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经济利益机制的转换,其中包括理顺企业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的利益关系,近年来。改革的理论和实践都侧重于企业外部利益机制的转换,对于企业内部利益机制转换重视不够,由此产生了一些不良后果。●企业内部个人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要破除“大锅饭”式的工资奖金制度,按社会有效劳动时间支付劳动报酬;要由原来国家作为企业工资的分配主体,转变为国家、企业、劳动者三个主体,国家控制工资总额和中线工资水平,企业自主选择内部分配形式.职工按劳取酬,同时,建立企业内部个人收入增长的自我约束机制,抑制消费膨胀。●必须采取措施解决社会分配不公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声音     
“改革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a0度优化工资结构,建立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增长机制;规范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合理确定薪酬水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谈2{}14年工资收入分配改革。  相似文献   

3.
从初次分配的宏观层面上看,国民收入正逐渐向企业和政府倾斜,"强资本而弱劳动"的分配格局明显。与快速增长的GDP相比,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增长缓慢,分配率不断下降,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增长与经济的快速增长不同步。这反映出我国在初次分配环节的不公平性。在初次分配中,应当大幅度地增加劳动报酬的比重,相应地削减资本报酬的比重。同时,应当建立并完善企业最低工资制,提高工会组织的工资谈判能力,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与支付保障机制,启动工资倍增计划。  相似文献   

4.
面对我国在收入分配和工资水平方面的地区和行业差距,劳动保障部将着手研究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对竞争性行业企业职工的工资增长进行调节,以解决我国收入分配差异。  相似文献   

5.
构建与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相适应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是我国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关键。通过将福利经济理论创造性地引入民企工资问题,发现民企工资总体水平偏低且增长缓慢的根本原因是政府、企业、劳动者和第三方组织在福利三维度的层面断裂,突出表现为各行为主体的参与缺失和功能不足。若将工资增长作为劳动者获取福利资源的有效测度,可发现民企工资增长机制在福利对象、福利提供主体和福利构成三维度表现出显性的非均衡,并进而引发强权博弈、福利挤占和禀赋缺失。浙江省在构建民企工资增长“协同机制”的实践中,通过强化决策者层面的行政福利、执行者层面的职业福利和监督者层面的志愿福利,有效解决了劳动者在利益分配格局中被弱化和边缘化的局面。但这一创新带有显著的区域色彩,要实现更大范围的推广需要进一步思考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6.
健全三方协调机制:提高劳动报酬比重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涛 《学习月刊》2010,(8):42-43
一、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基本状况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指在生产领域内部进行的分配,劳动者、企业和政府是参与初次分配的三类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常用收入法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解析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基本状况。按收入法核算的GDP可细分为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种要素收入。其中,劳动者报酬是劳动者所得、生产税净额是政府所得、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是企业所得.  相似文献   

7.
人社部、教育部等四部门近日印发的《“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大力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推动高技能人才纳入城市直接落户范围,其配偶、子女按有关规定享受公共就业、教育、住房等保障服务。”根据规划,“十四五”时期,我国将推动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落地落企,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符合技能人才特点的工资分配制度。定期发布工资价位,指导企业合理确定技能劳动者的工资水平。  相似文献   

8.
正如何在社会财富积累的同时,合理提高劳动者的收入,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劳动者工资增长机制,从而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问题,需要政府、工会、资方等各方采取积极的措施予以应对。一、劳动者收入分配增长机制现状  相似文献   

9.
正确处理地区、行业间工资差距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利益是衡量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一个重要准则。正确认识和处理地区、行业间工资差距问题,对于我们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地区、行业之间产生工资差距的必然性(一)劳动差别是产生工资差距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公有制条件下,劳动是个人收入分配的唯一依据和尺度,社会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劳动成果,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提出,是建立在承认社会分工和劳动存在差别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0.
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收入分配问题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当前收入分配还存在居民收入、劳动报酬占GDP比重偏低,企业工资增长缓慢,分配关系不合理,收入差距大等问题,不利于扩大内需和拉动经济增长。应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水平,完善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限制过高收入,缩小分配差距,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1.
雷云 《当代贵州》2014,(19):11-11
6月18日,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了2014年度的工资指导线,以指导企业合理确定工资水平。其中,企业平均工资增长基准线为12%。据了解,工资指导线适用于我省境内所有企业(包括中央在黔企业)在岗职工的工资分配。此次公布的企业平均工资增长指导线为:基准线12%、上线15.2%、下线2.7%。企业可在去年该企业实发T资总额的基础上,按照这个范围来自主确定增长幅度。  相似文献   

