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人权的发展是政治文明的一个巨大进步,刑事诉讼中被追诉人的人权保障是实现人权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对被追诉人的人权保障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在明确人权和人权保障的基本含义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现阶段刑事诉讼中被追诉人的人权保障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2.
无罪推定是被追诉者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被追诉者各项诉讼权利的基础。在刑事诉讼中将无罪推定确立为指导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准则,就是无罪推定原则。我国应当在刑事诉讼中彻底确立无罪推定原则。无罪推定及其引申的主要内容应当分为三个层次:证明责任、被追诉者的权利和对被追诉者的权利的保障。由于无罪推定假定被追诉者无罪,对控诉的举证责任应由控方承担,被追诉者不承担无罪的举证责任,所以,被追诉者就没有理由配合控方提供自己犯罪的证据,包括口供。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的规定,违背了无罪推定关于被追诉者不应当承担举证或证明责任的基本精神,使得被追诉者负有帮助侦控方履行举证和证明的义务。这一规定实质上表明我国刑诉法要求被追诉者承担举证或证明责任。因此,从无罪推定的这一层面上说"应当如实回答"是不合理的,应当予以取消。  相似文献   

3.
卫跃宁 《证据科学》2008,16(6):654-663
无罪推定是被追诉者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被追诉者各项诉讼权利的基础。在刑事诉讼中将无罪推定确立为指导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准则.就是无罪推定原则。我国应当在刑事诉讼中彻底确立无罪推定原则。无罪推定及其引申的主要内容应当分为三个层次:证明责任、被追诉者的权利和对被追诉者的权利的保障。由于无罪推定假定被追诉者无罪,对控诉的举证责任应由控方承担,被追诉者不承担无罪的举证责任,所以,被追诉者就没有理由配合控方提供自己犯罪的证据,包括口供。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的规定,违背了无罪推定关于被追诉者不应当承担举证或证明责任的基本精神,使得被追诉者负有帮助侦控方履行举证和证明的义务。这一规定实质上表明我国刑诉法要求被追诉者承担举证或证明责任。因此,从无罪推定的这一层面上说“应当如实回答”是不合理的,应当予以取消。  相似文献   

4.
成凤明 《河北法学》2007,25(10):137-143
由于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既没有确立既判力理论,也没有吸纳禁止双重危险规则,因此,不论是立法、司法以及有关解释中都没有涉及一事不再理原则,其字里行间都没有对被告人的同一行为进行反复追诉、重复审判作出限制性规定,从而使法院所作的裁判都不具有不受质疑的权威性、确定性、稳定性和终局性,司法实践中出现反复追诉、重新审判、多次处罚的情形已经是见怪不怪.  相似文献   

5.
刑事诉讼活动涉及到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在此过程中国家权力对被追诉人权利的侵犯是最易发生的。对被追诉人权利的保障往往会被看作一个国家法律“好”与“坏”的标准,刑事诉讼的宪法化,把这种权利的保护提高到了宪法的高度,特别是美国刑事诉讼的宪法化。以刑事诉讼的宪法化来保障被追诉人的权利在中国是否可行,应根据我们自己现实的情况来决定。  相似文献   

6.
念斌案将禁止双重危险问题摆在了公众面前.禁止双重危险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诉讼中普遍确立的一项原则,但在不同国家的贯彻上呈现出不同,具体体现在“第一重危险”和“双重危险”的界定上.确立禁止双重危险原则是我国刑事诉讼发展的必然.英国的一般禁止加例外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对禁止双重危险例外的讨论具有重要意义.例外情形下的重复追诉与再审需要程序控制与救济.  相似文献   

7.
保障被追诉人知悉权已成为刑事诉讼基本人权保障的国际趋势。英美法系国家、大陆法系国家及国际公约中都有详细的规定,涉及到刑事诉讼的各个阶段。希望通过比较域外被追诉人知悉权保护的规定,能为我国刑事诉讼中被追诉人知悉权的完善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核准追诉制度是追诉时效制度的组成部分,目的是解决极其严重的犯罪超出20年追诉时效期限后的追诉问题。核准追诉的对象是具备刑事诉讼行为能力的犯罪人,其犯罪所适用的具体量刑幅度的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或死刑。追诉必要性条件是核准追诉的核心要件。核准追诉的证据应达到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标准,其程序有待规范和统一。  相似文献   

9.
向泽选 《河北法学》2005,23(8):111-115
阐述刑事赔偿对刑事诉讼进行救济的科学内涵,阐明刑事赔偿救济刑事诉讼的具体范畴,并对刑事赔偿救济刑事诉讼的责任免除作了阐述。认为刑事诉讼的动态平衡被打破符合刑事追诉的认识论规律,刑事赔偿是对刑事诉讼进行救济的重要途径。指出被追诉人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是刑事诉讼动态平衡被打破的标志,对遭受侵害的合法权益本身进行救济,实质是对动态平衡被破坏的刑事诉讼程序的间接的救济。刑事赔偿救济刑事诉讼的范畴包括侵犯人身自由权的救济、侵犯生命健康权的救济以及侵犯财产权的救济等。  相似文献   

