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简述了银行业商业方法专利发展的背景及商业方法专利相关的概念界定,全面检索了美国银行业商业方法专利,并在此基础上,从专利拥有量百分比、年度申请量、内外资银行拥有量百分比、专利排行榜、年度申请人数、IPC分类号和优先权等角度对美国银行业商业方法专利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最后,简要分析了中国银行业商业方法专利发展的原因及内资银行发展商业方法专利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张玉蓉  余翔 《知识产权》2008,18(2):70-78
首先基于专利信息分析,研究了美国金融商业方法专利的特性.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了美国金融业对商业方法专利战略的实际运用.美国金融企业的专利行为对我国金融业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颖 《法制与社会》2012,(18):37-38
目前,美、日、欧等发达国家根据利益需要建立了相关的商业方法专利制度,其实践表明,商业方法专利保护具有合理性,发达国家对商业方法专利的态度逐渐趋向一致,给以肯定和积极推进.各国在不断的改进和修正相关商业方法专利法律制度,以维护本国利益.  相似文献   

4.
1998年美国法院在State Street Bank案中确认了商业方法的可专利性,从此商业方法专利引起了人们热议.通过对商业方法专利的兴起和发展趋势的观察,以利益平衡的观点分析商业方法专利权人和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利益得失以及商业方法专利所蕴涵的国家利益,有助于我们对商业方法专利采取适当的立场和对策.对我国而言,给予商业方法专利保护并非国际义务,商业方法专利应缓行或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5.
1998年美国对State St reet Ba n k一案的判决,在美欧日之间引起了一场商业方法软件专利保护的争论.目前,美国、欧盟、日本等地区的专利主管部门对计算机软件,特别是商业方法软件的专利保护都持肯定态度.  相似文献   

6.
国外简讯     
电子前沿基金开展废除商业方法专利的活动 美国民权自由组织电子前沿基金会(EFF)在4月19日开展了一场废除商业方法专利的新战斗。这场活动的名称是“冷颤”(chilling effect)。EFF将向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递交“再审查”情愿书,要求该局撤消对互联网创新和自由表达有负面影响的某些专利。 在美国,商业方法专利比软件专利激起了更多的反对。EFF认为,USPTO授予商业方法专利的基础是有关专利的任何法律问题由法院解决,而实际上,是该专利所有人的竞争对手承担了确认一件专利是否有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专利地图理论及其对于专利分析的作用和主要内容,在专利检索的基础上,通过专利管理地图和专利技术地图,研究了日本银行业商业方法专利的现状和发展态势,分析了研究结果对于中国银行业发展商业方法专利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1998年道富银行案揭开了美国商业方法专利序幕.此后十年间,美国的商业方法申请、授权和诉讼风起云涌,但并未显示对美国金融业和电子商务业带来益处.2008年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在Bilski案中放弃道富案标准,确立机器或转换标准,借以限制商业方法专利,但最高法院不予认可,商业方法专利判定重新回到不确定状态.考察美国商业方法专利的十年扩张与轮回,可有助于理解商业方法专利争论的实质,有益于把握我国的商业方法专利政策.  相似文献   

9.
很多企业虽然申请并取得了大量的专利,但是高价值基本专利却很少,原因之一在于专利的申请方法存在问题.为了取得在专利侵权纠纷中可被酌定为高额损害赔偿的"高价值专利",研究专利的申请战略、预算战略,以及具体的申请程序和方法,有效地将技术人员构思的未来技术概念权利化,从而产生高价值专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银行业专利申请量逐年增多,商业方法专利的出现使专利成为银行业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国"州街银行案"判决以来,商业方法专利申请对各国银行业产生了很大影响。通过对我国银行业专利特别是商业方法专利的保护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我国银行业专利保护的特点及其问题,进而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商业方法创新对于市场主体获得竞争优势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赋予商业方法可专利性的需求日益强烈,但传统专利权制度认为商业方法不在可专利主题范围内,由此引发了商业方法可专利性例外之争。本文通过对商业方法专利进行界定,从保护商业方法专利的价值角度出发,分析证明了商业方法应当具有可专利性的观点。望借此文厘清争议,促进我国专利权制度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2.
问:在专利代理实践中,怎样判断商业方法类程序的 专利性?又该如何对其进行处理呢? 答:商业方法类程序由于涉及较多的商业交易规则, 对于是否可被授予专利权以及具体商业方法的专利性通 常存在较大的争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银行业商业方法专利发展态势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方法是近几年专利领域争论和发展的热点之一,并在银行业最先得以应用。此后,商业方法专利在银行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我国银行业商业方法专利发展的态势,以及我国内资银行发展商业方法专利的对策都需着重予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日本电通公司向支付宝和财付通等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提起的网络结算专利诉讼案打响了新一轮的商业方法专利大战。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持有的与商业方法有关的发明专利(申请)量严重不足。在已经袭来的商业方法专利大战中,第三方支付平台应该积极应对,通过主动申请专利无效、寻求和解或请求法庭调解、制定缜密而又切实可行的专利战略以避免重蹈DVD行业之覆辙。  相似文献   

