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有一次,当我讲完“商品及其基本属性”问题之后,十多名学生围着争论“价值”的问题。有位学生大声喊着:“老师,真的不是商品就没有价值?农民自种自食的菜,就不是商品,可也要耗费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能说没有价值吗?”他那不服气的神情,说明是在深思之后才发问的。学生听课后的疑问,反映着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反复琢磨教材:“这种凝结在商品  相似文献   

2.
在《政治经济学常识》的教学中,有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的商品虽然经过了市场,但是没有交换成功,即卖不出去,那么,它们还是商品吗?它们本身是否具有价值?生产它们的劳动是否属于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重温一下商品及其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的含义。我们知道,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价值。而交换不成功(包括由于经济危机等原因被资本家毁掉)的商品,由于它们最初也是商品生产者为了交换而生产的,生产时都消  相似文献   

3.
关于纸币有没有价值的问题,是我多年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不少学生经常提出:“纸币有价值”。他们认为生产纸币耗费了人类劳动,纸币又可以在市场上购买(或称交换)一切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所以,纸币也是商品,有价值。我认为纸币是没有价值的。首先,必须弄清“价值”、“货币”、“纸币”这三个概念的内涵。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着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只有商品才有价值,不是商品就没价值。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般等价…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常识》课教学中,有几位集邮的学生曾先后向我提出:“既然价格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决定的,那么邮票这种商品的价格为何能高于价值而不断上涨呢?”要及时,正确地回答学生提出的这类问题,我以为教师首先读读《资本论》中有关“垄断价格”和“虚幻价格”的论述十分必要。课本所述价格,是指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一般商品的价格,它是直接以价值为中心,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上下波动的。而邮票是一种一次性生产的特殊商品,尽管它本身的价值不大,但由于已不能由劳动再生产出来,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艺术鉴赏欲的增强,它的价格可不断提高,从而形成一种特殊的“垄断价格”。如1980年我国发行的面值8分的生肖邮票“猴票”,今年市场价格涨到了27元;解放后发  相似文献   

5.
袁欣 《理论月刊》2003,(11):130-131
马克思在劳动价值理论中对于商品的国民价值向国际价值转移的内在机制没有形成系统的论述。该文认为商品的国际价值量由“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决定,并且只有进入国际市场的那一部分商品才具备国际价值量的属性,参与国际贸易的商品可以获取国际价值和国际价格的双重利益,商品的国民价值向国际价值的转移构成了国际贸易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决议》指出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那么 ,应该怎样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呢 ?有人发表文章说 :“各种生产要素在价值和财富创造过程中”都做出了“实际贡献” ,“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 ,不仅劳动 ,而且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都是必不可少的”。“劳动、资本或技术本身都不能单独创造价值 ,价值创造是离不开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围绕着讲清知识和培养能力上做了些初浅的探索,下面以讲《商品的价值量》一堂课为例,谈点体会。我首先引导学生阅读一遍课文,并将这堂课讲的知识内容、体系结构的轮廓列出简表:商品的价值量←劳动量←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板书)要求学生将简表列的概念、定义、关系弄清,以便获得学习的主动权。这一步是“师傅引进门”。为使学生少走弯路,我用铺路或搭桥的办法,帮助他们去探求,譬如为了讲清商品价值量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这个问题,就让学  相似文献   

8.
中国在2001年11月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将迎来更大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大 小企业将走向世界市场,参与市场商品的竞争。因此,了解国别价值和国际价值知识已提到 日程上来。  “国别价值”和“国际价值”是马克思应用劳动价值理论考察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创立 的两个科学概念。  一、国别价值由国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国际价值由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决定  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一国商品的价值(即国别价值)由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即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9.
当讲到《经济常识》“商品的价值”这一节内容时,常常有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没有价值?他们认为,劳动产品既然耗费了人们的体力和脑力,就包含着没有质的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一种劳动产品,不论是否出售,是否用来交换,产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总是客观地存在着的,因而价值总是客观地存在着的。还由此推导出,从市场上购买来的物品,也仍然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商品?《政治经济学常识》上册中说:“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这就是说通过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定义中“用来交换”一语应指通过交换过程。然而有人却说这个定义除了含有通过交换的劳动产品是商品之意外,亦含有只要为了交换而生产,即使产品卖不出去也仍然是商品的意思,把“用来交换”一语仅仅看作生产者的动机、目的、愿望,不一定非要通过交换过程不可。商品的定义果真含有这种意思吗?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1.
问 :有人认为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劳动价值论已经过时 ,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答 :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理论。它的创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马克思揭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 ,就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问题。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明确指出 :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是唯一的价值源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6卷Ⅰ第75页)。“价值本身除了劳动本身 ,没有任何别的‘物质’。”(《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第 1 3 2页)而这个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 ,…  相似文献   

