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尸体腐败程度与死亡经过时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Chen LS 《法医学杂志》1999,15(4):196-8, 254
为了找出推测死亡经过时间的客观依据,应用健康的苏白猪为实验模型,进行尸体腐败程度与死亡经过时间研究,将模型分别放置在室内、室外及地下三个环境中,让尸体在自然的环境中发生腐败,详细记录尸体腐败所表现的现象,特别是腐败气体所产生的张力。实验发现,尸体腐败至软组织与骨骼全部分离、以及腐败残留物质的完全消失,与温度、湿度、降雨量、尸体与地面倾斜度、昆虫的寄生等有明显的关系。所得数据,为死亡经过时间的推测,积累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尸体腐败分解过程的观察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禄仕 《法医学杂志》2005,21(4):246-248
目的实地了解尸体分解过程,为法医推测死亡时间提供依据。方法将一尸体置室外自然环境中自然腐败分解,详细记录每一时段肉眼观察的尸体现象。结果得到了尸体腐败分解过程各时段的变化资料。结论为推测晚期尸体案件的死亡时间提供较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3.
Li ZH  Qin GM  Zhao YC  Li XL  Dong XT  Ma WX 《法医学杂志》2003,19(2):72-75
目的 研究尸体腹腔腐败气压在春季的发展变化规律及其用于推断死后经过时间的方法。方法用实验动物山羊57只,分陆地处死和水中溺死两大组,用自行研制的“腐败气压测定仪”,定时系统测量动物尸体腹腔内的腐败气压。结果 得出尸体腹腔内腐败气压的发展变化规律,并据此建立测量腹腔腐败气压推断死后经过时间的方法。研究了数种死亡方式、尸体所处环境和个体差异等的影响。结论 该研究成果填补了法医学中尸体腐败气压发展变化规律研究、检测腐败气压推算死后经过时间和腐败气压测定仪等的多项空白,丰富了该领域的法医学内容。  相似文献   

4.
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须从外界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一个发育历期。发育历期所需的温度即积温[1],利用积温法则推测死亡时间,在法医学或法医昆虫学中的应用到目前为止仅见到1例[2]。为了推广应用积温法则推测死亡时间,作者对常见蝇类的发育历期和积温进行了应用研究,现将应用倒计积温法推测死亡时间的案例报告如下,供同行参考。1案例2003年4月5日,在贵州某屋居住的李某(女,39岁)被人发现死在屋内。现场位于五楼1室1厅的卧室内,尸体俯卧在卧室的床底下,双手腕被花皮电线反捆在身后,双脚踝部也被黄色胶电线捆绑。尸体腐败,尸体及周围布满蝇…  相似文献   

5.
尸体腐败是指尸体受腐败菌作用,组织分解消失的过程。由于法医学对尸体腐败的研究不够多,尤其是实验性的研究不多,故腐败发展的程度与死后时间的相关规律还远未完全被人们所掌握,要据此推测出较准确的死后时间比较困难。尸体腐败最早的表现是在右下腹部皮肤出现污绿色斑,即腐败绿斑,简称尸绿。春秋季节的尸体,通常在死后24小时左右出现[1],夏季10小时左右出现,春秋季节1~2天,冬季3~4天[2];尸绿发展至全身(尸)有需要10~12天的[3],也有仅需3~5天的[4]。腐败时产生气体,腐败气体在各组织器官中不断增多形成腐败气肿,使尸体…  相似文献   

6.
冬季且被严重焚烧的尸体上也会有昆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例凶杀案件发生于广东省最冷的1-2月,尸体经过了焚烧至大部分组织炭化,但在该被害者身上仍旧发现了蝇类昆虫,应用这些昆虫的发育进度准确的推断出了死亡时间。与其它季节未经过焚烧的尸体比较,该现场昆虫的种类、数量均明显减少,昆虫也主要分布于尸体下方避风处的腐败物质中。另外,在该尸体上片状分布着一层霉菌,这些霉菌的状态显然有时间相关性,提示我们通过对霉菌的研究也能找到死亡时间的线索。  相似文献   