15.
蔡步青 《河北法学》2012,30(7):148-153
美国法院早期以商业方法属于数学演绎方法为由,将商业方法排除在专利保护之外.受此影响,商业方法在美国一直被认为不应授予专利.后来法院提出如果抽象的商业方法与运用这种方法后发生了某种物理转换或者有形的装置相联系,则应承认其具有可专利性.1998年更是表明只要该项发明能导出“实用、具体、有形之结果”者,仍不失其可专利性,否认了商业方法在美国《专利法》中存在例外.虽然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在In re Bilski案中,提出美国《专利法》第101条规定的方法发明须符合“机器或转换测试法”,试图限缩商业方法专利的范围,但联邦最高法院在 Bilski v.Kappos案中否认其为审查商业方法专利唯一的判断标准.在迄今为止仍存较大争议的背景下,如果既无技术贡献,亦无技术特征,更未与其实现所必须的计算机设备或计算程序相结合,而仅系解决商业经营的程序、步骤或者流程者,商业方法即应为人类智力活动的规则或方法,属于思想的范畴,而不属于专利权的保护客体.  相似文献   

16.
专利池许可模式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不仅可以减少“专利丛林”带来的麻烦,减少专利纠纷和诉讼,也可以降低交易成本.然而由于专利池内部关系的保密性,外界很少了解专利池许可过程中的具体专利许可政策,对专利池许可政策进行专门探讨无论对于学术研究,还是对于企业了解专利池的许可方式,都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专利池许可政策主要包括专利许可原则、许可方式、专利费收取以及分配方式等.  相似文献   

17.
从新近判例看美国商业方法专利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美国法院在1998年的state street Bank案中确立了商业方法的可专利性,但有关商业方法专利的争议从未平息,而商业方法专利产生的弊端也影响了市场竞争和公共利益,从近年美国法院的判例可以看出其对商业方法的可专利范围和授权条件给予更严格的解释和限制,透视这些判例,可以为我国的相关立法及司法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商业模式专利在美国的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于“商业模式专利”的问题对未来“新经济”发展及国际经济竞争十分重要,在美国国内也有激烈争论。本文收集了美国国会和“民间”对该问题的一些最新看法,以与美国行政部门的官方意见相对照,供参考。一、背景商业方法专利作为一个专利范畴,它的出现是由于美国联邦巡回法院1998年第149F.3d 1368号判决,即著名State Street Bank案例。该案例实质上肯定了:几乎任何类型的人类发明,包括新颖的商业方法,都可以作为专利的主体。那之后,美国专利局放宽了批准专利的对象领域,在建筑、投资、营销、心理分析和体育方法等一系列领域,都…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专利法》第六十条规定了专利侵权纠纷行政处理法律制度.对专利行政管理机关做出的处理决定属于何种具体行政行为有诸多不同认识.通过法理分析,认为专利行政管理机关对专利侵权纠纷做出的处理决定的具体行政行为种类是行政命令.提出应当依照行政命令这一具体行政行为适用相应的行政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20.
邱曼丽  哈斯 《知识产权》2009,19(3):54-58
专利证书性质的明确在解决专利权属纠纷中具有重要作用,决定着专利权的归属.通过对专利证书的效力、证明力进行分析,在专利权属纠纷中,专利权利证书及专利登记簿副本的公示效力不能及于权属问题,即并不能作为确定专利权属的依据;人民法院必须根据法律的规定,在重新查证事实的基础上,确定专利权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