12.
建立现代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对国有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出了明确方向和主要政策措施。按照《决定》精神,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实行“市场机制决定。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国家监控指导”,即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对企业工资的基础凋节作用,企业根据市场调节形成的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和本企业经济效益自主决定工资水平,参考劳动力市场工资价位确定经营者和职工个人工资收人,探索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  相似文献   

13.
工资制度既是国民收入分配的一个重要环节,又牵涉列每一工资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党的十四大提出要“加快工资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符合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各自特点的工资制度与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可以说,工资制度改革是否成功,是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否顺利建立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既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要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保护劳动者利益。现阶段,我国劳动关系领域还存在着劳资关系不平衡、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偏低、市场化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不完善、劳动争议和群体性事件多发,威胁社会稳定等诸多制约因素。"十二五"时期,应以科学发展为核心,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综合性政绩考核机制;注重初次分配领域的效率和公平,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加快制度化建设化解劳资矛盾,建立长效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劳资冲突的预警与化解机制,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加快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文跃然认为,未来5—10年我国的工资将会有如下变化:首先,在管理体制方面,国家会更加关注宏观管理。这意味着企业在工资决定过程中会有比原来大得多的权力,也意味着我们的工资水平更多地受到企业效益和劳动力市场竞争的影响。 第二,私人财富和投资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会加大,社会财富的更大部分可能会转向私人,劳动者得到的份额可能会比原来多。 第三,尽管工资总额会增长,但在劳动力市场更加开放的大背景下,参与分配的劳动者也更多。如果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快于工资总额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他们持有农村户口,却又在城市中从事非农业劳动。这一群体的数量从90年代初开始迅速增长,并引发了诸如民工荒、农民工工资拖欠、对农民工社会歧视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在这些问题中,适龄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但问题的根本原因,则在于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缺失。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月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会议指出,实施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规范津贴补贴的同时实施绩效工资,逐步形成合理的绩效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完善的分配激励机制和健全的分配宏观调控机制,对  相似文献   

18.
<正>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往往就进入了社会矛盾的多发期。2003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090美元;2009年,人均GDP增至3603美元。事实表明,我国在GDP实现连年增长的同时,一些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日趋突出,特别是近两年国际金融危机波及我国后,各地的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不断上升,已成为我国民事案件中增长幅度最快、涉及范围最广、影响程度最深、社会关注最多的案件类型。与此同时,广大劳动者  相似文献   

19.
建立公务员工资调查比较制度是落实《公务员法》规定和未来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的方向。公务员工资调查比较制度要求将公务员与企业相当人员的工资水平进行调查和比较,从而确定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它包含工资调查、工资比较和工资调整三项机制,要完成为科学确定公务员工资水平、合理调整工资结构差距、建立公务员工资正常调整机制提供依据的三项任务。我国建立公务员工资调查比较制度需要加强立法、确定工资调查比较方案并开展调查比较工作、制定完备的运行程序,并推进职位分析与职位评价等配套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20.
李超 《探索》2012,(1):84-90
在"包容性增长"的理论框架下,重读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文献,"按劳分配"的内涵又可以得到新的比较准确的定位。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劳分配"中的"劳"是"非市场性"的劳动,"按劳分配"中的分配主体是劳动者,而不是资本,劳动者具有主体性的特征,在社会主义阶段,实践"按劳分配"具有复杂性。近30年来,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系统中的占比持续下降,主要原因是:工资并不是由劳动者的贡献而主要是由社会供求关系决定的;而社会制度是影响供求力量的重要因素,因而收入差距是一定分配制度的产物。模型发现:在包容性增长理论的指引下,应最大化"按劳分配",同时最小化"按资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