12.
根据生产不同种商品的各种劳动的复杂程度不同,可以将劳动区分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每个没有任何专长的普通人的机体平均具有的简单劳动力的耗费”。(《资本论》第一卷第57—58页)为了计算商品的价值量必须将复杂的劳动还原为简单的劳动。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也就是说,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复杂劳动生产的商品价值大于简单劳动生产的商品价值。造成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这种区别的原因何在呢?《政治经济学辞典》和各种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都认为原因在于复杂劳动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和训练,并且在学习和训练期间需要消费一定的物质资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我国多年流行的劳动价值论仅仅承认劳动对商品价值的作用,因而是单一要素的价值论,那么,现在,我们应当综合考虑劳动和资产等客体因素与社会需求这个主体因素对商品价值的作用,建构“系统价值论”。一既要肯定劳动的作用,又要承认资产的作用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各种商品之所以能够互相交换,互相表现为交换价值,“说明在两种不同的物里面……有一种等量的共同的东西。”①所谓价值,就是各种商品之间的相对比价。这是完全正确的。它是我们分析商品价值的基础。然而,马克思断言:“作为使用价值,商品首先具有质的差别;作为交换价值,商品只…  相似文献   

14.
我发现:有部分学生根本不做笔记;有部分学生的笔记是在书本上从头到尾画横线;部分学生将老师板书照抄下来,一字不缺。我觉得这样的“笔记”作用不大。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做好笔记,提高学习效率呢?第一,在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好课堂“骨架”笔记(专用的学习笔记本或者直接记在课本上)。这类笔记一般比较简洁、精炼。笔记纲要如果做好了,学生复习时就能一目了然,更能认识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不仅利于学生将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而且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政治知识的脉络。第二,在做“骨架”的同时,应筛选比较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问:编辑同志,在《政治经济学常识》(上册)中,总觉得“抽象劳动”一词不容易理解,它是怎样形成商品的价值的?希望能给以较详细的解释。新疆北屯187团一中陈奇答:陈奇同志,你来信提出的问题实际上是如何理解劳动二重性的问题,马克思曾把劳动二重性的学说看作"在政治经济学的理解上是一个枢  相似文献   

16.
记者提问一:北京自然博物馆举办了一个《人之由来》的陈列,我注意到陈列中没有引用恩格斯的语录“劳动创造了人”,请问这是什么原因? 周国兴答一:《人之由来》是讲人类起源的陈列,之所以没有直接引用“劳动创造人”的语录,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为了避免给人以错觉,以为“劳动”是从古猿到人演化过程中唯一的因素。其次,“劳动创造了人”这个命题的出现,原是恩格斯打算写一本题为《奴役的三种基本形式》的书,后来因故没有完成,却留下了序言部分。在这篇序言里恩格斯谈到了劳动  相似文献   

17.
心情好的原因 一个学生问苏格拉底: “请告诉我,为什么我从未见过您蹙额皱眉,您的心情总是那么好呢?” 苏格拉底答道: “因为我没有那种失去了它,就使我感到遗憾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一位自称“找不到幸福”署名“李志高”的年轻朋友这样诉说心中的困惑:马老师,有一个困扰了我好多年的问题想请您指点迷津。从读书的时候起,我和那么多人一样,就为了一次次考试名次而喘不过气来,没有体验过学生时代的幸福。走上社会之后,还是为一个个没完没了的奋斗目标而一路拼杀,没有体验过生活中那种惬意的幸福。眼看到了而立之年,似乎总也没弄明白人生的幸福在哪里?这样下去人生有什么意思?真的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吗?人生的幸福在哪里?我的回信这样写道:志高朋友,马老师很理解你的那种没有品尝到人生幸福的心情。可是这怪谁呢?似乎只能…  相似文献   

19.
曾经读到一篇关于丁肇中的文章,写到他在2004年10月,面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的三次提问说了三个“不知道”。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坦诚面对学生的那种胆识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为人师者应该具备的呢?记得刚上讲台那年,向学生讲解商品的概念后,有学生问:“假如我捡到一块黄金把它卖掉,它是不是商品?奴隶社会贩卖的奴隶是不是商品呢?”全班五十双眼睛齐刷刷地看向我,这意料之外的提问偏偏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释清楚的。一时之间我真想不到该如何应对,只好红着脸对学生说:“对不起,这些问题没曾想到过,等我想明…  相似文献   

20.
每次考完试,在阅卷中总要听到这样的议论:“我花了那么多时间看政治,结果还没有考好,政治课真难学”(学生语)。“这道题我明明帮他们复习过,换种命题形式考就不会做,这些学生真不肯动脑筋”(教师语)。其实,有些并不是学生的过错,而是由于我们教师在平时的练习和复习中,忽视了对学生基本功的培养和训练,结果造成学生应变能力差。为解决这一矛盾,就要加强同一内容多种形式命题的训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不断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为此我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一、同一原理或概念采用多种题型命题。如“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是《政治经济学常识》第二课第一节的一个重要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