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王莹 《求索》2008,(5):50-52
长期以来,知识产权的正当性理论备受关注。知识产权的立法目标、价值取向和国际知识产权规则的正当性以及知识产权功利论、劳动论、人格论等正当性经典学说都成为知识产权正当性理论质疑和批判的核心内容,本文阐述知识产权正当性理论的现实质疑与批判旨在完善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立法,促进当代中国的产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2.
法律正当性是马克思早期法律思想的核心问题意识。围绕着法律正当性这一核心问题意识,马克思构建了新理性自由主义法哲学观,以完成其对法律正当性的论证与批判。理性与自由是马克思早期法律思想的关键性逻辑工具。在马克思早期法律思想阶段,马克思从“内部正当性”与“外部正当性”两个视角,来论证法律的正当性。法律的“内部正当性”的评判标准是正义、自由及利益,法律的“外部正当性”的评判标准是理性与“事物的法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邹彩霞 《前沿》2013,(7):60-64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方法调查了当前上海市民对待知识产权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态度,调查发现,目前上海市民对知识产权的了解和认识还不够高,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还比较多,自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仍不强;通过价值分析方法探求上海市民知识产权法律意识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对无形财产的权利正当性认识不够、品牌崇拜与购买能力的冲突等;用比较分析方法对比纽约、伦敦、首尔、东京等世界其他国际大都市的市民知识产权法律意识的情况;用价值分析方法总结上海市民增强知识产权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和实现高水平的知识产权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4.
知识产权法以公平与利益为基本价值目标,实现公私利益的平衡,最终实现国家科学技术、经济的不断进步及社会和谐发展的终极目标。完善知识产权法的价值目标需建立完整的价值目标体系、从人权的角度出发实现公私权益的平衡、建立合理的权利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5.
杨璐源 《前沿》2014,(15):95-97
知识产权激励机制的适用,使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法律和道德评价上的正当性,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恰当的动机、设定了积极的目标。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知识产权激励机制的内涵,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四个特性,提出了在构建利益分享制度的基础上,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财产权利和新型知识产权,以此方式激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社群、原住民、传承人与商业性开发的市场主体,产生保护的热情,形成保护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6.
彭立静 《求索》2008,(11):103-105
构建现代知识产权伦理是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需要和伦理学理论发展要求的重要课题。它应包括以下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关于知识产权存在之正当性的道德批判;第二个层面是关于知识产权价值追求中的内在矛盾和知识产权运行中的伦理规制;第三个层面是关于知识产权保护实践中所产生的重大的具有道德歧义的现实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韦志明 《长白学刊》2010,(1):109-114
根据布迪厄的场域与惯习理论,社会生活方式是在场域与惯习的双重作用下形成的,进而可以认为,在民俗习惯影响下形成一种习俗意义的生活方式。习惯权利的本质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正当主张:其正当性在于它在价值上体现了秩序价值,在内容上体现了对人们日常生活利益关系细节性划分的意愿与实践,产生方式上是民意的直接表达,产生与运行效果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高效统一;其主张性在于它要求人们对已然形成的生活方式之事实予以尊重与认可。  相似文献   

8.
行政审批预审模式的实行具有正当性,已有的法律规范为其运行原理、运行主体以及运行程序的合法律性提供了直接依据。由效率价值及服务行政理念彰显的价值合理性和由可操作性彰显的工具合理性为该审批模式提供了道德上的正当性。当然,作为尚处于试行阶段的行政审批改革措施,行政审批预审模式符合法律优先原则、利益衡量原则以及行政自我拘束原则是其正当适用及发挥最大效用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9.
孙山 《求索》2010,(7):134-136
正当性问题是知识产权制度存在和发展所必须直面的问题。洛克的劳动财产权说一直是最有影响力的正当性解说,以往的研究大都将该学说与智力成果权说割裂开来,认为该学说的不足之处可以通过部分修正加以解决。实际上,洛克的劳动财产权说在解读知识产权制度正当性时有内在的不可消解的逻辑矛盾,由该理论衍生的智力成果权说对于知识产权制度的构建及实践活动也没有指导意义,劳动财产权说不能对制度的现状作出合理的解释,更不能为制度的改进指明方向,所以必然要被超越。  相似文献   

