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代阴山地区的行政建制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春玲 《前沿》2010,(17):190-193
阴山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明交融、汇合之地。鉴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早在大蒙古国时,蒙古统治者就将一些重要地区分封给诸王、驸马管领。元代统一后,随着行省制度的成熟和中央集权的发展,不仅在阴山地区设立了直属中书省的路及地方行省进行管理,还在诸王、驸马领地增置具有双重性的特殊机构,使阴山地区进一步置于中央政府的统辖之下。  相似文献   

2.
朱彬占 《春秋》2015,(1):56-58
衡王府纪略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其集权统治,建立了同姓诸王子分封制度,企图以此保障大明王朝的长治久安。青州,作为历史上的一个军事重镇,先后有齐王、汉王、衡王就封于此。其中,衡王府历史最长,影响最大。宪宗帝朱见深于成化二十三年(1465年)封第七子朱祜楎为衡恭王。衡王于弘治十二年(1499年)就藩青州。  相似文献   

3.
周芳 《思想战线》2007,33(6):131-132
元朝在云南发展史上可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云南在此时期不仅真正纳入到中央王朝的统治之下,而且自身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这两方面的变化都与元朝中央政府在云南实行了以行省制为主的设置相关联。元朝在云南实行的是一元制之下的多层次设置体系,即在行政设置上实行与全国其它行省一致的行省——路、府、州、县这样的单一制设置。同时,根据云南行省的特点又分别设置了专门针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行省——宣慰司体系设置,以镇遏边疆和限制行省权力为目的的宗王设置,以及土官土司设置;通过这样的设置体系,不仅可以看出元朝统治者对云南…  相似文献   

4.
杜晓宇 《前沿》2007,(9):242-243
项羽分封是既不得不承认诸侯并起的局面,又不得不为剪灭群雄预做准备。刘邦通过分封诸侯王,先是达到了建立军事同盟以伐楚的目的,接着有目的地剪除异姓诸王,大封同姓诸王,完成了从王业到帝业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元代自云南行省建立后,随着元政权在云南统治的巩固和深入,元统治者对以大理总管段氏为首的少数民族上层从一味依靠改为对其权力加以削弱和限制,同时继续拉拢和利用的两手政策。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元朝政权与段氏的关系进入了行省、宗王、段氏并立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6.
腐败之风与西晋短期而亡华东师大教授刘精诚西晋(265-316)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唯一的一个统一王朝,但却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它从建立到灭亡共52年,而从统一全国(公元280年)到灭亡则仅36年。西晋为什么短期而亡?一般史家总归结为晋初实行分封和宗王出镇,...  相似文献   

7.
元代在云南的政治统治是多方面的,宗王统治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但云南宗王中的"九王"所指为何至今仍无详证.在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九王"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考证,并进而提出"九王"在整个元代对云南统治时期三个阶段的重要作用、"宗王"之治成为在云南的一种新的统治模式的观点,对元代云南宗王之制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湖广是明代分封藩王数量最多的行省之一,这主要源于其地理位置的优越和农业经济的发达.由于宗藩数量众多,对湖广地区经济、社会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宗藩禄粮的供应及府、陵的营建大大加重了地方财政负担,宗藩凭借特权侵占田地、染指商业;甚至为非作歹、干预地方行政等.  相似文献   

9.
秦汉时代起,中央王朝开始在今贵州境内开设郡县和移民,汉民族才参与对贵州的开发。但中央王朝和汉民族与贵州的联系时断时续,其经营、活动若隐若现,影响不大、不深。直至元代,王朝中央虽对贵州实行了军事统治,但在行政管理上,贵州则分属于周边的四川、云南、湖广3行省。作为3省毗邻处的结合部,政治制度上不得不依据贵州的历史实情,实行以土司制为主的政洽管理。  相似文献   

10.
社区事务分类治理:体制环境与流程再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有社区体制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征,它有什么弊端?在中国,未来的社区体制是什么?怎样建立未来的社区体制?这是一个长期困扰人们而未破解的理论难题和现实问题.现有社区体制是部门垄断制,是目前行政体制的小部门制在微观领域的规律性反应;在行政体制从小部门制转向大部门制的背景下,社区体制需要从部门垄断制走向社区事务分类治理.  相似文献   

