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太宗问许敬宗曰:“朕观群臣之中惟卿最贤,有言非者,何也?”敬宗对曰:“春雨如膏,农夫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秋月如镜,佳人喜其玩赏,盗贼恨其光辉。天地之大,人皆有叹,何况臣乎!臣无肥羊美酒以调众人之口;且是非之不可听,听之不可说。君听臣遭诛,父听子遭戮,夫妻听之离,朋友听之别,乡邻听之疏,亲戚  相似文献   

2.
《山东审判》2011,(1):58
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之何?"孟子曰:"执之而已矣。""然则舜不禁与?"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  相似文献   

3.
孙子兵法开篇:"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如何进行考察呢?"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五个基本要素:道,天时,地利,将领,法制。其中的将、法之道对现代部队管理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一、《亲疏危乱》:“故疏必危,亲必乱。陛下之因今为治安,奈何知其必且危乱也;然且吟(齿休)而坚控守之,为何如制,以(纟靡)相悬。”(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七六年版,下同。) 卢文绍曰:“‘吟’(齿休)疑当作‘噤断’,《方言》作‘冯(齿斤)’,音皆相同,怒也。‘(纟靡)’,字书无考,其义未详。此下旧有‘臣能令知乱如今利百金’十字,此等皆庸书无知小人所为,不顾文理,唯欲篇幅稍溢,利多得金耳。亟当刊去,毋令滓秽本书也。”刘师培曰:“案首句  相似文献   

5.
隋文帝时,刑部侍郎辛亶(音同"但")有一次穿上大红色 的裤子上朝,根据当时的习俗,认为这样做能使自己官运亨 通。隋文帝认为这是一种"厌蛊"(古代的一种巫术)之术,命令 尚书都官侍郎赵绰将辛亶杀掉。 赵绰说:"按照法律规定,辛亶不应被处死,我不能执行陛 下您的诏令。" 隋文帝非常生气。对赵 绰说:"你不杀了辛亶,我就 杀了你!"随即下令把赵绰  相似文献   

6.
<正> 原文:(见宋人张田所著《包拯集》) 臣闻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今天下郡县至广,官吏至众,而赃污擿发,无日无之。洎具案来上,或横贷以全其生,或推恩以除其衅,虽有重律,仅同空文,贪猥之徒,殊无畏惮。昔两汉以赃私致罪者,皆禁锢子孙,矧自犯之乎!太宗朝尝有臣僚数人犯罪,并配少府监隶役,及该赦宥,谓近臣曰:“此辈既犯赃滥,只可放令逐便,不可复以官爵。”其责贪残,慎名器如此。皆先朝令典,固可遵行。欲乞今后应  相似文献   

7.
孔子的正名论见于这样一段话 :子路曰 :“卫君待子而为政 ,子将奚先 ?”子曰 :“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 :“有是哉 ,子之迂也 ,奚其正 ?”子曰 :“野哉 ,由也。君子如其所不知 ,盖阙如也。名不正 ,则言不顺 ;言不顺 ,则事不成 ;事不成 ,则礼乐不兴 ;礼乐不兴 ,则刑罚不中 ;刑罚不中 ,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 ,无所苟而已矣。”(《子路》)孔子的话是有极强的针对性的。卫国处于黄河、淇水之间 ,子民都是殷商后裔 ,好乐奢酒 ,民风多承夏俗而不同于周礼 ,政局一直都不稳定。政乱礼失是当时的普遍情况。周…  相似文献   

8.
休戚与共(33页4行) 语出《国语·用语下》:“晋孙谈之子周,适周,事单襄公。……晋国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亡襄公)曰:(‘……为晋休戚,不背本也。’”意思是:“晋国孙谈之子名周,到周,做单襄公的臣子。…  相似文献   

9.
《资治通鉴本末》卷一"豪杰亡秦"一节中,记载了秦始皇废谥法的故事:"秦始皇帝二十六年,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铳为诏,自称曰'朕'.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自今以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相似文献   

10.
法制小故事     
上(汉文帝)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张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  相似文献   

11.
(一) 发闻《魏志·武帝纪》:“汉皇后伏氏坐昔与父故屯骑校尉完书,云帝以董承被诛怨恨公,辞甚丑恶,发闻,后废黜死,兄弟皆伏法。”卢弼《三国志集解》(下称《集解》):“不曰‘事泄’,而曰‘发闻’,谁发之?谁闻之?”华按:“发闻”,谓其事显见,被人闻知也。《同语·齐语》:“有居处好学,慈孝于父母、聪慧质仁、发闻于乡里者。”《韩非子·说疑》:“众归而民留之,以誉盈于国,发闻于主。”《潜夫论·潜叹》:“虞舜之大圣也,德音发闻。”《后汉书·寇恂传》载董崇  相似文献   

