享有的,获得就业保障和职业安定的权利.工作权与劳动权并不是等同的概念,工作权是劳动权体系内的核心权利之一.工作权可以划分为未就业者的就业权以及已就业者的职业安定权.就业权是指未就业的劳动者在寻求建立职业从属劳动关系的过程中所享有的,获得国家就业辅助以及自主、平等就业...  相似文献   

14.
2009年7月8日.教育部发布消息称,截至当月1日的数据统计,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68%,而法学专业在高校各专业就业难度系数排行榜上高居第二。这一现状值得我们对高等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对接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法律规定疾病的就业限制只能适用于对健康有特殊要求的或有职业危害的行业,疾病就业限制只能基于疾病限制与职业具有内在的需要。用人单位通过就业体检对没有"职业内在需要"的疾病予以就业限制即疾病的就业歧视,因此除特定行业允许疾病就业限制且明确规定就业体检项目外,其他行业原则上应禁止就业体检以消除疾病的就业歧视。  相似文献   

16.
对以平台用工为主要类型的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予以保障的迫切性,构成建制的事实基础。过往实践及理论主要采行“独立论”,目前正在逐步推行的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仍未明确其与现行工伤保险制度界分,存在“碎片化”倾向。在社会保障立法中,行政机关具有广泛的裁量权,但基于科学立法的要求,其规范选择必须具备充分的立法事实。基于社科法学的视角,碎片化的制度体系不利于建立更为公平、可持续的工伤保险制度,不利于对新业态劳动者的公平保护。宜坚持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险制度的社会保险属性,根据新就业形态职业活动及职业伤害的特点将法律规则具体化,构建起统一、包容与开放的平台用工及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险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7.
高校连年的扩招,使每年涌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不断增加,给就业市场和大学毕业生带来了巨大压力。供大于求的现状,使高校毕业生在劳务市场成为弱势群体,合法权利屡屡受到用人单位的侵害。本文从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出发,分析出现这些侵害其合法权益的行为出现的法律原因,并从政府、立法、高校和毕业生四个方面提出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进行法律保护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井莉 《法制与社会》2013,(26):225+235
高校德育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是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职业学生心理状况呈现的心理问题入手,对造成职业院校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加强职业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国内就业机制的变化使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就业协议书的法律性质、高校在其中的法律地位及违反就业协议书的法律责任等问题已成为争议焦点。由于法律对就业协议书的法律性质及高校的地位等尚无明确的规定,在实践中产生了诸多的矛盾和纠纷。本文仅就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法律属性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 一、就业因素引起的问题在美国,法官作出判决前,通常要考虑刑事被告犯罪前的就业记录。这就是说,被告犯罪前是否有固定职业(已就业),对其受判刑期长短,甚至刑种都有很大关系,有固定职业(已就业)的罪犯与无职业的(没就业)罪犯即使所犯之罪相同,而所判刑期往往前者短,后者长。这是因为法官坚持这样一种传统观念,犯罪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