11.
张铮 《求索》2007,(12):212-214
“五等爵”制与“五服制”的存在,是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作者认为,西周时期的“爵制”与“服制”是分封的重要产物,有着相互的联系,是不能割裂开的。传世文献与地下出土材料中,关于周代诸侯爵称混乱,而服制文献中记载不一,这些不固定的情况,是由于后人对“爵制”与“服制”的适用范围和区别缺乏了解。所以本文拟就西周时期的“爵制”与“服制”的区别与联系及其适用的范围,作出新的界定。以便于我们重新认识周代五等爵制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12.
刘军 《求索》2010,(9):252-254
为保障大规模战争的进行,特别是适应骑兵集团长途奔袭的需要,汉代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后勤补给模式。它立足于农耕世界的物质条件,积极吸纳匈奴等草原民族的保障特点,为汉代军队远征、镇戍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诸多补给方式中,后方转运、随行携载、自给自足是常规途径,就地取给、因粮于敌、军事采买是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3.
中国行省制的创建朱丽华“行省”,也称“省”,是“行中书省”的简称。行省之制源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行台”。三国曹魏高贵乡公甘露二年(公元257年),行台出现。行台是行尚书台的简称。当时,以尚书台为中央行政机构,行尚书台是尚书台的派出机构。尚书台改称...  相似文献   

14.
军事领导体制是国家军事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司时期西南地区土兵的军事领导体制与土兵制度密切相关。土司时期西南地区土兵的军事领导机构有中央、地方(包括土司衙门)两个层次三种形式。土兵调发,主要涉及发兵权限和制约手段,二者历来相辅相成。国家军事领导机构起着主导和支配作用,地方军事领导机构起着配合与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据有关资料记载,清代两淮榷盐体制的演变经历了纲盐制、票盐制和循环转运法三个阶段,而榷盐体制的演变与私盐的泛滥是密切相关的。通过分析本文认为,榷盐体制的不合理性为私盐的泛滥培植了土壤,而私盐的泛滥则加速了榷盐体制的败坏与演变,并最终促使榷盐体制随着清政府的日渐衰败而走向崩溃。  相似文献   

16.
刘邦的分封思想是他生活时代的必然产物 ,有着深刻的经济和文化原因 ;经历了产生、发展的漫长过程 ,分为明显的四个阶段 ;表现了丰富的内容 ,包括“非刘氏而王者 ,天下共击之”的对象论 ,“后嗣承序 ,以广亲亲”的目的论和“自为置吏 ,敛赋税”、“宫室百官同制京师”的实封特点  相似文献   

17.
自从秦始皇改分封为郡县以来,帝王的统治主要是靠层层钳制严密组合的官僚体制。要使普天之下皆成顺民,关键在於愚民;而愚民的要诀则在於愚士、愚官、愚臣。臣在古字中的本义是奴隶,官宦就是以服侍天子为其本职。天子要使天下人绝对服从他的旨意,那就要像与敌国交战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主攻方向可用三大目标来概括:建立"公共尺度体制"、"公共财政体制"、"公共政府体制"。根据"三大体制"的要求,应将裁藩、分流、定分、厘标、退市作为逼近改革终极目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蔡双全 《求索》2014,(5):148-153
孙中山的党魁制,是他从反省和总结二次革命失败的教训出发而不得不采取的一时权宜之计。在当时激烈、残酷的军事时期,在党内采用这种权力高度集中的领导体制,既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特殊发展规律,又符合当时革命党内的实际情况,具有很大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而黄兴则相对忽视了民主革命严酷的政治军事形势,其认识未免偏颇、肤浅。在这一问题上,孙中山的确比黄兴更富有远见,更深邃。因此,孙黄当时分手,主要责任在黄而不在孙。  相似文献   

20.
回避制度的产生与历史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避制度初显于西汉而成于东汉。西汉时,为巩固中央集权,防止分封的诸王特别是同宗兄弟和后室同宗外戚篡权,在官吏的任用上原则规定:“王国人不得宿卫”,“王舅不宜备九卿”,已具有回避的意义。东汉时,防范和限制官吏利用亲朋关系循私枉法的亲属回避、职务回避和地区回避制度已初步形成。在亲属、职务回避方面规定;“后官之家,不得封候与政”,“中官子弟,不得为牧人职”,在地区回避方面,实行三年一大考的“考课”制度,以考课的成绩,决定官吏的升迁降调,重新安排职务,进行官吏交流,防止地方官吏在—地长期任职,形成盘根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