10.
贫穷者如何获得正义——论我国公设辩护人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很多被追诉人由于经济原因得不到律师的帮助.这不仅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一个"瓶颈",也很难使被追诉人获得实质意义的公平追诉和审判.相关法律虽然将刑事法律援助定位于政府责任,但同时也将其作为律师的义务;在司法实践中,法律援助的责任绝大部分是由律师承担.此种规定与做法,不仅与理不合,也导致了刑事法律援助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基于此,我国立法应当明确由国家和政府承担法律援助的责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公设辩护人制度.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很多被追诉人由于经济原因得不到律师的帮助。这不仅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一个“瓶颈”,也很难使被追诉人获得实质意义的公平追诉和审判。相关法律虽然将刑事法律援助定位于政府责任,但同时也将其作为律师的义务;在司法实践中,法律援助的责任绝大部分是由律师承担。此种规定与做法,不仅与理不合,也导致了刑事法律援助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基于此,我国立法应当明确由国家和政府承担法律援助的责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公设辩护人制度。  相似文献   

12.
只有刑事纠纷存在的场合,控辩对抗制度设计才具有合理基础,其适用范围也受此限制。刑事诉讼不全是为了解决刑事纠纷,还包括刑事裁断事项。刑事之“诉”多样性决定了“讼”的方式多元化和完整性,可根据“诉”的对立因素差异而创设能包容对抗制与合作制的诉讼制度。追诉与被追诉“平等武装”不限于审判阶段而可在侦查、起诉、审判阶段停留,有效的诉讼平衡过程不需要重复,这种原理成为被追诉者选择合作制或对抗制司法的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刑事诉讼中,刑事被告人处在被追诉的地位,是权利最容易受到损害的群体,加强对他们的权利保护,体现了现代刑事诉讼的客观要求,而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的权利多少及其受保障的程度,也被视为一个国家刑事诉讼民主化、科学化的标志。但是,在审判  相似文献   

14.
龙建明 《时代法学》2015,13(1):23-29
财产权是宪法保障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鉴于刑事诉讼权力运用难免会侵害被追诉人的财产权,为此,对被追诉人财产权予以救济就成为刑事诉讼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及国家赔偿法虽有关于被追诉人财产权救济的制度设计,但存在诸多缺陷,如正当程序理念缺乏,当事人的听审权未能得到体现,程序法定不足,司法救济被禁用,搜查侵权的救济方式缺失。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刑事被追诉人的财产权救济制度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意义--刑事被追诉人知情权的提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辉 《河北法学》2005,23(6):91-95
刑事被追诉人(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知情权(或称知悉权)是伴随程序主体地位的确立而提出来的.作为现代刑事诉讼理念的要求,在诉讼构造的设计方面,追求由控辩审三方组成的三角结构,努力追求控辩双方的平等对抗;这同时也是程序正义的要求.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关于被追诉人知情权的规定距国际标准和通行做法尚存不足,需要强化并改进,并在作为基本法的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防御权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这不仅是刑事诉讼问题,同时也是宪政问题.因此,提出并在法律上确保该项权利的实现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美国第五修正案规定的"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集中体现了国家与个人在追诉犯罪活动中的基本权力/权利-义务关系:尽管个人负有协助国家追诉犯罪的一般法律义务,但是,国家不得强制个人协助国家追诉其本人的犯罪行为。正是基于这一原因,在现代法治社会,作为现代刑事诉讼的基础性原则之一,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被赋予了与无罪推定原则同等重要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7.
案件延期审理,一般有两种原因:一是违反了诉讼程序,需要纠正。二是指控的事实、证据出现了变化。补充侦查基本上出现在因第二个原因引起的延期审理后。案件因指控事实、证据出现变化而需要补充侦查以致延期审理的,也有两种情况:一是对已指控的犯罪事实需要补充证据。二是起诉书遗漏了被告人罪行或遗漏了同案犯罪嫌疑人,需要追诉新的犯罪。第一种情况下的补充侦查,可适用《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350条规定,由检察机关进行,这不违反刑事诉讼原则,在司法实践中也可操作。在第二种情况下,  相似文献   

18.
一、审前非羁押的内涵与意义 审前非羁押,也称为「审前不被羁押」,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应当严格限制对被追诉人适用羁押措施,除符合法律规定的羁押事由,且基於诉讼保障之目的而确有必要,方可采用羁押;否则,不得实施羁押。此外,对於已被羁押的被追诉人,随着刑事诉讼程序的向前推进,对被追诉人适用羁押的既有条件发生改变,从而不再具备羁押的必要时,应当及时变更为非羁押性措施或者予以释放。  相似文献   

19.
论价值选择维度中的检察官追诉裁量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莉  詹建红 《法商研究》2004,21(6):88-93
检察官追诉裁量权的产生与发展是刑罚本质观与诉讼价值观历史嬗变的产物。在刑罚报应论占统治地位的年代 ,起诉法定主义是刑事追诉的惟一原则。随着效率因素的不断被强调 ,现代各国的刑事诉讼立法大多在明确规定起诉条件的同时 ,增加了贯彻起诉便宜主义的制度。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在设计追诉原则时也充分注意了与国际趋势接轨 ,但在检察官追诉裁量权的运用方面依然受到了过多的限制 ,应从提高公诉运行机制效率的层面上对立法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20.
陈学权 《犯罪研究》2005,(1):55-60,80
被追诉人的财产权保护是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被追诉人的财产权保护还存在一些缺陷。宪法修正案的通过,迫切要求刑事诉讼法在再修改时完善相关规定,确保被追诉人的私有财产不受非法侵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