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信赖利益是指法律行为中,一方当事人基于合理信赖所具有的一种既有利益。这种利益可以体现为财产上的利益,也可以表现为法律行为上的机会性利益。我国现行法律在信赖利益的保护方面存在有诸多不足,我们需要建立这样一种责任制度:既能全面保护法律行为中合理信赖人的利益,又能使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符合公平正义。这种制度便是以保护信赖利益为主要目的信赖利益损害赔偿责任制度。信赖利益损害赔偿责任是有别于缔约过失责任、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一种独立的责任形式。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国家除了对传统的保护物质性财产权利的法律制度进行完善外,还提出了保护非财产权的法律观念,以此来保护权利主体的人格尊严和精神利益,由此在法律上确立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随着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当前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缺陷不断显现出来,2009年新颁布的《侵权责任法》第一次明确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但也只是原则性的立法,仍需要进一步的明确,因此完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信赖保护的必要性愈加重要,因此在我国建立完善的信赖利益损害赔偿制度将对保护交易安全、促进诚信市场的建立有重要意义。固有利益的赔偿范围法律已有明确的规定,而信赖利益的赔偿范围法律却没有明确的规定,存在较大的争议,也是实践中的棘手问题。本文拟对缔约过失责任制度予以阐述,对目前颇有争议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思考,以期达到很好地理解和适用缔约过失责任,防止不适当扩大之目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侵权责任法》已经吸纳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于制度设计的视野审视,精神损害赔偿之规范安排应当坚持利益衡量的制度进路,在对受害人实施法律救济与保障行为人的行动自由之间,寻求和给定规范路径,在利益冲突的格局中实现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实现个案中的实质正义。同时,精神利益的保护是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着眼点,对精神利益的界定与衡量是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设计的基本价值取向之一。于利益衡量的视域中,即将实施的《侵权责任法》在精神损害赔偿的制度安排上尚存需要完善的空间,需要从利益衡量的角度给予讨论。  相似文献   

5.
王铭扬 《法制与社会》2014,(10):37-38,46
本文主要从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建立和完善的必要性及重要作用出发,围绕现阶段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合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现状以及社会经济处于的具体发展阶段,对国外经济经验进行有效借鉴,着重就现阶段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制定和完善的有效途径展开了详尽论述,希望对于完善我国消费者保护法,构建新时期法律体系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建立科学、规范的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既是各国知识产权立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又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客观需要。我国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已初步建立起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然而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7.
郑光实 《法制与社会》2011,(3):33+70-33,70
自然人作为人类社会一切价值体系的基础,其精神世界当然是法律所应着力关注的对象,逐步加强对人的精神利益的保护,体现社会的人文关怀,是现代法律文明的发展趋势之一;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民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的《民法通则》初步确立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表明了立法理念对精神损害赔偿这一部分的重视,但随着社会的深入发展,以及人们对精神生活质量的追求,现行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已经远远不能适应需求,从法律体系的完善到适用范围的扩大,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迫切需要改革。  相似文献   

8.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已经为我国《侵权责任法》所吸收。从制度设计的视角审视,精神损害赔偿规范安排应当坚持利益衡量的制度进路,在对受害人实施法律救济与保障行为人的行动自由之间,寻求和给定规制路径,在利益冲突的格局中实现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实现个案中的实质正义。精神利益的保护是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的着眼点,对精神利益的界定与衡量是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设计的基本价值。即将实施的侵权责任法还存在完善的空间,需要从利益衡量的角度给与讨论。  相似文献   

