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促使当前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发生。青少年网络犯罪具有青少年网络犯罪者上网操作能力娴熟、网络犯罪几乎没有罪恶感以及网络犯罪强大的破坏性等特点。导致青少年进行网络犯罪的原因有青少年特殊年龄段的因素、自身的主观因素以及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应该强化网络道德教育、强化法制观念、丰富课外文化生活,加强课外指导和教育、切实加强技术手段,严格控制不良信息源头、完善网络管理,开辟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网站以及建立健全网络法律体系,使青少年网络犯罪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2.
张帆 《法制与社会》2012,(33):217-218
生态思维就是运用生态学的观点与原理来分析与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具有整体性、关联性、开放性等特征。在这种新的思维范式下进行道德教育就具有了新的特点,应该做到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导入生活世界,使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而在德育过程中就需要树立生态和谐的德育理念,以培养健全的德育"生态人"。  相似文献   

3.
季伟 《法制与社会》2013,(5):219-220
准确把握大学生网络生活的基本情况和网络德育工作的真实情况,对于切实改进改善高校德育工作意义重大。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高校学生网络生活和网络德育载体的使用情况,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劲 《行政与法》2004,(12):68-70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开拓青少年眼界,为他们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方便快捷的学习条件的同时,对青少年人格形成、学习成绩、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将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青少年进行网络法律保护,这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社会环境的重要手段。为此,应当加强立法,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对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以及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进行法律管理,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减少网络对青少年的侵害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出现和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学德育的新问题也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化而出现.中学生成为"网虫"、"网瘾"和网络犯罪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当前中学德育仍然是传统的说教方式,很难适应当前中学德育的新形势.作者认为新形势下中学德育应回归生活教育,使德育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内心需要.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德育路径的建设既需要对传统路径进行调整与革新,又要对新兴路径进行探索与开拓。青少年德育新兴阵地的开发和建设存在明显滞后,路径普遍存在‘错层”和‘缺位”现象。青少年德育新兴路径需要探索与开拓,尤其需要深化网络路径的建设,增强法制路径的实施,加强文化路径的优化,实施情感路径的开发。  相似文献   

7.
郑伟  刘亚娜 《行政与法》2005,(2):119-121
青少年犯罪率的久高不下促使人们对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理论不断进行日益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本文作者以青少年犯罪主体的生活环境为视角,展开对青少年犯罪的环境预防研究。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加以探讨。宏观预防方面要做到:加强社会监督,密化预防网络;弘扬传统文化,净化社会环境;整顿文化市场,清理精神垃圾;针对青少年的身心发育特点,开展青春期教育和性教育。微观环境方面应当做到:加强家庭教育;搞好学校教育;加快文明社区建设;加强在岗青年职工教育;美化暂驻型微观环境。宏观预防与微观预防要密切配合、相互补充,共同实现青少年犯罪环境预防的宏伟和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在政府管理方面的广泛应用,提高了政府的行政管理效率,促进了政府管理的民主化,对于促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改进社会管理效果、加强政府对社会的协调与引导、促进不同区域平衡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在网络虚拟的环境下,我国的政府管理也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挑战,如公务员的传统观念、政府管理方式、政府运作机制、有关网络的制度建设、公务员的知识结构和网络安全等。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有助于开阔视野和获得知识,也有利于改善和丰富学习与生活,当然,也给我们带来了网络道德的问题,特别是青少年网络道德更是令人关注。本文首先对青少年网络道德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如何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刘蔚  凌静 《法制与经济》2009,(17):49-49,54
网络信息时代,因特网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信息资源和网络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在传播主导信仰的同时,一些非主流文化也粉墨登场,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成才。青少年的非主流网络行为正体现着当代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1.
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社会的到来,必然会使传统德育发生革命性的变革。我国正在经历着由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转变,特别是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发展而形成的网络社会,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德育环境。这种全新的德育环境,必然对正处于社会化过程中的儿童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对传统的学校德育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建立“网络德育”理念,建构“网络德育模式”,是德育理论创新的需要,也是德育理论和实践与时俱进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的德育与法制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两驾马车,本文针对当前学生的德育与法制教育主要经验进行了总结,就德育和法制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作了阐述,并提出了加强青少年德育与法制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罗婧 《法制与社会》2011,(1):110-110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给版权领域带来了新的挑战。加强对网络环境下版权保护,是发展的要求,也是利益平衡的体现。本文指出加强网络环境下的版权立法,完善版权集体管理制度,是目前加强网络环境下版权保护有益和可行的做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上网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网民人数急剧增加,其中未成年人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面对网络社会中秩序混乱、规范缺失、监管乏力、泥沙俱下的事实,需要加强网络道德及其教育的研究,制定网上游戏规则,教育网民遵守网络道德.同时,教育学界亟待建构中国特色的网络德育学.综观我国网络德育学产生的生态环境,网络行为是网络德育学理论体系建构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网络犯罪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逐渐增多,而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缺失、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网络法律体系的不健全,以及青少年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等都是导致青少年网络犯罪的主要原因。青少年网络犯罪除具有一般网络犯罪的特点外,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为此,本文指出必须针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和特点,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加强青少年的教育环境、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法律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王敏 《法制与社会》2010,(14):240-240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当前社会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巨大挑战。本文指出结合日本德育成功经验,分析其德育特点、方法,对加强和改进我国德育工作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使人们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各种便利和愉悦,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对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它增加了青少年吸收信息和知识的渠道,拓宽了青少年的求知途径,有助于青少年开阔视野,接受前沿观念,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技术本身往往又是一把双刃剑,又会传播一些不健康的、颓废的、黄色下流甚至反动的垃圾信息。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由此引发的青少年犯罪日益增多。网络犯罪是一种新型的犯罪,其危害性、隐蔽性、传播面比传统意义上的犯罪更大。公安部新闻发言人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目前,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日益突出,在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中,有80%是因为受到网络色情、暴力等内容的诱惑。青少年网络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青少年网络犯罪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联系实际分析了近年来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类型,并试图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方面入手,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进行粗浅的分析,希望通过原因的分析能号召全社会加强对青少年的保护,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19.
网络冲击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更是影响到大学生的精神思想.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新知识、新信息的同时,也给高校的德育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如何因势利导,剔除糟粕使网络成为培养新时代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有效工具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点内容.本文指出应加强网络德育,指引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网络心态,以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抵御网络上的种种诱惑,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经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就在我们的会议上,也有很多人在忙着发微信、发照片、点赞,可见互联网深刻的影响了现代人的交流方式。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变革,也对我们网络版权的所有者和使用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网络环境下,网络音乐、网络视频、BBS论坛、搜索引擎等网络产物,对各国著作权的保护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我们在研究工作当中积累了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