7.
目的 本文聚焦腐败这一重要晚期尸体现象,以期找到更客观的晚期尸体现象关键事件或特征节点,为准确评估尸体腐败程度、进而推断死亡时间(PMI)提供有力依据。方法 本研究通过对晚期尸体现象进行观测,对尸体腐败过程中肠道和尸坑土微生物菌群结构变化,以及尸坑土理化性质的检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尸体腐败过程中腹腔自然破裂这一关键事件发生的时刻前后变化。结果 研究发现尸体腹腔自然破裂前后,腐败现象和相关微生物菌群结构以及环境理化性质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且可观测性强,可以通过法医学观察、生物学和理化相关检测手段准确判断。本研究将这一关键事件发生时刻命名为“破溃点”。结论 本文认为“破溃点”可以作为法医实践中尸体腐败程度评估的重要节点,也可以作为基于微生物菌群结构变化等表征构建PMI推断模型时的分界点,分段构建模型以提升PMI推断模型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8.
根据昆虫发育历期推断腐败尸体死亡时间的偏差分析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法医昆虫学,尤其是蝇蛆的发育历期来推断死亡时间,是法医工作者推断晚期腐败尸体死亡时间的常用方法.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复杂的环境和气候条件,该方法推断腐败尸体的死亡时间,推断结果往往存在较大偏差.本文报告3个相关案例以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9.
朱远亮  杜舟 《证据科学》2001,8(3):164-164
双命案中的两具尸体由于死亡时间和现场环境的一致性,尸体腐败程度应大致相同。但笔者在检案中曾遇到一例腐败程度存在巨大差异的双命案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孙栋  贾力  张峰 《法医学杂志》2005,21(2):128-129
死亡时间推断有十分重要的法医学意义,对查明案件真相常常起到关键作用。在实践中,腐败尸体的死亡时间推断历来是法医学的难点,推断的死亡时间同实际死亡时间存在误差常是难以避免的,但若误差较大,对案件的侦办就失去了实际意义,甚至会误导案件的侦查方向,产生冤假错案。此时的“误差”就应称为错误。本文对13例腐败尸体死亡时间错误推断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就腐败尸体死亡时间推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讨论,旨在提高基层法医工作者对腐败尸体某些尸体现象的认识和重视。1案例资料1.1一般资料13例腐败尸体案例来自于南京市公安局法医中心199…  相似文献   

11.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及现场勘察2012年6月10日9时许,群众在一围堤旁草丛中发现一具尸体。尸体检验:男性,巨人观,头面部腐败严重,软组织部分缺失。尸体周围停留粗壮、眼睛大而鲜红的蝇类,大小不一;全身满布白色光滑而无肉质突起或纤毛的蝇蛆;未发现蝇蛆、蛹及蛹壳。未发现其他有价值物证。1.2死亡时间推断由于尸体腐败严重,根据尸体现象推断死亡时间不具备条件,且现场未发现其他有价值物证,故决定利用蝇蛆推断死亡时间。调取当地温度资料,计算近一周平均气温,为28.96℃(表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推断腐败尸体死亡时间的新方法。方法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以改良的Feu lgen法染色,死后经过不同时间(<1~14d)的胸骨骨髓细胞核DNA含量进行观测,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胸骨骨髓细胞核DNA含量随死亡时间延长逐渐下降,死后2周DNA量达最低值;死后DNA降解速率与死亡时间呈直线相关。结论测定胸骨骨髓细胞核DNA含量有助于腐败尸体的死亡时间推断。  相似文献   

13.
现行教科书对水中尸体沉浮影响因素主要列出3种:水的特性、身体本身的性状、腐败的发生。一般认为,水中尸体上浮是尸体腐败后尸体浮力大于重力的必然结果,尸体腐败需要一定的过程,所以不会很快上浮。但在日常工作中,有时见到尸体短时间内即浮出水面并未腐败的现象。如案例1:2002年4月份,本辖区某水域内发现1具漂浮女尸,经证实死亡时间仅0.5h;案例2:2005年8月份,在内河发现1具漂浮男尸,死亡时间为1h左右;2007年6月,在海面上发现1具漂浮女尸,死亡时间为2.5h左右。我国南、北方温差大,水中尸体浮出水面时问差别也大,难以有个统一的标准。通常在夏季尸体浮出水面需要2天左右,而冬季则需要14天左右。水中尸体的上浮受到的影响因素很多,在不同的季节、水温和地域浮出时间差异很大。除此之外,还应与下列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死亡时间推断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推测尸体从检查时距死亡时刻的间隔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是法医实际工作中首先要解决的重要任务之一。准确推断死亡时间,在很大程度上能为刑事案件的侦破提供重要的线索,划定侦查范围,确定犯罪嫌疑人有无作案时间乃至确定案件性质和阐明作案过程均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法医工作者在超生反应、法庭昆虫学、内皮细胞活性、核仁区噬银蛋白形态学变化、肌肉酶活性、骨骼肌运动终板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玻璃体液化学物质成分的改变、肝细胞自溶超微结构、家兔死后红细胞内钾离子含量、尸体腐败程度、植物根…  相似文献   