10.
知识产权是工业时代的产物,知识经济时代下的知识产权有存在的正当性,但忽略了正义性.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知识产权制度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但从知识和知识生产规律的角度看却存在局限性.在知识经济时代,应把直接所有权作为对知识保护的基础.目前,我国只重视知识产权的行使,而忽视其滥用的问题,应完善知识产权立法,尊重并合理保护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11.
权利可以分为公权利和私权利。法律社会化的趋势在促使社会法这一法域出现的同时 ,还导致了公权利和私权利的渗透和融合及混合权利的产生。混合权利强调对个人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国家利益保护的平衡 ,其实质体现了国家公权力的干预。知识产权的运行本体和运行过程无不散发出这种新型的混合权利的特质。明确知识产权所具备的公权利和私权利的双重权利属性 ,对于知识产权法的定位和基本原则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体育赛事节目日益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在新媒体市场蓬勃发展的今天,利用信息网络直播体育赛事节目,侵犯其知识产权的行为屡禁不止。各地法院对于体育赛事节目的性质认定并不一致,导致采用的保护方式不尽相同。对《著作权法》的体系化解读认为,体育赛事节目性质为录像制品,应该用邻接权进行保护。未来的著作权法要以权利整合为立法路径,创设向公众传播权,以更好地应对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雷明贵 《中国发展》2011,11(6):13-18
该文按政府参与度的差异,将民营企业知识产权质押模式分为纯市场化模式、政府信用介入模式以及政府为主的关系性贷款模式;继而分别分析了银行、贷款企业以及中介机构是知识产权质押制度的主要参与者时,在试点中政府兼具指导者、推动者、参与者的三重角色;最后指出,该制度的后续实施中,政府应从推动者、参与者角色逐步向监管者与服务者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婚姻法》中,知识产权得到了与其他财产权不同的处理方式,这一规定存在着模糊性和不合理性。从知识产权的特征和夫妻共同财产制角度出发,婚前取得的知识产权婚后收益属于知识产权人个人财产,但应当考虑到婚后经营管理对收益的贡献;婚后取得知识产权及其收益属于夫妻共有财产;在离婚时应当将知识产权按照财产权的一般分配规则进行分割,但应当注意人身权的专属性和未发表作品著作权的特殊分割规则。  相似文献   

15.
权利冲突隐含着知识产品的外部性及其产权的再配置问题。权利的初始配置始终是不完全的,随着知识价值的增加,不断增强的外部性要求内部化,进行权利的重新配置。知识产品外部性的内部化,扩展了权利保护的客体与范围,使原来相容并存的权利变得相互排斥,权利冲突由此而生。  相似文献   

16.
孟奇勋 《桂海论丛》2007,23(3):45-47
知识产权制度是一个社会政策的工具,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能力,已成为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的战略性武器。知识产权制度的非理性扩张,使得政府作用介入成为一种必然,通过培育私权精神和促进经济效益,从国内外两个层面作出合理选择和战略安排,我国的知识产权战略才能得以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17.
由于各国在先技术认定规则的差异,传统知识的在先技术地位具有不确定性。传统知识的在先技术地位在美国专利法上存在障碍。按美国专利法模式把我国少数民族传统知识在先技术化,可以保护传统知识的消极知识产权利益。但我国少数民族传统知识的在先技术化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该种保护是一种最低水平的保护等。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有关措施如我国少数民族传统知识在先技术化时做出知识产权权利保留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研究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内容及意义为基本切入点,主要阐述了世界主要国家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内容和范围以及我国刑法保护知识产权的立法内容和范围。并根据全球化背景下知识产权犯罪态势变迁的现状,总结归纳了目前知识产权刑法保护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传统知识(TK)的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新课题,在现行的知识产权法律体制下,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遭受不当侵害也成了一个全球性的突出问题。作为“传统知识”的侗族大歌由于没有有效法律机制的保护同样不可避免地遭受了不当的侵害。本文提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下,侗族大歌知识产权保护当务之急应在署名权、改编权、演唱权、演唱者权、传播权、经济利益分享权等几个方面来进行立法保护。  相似文献   

20.
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反垄断法对知识产权的滥用进行限制,在维护自由公平竞争的同时,也使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得到正确的实施。当前国际社会的几种知识产权中的反垄断立法各具特色,基于现实需要,我国应当出台一部全面、系统的反垄断法,并以其为基本原则和精神,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中的反垄断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