9.
我国药品致损事件频发,现有法律制度无法为受害人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济。基于药品的特殊性,以侵权责任法为基础,建立"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保险——国家救济"三位一体的药品损害救济体系,对维护药品消费者的利益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起步较晚,实践中存在大量消费者权益被侵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其他国家和地区对冷静期制度的规定,结合我国立法现状,阐明消费者冷静期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并对我国建立消费者冷静期制度提出了立法建议,以期能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法律发展和完善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1.
"方便面联合涨价事件"凸显了我国反垄断立法和执法中对消费者利益保护不足的现实问题。《反垄断法》将消费者利益保护当作立法终极目标并主要依靠行政执法来实现,这并不能切实有效地维护消费者利益。反垄断法的消费者实施不仅具有私人维权的作用,而且具有促进法律目标实现的公共政策意义。我国亟待建立和完善消费者反垄断的私人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12.
胡雪梅 《北方法学》2012,(2):121-129
《俄罗斯联邦民法典》关于侵权损害赔偿的制度设计具有四大特色:对遭受生命、健康权损害的受害人给予特殊有利的法律保护;对遭受健康损害的受害人体现了充分赔偿的原则;在死亡赔偿制度设计中对受供养人利益给予充分保护;产品缺陷责任因彻底抛弃发展中的风险抗辩而凸显立法的公平、人道与合理性。这些对我国侵权责任法所具有的启发意义在于:我国侵权损害赔偿的制度设计应旗帜鲜明地体现生命、健康权保护具有最高法律价值的理念;对遭受健康权损害的受害人应充分赔偿;在受害人死亡时,应对受供养人的利益保护问题予以高度关注;在产品责任领域应彻底抛弃发展中的风险抗辩。  相似文献   

13.
惩罚性损害赔偿与消费者保护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惩罚性损害赔偿与消费者保护中山大学法政学院刘荣军博士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得到强调。与此相应国家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建立各种组织,采用司法和行政手段来加强对消费者的保护。然而,现实中消费者权利...  相似文献   

14.
产品召回制度作为一项保护消费者的重要法律制度,我国亟待建立完善该项法律制度。本文在对我国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立法现状及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对完善我国的产品召回法律制度体系以及加强产品召回相关法律制度建设方面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5.
《北方法学》2019,(5):97-110
我国自21世纪初开始建立海外利益保护制度,颁布了若干法律法规,立法层级有所提升,但总体上存在体系性不强、法律手段有限、缺乏将政治风险进行经济化补偿和法律化保护等问题。实践中海外利益保护制度虽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低效和失效现象,即存在有效性困境。表现为对政治风险的法律保护措施不足,延伸法律域外效力的意愿和能力不足,缺乏运用管辖权制度的认识和能力,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与裁定欠缺细化规则等方面。为突破我国海外利益保护制度的有效性困境,应借鉴主要资本输出国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优先应用防御型法律保护,适时推出延伸型法律保护,提高我国海外利益保护制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形成了一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使消费者权益在法律上有了切实的保障。但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消费纠纷解决制度,导致法律赋予消费者的权利无从得到实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成了一句苍白无力的口号。所以,应改革和完善我国消费纠纷解决制度,从而更好的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17.
在订立合同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因没有履行依诚实信用原则产生的必要义务,而造成另一方当事人的信赖利益损失,为此要承担的一种损害赔偿责任就是缔约过失责任。缔约过失责任注重在合同缔结阶段对当事人的保护,维护当事人的利益,我国关于缔约过失责任损害赔偿保护利益的适用范围和原则不明确,明确缔约过失责任损害赔偿保护利益的适用范围,确立缔约过失责任损害赔偿的信赖利益原则及范围才能更好的完善我国缔约过失责任的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保护消费者利益的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1984年12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宣告成立。从此,各地的消费者组织迅速发展起来。到1988年底,已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2个计划单列市,以及1000多个地、市、县成立了消费者协会或消费者委员会。我国保护消费者立法概况消费者活动的兴起,迫切需要法律的调整。在我国,党和国家对保护消费者利益是比较重视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先后颁布了许多旨在保护消费者利益或与保护消费者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  相似文献   

19.
反垄断法视野中消费者利益保护问题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反垄断法都把保护消费者利益作为自身的立法目的之一,但是在传统理论和实践中,消费者利益的概念基本上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消费者福利;反垄断法对消费者的保护被认为是保护竞争产生的间接结果,因此只是一种间接保护。固然应该重视并发挥反垄断法间接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功能,但也同样应该重视反垄断法理论和实践中出现的加强对消费者利益直接保护的趋势;对消费者利益的直接保护认识,为探讨消费者获得损害赔偿救济奠定了基础。对消费者利益保护理论与实践的转变问题进行新思考。  相似文献   

20.
对消费者权益尤其农民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相关的法律制度的建立是发挥法律实效的重要前提。本文从我国当前农民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出发,论述了我国司法保护制度在保护农民权益的情况,并提出具体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