12.
南朝宋吴郡人顾觊之,任山阴县县 令。顾觊之家门和睦,在地方上很有名 望。他一共有五个儿子,其中数第三个儿 子顾绰家中的财产最多,家道极为殷实。 正因为如此,顾觊之家乡不论士子平民, 好多人都欠着顾绰的债。顾觊之对儿子 向乡亲们放债的行为十分不满,曾多次 劝阻,而顾绰总是不听。顾觊之在外做 官,儿子又已自立门户,所以也想不出办 法来制止儿子。  相似文献   

13.
金钱,(唐)张说《钱本草》曰:性甘,贪婪者服之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英)戏剧大师莎翁曰:灿烂的奸夫。 君子爱财须取之有道。然本文中的苏凤娟却取之无道,取之有罪,终成阶下囚。请看——  相似文献   

14.
宋燕文 《政府法制》2013,(23):15-15
姜太公当齐国国王的时候,封地里有两个名人:狂裔、华士.两人不愿意做天子之臣,不愿意结交诸侯,只愿过"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饮之,不事仕而事力"的生活.姜子牙听说他们很有才,就征召他们来做官,召了三次他们都没去,这种姿态把姜子牙给惹怒了.他把两人给杀了,然后诏告天下:"他们不给天子当臣不结交诸侯,我就没法用他们;自己种田吃饭掘井饮水不求人,我就没法用赏罚来管理他们.又没法威逼又没法利诱,这种人留着不是祸害么?"  相似文献   

15.
<正> 【原文】晋邢侯与雍子争鄐田,久而无成。士景伯如楚,叔鱼摄理。韩宣子命断旧狱,罪在雍子。雍子纳其女于叔鱼,叔鱼蔽罪邢侯。邢侯怒,杀叔鱼与雍子于朝。宣子问其罪于叔向,叔向曰:“三人同罪,施生戮死可也。雍子自知其罪而赂以买直,鲋也鬻狱,邢侯专杀,其罪一也。己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夏书》曰:‘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请从之。”乃施邢侯而尸雍子与叔鱼于市。(《左传·昭公十四年》) 【译文】晋国的邢侯与雍子争夺位于鄐邑的田地的产权,历时很久,没有调解成功。后来晋  相似文献   

16.
《说苑·至公》篇记载:“楚令尹子文之族有干法者,廷理拘之,闻其子文之族也而释之。子文召廷理而责之,曰:‘不是刑也,吾将死’。廷理遂刑其族人。(楚)成王(公元前671—626年在位)闻之,于是黜廷理而尊子文,使及内政。国人闻之曰:‘吾党何忧乎!’乃相与作歌曰:‘子文之族,犯国法程,廷理释之,子文不听。恤顾怨萌,方正公平”。这则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楚国令尹(相当于宰相)子文的亲属犯罪被拘捕了以后,廷理听说是令尹的亲属就释放了。子文不仅没有感谢廷理(相当于最高法官),  相似文献   

17.
在山西省新绛县绛州大堂的墙壁上,镶嵌着宋朝著名的廉政戒律“文臣七条”碑,上面镌刻着:一曰清心.谓平心待物,不为喜怒爱憎之所迁,则庶事自正.二曰奉公.谓公直洁己,则民自畏服.三曰修德.谓以德化人,不专尚猛威.四曰贵实.谓专求实效,勿竞虚誉.五曰明察.谓勤察民情,勿使赋役不均,刑罚不中.六曰劝课.谓劝谕下民勤于孝悌之行,农桑之务.七曰革弊.为求民疾苦,而厘革之.  相似文献   

18.
和静钧 《检察风云》2008,(14):64-65
作为后汶川地震时代的职业道德重构,教育部把教师"保护学生安全"写进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求意见稿)>中.老子曰:"众人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教育部的"善意"必须立足在契约之上,否则,善有可能成为大不善.……  相似文献   

19.
幽默大王     
理由 B 君,年虽五十仍红光满面,风流倜 傥,因不满为官之苦,遂辞职隐于家中, 养花赋文,落得个清闲自在。 月余,其退休事在局里炒沸。 陈某窃语:"B 公无疾而退,必贪也。 贪足则揩油而溜,明哲保身矣。" 刘某曰:"此公必淫,其秘书多为妙 龄少女,辞职以免暴露尔。" B君闻之,摇头叹曰:"人生进亦忧 退亦忧,其皆为理由乎?"  相似文献   

20.
<正> 原文:(《左传·子产论为政宽猛》)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①:“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卒。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②之泽。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