15.
陈宪  李延吉  陈翰 《法医学杂志》2001,17(2):126-128
腐败尸体的检验鉴定在法医学上有重要意义。尸体腐败会毁坏损伤和病变,给尸体检验造成困难。关于腐败尸体的法医学检验,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一般多着重于组织微观形态改变和生化分析,研究其分子保存水平,而与实际检案要求不能完全适应。本文拟将对腐败尸体大体检验与实际检案的要求作一专题讨论。 1 腐败及影响因素   腐败是人死后,机体组织中的复杂有机物,受腐败细菌的作用分解为简单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并产生大量腐败气体,使尸体液化失去原形的过程。机体死亡后,一般经过 24小时左右,就开始出现腐败现象。尸体外观常见的腐…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尸体上发现的昆虫样本可为最短死亡时间(minimum postmortem interval,PMImin)推断提供重要信息。在中国重庆某废弃工厂里发现了一具女性尸体,经现场勘验和尸体检验确认为他杀死亡。由于死者不同部位的腐败程度不一致,难以确定死亡时间。通过形态学观察和线粒体DNA测序分析,确定尸体上的昆虫样本为绯颜裸金蝇。根据该种属的发育速度资料,尸体的PMImin推断为452 h。死亡时间的准确推断为案件侦查和犯罪嫌疑人起诉提供了重要的昆虫学证据,证实了在该区域特定种属的昆虫学证据对准确死亡时间的推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尤其适合晚期腐败尸体的PMI推断。  相似文献   

17.
一氧化碳中毒死亡并不少见,尤其在北方地区的冬季较多见。此类死亡的法医学检验除了依据现场勘查和死者的体表及解剖所特有的尸体现象外,定性主要依据死者心脏血中检出碳氧血红蛋白(COHb)。对于新鲜死亡的尸体在死者的心脏中提取血液较容易,而对于高度腐败尸体由于腐败造成大量的腐败气体使心血管内压力增高腐败血液渗出心血管壁,  相似文献   

18.
土埋尸体腐败对形成白骨化时间的法医学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法医尸检中,对土埋腐败尸体死亡经过时间的判断尤为困难。因为这方面还没有比较成熟的参考文献及实验性资料,加之文献中的有关资料又太少,又没有有关的条件,资料来源的区域太高限。所以,资料中有关死亡经过时间的推断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悬殊过大的现象。现将四具地下尸体腐败至白骨的死亡经过时间报道如下,供参考。例1罗某,男,44岁。1982年1月17日晚死亡。其妻杨某称罗是打老鼠时不慎跌楼,头部损伤,次日下午死亡,未经尸检入棺埋葬。两年后,死者的女儿指控杨害死罗某。为了弄清死者死因及性质,要求对死者进行开格检…  相似文献   

19.
死亡时间推断一直是法医学的重点和难点,且死亡时间越长,推断精确性越差。随着科技发展,可以通过蛋白质、mRNA的变化等方法为死亡时间的推断带来了无限精确的可能性,但在实际检案中实用性不强。在多数情况下,法医需要在案件现场通过对尸体变化的肉眼观察对死亡时间做出推断。为了提高现场推断死亡时间的准确性,通过查阅文献及所受理案件的方式收集到死亡时间明确的尸体68例,从所处环境及尸体因素等方面分析讨论实际案例中尸体现象与死亡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利用尸冷推测死亡时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命案现场的现场勘察和尸体检验中 ,常规的尸体检验中对尸体现象如尸斑、尸僵、尸体痉挛和尸表损伤等比较注重 ,这对分析死亡过程、推断死亡时间有一定的作用 ,特别是早期的尸体现象对推测死亡时间可以精确到小时以内 ,这对犯罪嫌疑人的认定和排除有重要意义 ,也是命案现场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死亡时间的推断如何做到精确 ,是全世界法医界尚未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只有具备了十分丰富的经验 ,联合运用多种方法综合判断才能达到比较准确的结果。尸冷是早期尸体现象之一 ,正常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平衡状态 ,使人的体温恒定在 37℃左右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